探測月球背面、規劃「月球基地」、計劃探測火星……中國航天有不少大動作

2021-02-08 央視新聞

今年是我國的航天發射大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日前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透露,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將在今年分兩次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抵達人類探測器未曾觸及的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今年將對月球背面進行探測

趙小津介紹,嫦娥四號將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對月球背面的探測。嫦娥四號不僅要軟著陸到月球背面,而且要在背面進行原位和巡視的探測。

由於月球自轉公轉周期相同,因此月球永遠有一面背對地球,從地球上就無法直接與月球背面的探測器進行通信,為此,在發射嫦娥四號之前,還要先進行一顆中繼衛星的發射。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

在2018年上半年,我們先要發射一顆中繼衛星,把這顆中繼衛星打到拉格朗日2點。在那個點上,既能夠和月球背面進行通訊聯絡,也能跟地球進行通訊聯絡。所以通過中繼星,我們就能夠對月球背面的探測機進行控制和數據的傳輸。

嫦娥四號在月夜下能完成部分工作

嫦娥四號原本是在2013年成功登月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的備份。趙小津表示,此次,嫦娥四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它著陸方式以及工作狀態都將與嫦娥三號有很大區別。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

嫦娥三號是一種緩慢的弧形的著陸,嫦娥四號我們只能採取比較陡峭的,近乎垂直的著陸。性能上有了很大提升,我們採用了新技術新產品,特別是嫦娥三號在月夜的時候是不能工作的,嫦娥四號在月夜的情況下還能做一些測量的工作。


未來或建造「月球基地」  

趙小津在採訪中表示,我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期工程,將在明年進行第三步,也就是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的任務。同時,我國也正在規劃探月四期工程,未來或將在月球建造基地。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

探月四期工程我們規劃的是想在月球建立一個基地,一開始是無人的通過智慧機器人來控制的基地,在我們進行載人登月以後,人也可以再上去進行短期的照料。

我國計劃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

趙小津表示,除了探月之外,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也正在抓緊進行中。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

火星探測器我們計劃是2020年要發射,2021年能飛到火星,這次我們準備一次就軟著陸下去,並且要巡視。

空間站正建造 未來將成為近地軌道太空實驗平臺

此外,趙小津還透露,目前我國已經開始了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階段,我國的空間站初期將由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組成,每個艙段20多噸重。未來還可以根據科學研究的需要增加新的艙段,擴展規模和能力。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

我們計劃大致在2022年左右我們要建成空間站,這個空間站就是我們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不僅面向國內,也面向國際,它就是將來在近地軌道做太空實驗的一個平臺。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正在研製

等我國的空間站建成,將有更多的航天員進入到太空工作。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在接受採訪時透露,我國的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將擔負起航天員往返空間站的運輸任務。而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也正在研究當中。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飛船總設計師 張柏楠:

以前的神舟飛船,雖然是完全自主的,但是是一次性使用的。它的很多技術、很多能力與現在國際先進水平,還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們迫切需要研發具有多種用途,既可以登月,又具備商業天地往返低成本的飛船。這個飛船現在已經開始前期的研究。 


監製/劉東華  主編/張天宇

編輯/王爍

©央視新



相關焦點

  • 中國開始探測火星計劃,模擬基地確定
    在4月24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誌正式公布。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周五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國的行星探測計劃被命名為「天問一號」,意為寓意探求徵途漫漫。
  • 不僅是月球、火星、木星,中國要探測太陽系的星辰大海
    歐陽自遠詳細披露了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探測計劃:首先是探月大計劃——包括探測車在月球背面降落、取樣、返回,以及載人登月、建設月球基地;然後,2020年實現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2021年初到達火星;再之後的十年,要飛到地外小行星、探測木星;2030年以後,要飛的更遠——探測整個太陽系的星辰大海。
  • 中國計劃2030年前著陸探測月球南北極
    中國科協供圖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記者屈婷 喻菲 餘曉潔)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司長李國平透露:中國月球探測第四期工程初步計劃有4次任務,這些任務將在2030年前完成。李國平18日在上述大會的「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專題論壇上介紹了未來中國航天的重點任務。
  • 中國深空探測之夢:去月球、上火星、追尋太陽風的邊界
    與此同時,中國的深空探測也將開展,計劃在不久的將來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 更為雄心勃勃的是,中國還希望探索日球層的邊界,也就是太陽風能夠到達的邊界。「那裡距離太陽系中心大約100個天文單位,人類飛行器大概要20到30年的時間才能飛到那裡。我們希望有這樣的機會。」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說。 去遠方,看宇宙!
  • ...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歡迎各國際航天機構積極參與中國深空探測...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之際,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昨天(24號)在海口舉行。中國國家航天局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
  • 這才是月球背面真實的樣子!中國嫦娥四號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
    因為在月球身上還有很多未解的謎團,比如月球是怎麼形成的、月球的背面為什麼始終背向地球、在月球上是否存在外星人和外星人基地、月球有沒有二戰轟炸機等。,因為這幾十年來有能力探測月球背面就只有美蘇兩個大國,可是美國不願意去探測月球背面,而願意探測月球背面前蘇聯探測技術又落後,因此導致在1959年拍攝的月球背面照片非常模糊。
  • 深空探測:2020年開啟火星之旅
    航天事業不僅是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的研究和應用,遙遠的深空更有航天人的詩和遠方。  前不久,美國川普政府透露了重返月球的雄心。我國也公布了一系列深空探測計劃。從月球、火星到小行星、木星,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的腳步將不斷邁向深邃的太空。  月球: 邁向深空第一站  月球是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一站。
  • 中國為何計劃在月球建立基地,月球基地能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什麼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在第一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上表示,中國載人月球探測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實施方案已經形成了總體共識和初步方案,未來將會在月球上建立科學考察站,並進一步為中國人踏上火星奠定堅實的科技與技術基礎。隨著中國探月計劃的公布,全球又迎來新一輪的探月熱潮。
  • 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正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歡迎各國際航天機構積極參與中國深空探測活動
    中國國家航天局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中國歡迎國際各航天機構參與中國未來月球與深空探測活動。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國家航天局已和44個外國航天機構和4個國際組織籤署超過140多項空間合作文件,在月球與火星等探測任務中開展了廣泛合作。據論壇當天發布的《中國航天發展與國際合作報告》顯示,在月球探測領域,中國按照「繞、落、回」三步走推進的實施目標,在剛剛成功發射「嫦娥5號」探測器的基礎上,後續還將陸續實施嫦娥6號、7號、8號等探月任務,同時正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 中國火星計劃來了!2020年左右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
    不久前,在首個「中國航天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透露,火星探測任務已經批准立項。據人民日報8月12日報導,我國預計在「十三五」規劃的末年,即2020年左右發射一顆火星探測衛星。中國的火星計劃終於來了!
  • 【科技日報】深空探測:2020年開啟火星之旅
    航天事業不僅是近地軌道太空飛行器的研究和應用,遙遠的深空更有航天人的詩和遠方。  前不久,美國川普政府透露了重返月球的雄心。我國也公布了一系列深空探測計劃。從月球、火星到小行星、木星,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航天的腳步將不斷邁向深邃的太空。  月球: 邁向深空第一站  月球是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一站。
  • 中國火星探測命名「天問一號」,透露一項更長遠太空計劃
    圖/國家航天局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我國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深化中國人對火星乃至太陽系的科學認知,推進比較行星學等重大問題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命名透露了中國深空探測一項更長遠的計劃。
  • 嫦娥四號今年探月分兩步走 我國未來或建「月球基地」
    今年是我國的航天發射大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日前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透露,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將在今年分兩次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抵達人類探測器未曾觸及的月球背面。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嫦娥四號我們計劃2018年下半年來發射,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對月球背面的探測。
  • 深空探測將有「大動作」!中國航天再啟星辰大海夢
    深空探測將有「大動作」!中國航天再啟星辰大海夢 原標題:   唐朝詩人李白曾舉杯邀月,發出「嫦娥孤棲與誰鄰」的「天問」。1200多年後,中國航天人給出自己的答案。
  • 嫦娥四號成功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 開啟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央廣網北京1月4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月3日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 深空探測:不斷創造「中國距離」—新聞—科學網
    進入新千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正式提出「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和「開展有特色的深空探測和研究」,自此,中華民族的「奔月」夢想逐步變為現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任務相繼發射成功,火星「繞落巡」任務正式啟動,標誌著我國深空探測技術進入世界前列。 月球是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一站。
  • 中國航天未來怎麼走?月球科研站、載人登火都已規劃
    月球科研站、載人登火都已規劃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  作者:趙竹青  2019-12-14 中國航天未來25年將有哪些大動作?12月1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袁潔描繪了中國航天未來的發展路... 人民網北京12月13日電(趙竹青)中國航天未來25年將有哪些大動作?
  • 嫦娥四號原計劃著陸月球正面 是誰極力主張落到月球背面看一看?
    葉培建帶來與航天有關的第一個提案:國家對航天事業要有統籌規劃。葉培建認為,如果國家能對航天事業有統籌規劃,則會比一事一議更能夠順利推動項目進程。他以自己當年做嫦娥一號總設計師為例,他說,當時打完嫦娥一號這場「戰役」,他就已經開始設想自己的隊伍要如何分配,「哪些人去做嫦娥二號,哪些人去做嫦娥三號。當時我還設計了,有人去搞火星」。
  • 中國航天2020發射計劃時間表 將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
    不少人將發射次數高、重大任務多的2019年稱為「中國航天超級2019」。而即將到來的2020年,中國航天將進一步延續「超級模式」。都有哪些大事呢?上個月,國家航天局首次公開了我國火星探測任務。根據計劃,我國將在明年擇機發射火星探測器,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而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飛控團隊日前也首次亮相。
  • 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
    一、 上個世紀50年代末,蘇聯和美國相繼發射了月球探測器,尤其是眾所周知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的首次登月,從那以後,人類對深空探測的渴望逐漸蓬勃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