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總設計師:深空探測網2016建成

2021-01-13 騰訊網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 通訊員李筱梅 魏錦文)嫦娥二號衛星測控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表示,隨著探月工程逐步深入展開,我國深空探測網的建設步伐將不斷加快,按計劃,預計2012年建成國內深空探測網部分,2016年建成國外部分。這將為探月三期工程,也就是嫦娥衛星返回提供支持。

  「根據任務需要,我們要在喀什站安裝口徑達到35米的測控天線,」錢衛平說,「我們還要在佳木斯安裝口徑達到64米並同時具備S、X和Ka三個頻段功能的測控天線,同時在南美建設第三個擁有大口徑天線的深空測控站。」

  錢衛平說,由這三個測控站構成的三站聯網的深空探測網,將用於支持中國將來的載人登月、火星探測和其他深空探測任務。喀什和佳木斯要在2012年建成,為嫦娥三號、四號、五號衛星提供測控支持,南美的測控站要在2016年建成。

相關焦點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中國深空探測任重道遠
    記者: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二號」,您的身份也從副總設計師變成了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和「嫦娥一號」有什麼不同?  黃江川:「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起點,我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期,簡單說是「繞、落、回」。「嫦娥一號」是探月一期工程,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從北大荒走出來的「嫦娥二號」總設計師
    人物簡索:黃江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二號總設計師。196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虎頭鎮,1963年隨父母一起來到北大荒。1977年在雲山農場擔任數學教師,1978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工電子師資班,1982年畢業後在黑龍江農墾總局科學院農機鑑定中心工作一年,1983年重返母校攻讀微特電機及控制專業研究生。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顧問:探測火星已經具備條件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3月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國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  我國已具備開展火星探測條件  「目前,我們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包括可以發射一個火星探測器,圍繞著火星『轉』起來探測星球,也可以設法『落』下去,測控通信等都沒有問題。但什麼時候去,取決於國家財力和決策。」葉培建介紹。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稱發射日期選在國慶系巧合
    為什麼定在「10·1」  針對大家關心的「嫦娥二號」為什麼要選擇在10月1日發射,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黃江川說,主要還是根據客觀規律。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它是圍繞地球轉的。而「嫦娥二號」是月球的衛星,也就是說是地球衛星的衛星。地球、月球都是在不斷運動的,這個運動是有規律的。衛星還需要太陽能保證能源,地球也是在繞太陽運動的。
  • 總師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三號現狀 嫦娥四號2018年登月球背面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任務條件對比 。(新華社 發)■嫦娥二號成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麼?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
  • 這位撫州人任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劉建軍擔任火星探測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這是我國首次自主執行火星探測發射任務,也是長徵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飛行任務。
  • 嫦娥四號為什麼去月球背面探測?總設計師回應
    中新網1月14日電 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14日表示,此次嫦娥四號去月球背面探測,以及未來可能的月球極區的到達,代表著我們在月球上可以獲得更多原來沒有精細獲得的數據,也便於我們更好地了解月球。
  • 嫦娥二號五大系統總設計師總指揮已抵達基地
    本報西昌訊(特派記者閻世德 (微博) 董開煒)9月26日,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移動塔向2號固定發射塔靠攏,嫦娥二號及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進入」移動塔,專家和技術人員繼續對嫦娥二號及運載火箭進行常規測試。截至當日,嫦娥二號五大系統的總設計師、總指揮都已抵達基地。9月26日上午,西昌市上空仍然烏雲密布。接近中午時分,衛星發射基地上空的烏雲由濃變淡,露出幾小塊藍天。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孫澤洲(左)向母校贈送「嫦娥三號」探測器模型 季曉蘇 攝   中新網南京3月6日電 (田雯 車卓雅)6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回到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受聘為該校兼職教授。
  • ...嫦娥二號創造中國深空探測新高度預計最遠將飛行至距離地球約3...
    目前,衛星狀態良好,正繼續向更遠的深空飛行。  嫦娥二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2010年10月1日發射升空。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軌道計算,嫦娥二號衛星最遠將飛行到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處。  「目前,嫦娥二號衛星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飛行。」
  • 我國最新深空探測任務—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
    國家航天局等七部門7月29日發布《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顯示,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正在啟動實施。根據規劃我國探月工程基本明確三次任務:一是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根據嫦娥五號的採樣情況來確定月背還是正面;二是嫦娥七號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一次綜合探測任務;三是嫦娥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來肥開工作室
    3月17日,中國科大地球和空間科學傑出講座邀請到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航天強國」的報告我國在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以及月球探測等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嫦娥四號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科學成果。」吳偉仁院士介紹,「當前,已經有眾多航天技術成果轉移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航天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防災減災、反恐應急、交通物流等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梳理嫦娥四號的技術突破
    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
  •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三號80%是新技術新產品
    中國青年網12月16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請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吳志堅:嫦娥一號、二號所獲探測數據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
    新聞辦於2013年12月16日(星期一)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最新英文評述:梳理嫦娥四號...
    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為後續月球探測提供了重要參考
  •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從探月到探測火星 掌舵重大航天任務
    這已經是孫澤洲作為總設計師放飛的第三個深空探測器。此前,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也 都是孫澤洲與團隊的成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孫澤洲(左二)在和團隊成員探討設計方案。這樣的工作狀態,從2004年嫦娥工程立項就開始了。也是從那年開始,中國航天正式進入探月時代。孫澤洲是個「航二代」,不過,這個「航」是航空的「航」。他的父母從事航空科研工作,他從小在大院兒裡長大。小時候,他對航空的印象僅限於飛機飛行,對航空事業的深層意義所知不多,對航天更是不甚了解。多年以後他才感覺到,父母工作中的嚴謹、認真,潛移默化地投射在了他身上。
  • 西安科技助力深空探測 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建成啟用
    11月19日,記者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經過歷時近兩年的建設,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已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正式建成並完成各項調試測試工作,於近日正式啟用,直接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任務中。
  • 「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的打工故事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無非窮點,你們是有家的人」——「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的打工故事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王卓倫  2016年全國兩會前夕。北京中關村南大街,與國家圖書館毗鄰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一間10平米的辦公室裡,採訪伴著咖啡的香味,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