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10時26分,嫦娥四號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環形山,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器造訪月球背面。在著陸後,靜態著陸器和月球車將被分別部署在月球表面,兩者攜帶了一系列探測儀器,以探測該地區的地質特徵,並進行一項生物實驗。
嫦娥四號在上周末已進入環月軌道,在降軌後,其近月點高度僅為15公裡。由於同步自轉的原因,月球面對地球永遠是一個面,直到1959年,蘇聯發射「月球3號」探測器,才讓人們遠遠一窺月球背面的場景。
嫦娥四號發射是中國「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的二期工程之一。嫦娥工程於2003年啟動,前兩次嫦娥任務(即嫦娥一號、二號)的目標是從繞月軌道進行遠程探測並收集數據,而第三次和第四次則要「登陸作戰」。嫦娥四號探測器的設計基於前身嫦娥三號。
2013年,嫦娥三號帶著月球車「玉兔」軟著陸在月球雨海西北部的虹灣地區,成為繼1976年蘇聯探測器「月球24號」後,首個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和嫦娥六號將攜帶採樣返回裝置,採集月球巖石和土壤並送回地球。
嫦娥四號的成功著陸,也標誌著我國在月球上有一席之地,在往年的月球爭奪展中,美國和蘇聯佔據了幾乎所有登陸地點,其中他們的登陸地點都在月球正面,而嫦娥四號,則佔據了月球最為神秘的背面,相信在不久後我國科學家將會有很多發現。
除此之外,現代太空的最顯著特徵之一就是,新參與者正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參加這場競爭。除了NASA和俄羅斯航天局這兩家傳統競爭者之外,中國在最近幾十年來已經成為太空領域的主要競爭者,根據最近消息稱,到2022年,印度也將加入這個俱樂部,成為第四個向太空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
在12月25日星期五舉行的內閣會議上,印度的政府宣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首次太空任務將由一個三名太空人組成的團隊進入軌道。政府還宣布,他們已經批准了一項14億美元的預算,用於為該項目開發必要的技術和基礎設施。
然而,內閣還沒有批准這項聲明,也沒有一次撥出必要的資金。但在這一最新聲明中,印度廣播公司(政府)宣布,將全力向太空輸送太空人,並加大與中國的競爭。聲明還明確表示,印度打算成為「在未來全球空間探索行動中具有長期國家利益的合作夥伴」。
雖然尚未確定具體日期,但政府確實表示將在星期五會議「40個月內」進行有人飛行的飛行。耗資14億美元,這將是迄今為止最廉價的太空計劃。相比之下,中國於2003年首次將太空人送往太空,其神舟計劃耗資超過23億美元。
與此同時,水星計劃——NASA在1958年至1963年執行的第一次載人繞地飛行任務——耗資約16億美元,而阿波羅計劃耗資約1745億美元。這一最新聲明意義重大,因為印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執行月球任務。預計這將於2019年開始首次無人登月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