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的航天發射大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日前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透露,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將在今年分兩次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抵達人類探測器未曾觸及的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今年將對月球背面進行探測
趙小津介紹,嫦娥四號將計劃在2018年下半年發射,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對月球背面的探測。嫦娥四號不僅要軟著陸到月球背面,而且要在背面進行原位和巡視的探測。
由於月球自轉公轉周期相同,因此月球永遠有一面背對地球,從地球上就無法直接與月球背面的探測器進行通信,為此,在發射嫦娥四號之前,還要先進行一顆中繼衛星的發射。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
在2018年上半年,我們先要發射一顆中繼衛星,把這顆中繼衛星打到拉格朗日2點。在那個點上,既能夠和月球背面進行通訊聯絡,也能跟地球進行通訊聯絡。所以通過中繼星,我們就能夠對月球背面的探測機進行控制和數據的傳輸。
嫦娥四號在月夜下能完成部分工作
嫦娥四號原本是在2013年成功登月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的備份。趙小津表示,此次,嫦娥四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它著陸方式以及工作狀態都將與嫦娥三號有很大區別。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
嫦娥三號是一種緩慢的弧形的著陸,嫦娥四號我們只能採取比較陡峭的,近乎垂直的著陸。性能上有了很大提升,我們採用了新技術新產品,特別是嫦娥三號在月夜的時候是不能工作的,嫦娥四號在月夜的情況下還能做一些測量的工作。
未來或建造「月球基地」
趙小津在採訪中表示,我國的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期工程,將在明年進行第三步,也就是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的任務。同時,我國也正在規劃探月四期工程,未來或將在月球建造基地。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
探月四期工程我們規劃的是想在月球建立一個基地,一開始是無人的通過智慧機器人來控制的基地,在我們進行載人登月以後,人也可以再上去進行短期的照料。
我國計劃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
趙小津表示,除了探月之外,我國的火星探測計劃也正在抓緊進行中。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
火星探測器我們計劃是2020年要發射,2021年能飛到火星,這次我們準備一次就軟著陸下去,並且要巡視。
空間站正建造 未來將成為近地軌道太空實驗平臺
此外,趙小津還透露,目前我國已經開始了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階段,我國的空間站初期將由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組成,每個艙段20多噸重。未來還可以根據科學研究的需要增加新的艙段,擴展規模和能力。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趙小津:
我們計劃大致在2022年左右我們要建成空間站,這個空間站就是我們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不僅面向國內,也面向國際,它就是將來在近地軌道做太空實驗的一個平臺。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正在研製
等我國的空間站建成,將有更多的航天員進入到太空工作。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在接受採訪時透露,我國的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將擔負起航天員往返空間站的運輸任務。而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也正在研究當中。
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飛船總設計師 張柏楠:
以前的神舟飛船,雖然是完全自主的,但是是一次性使用的。它的很多技術、很多能力與現在國際先進水平,還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們迫切需要研發具有多種用途,既可以登月,又具備商業天地往返低成本的飛船。這個飛船現在已經開始前期的研究。
監製/劉東華 主編/張天宇
編輯/王爍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