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氣!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促日本挑戰新難題:著陸小行星

2020-12-04 騰訊網

2019年初,中國探月工程出現了一個高潮,那就是嫦娥四號在1月3日成功登陸了月球背面,為世界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這是一個讓人欣喜的成就,也有人不服氣,那就是日本了。

日本發射運載火箭

大家不要因為中國近年取得的成就而輕視日本,在國際航天領域當中,日本也有自己的優勢,在多方面還有不小的成就,上世紀80年代時,日本在航天領域不亞於中國,後來才被我們甩開的,如今日本在在深空探測領域依然有不低的水平。

嫦娥四號

如今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促日本挑戰新難題:著陸小行星,日本最新計劃在2019年2月,讓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在小行星「龍宮」嘗試著陸,目前已確定兩個備降地點。

日本非常重視發展深空探測項目,在2003年,發展了隼鳥號探測器,試圖採集小行星樣本並將採集到的樣本送回地球,可惜連續遇上故障,直到2010年才完成返回,完成首次小行星取樣。

隼鳥2號

2014年12月3日,又把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送上太空,為高1.25米的箱型體,為隼鳥號的升級型號,主要加載一種「衝擊裝置」,讓每秒2公裡的高速彈丸衝入小行星表層,從而在小行星內部採集樣本。同時,隼鳥2號已經到達了目標的小行星:龍宮附近,準備進行著陸了!

不管怎麼說,在小行星探測方面,日本走到了全世界的前面,這一點必須承認,人家有水平。

隼鳥2號設備

有人會問,為什麼中國在深空探測這一航天技術領域中國為何進度不及日本?究其原因的話,那麼也許只有兩點,一是,工作重點問題,我們在航天領域實行的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不是所有項目上都花費同等的力量,而是有選擇的突出重點,現階段就是重點進行突出登月以及載人航天。這一政策對於促進我們的取得成就有著很大作用,但是也讓我們在某些方面不得不放慢腳步。

種子發芽

二是,外力阻止,仔細一查竟有人在背後使壞,深空探測領域因為科研性質很濃重,在國際間有很多的合作,可是有人卻對我們採取了一些封鎖政策,在談及嫦娥四號著陸情況時,有專家就談及,在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完成繞月探測任務後,計劃對拉格朗日L2點進行環繞探測,並對圖塔蒂斯小行星進行飛躍探測。當時很多小行星的軌道數據內,只有美國擁有,原本向全球公開的。當得知,中國要對圖塔蒂斯小行星進行探測後,美方隨即把相關數據封鎖,後來我們自已集全國天文臺之力,才解決了問題。

日本拍到的小行星

日本確實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對手,但是不意味著,我們需要憂心什麼,我們一直是迎難而上, 有人試圖在背後使壞又如何?我們沒有真正受到影響,相反促進了進步,使壞也佔不到便宜,合作是相互的,拒絕與我們合作,也就不要指望我們合作,所以後來美方找我們要資料時,得到拒絕再不是什麼意外。總之,一切阻力與壓力只能成為動力!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在夜間發射?著陸月球背面有什麼困難?
    在我國探月工程中,「嫦娥四號」探測器與「嫦娥三號」一樣,都選擇了在凌晨發射,這是由於他們都要 月球著陸,和月球交會的時間和落月的時間都是受到約束的。↓↓↓視頻來源:央視新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面臨幾大挑戰——著陸艾特肯盆地,地形崎嶇  嫦娥四號首選著陸區為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騰訊科技 文/喬輝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成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通過中繼衛星通信。嫦娥四號將對月球背面環境進行研究,對月球背面的表面、淺深層進行研究,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
  •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發現2100萬億噸金屬,哪裡來的?
    我國嫦娥四號衛星就完成了這一創舉,並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100萬億噸的異物,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秘密。背面登陸,重任在肩嫦娥四號是我國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劃中,嫦娥系列人造衛星家族中的第四位成員。嫦娥系列的主要任務以探測月球為主,但嫦娥四號的任務更為特殊。繼嫦娥三號登陸月球表面進行了相應的探索之後,嫦娥四號承擔的任務就不再是簡單地對月球正面的探索,而是要實現首次從月球的背面進行登陸。
  • 月球背面拓荒者——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1月4日,「玉兔二號」月球車與著陸器成功分離,分別開展科學探測;1月11日,兩器完成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03日 20:01 A-A+ 」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這是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 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揭開謎底!
    ,嫦娥四號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成為人類第一個月背軟著陸的探測器,人類的痕跡也終於落在了神秘月球背面的土地上,這是舉國榮耀的時刻,也是全人類的榮耀,嫦娥四號的著陸點位於月球背面南極的馮卡門環形山,馮卡門環形山是一座巨大的古撞擊坑,直徑約為180公裡,形成於約45.5億-39.2億年前,以著名的匈牙利裔美籍工程師西奧多馮卡門的名字命名,值得一提的是馮卡門是錢學森的導師
  •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美國為何如此緊張?
    2019年1月3日,經過26天的飛行,嫦娥4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預定著陸區中順利著陸,成為人類首顆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也許有人問為啥要登陸月球背面,其實這裡面學問很大。相比較月球正面而言,月球背面對於人類是一塊「處女地」。
  • 嫦娥四號探測機登陸月球背面 中國太空探索取得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機昨天(1月3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月球背面,堪稱中國太空探索戰略的重大裡程碑,也被視為中國在國際太空競賽中跨前一步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目標鎖定2個「國際首次」
    來源:中國新聞網剛剛,嫦娥四號迎來新消息!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恭喜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印度不甘落後,將加大與中國競爭
    在今天10時26分,嫦娥四號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環形山,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器造訪月球背面。在著陸後,靜態著陸器和月球車將被分別部署在月球表面,兩者攜帶了一系列探測儀器,以探測該地區的地質特徵,並進行一項生物實驗。嫦娥四號在上周末已進入環月軌道,在降軌後,其近月點高度僅為15公裡。
  • 嫦娥四號將首次到達月球背面,帶你回顧人類探月徵程
    2011年4月1日,嫦娥二號半年設計壽命期滿後,進行了拓展試驗,例如,2011年8月25日,嫦娥二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從月球軌道出發,受控進入日地拉格朗日2點環繞軌道,使我國成為第3個造訪拉格朗日2點的國家和組織。2012年6月1日,嫦娥二號又成功變軌,進入飛往小行星的軌道。同年12月13日,嫦娥二號與圖塔蒂斯小行星「擦肩而過」。
  • 月球背面有「金字塔」?中國說出真相,嫦娥四號帶你看清月球背面
    當時的人類其實對月亮也是充滿了好奇,但由於技術的落後,讓人們對月亮更多的是幻想,後來,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終於實現了登陸月球的夢想。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將太空人成功送上月球,打開了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之路,同時讓人們對月球也有了全新的認識。
  • 嫦娥四號原計劃著陸月球正面 是誰極力主張落到月球背面看一看?
    在前面,提到了一句話「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嫦娥四號將是國際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的探測器」。什麼是備份?為什麼要設置備份?【嫦娥探月工程,誰是誰的備份?】嫦娥四號其實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由於嫦娥三號任務圓滿完成,嫦娥四號進行了適應性改裝。嫦娥三號探測器出色完成了預定任務(儘管玉兔號月球車後來出現一些故障,但從工程實施角度看,還是非常出色完美的),所以嫦娥四號究竟幹什麼曾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能確定,因為有關專家意見不一致,為此論證甚至爭吵了2年,分歧的核心是嫦娥四號是落在月球正面還是背面?
  • 嫦娥四號為何著陸月球背面?五大原因詳解
    來源:中國科學報微信公眾號12月8日,嫦娥四號向月球背面奔去。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原本不在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計劃內的嫦娥四號被科學家「安排」去了月球背面。月球由於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
  • 人類首次 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成功
    1月3日上午10點26分,經過26天長途跋涉,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著陸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具體位置是月背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嫦娥四號著陸器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圖片來自微博)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採用探測器自主降落在月球背面
  •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 網友:終於能知道月球的背面有什麼了!
    據央視新聞1月3日報導,嫦娥四號探測器已於當日上午成功軟著陸月球——月球背面迎來人類第一個軟著陸探測器。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發射升空飛向月球,12月30日8時55分,探測器在環月軌道成功實施變軌控制,順利進入預定的月球背面著陸準備軌道。
  • 「嫦娥四號」探測器今年著陸月球背面
    其中廣受關注的航天任務包括:「大火箭」長徵五號將實施第三次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著陸,北鬥衛星組網高密度進行。  此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已公布了一次快舟十一號火箭發射計劃。這意味著,我國今年將實施至少36次宇航發射任務。
  • 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深閱讀)
    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的目標是月球背面。後續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後,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  探索月球背面有何意義?嫦娥四號將開展哪些科學研究?
  • 人類首個在月球神秘背面著陸的探測器——嫦娥四號
    月球的背面一直背對著地球,關於月背的傳說有很多,比如上面有外星人、有納粹黨……在嫦娥四號著陸前,還沒有一臺人類的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工作過。2018年5月21日,清晨要想在月背著陸,首先就要解決通訊問題,月球自身完美的屏蔽了所有來自地球的電磁信號。
  • 嫦娥4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人類第一次的旅程!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它也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在宇宙的世界中給地球抵禦了很多的撞擊,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月球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月球本身就是一個難以解釋的存在,比如他究竟是怎麼誕生的,難道真的是在碰撞中產生的嗎?這些還需要人來進行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