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剛剛,嫦娥四號迎來新消息!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12月8日,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孫自法攝
嫦娥四號「奔月」都要做些啥?
此前,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在先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後,嫦娥四號今日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
據報導,嫦娥四號的科學任務主要是: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
此外,嫦娥四號的任務工程目標則鎖定在兩個「國際首次」: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實現地月L2點中繼星對地對月的測控、數傳中繼。
嫦娥四號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 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供圖
為何要選擇月球背面?
神秘的月球背面,有許多未知等待著解答。
由於月球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鎖定,地球強大的引力讓月球總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類在地球上只能憑肉眼看見月球的正面,背面則看不見。月球背面到底是啥樣,嫦娥四號探測器將第一次身臨其境去感觸。
對此,此前有航天專家接受採訪時稱,月球背面具有獨特的電磁場環境和地質特徵,特別適合開展低頻射電探測等空間天文學研究和月球物質成分探測等科學研究。月球背面著陸探測尚屬國際空白,也有利於增進人類對宇宙未知奧秘的認知。
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此前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因為沒有別的探測器到過月球背面,所以不論是探地形還是探月壤成分,應該都是人類第一次獲得一手數據。」
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現場。中新社發 梁珂巖 攝
月球背面「沒信號」
嫦娥如何與地面聯繫?
說到如此厲害的「嫦娥奔月」,就不得不提「鵲橋」。由於嫦娥四號落在月球背面,其通信信號完全被月球遮擋,與地面通信十分困難。
為保障嫦娥四號抵達月背後與地球上的「娘家」聯繫,早在今年5月,給嫦娥四號奔赴月球背面「牽線搭橋」的「鵲橋」中繼星,就已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環地月拉格朗日L2點使命軌道,實現通信信號的「接力」。
值得一提的是,「鵲橋」中繼星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也是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軌道的衛星。
時間軸回顧「嫦娥四號」
2016年1月
嫦娥四號任務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實施,包括中繼星和探測器兩次任務。
2018年5月21日5時28分
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2018年5月25日21時46分
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進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轉移軌道。
2018年6月14日11時06分
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中繼星成功實施軌道捕獲控制,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裡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
圖片來源:中新視頻截圖
2018年8月15日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對外公布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著陸器和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23分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
圖片來源:中新視頻截圖
2018年12月12日16時45分
嫦娥四號探測器到達月球附近,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順利完成「太空剎車」,被月球捕獲,進入近月點約100公裡的環月軌道。
2018年12月30日8時55分
嫦娥四號探測器在環月軌道成功實施變軌控制,順利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
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