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為何著陸月球背面?五大原因詳解

2020-12-02 環球網

來源:中國科學報微信公眾號

12月8日,嫦娥四號向月球背面奔去。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原本不在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計劃內的嫦娥四號被科學家「安排」去了月球背面。

月球由於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

這就好比我們把用一條繩子繫著的物體甩起來一樣,那個被甩起來的物體總是只有一面朝著繩子的方向。這被稱為「潮汐鎖定」現象。

月球背面作為一個看不見的神秘世界,催生了許多和外星人、宇宙飛船、神秘基地、金字塔、神廟有關科幻小說。

當然,這些都是不存在的。那麼,這裡為何值得「走一趟」?

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副主任、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主任鄒永廖,詳解了嫦娥四號選擇月球背面著陸科學上的五大原因。

原因一:月球背面著陸前所未有

月球背面那麼大,科學家想去看看。

從上世紀50年代起,人類發射到月球的探測器已經有100多次。

「但是從著陸就位探測來說,月球背面一次都沒有。」鄒永廖表示,「嫦娥四號一旦成功,標誌著國際首次在月球背面實現著陸和巡視探測,這是創造歷史的重大成就。」

鄒永廖介紹:「無論從物質成分上、形貌構造上,還是巖石年齡上,月球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的差異。」

比如,從成分上看,月球正面大約60%的面積,都被一種名為「月海玄武巖」的巖體覆蓋,而背面則幾乎是另一種巖體——「高地斜長巖」。

同時,月球上22個月海中19個較大的月海都分布在月球正面,而月球背面只有東海、莫斯科海、智海等3個很小的月海;從形貌構造上看,月球背面撞擊坑的密度明顯大於正面;從年齡上看,月球背面則都是更加古老的巖石。

原因二:艾肯盆地——人類從未去過的「處女地」

嫦娥四號選擇月球背面一個名為「艾肯盆地」的地方著陸。

目前,科學家把月球的大地構造單元粗略劃分為三大地體,即斜長高地巖地體、克裡普巖地體和艾肯盆地地體。

鄒永廖指出,斜長高地巖地體和克裡普巖地體,美國和前蘇聯都著陸巡視探測過,只有艾肯盆地地體沒有近距離就位探測。

「科學家相信,這塊區域目前就近距離巡視探測而言,屬於一塊『處女地』,在科學上會有很多新的發現。」他說。

原因三:背面巖石更古老

「月球背面的巖石更加古老。」鄒永廖說。對科學家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嫦娥四號前往艾肯盆地,必將獲取更古老巖石的信息。

鄒永廖表示,從時間維度上,如果我們獲取更古老的巖石類型等物質成分信息,將對了解月球的化學成分演化過程大有幫助。

原因四:揭開「39億年撞擊高峰」之謎

艾肯盆地直徑約2500公裡,深度約12公裡,90%以上分布在月球背面。「這是目前所知整個太陽系最大、最深的盆地。」他表示。

對艾肯盆地開展探測有可能揭開「39億年撞擊峰值」的科學之謎。

此前,科學家從太陽系撞擊歷史中發現一個奇特的規律,在地球、月球形成的46億年歷史中,撞擊密度、頻度和力度最高的時候,並不是最初的46億年,而在39億年,其原因困擾科學界已久。

「據科學家初步分析,艾肯盆地可能就是在39億年撞擊產生的。」鄒永廖表示,「嫦娥四號到這裡精細探測,也許會為我們打開『39億年撞擊峰值』這個科學之謎的一扇門。」

此外,科學家為月球車探測艾肯盆地專門設計了一條「路線」,能夠獲取地形地貌、物質成分及淺層結構等信息,將在國際上首次建立月球「綜合地質剖面」。

「這將對了解這個區域的地質演化歷史和細節做出重大貢獻。」鄒永廖說。

原因五:填補低頻射電觀測空白

嫦娥四號將到達的月球背面是天文學家夢寐以求的觀測場所,將填補低頻射電觀測的空白。

天文學上,不同頻段的電磁波代表著來自宇宙的不同信息。目前,傳統光學、紅外及射電等波段的天文觀測已得到長足發展。

由於屏蔽作用,在地面上無法開展低頻射電的觀測。

同時由於地球電磁環境的原因,在月球正面開展低頻射電觀測效果不理想。

鄒永廖指出:「月球背面的電磁環境非常乾淨,在那裡開展低頻射電探測,全世界天文學家都很感興趣。」

在天文學家看來,能夠在月球上開展低頻探測,將在太陽爆發、恆星形成、星系演化及宇宙早期狀態等科學問題有新發現。

據了解,圍繞到月球背面開展低頻射電探測,歐空局曾制定過詳細目標,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施。

「中國探月工程率先實現這一目標,我相信在科學上會有很多產出。」鄒永廖表示。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詳解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五大科學原因—新聞—科學網
    12月8日,嫦娥四號向月球背面奔去。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原本不在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計劃內的嫦娥四號被科學家「安排」去了月球背面。
  • 月球背面拓荒者——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1月4日,「玉兔二號」月球車與著陸器成功分離,分別開展科學探測;1月11日,兩器完成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新聞背景 經過20多天的太空飛行,「嫦娥四號」很快將著陸於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月球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是2018年12月8日升空的,2018年12月12日進入月球軌道。那麼,「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落到月球背面?落到月球背面有哪些困難?
  •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美國為何如此緊張?
    2019年1月3日,經過26天的飛行,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預定著陸區中順利著陸,成為人類首顆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這麼多年之所以沒有國家登陸月球背面,就是因為這裡太難登陸了。由於月球本身的阻擋,探測器和地球指揮中心無法直接通訊,所以我國才發射了「鵲橋」中繼星,用以連接嫦娥四號和國內控制臺。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目標鎖定2個「國際首次」
    來源:中國新聞網剛剛,嫦娥四號迎來新消息!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嫦娥四號」探測器今年著陸月球背面
    其中廣受關注的航天任務包括:「大火箭」長徵五號將實施第三次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著陸,北鬥衛星組網高密度進行。  此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已公布了一次快舟十一號火箭發射計劃。這意味著,我國今年將實施至少36次宇航發射任務。
  • 人類首個在月球神秘背面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
    月球的背面一直背對著地球,關於月背的傳說有很多,比如上面有外星人、有納粹黨……在嫦娥四號著陸前,還沒有一臺人類的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工作過。2018年5月21日,清晨要想在月背著陸,首先就要解決通訊問題,月球自身完美的屏蔽了所有來自地球的電磁信號。
  • 人類將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嫦娥四號拉開大幕,低調發射服務衛星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鵲橋號發射入軌之後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中繼通信服務,因此這次發射也標誌著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任務拉開大幕。說到發射鵲橋號的意義,就必須要了解一下它所服務的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它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據航天專家介紹,由於潮汐鎖定的原因,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與月球自轉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總有一面背對著地球,這一面被稱為月球背面。著陸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由於受到月球自身的遮擋,無法直接實現與地球的測控通信和數據傳輸。
  • 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深閱讀)
    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的目標是月球背面。後續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後,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  探索月球背面有何意義?嫦娥四號將開展哪些科學研究?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03日 20:01 A-A+ 」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這是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 「時間短、難度大、風險高」:專家詳解月球背面著陸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題:「時間短、難度大、風險高」:專家詳解月球背面著陸三大看點新華社記者胡喆、喻菲、金立旺2019年1月3日,人類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穩穩降落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
  • 航天專家:嫦娥四號與嫦娥三號有五大不同
    抓總研製嫦娥三號、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家表示,備份的確是嫦娥四號原本的使命,但在嫦娥三號圓滿完成任務後,嫦娥四號被賦予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這一全新任務。
  • 「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多項原創性成果
    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自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以來,共獲得超過3TB科學數據。
  • 「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
    2020-09-09 08:32:49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昨天(8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四號」自著陸月球背面以來獲得的多項原創性成果,這些科學成果將為研究月球的形成以及我國後續月球探測規劃的制定奠定基礎。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騰訊科技 文/喬輝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成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通過中繼衛星通信。嫦娥四號將對月球背面環境進行研究,對月球背面的表面、淺深層進行研究,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
  • 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揭開謎底!
    ,嫦娥四號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成為人類第一個月背軟著陸的探測器,人類的痕跡也終於落在了神秘月球背面的土地上,這是舉國榮耀的時刻,也是全人類的榮耀,嫦娥四號的著陸點位於月球背面南極的馮卡門環形山,馮卡門環形山是一座巨大的古撞擊坑,直徑約為180公裡,形成於約45.5億-39.2億年前,以著名的匈牙利裔美籍工程師西奧多馮卡門的名字命名,值得一提的是馮卡門是錢學森的導師
  •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著陸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為何如此神秘?
    為什麼嫦娥四號要登陸月球背面?在月球背面,有什麼奧秘?嫦娥四號是中國研發的登月太空飛行器,而它最終也在萬眾期待下登陸了月球。而它登月的位置是在月球的背面,這個位置有什麼特殊的嗎?為什麼在眾多地點偏偏選擇了這一處呢?這要從地理和傳說多方面說起。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促日本挑戰新難題:著陸小行星
    2019年初,中國探月工程出現了一個高潮,那就是嫦娥四號在1月3日成功登陸了月球背面,為世界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這是一個讓人欣喜的成就,也有人不服氣,那就是日本了。
  • 人類首次 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成功
    1月3日上午10點26分,經過26天長途跋涉,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著陸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具體位置是月背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嫦娥四號著陸器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圖片來自微博)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採用探測器自主降落在月球背面
  • 嫦娥四號原計劃著陸月球正面 是誰極力主張落到月球背面看一看?
    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嫦娥四號將是國際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任務包括發射中繼星及月球背面著陸器在前面,提到了一句話「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嫦娥四號將是國際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什麼是備份?為什麼要設置備份?【嫦娥探月工程,誰是誰的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