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月亮的嚮往,從嫦娥奔月時就已經開始。
由於技術局限性,當時的國人只能以神話的方式來表達對月球的嚮往之心。隨著時代發展,航天科技逐漸成熟,探測月球已經不是一個無法企及的願望。
只是一段時間以來,人類僅僅是對月球正面進行探測,沒有深入到月球背面。
我國嫦娥四號衛星就完成了這一創舉,並在月球背面發現了2100萬億噸的異物,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秘密。
背面登陸,重任在肩
嫦娥四號是我國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劃中,嫦娥系列人造衛星家族中的第四位成員。
嫦娥系列的主要任務以探測月球為主,但嫦娥四號的任務更為特殊。
繼嫦娥三號登陸月球表面進行了相應的探索之後,嫦娥四號承擔的任務就不再是簡單地對月球正面的探索,而是要實現首次從月球的背面進行登陸。
一直以來,從月球背面登陸都是人類從來沒有嘗試過的。
此次嫦娥四號不僅是要從月球背面登陸,更要承擔人類對月球背面的首次探索,藉此驗證關於月球背面一些理論的正確性。
比如月球背面有97.5%的地面都是環形山和隕石坑的理論,以及月球背面存在艾特肯盆地甚至認為這裡有水冰的理論等。
簡而言之,嫦娥四號的登陸並非是簡單的重複嫦娥三號的探測任務,而是攜帶著重大使命登天的。
為了讓嫦娥四號能夠完成這項使命,嫦娥四號的研發也集結了我國最先進的航天技術。
科學家們為嫦娥四號配備了核電池以及月面微型生態圈,並且與荷蘭、德國、瑞典、沙特等國進行合作,共同探索月球背面的秘密。
無人觸碰的禁地
月球背面,對於人類來說,可謂是一個禁地。至2018年嫦娥四號發射以前,沒有一個國家敢觸碰月球背面這塊神秘的地方。
其原因很簡單,月球背面的環境是十分複雜,並不利於探測器的登陸。
月球背面的環境複雜,也並非是猜測。在各種月球探測器從正面探測的過程中,都發現月球背面的地理環境並不簡單。
傳說中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更被認為是隱藏著太陽系形成秘密的地方,其危險性也就可想而知。
月球和地球進行著各自的自轉本可以窺探月球背面的狀況,奈何月球和地球的自轉是同步的,專家把這種現象稱作為潮汐鎖定。
也就是說,月球不管如何的自轉,都無法讓其背面對著地球。
自古以來,人們看到的月球都只是月球的正面,從來沒人見識過月球背面的模樣,這種神秘性自然也讓人心存畏懼。
如果小型探測器背面在登陸過程中稍有差池,將直接導致探測器的損毀。
而探測器的研發和發射耗資巨大,一旦損毀顯然是划不來的,至今沒有一個國家敢於去嘗試。哪怕是國力雄厚的美國,也沒有一次是從背面登陸。
從美國第一次實現了載人登月,到如今已經是第六次載人登月了。
六次登月計劃,無一例外都是從月球的正面著陸。由於是載人登月,生怕太空人出現任何危險,美國宇航局也就更不敢進行月球的背面登陸。
培養一個太空人所付出的代價,並不比研發探測器的代價低。
中國人對月球的嚮往,遠遠要早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月球背面的這塊禁地,似乎就在等待著中國人去觸碰,去揭開他的神秘面紗。經過漫長的等待,數年的準備,這一天終於是到來了。
創下歷史解開謎團
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也有能力去進行登月計劃。在完成了嫦娥三號對月球的探測之後,開始著手進行月球背面的探測。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衛星隨著長徵三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經過了一年多的繞月飛行之後,成功於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
在軟著陸的過程中,通過中繼衛星也發現,嫦娥四號的探測數據一切正常。
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是一項歷史性的工程,也是實現了人類踏入月球背面的第一步,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陸註定了要被載入史冊。
隨著嫦娥四號在月球表面的探測結果呈現在世人眼前,也證實了月球表面確實有所謂的艾特肯盆地。
而在艾特肯盆地之中,藏著接近2100萬噸的異物,這些異物被證實為地下的金屬物質,深藏於地下300公裡,覆蓋的面積更達到了五萬多平方公裡。
艾特肯盆地的存在,使得關於月球背面的科學理論得到了有利的證據支撐。
但盆地為何形成,這些金屬物質為何存在,一直是眾說紛紜。
有學者認為是由於42億年前的小行星撞擊而形成,在撞擊過程中月球表面的重金屬物質,都已經被吸收到月球的核心區域,從而形成了如此多的重金屬。
小行星撞擊理論只是眾多理論中的一種,並非是唯一的理論。另有學者認為月球表面的艾特肯盆地的形成,實際上是大碰撞後的產物。
在45億年前,曾經有一個遠古行星撞擊了地球,從而形成了大量的物質,而這些物質最終形成了月球。
在時間的沉積之下,月球內部才會形成了高密度的鐵礦,也就是艾特肯盆地內的重金屬物質來源。
理論上的爭論,終究要靠實際探測來證明。根據嫦娥四號發射的圖片,確實能說明月球背面有被撞擊的痕跡。
可具體是大碰撞,還是小行星撞擊,是無法說清楚的。月球表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哪種理論才是正確的。
也許隨著我國嫦娥四號的進一步探索,以及科學家們對礦物質成分的分析,這項秘密終會被解開。
長期以來,中國人都把月球作為心中最浪漫的宇宙一角。在嫦娥四號之前,其他的人造衛星,雖然實現了對月球的探測,但依舊不全面。
直到嫦娥四號升空,中國人對月球才算有了更為全面的理解,也算是實現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願望。
只是那份浪漫,還存在嗎?當原本神秘的月球,赤裸裸地呈現在國人面前的時候,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還剩幾何?
也許哪一天,當我們向子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時,他們會很直白地說:這是假的!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