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原計劃著陸月球正面 是誰極力主張落到月球背面看一看?

2020-10-18 航天面面觀

2018年8月15日上午,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在啟動儀式上,主辦方還公布了嫦娥四號著陸器和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

不可否認,嫦娥四號任務將是2018年我國航天領域的最大亮點!

我們先對嫦娥四號任務相關情況做一個介紹。

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嫦娥四號將是國際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任務包括發射中繼星及月球背面著陸器、巡視器兩次任務。

「嫦娥」未動,「鵲橋」先行。

2018年5月21日5點28分,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搭乘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順利升空。6月14日11時06分,「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Halo使命軌道。它將在此軌道陸續開展在軌測試和中繼通信鏈路聯試,為年底擇機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提供地月中繼測控通信。

2018年12月,我國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發射嫦娥四號的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對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展著陸巡視探測,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在前面,提到了一句話「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嫦娥四號將是國際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

什麼是備份?為什麼要設置備份?

【嫦娥探月工程,誰是誰的備份?】

2010年9月20日,嫦娥二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進行星箭對接。圖片來源:人民畫報

所謂備份星是指在先導星工作失效的情況下,接替先導星工作的衛星。在嫦娥系列衛星中,嫦娥一號、三號、五號這幾個奇數命名的探測器是正星,偶數則為正星的備份星。也就是說:

1、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份。

2、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

3、嫦娥六號是嫦娥五號的備份。

由於前期任務準備充分、結果圓滿,這些備份星經過適應性改進可以為後續任務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這樣節省了資金、提高了效率還能獲得滿意的成果,真不錯。

嫦娥四號其實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由於嫦娥三號任務圓滿完成,嫦娥四號進行了適應性改裝。

嫦娥三號探測器出色完成了預定任務(儘管玉兔號月球車後來出現一些故障,但從工程實施角度看,還是非常出色完美的),所以嫦娥四號究竟幹什麼曾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能確定,因為有關專家意見不一致,為此論證甚至爭吵了2年,分歧的核心是嫦娥四號是落在月球正面還是背面?

【背面沒去(著陸)過!】

剛開始很多專家都認為嫦娥四號還是落到月球正面,覺得這樣比較牢靠,技術風險小,不要節外生枝了。但是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健院士主張落到月球背面

「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健院士。

一次在國防科工局開會,已經準備寫會議紀要,確定嫦娥四號將落在月球正面了,對此葉培健院士對與會領導說:我服從上級決定,只要定了我一定努力做好。但我不同意嫦娥四號落在月球正面,因為嫦娥三號已經落到過正面了,再去落一次有多大意思?

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位置。

為此,有關領導又組織多次討論,最後決定:嫦娥四號落到月球背面。葉院士認為,落到月球背面,如果成功了是一大亮點;如果不成功,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也可以原諒。先不要講什麼科學意義、技術帶動,單從邏輯學上看,落到月球背面的科學意義就是一句話:背面沒去(著陸)過!

沒有葉培建院士的堅持,嫦娥四號恐怕還得落在月球正面,也就沒有今年5月21日發射中繼星這回事兒了。很多人想著穩妥可靠,怕承擔風險,正面已經去過了,再去就是輕車熟路了。航天事業本身就是高風險的事業,要想在深空探測領域走得更遠,就得冒險!就得有所突破!

嫦娥四號:去月球背面轉轉!

其實現在就可以告訴大家,嫦娥四號落月難度要比嫦娥三號大! 年底的嫦娥四號落月是一場硬仗! 難度不小!

通俗的講,嫦娥三號相當於在華北平原著陸,嫦娥四號則相當於在崇山峻岭的雲貴川地區著陸。

希望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著陸一切順利!一定要打贏這場硬仗!

【葉培建:國家對航天事業要有統籌規劃】

2017年3月,兩會期間,央視《面對面》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系列各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

72歲的葉培建為兩會帶來了兩個提案,一個與航天有關,一個與航天無關。

葉培建帶來與航天有關的第一個提案:國家對航天事業要有統籌規劃。

葉培建認為,如果國家能對航天事業有統籌規劃,則會比一事一議更能夠順利推動項目進程。他以自己當年做嫦娥一號總設計師為例,他說,當時打完嫦娥一號這場「戰役」,他就已經開始設想自己的隊伍要如何分配,「哪些人去做嫦娥二號,哪些人去做嫦娥三號。當時我還設計了,有人去搞火星」。

但即便是已經分配好任務,葉培建說,但他們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思想工作、去解釋、去說服這些人,他認為這樣的工作是多餘的。

葉培建院士以探測火星為例,他說,「2007年當時我們就想飛火星,因此如果說有比較好的一個規劃,我們國家應該在2010年,最遲在2013年就能奔向火星。」

但是由於匯報不通過,探測火星的計劃一直拖到了現在。

為什麼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做思想說服工作呢?

葉培建說,因為專家說的話不算數,政府機關說的算數。導致了如今科學家需要花一部分精力在自己應該做的事上,又要花另一部分精力在說服一個很難說服的對象上。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葉培建認為,需要建立一個國家體制,一旦是論證好且經過國家批准的項目,各個機關只需要執行,不用再來問緣由。

專訪時葉培建還透露,在他們近日(2017年3月)召開的火星型號工作會議上,我國決定在2020年探測火星。

大家知道,探測火星的窗口期十分苛刻,26個月才一次。

我們錯過了2013,錯過了2016、錯過了2018,我們真的不能再錯過2020年這個窗口了!加油啊!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兩年後的今天,我們的2020火星探測器已經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火箭發射了。兩年後的今天,它應該在飛往火星的路上了。

我們的2020火星探測器示意圖。

我們的2020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為2020年7月23日-2020年8月5日,連續14天,每天有那麼幾分鐘的窗口。

如此看來,真的越來越近了。不到2年時間了。如此看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必須儘快好起來!

預祝我們的2020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葉培建帶來與航天無關的第二個提案:領導幹部要有作為、早作為

這是他針對部分領導幹部缺乏事業心、責任心,對待工作不敢擔當,不願意負責任的現象,提出的建議。

為此,他講述了一段在2000年中國發射第一顆國家戰略衛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葉培建說,當年這顆戰略衛星上天以後,是繞著地球一圈圈轉的。第一圈和第二圈都表現很好,但是在繞第三圈時,衛星就出中國了,還失去了信號,「最後一個收到信號的是我們的喀什站」。

當時他和幾個主任設計師在車上得知衛星出問題之後,葉培建說,當時的心情就是「希望那個車從山上掉下去,把自己摔死」,因為這顆衛星比自己的命還重要,「摔下去我是烈士,衛星丟了我無法交代。」

說到這裡,老人哽咽了,當時看視頻的時候,心裡也很難受,什麼是責任感?這就是責任感!

那期《面對面》的節目標題是:葉培建 責任比命大

 

 

是的,在葉院士眼裡,責任比命大!

後來的結果是圓滿的,經過葉培建一行人的努力,最終順利找回了衛星解決了問題。

沒有這種責任心,航天工程是幹不好的!

【葉培建星】

「葉培建星」命名儀式暨小行星探測學術報告會現場。

2017年1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公報,將編號「456677」的小行星命名為「葉培建星」。「有了這顆星,我當然對小行星更加關注了。」他笑著說。

面對榮耀與掌聲,葉培建說:「這次小行星命名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體現了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國家航天事業的肯定。我們深空探測團隊共同的目標是在火星探測之後瞄準小行星探測,向更遠的太空進發。我們將珍惜榮譽,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爭取在探索太空的徵程中再有所貢獻。

今年5月,葉培建院士受聘南航航天學院院長。

他說,不能只掛一個院長的名,他會親臨課堂,抓好大學本科教育。

希望老一輩航天人身體健康,繼續為祖國航天事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我們預祝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著陸一切順利,探測器安全著陸後,中國航天的精彩表現將會再次震撼整個世界!

如果一切順利,2019年,我們還將會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去月球搞2公斤「土特產」回來。

嫦娥六號探測器研製也在進行中,如果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發現有價值的線索,可以讓嫦娥五號的備份——嫦娥六號去月球背面採樣返回。

……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在深空探測領域,我們一定要飛得更遠,我們也有能力飛得更遠!

只是,在很多時候,說服領導比造太空飛行器更麻煩……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新聞背景 經過20多天的太空飛行,「嫦娥四號」很快將著陸於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月球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是2018年12月8日升空的,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那麼,「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落到月球背面?落到月球背面有哪些困難?
  • 嫦娥四號為何著陸月球背面?五大原因詳解
    來源:中國科學報微信公眾號12月8日,嫦娥四號向月球背面奔去。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原本不在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計劃內的嫦娥四號被科學家「安排」去了月球背面。月球由於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一、嫦娥四號如何降落在月球背面?二、嫦娥四號降落在月球背面什麼位置?紅色代表高海拔地區、藍色為低海拔地區(偽彩圖)為了保證嫦娥四號平穩降落,著陸地點必須要足夠平坦。此外,還要有適合的光照,馮·卡門環形山所在的緯度既能夠保證有充足的光照,又不至於被熾熱的陽光直射。由於是在月球背面著陸,在著陸器動力下降的過程中是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的,要依靠「鵲橋」中繼衛星進行信號轉接工作。
  • 科學家詳解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五大科學原因—新聞—科學網
    12月8日,嫦娥四號向月球背面奔去。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原本不在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計劃內的嫦娥四號被科學家「安排」去了月球背面。
  • 月球背面拓荒者——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1月4日,「玉兔二號」月球車與著陸器成功分離,分別開展科學探測;1月11日,兩器完成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結束休眠,嫦娥四號如何探索月球背面?
    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18月晝工作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傳回首張月球背面清晰影像。嫦娥四號如何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03日 20:01 A-A+ 新聞聯播):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這是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 嫦娥四號8日凌晨成功發射 首次嘗試月球背面軟著陸
    央廣網北京12月8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北京時間今天(8日)2點23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目標是實現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結束休眠,嫦娥四號如何探索神秘的月球背面?
    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18月晝工作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傳回首張月球背面清晰影像。嫦娥四號如何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 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揭開謎底!
    ,嫦娥四號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成為人類第一個月背軟著陸的探測器,人類的痕跡也終於落在了神秘月球背面的土地上,這是舉國榮耀的時刻,也是全人類的榮耀,嫦娥四號的著陸點位於月球背面南極的馮卡門環形山,馮卡門環形山是一座巨大的古撞擊坑,直徑約為180公裡,形成於約45.5億-39.2億年前,以著名的匈牙利裔美籍工程師西奧多馮卡門的名字命名,值得一提的是馮卡門是錢學森的導師
  • 「嫦娥四號」探測器今年著陸月球背面
    其中廣受關注的航天任務包括:「大火箭」長徵五號將實施第三次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著陸,北鬥衛星組網高密度進行。  此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已公布了一次快舟十一號火箭發射計劃。這意味著,我國今年將實施至少36次宇航發射任務。
  •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在夜間發射?著陸月球背面有什麼困難?
    在我國探月工程中,「嫦娥四號」探測器與「嫦娥三號」一樣,都選擇了在凌晨發射,這是由於他們都要 月球著陸,和月球交會的時間和落月的時間都是受到約束的。↓↓↓視頻來源:央視新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面臨幾大挑戰——著陸艾特肯盆地,地形崎嶇  嫦娥四號首選著陸區為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
  • 人類將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嫦娥四號拉開大幕,低調發射服務衛星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鵲橋號發射入軌之後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中繼通信服務,因此這次發射也標誌著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任務拉開大幕。說到發射鵲橋號的意義,就必須要了解一下它所服務的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它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據航天專家介紹,由於潮汐鎖定的原因,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與月球自轉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總有一面背對著地球,這一面被稱為月球背面。著陸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由於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擋,無法直接實現與地球的測控通信和數據傳輸。
  • 嫦娥4號著陸月球背面後,美國人告訴你:中國在月球背面做了啥?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在經歷了億萬年天長地久神奇磨合後,地球自轉周期恰好等於月球公轉周期,但造成的結果卻是月球永遠只有一面對著地球,儘管美國在上世紀將人類足跡第一次留在月球,但這也是在月球正面留下的痕跡,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從未被人類揭開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目標鎖定2個「國際首次」
    來源:中國新聞網剛剛,嫦娥四號迎來新消息!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到底什麼水平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起飛,開始踏上奔向月球的旅程!根據新華社消息,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 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深閱讀)
    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的目標是月球背面。後續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後,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  探索月球背面有何意義?嫦娥四號將開展哪些科學研究?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 本報記者 王諶 昨天凌晨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嫦娥四號奔向月球背面,這一科技實踐被譽為今年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深空探測科學研究工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介紹,嫦娥四號實施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不是簡單地落在月背的一小步,而是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一大步,是中國航天從並跑邁向領跑的一大步,對我國跨入世界深空探測先進國家的行列,促進深空探測後續任務的實施,都具有重大意義。
  •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美國為何如此緊張?
    2019年1月3日,經過26天的飛行,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預定著陸區中順利著陸,成為人類首顆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也許有人問為啥要登陸月球背面,其實這裡面學問很大。相比較月球正面而言,月球背面對於人類是一塊「處女地」。
  • 嫦娥四號發射成功正前往月球背面 一文讀懂所有亮點
    ,把「嫦娥四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徵程,經過27天飛行之後,預計2019年年初著陸。「嫦娥四號動力下降示意圖「嫦娥四號」的著陸點為月球南極,處於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該盆地直徑大約2500公裡,深13公裡,從坑底最深處到最高處落差大約16公裡,這是太陽系內已知的最大、最古老的撞擊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