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國科大地球和空間科學傑出講座邀請到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給師生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航天強國」的報告。吳偉仁院士透露,「嫦娥五號」將於今年「奔月」,目標實現月面無人採樣返回。此外,月球與深空探測工作室,也在中國科大揭牌。
眾多航天技術成果轉移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在中國科大的學習,對我之後的相關科研工作,起到了奠定性的作用。」吳偉仁院士是一名中國科大校友,1978年畢業。吳偉仁院士表示,通過幾代航天人的持續奮鬥,目前,我國已處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部分領域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的轉變。我國在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航天以及月球探測等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嫦娥四號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科學成果。」吳偉仁院士介紹,「當前,已經有眾多航天技術成果轉移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航天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防災減災、反恐應急、交通物流等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嫦娥五號」計劃今年「奔月」
吳偉仁院士透露,經過研究論證,我國的「航天強國」建設已有了明確的「路線圖」。在2020年左右,將實現重點突破,完成一批重大專項,使我國進入航天強國行列。「這其中包括,建成載人空間站;完成北鬥導航衛星全球系統建設;實現我國首次火星著陸探測以及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等。」吳偉仁院士介紹,2019年,嫦娥五號將「奔月」,它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實現月面無人採樣返回。
到2030年左右,我國航天主要目標實現進出、利用空間等能力的全面提升,部分領域由並跑轉向領跑,躋身世界航天強國的前列。「我們預計將在2030年左右,完成百噸級重型火箭的首飛、實現載人登陸月球,以及火星取樣返回等工程。」
月球與深空探測工作室在中國科大成立
在此次報告會上,中國科大月球與深空探測工作室揭牌。該工作室有多個研究方向,包括深空探測的科學數據處理,將重點參與對嫦娥系列等探月計劃的數據和樣品的分析。深空探測的儀器設計,重點參與和主持深空探測的衛星、衛星載荷、行星表面著陸器和巡視器系統等核心裝備的設計。此外,將參與後續國家深空探測計劃,面向科學目標,提出針對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方向需求的深空探測計劃。
中國科大相關人士透露,該工作室的建設,主要是為了加速突破融合深空探測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同時,將結合科大在地球和行星研究、信息和自動化控制領域的優勢學科,加大對高水平青年研究人員的吸引力,探索新的人才培養和團隊合作模式,推動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深空探測科教融合的中心。
■新聞連結
吳偉仁是航天測控通信和深空探測工程總體設計專家,目前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以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其主持實現嫦娥三號月球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樹立了中國航天新裡程碑;主持完成的嫦娥四號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也成為人類太空探索新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