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自然天體,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已經陪伴地球46億年了!
從智人算起我們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20多萬年,但是「上天」垂憐,短短幾十萬年就讓我們這個物種走上了食物鏈的頂端,你可能不知道在遠古時期,我們也是有天敵存在的。這也就意味著自然界中有動物是專門以「人類」為食物的,當然這要追溯至三五百萬年前了,恐貓劍齒虎的一種,它們就專門捕食南方古猿。
人類仰望星空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在古代也有很多關於月球的神話傳說,但直到400年前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星空,我們才真正的開始仰望星空科學的理解星空。半個世紀以前因為美國和前蘇聯的太空競賽,促成了人類在太空領域的飛速發展,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NASA執行了7次載人登月,從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
當然阿波羅13號失敗了,但仍成功了6次把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從未有其它物種完成這樣的壯舉,只有人類做到了,看來生物進化只發展尖牙利爪、強壯的體魄,都沒有大腦的進化有優勢。
月球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因此只有正面一直面對著地球,幾十萬年人類都未曾目睹月球背面的真容,直到1959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月球3號」,首次拍攝到月球背面的照片,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看到月球背面的樣子。但看上去非常模糊,讓本來就有神秘感的月球背面變得更加神秘。
但是在此後阿波羅計劃前期繞月飛行都有太空人親眼目睹過月球背面,並不像我們現象中存在著「外星人基地」。在2019年1月3號,已經飛行了25天的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月背探測,技術難度是非常大的。
嫦娥四號的著陸點選擇是艾特肯盆地中的馮·卡門撞擊坑,這裡是月背靠近南極區域。這個撞擊坑非常大,直徑可以達到2500公裡,深度超過13公裡,之所以在這裡著陸也是希望可以尋找月球的深部物質從而判斷月球內部結構。這個撞擊坑非常的古老,形成於42億年前,可能埋藏著太陽系的形成之初和月球起源演化的秘密。
NASA早期月球探測器在這個區域還發現了磁異常以及重力異常現象,在這個區域之下埋藏著一大塊緻密的金屬物體,重量可以達到2180萬億噸,覆蓋面積超過5萬平方公裡。並且可能富含鐵、鈦等金屬物質,月下深度超過300公裡。
科學家一直都很奇怪月球之下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金屬物體,難道真的是吃瓜群眾一直以來幻想的,月球是一個遺棄的飛船嗎?
但是這種說法只是活躍於地攤雜誌中,主流科學根本不支持這樣的理論,科學家猜測月球之下的這塊金屬體可能跟天體撞擊有關,在月球剛剛形成後不久,一顆小行星撞擊到月球表面形成巨大的撞擊坑,同時通過不斷的沉積作用,這個小行星的金屬物質進入月球之下。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曾經有一顆跟火星大小相似的行星「忒伊亞」,它和地球發生了碰撞,最後大量的碎片結合成為月球,因為其形成之初的一系列作用最後產生了鈦磁鐵礦。
那麼這個被埋藏在月球之下的巨大金屬物體為什麼不能是遠古文明留下的哪?也許曾經月球上也有其他文明建立了基地,隨著時間推移最後被封買入地下。當然了,這種說法比較科幻,也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