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即將完成,同時外界也十分關注中國下一階段的規劃,在近期舉行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向外界宣布,我國未來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探月任務,另外還將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隨後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又向媒體做出解釋,表示月球科研站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具備月球科學技術研究、資源開發利用技術驗證的能力,許洪亮還強調中國歡迎世界各國航天機構參與到月球科研站中,未來我國將開展廣泛地國際合作。外媒在報導中認為,未來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中國也將進入更強的世界航天強國隊列。
在當天航天論壇上,中國航天局並沒有透露太多月球科研站的細節,這不禁引起了網友們的無限遐想,畢竟人類月球基地一直都存在於科幻電影中。建立科研站首先要選址,而靠近水源地肯定是最重要的,目前科學家只在月球南極附近的隕石坑深處發現了水流動的痕跡,這代表著月球南極極有可能是中國科研站的優選地。
除此之外也有科學家猜測月球科研站將成為中國太空探測的中轉基地,因為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這代表著中國不需要再為克服重力製造體型巨大的火箭。無論中國月球科研站未來將發揮出什麼樣的作用,它都將是我國在宇宙探索和開發上邁出的一大步,未來太空上一定少不了中國人的身影和力量。
不過中國的科研站計劃也有人歡喜有人憂,美媒在報導中哀嘆美國的瓜分月球計劃被宣告破產,月球不再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實際上在目睹中國航天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在積極抱團。今年年初白宮正式籤署了《阿爾忒彌斯協議》,宣布在月球建立所謂地「安全區」,對其礦產資源進行劃分,隨後北約多國也被邀請加入,唯有中俄兩個航天大國被排除在外。
顯然美國是打算在月球上建立「太空北約」,想趕在中俄之前霸佔月球上所有的礦產資源,這種行為嚴重違反了《外層空間條約》和《月球協定》的規定,太空資源應該為全人類共有。作為太空領域的開拓者,美國的成就在近些年卻屢次被中俄刷新,這讓白宮預感到「美國優先」戰略受到了威脅,想要採用惡意手段打壓競爭對手,畢竟在地球上美國已經保持了數十年的霸主地位,在太空上當然也不願意屈居人後。
然而霸權主義已經悖逆了歷史發展潮流,太空資源屬於全人類共有,隨著中國月球科研站的建成,世界各國都將平等參與月球開發與建設,而美國如果不能夠同中俄建立太空合作,那麼在太空探索領域可能無法擺脫當前這種疲軟狀態,畢竟只有取長補短才能夠取得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