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未來怎麼走?月球科研站、載人登火都已規劃

2020-12-06 金羊網

中國航天未來怎麼走?月球科研站、載人登火都已規劃

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  作者:趙竹青  2019-12-14

中國航天未來25年將有哪些大動作?12月1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袁潔描繪了中國航天未來的發展路...

人民網北京12月13日電(趙竹青)中國航天未來25年將有哪些大動作?12月1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袁潔走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講臺,為500名北航學子講授「公開課」,描繪了中國航天未來的發展路線圖,其中涉及月球科研站、發展載人登火能力等多個重大工程項目。

2045年,中國航天什麼樣?

袁潔這堂題為《我國航天強國建設發展展望》的「公開課」介紹了我國航天強國建設路線圖及航天科技集團未來25年計劃實施的重大工程項目,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到2030年前後,航天科技集團將實施長徵九號重型運載火箭、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下一代空間基礎設施、火星和小行星取樣返回、覓音計劃——太陽系近鄰宜居行星的太空探索計劃等重大工程項目,推動我國躋身世界航天強國前列。

2045年前後,將實施月球科研站、太陽系邊際探測、組合動力重複使用運載器、空間安全環境全球監測與治理工程、發展載人登火能力等重大工程項目,推動我國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強國。

「航天強國建設的目標要比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提前5年,這是因為我們希望發揮航天的引領、帶動作用,主動作為,全面支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袁潔說。

中國航天即將開啟「超級2020」

袁潔在講課中透露,中國航天即將開啟「超級2020」。他詳細介紹了航天科技集團計劃在2020年實施的重大工程項目:

一是建設長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載人空間站。該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左右建成,可支持3名航天員長期駐留,在軌運行10年,將向國際社會開放合作,提供全球共享的空間應用平臺。

二是實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任務,實現月面無人採樣返回,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總體規劃目標。

三是北鬥導航衛星全球系統建成由30顆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服務範圍延伸至全球,與GPS、GLONASS和Galileo系統兼容、互操作,真正做到「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

四是完成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衛星的發射與在軌應用。

五是建設低軌移動網際網路星座「鴻雁星座」。該星座由運行在軌道高度一千多公裡的數百顆衛星構成,預計在2023年在軌部署完成。

此外,航天科技集團還將實施備受關注的首次火星著陸探測任務,計劃於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2021年實現火星軟著陸,開展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使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和水平進入世界航天第一梯隊,實現在深空探測領域的跨越。

從零起步,60年航天大國路

在講課中,袁潔從中華民族對宇宙的憧憬和嚮往講起,將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娓娓道來。他從「仿製起步」講到「兩彈一星」,從「三抓」任務講到中國航天跨出國門、走向世界,為同學們講述了我國航天事業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走出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

經過60多年的發展,中國航天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國際上處於怎樣的水平和地位?袁潔從運載火箭、空間基礎設施、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七個方面分析了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現狀。

在飛彈武器裝備方面,我國已擁有數十種地地、地空、海防、空空飛彈,形成了完整配套的飛彈裝備系列。在運載火箭方面,我國先後成功研製17種型號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實現了系列化、型譜化發展。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已發射320次,成功率超過96%。在空間基礎設施方面,我國構建了以通信、導航、遙感為主體的衛星體系,截至11月底,在軌衛星數量近300顆(其中航天科技集團227顆),排名世界第二。在載人航天方面,研製形成了「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天舟」系列貨運飛船、「天宮」系列空間實驗室,先後將11名航天員共14人次送入太空。在深空探測方面,研製形成了「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成功實施了五次探測任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月背軟著陸與巡視探測。在空間科學方面,基本建成由空間科學衛星、返回式衛星、月球探測器、神舟飛船和天宮實驗室等平臺組成的空間科學研究體系,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研究。在衛星應用方面,航天已深入到國家安全、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等多個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6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效益。從成果和產品的技術水平來說,我國目前已進入航天大國的行列。」袁潔說,根據多個研究成果,我國目前在國際上位居第四,「航天事業還需要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奮鬥。」

本次活動是國資委黨委和教育部聯合開展的「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100講」專場報告會之一,也是航天科技集團在北航開設的第二堂「國企公開課」。

編輯:木青

相關焦點

  • 我國正在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我國正在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2020-11-30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計劃:月球上建科研站
    近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正在福州舉行。本次大會上,來自多個領域的航天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未來我國航天發展的方向和規劃。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不斷發展,以及對於月球認識的不斷加深,未來還計劃在月球建設科研站,開展進一步科學探測。於登雲稱,目前我們規劃是在2030年前瞄準一個無人月球科研站的目標,我們規劃的任務就是「嫦娥」七號、六號、八號。
  • 未來十年中國將建月球科研站
    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言時介紹了中國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吳偉仁表示,隨著今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明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等標誌性工程的實施,我國將躋身於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 中國後續將實施嫦娥六、七、八號任務 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中新社海口11月25日電 (郭超凱 王子謙)為期3天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25日正在海口進行。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在論壇上表示,後續中國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同時還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未來十年中國將建月球科研站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言時介紹了中國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吳偉仁表示,隨著今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明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等標誌性工程的實施,我國將躋身於世界航天強國行列。未來十年左右,月球南極將出現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我國將邁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吳偉仁在發言時並沒有具體說明未來月球科研站怎麼建設。
  • ...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歡迎各國際航天機構積極參與中國深空探測...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宇晨):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之際,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昨天(24號)在海口舉行。中國國家航天局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
  • 美國瓜分月球計劃破產?中國月球科研站官宣,世界各國都可以參與
    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即將完成,同時外界也十分關注中國下一階段的規劃,在近期舉行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向外界宣布,我國未來將陸續實施
  • 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正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 歡迎各國際航天機構積極參與中國深空探測活動
    中國國家航天局透露,目前中國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中國歡迎國際各航天機構參與中國未來月球與深空探測活動。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國家航天局已和44個外國航天機構和4個國際組織籤署超過140多項空間合作文件,在月球與火星等探測任務中開展了廣泛合作。據論壇當天發布的《中國航天發展與國際合作報告》顯示,在月球探測領域,中國按照「繞、落、回」三步走推進的實施目標,在剛剛成功發射「嫦娥5號」探測器的基礎上,後續還將陸續實施嫦娥6號、7號、8號等探月任務,同時正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作者 郭超凱 中國將在2020年實施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也讓外界對未來中國探月計劃倍加期待。兩會期間,記者採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探月四期還有3次任務 按照規劃,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此前中國通過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了「繞」「落」兩步。
  • 我國正在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
    央廣網北京11月24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朱永)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記者24日從首屆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獲悉,我國正在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未來還將實施小天體探測,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探測任務。
  • 建無人月球科研站,自然科學基金委和航天科技有「新動作」
    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官網8月4日發布的最新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無人月球科研站建設上又有了「新動作」。消息顯示,雙方已正式啟動了「月基裝備自主操控與多機協同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申報,希望通過對相關集成項目資助的方式,為我國無人月球科研站的建設和長期穩定運營奠定科學基礎。
  • 未來10年中國將在月球南極建立科研站
    數碼愛好者訊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正式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月球亮相的「織物版」國旗不簡單,未來載人登月可期!
    今天,#月球亮相的「織物版」國旗不簡單#引發關注。據央視報導,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近月點環月軌道。點火起飛前,還實現了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
  • 下一步,我們的徵途是載人登月
    「嫦娥五號任務中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圖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針對人們關心的中國載人登月規劃問題,吳豔華表示,中國載人航天中國的載人登月或許為時尚遠,而「十四五」卻即將到來。發布會上,吳豔華對中國航天在「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將要實施的重大工程任務進行了介紹。
  • 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新華社海口11月26日電(記者陳凱姿)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表示,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這一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
  • 2020未來已來,月球上那串腳印,本以為是開始,誰知已是巔峰
    未來以來,時光已翻到了2020年。迄今為止,美國是唯一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共將12名太空人送上月球。難道人類失去了仰望月宮的夢想?日本、歐洲、中國與印度等國家都加入到第二輪探月活動中來,美國與俄羅斯等老牌航天強國也提出新的探月計劃。
  • 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已完美收官 取回的月壤將如何處理?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規劃已完美收官,取回的月壤將如何處理?未來月球探測還有哪些看點?17日下午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多位負責人一一解答。經過16載不懈努力,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戰六捷」的優異成績。
  • 中國徵服月球!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中國最近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完成首次月背軟著陸,此前任何航天國家都沒有完成過。透過這些實際經驗,為載人登月打下了至少技術層面的基礎;對於空間站這個問題,中國的空間站已經著手實施。對於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嫦娥五號如今又邁出一步,而張白楠設計總師的一翻論述幾乎完全正確。我們需要的,只是時間問題,只要相信我國太空人登上月球表面的那一天終會到來。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2030年之前,我們將在月球南極建設科研站基本型
    來源:新華社12月17日 嫦娥五號已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新華社記者專訪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我們國家發揮新型舉國體制,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沒有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嫦娥五號任務使用的就是我們特色的「中國方案」。記者:嫦娥五號已經回來了,中國探月工程未來的方向在哪裡?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我們未來將立足於全月面到達。
  • 美媒關注中國探月從獨行走向合作:尋找夥伴共建月球科研站
    美媒稱,中國提出了建設一座國際月球科研站的構想,正在為這一項目尋找國際夥伴。據美國航天新聞網8月21日報導,這個名為「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的項目將在月球南極地區實施。它將通過本世紀20年代發射的一系列嫦娥任務來展開,並將在30年代得到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