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三號"發射任務有4個主要環節

2020-12-04 中國日報網

12月2日1時30分,我國「嫦娥三號」探測器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在臨近發射之際,新華網專訪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吳偉仁介紹說,「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的主要環節是近月制動、變軌、軟著陸和兩器分離,其中軟著陸即「落月」是最重要的考驗。另外,中國探月工程的下一步計劃是從月球採樣返回,將在2020年以前實現月球無人採樣返回。

關鍵環節是近月制動、變軌、軟著陸、兩器分離

新華網記者:新華網將對「嫦娥三號」發射進行全面即時報導。從12月2日凌晨的發射,到十幾天後的落月探測,中間有哪些主要環節、過程和節點,請您向關心中國探月工程的網友介紹一下。

吳偉仁:火箭發射以後,探測器開始奔向月球,大約歷時5天後到達。到達月球以後首先是近月制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近月剎車,就像開汽車一樣要剎車,要剎得住。這是這次任務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因為我們使用的是新研製的一種變推力發動機來剎車。第二,與「嫦娥一號」、「嫦娥二號」都不一樣,這次是一次性地把環月探測設計成一個100km×100km的圓軌道,這裡面還是有難度的。過去我們是先變成橢圓軌道,再變成圓軌道。這次因為能源受到限制,特別是推進劑受到限制,因此設計了這種環月圓軌道飛行方案。在此運行一段時間過後開始進行變軌,就變成100km×15km這種橢圓軌道。緊接著,再運行幾天以後進入著陸過程。著陸從15公裡開始往下降。其實發射、近月制動、變軌這些階段和後面的月球降落比較起來,月球降落更為關鍵,從15公裡開始下降,要在短短的幾百秒之內安全降落到月面預選著陸區,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也是一個最重要的考驗。

這方面的難度在哪兒呢?因為月球的表面是未知的,我們不知道它會準確降落在什麼地方,儘管採取了很多措施,包括考慮到在月球沒有大氣,採用火箭進行反推,靠發動機實現反推,然後再逐步減速。同時為了測定著陸器的高度、速度,又研製了新的雷射測距、微波測速測距雷達,採取多種措施精確測量它的距離和速度。但風險還是比較大,因為那裡月石、月坑很多,可能碰到石頭,也可能碰到一個壕溝,這些情況都可能存在。關鍵是我們所降落的小環境,儘管已採取了很多措施,現在還是不太清楚。

月球從大面積上、從宏觀的方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平坦的,但小範圍,比如最後50米×50米或者10米×10米的小環境,它的地形地貌是什麼樣子,這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這方面國際上也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比如前蘇聯,它進行了多次月球探測,其中用於軟著陸的探測大概有13次,前面12次都失敗了,最後第13次才成功。實現軟著陸,要想想軟著陸的難點。美國要實現軟著陸也失敗了3次,第4次才成功了。可見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安全降落以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月球車從著陸器上要分離、釋放、解鎖、轉移到架艙上來,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梯子。從梯子上降落下來到月面,月球車才走下來。走下來也和地形有關係,比如降落下去後,周圍比較平坦,那可能走下來比較容易一點。如果梯子旁邊有什麼障礙物,可能難度就比較大。所以歸納起來主要環節就是近月制動、變軌、軟著陸,再有就是兩器分離。

相關焦點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梳理嫦娥四號的技術突破
    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
  •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三號80%是新技術新產品
    中國青年網12月16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請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預計今年年底前發射「嫦娥五號」
    央廣網北京9月2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日前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表示,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年底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最新英文評述:梳理嫦娥四號...
    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為後續月球探測提供了重要參考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玉兔號帶國旗登月 不怕被竊密
    「嫦娥三號」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俗稱「月球車」)兩器組成,上有五星紅旗標誌。騰訊網聯合新華社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聯合專訪了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他透露稱,「嫦娥三號」探月任務中,「玉兔號」將自帶五星紅旗登月。記者:「嫦娥三號」在研究開發利用月球資源上的具體任務是什麼,我們利用月球豐富的資源還有多遠?吳偉仁:我們這次「嫦娥三號」多種有效載荷,搞工程的人,一方面是工程目標,一方面是科學目標。
  •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
    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記者張逸之、秦宏)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於登雲說,目前我國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
  • 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落下去走起來」就是成功
    12月2日1時30分,嫦娥三號發射。在隨後的十來天時間裡,嫦娥三號將通過奔月、繞月,最終落月。本報記者專訪了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   經過12分鐘動力下降過程,實現月面軟著陸   記者:請介紹一下這次嫦娥三號任務的概況。   孫澤洲:任務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運載火箭先將探測器運送到地月轉移軌道。
  •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發話了!「嫦娥五號」年底前發射
    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此間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說,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於登雲說,目前我國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五戰五捷」,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高速再入返回試驗、嫦娥四號,已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
  •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從探月到探測火星 掌舵重大航天任務
    他的目光緊跟著大屏幕上的一個點移動,那個點就是他親手研製並送上徵途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7月23日,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這已經是孫澤洲作為總設計師放飛的第三個深空探測器。此前,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也 都是孫澤洲與團隊的成果。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海報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我國首個實時無人月面取樣返回太空飛行器。它的發射任務,被稱為我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任務」之一。  【中國探月之旅:「嫦娥家族」圓夢蒼穹】  嫦娥一號:中國人的首次深空之旅  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邁出了探月工程三步中「繞」的第一步,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也使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得以實現。
  • 央視專訪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大校友吳偉仁院士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中央電視臺記者在嫦娥四號著陸月面後第一時間對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進行了獨家專訪——「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是裡程碑事件」(央視記者 崔霞 吳傑 陶嘉樹)
  • 從北大荒走出來的「嫦娥二號」總設計師
    最終,嫦娥一號衛星成為自主創新的典範,並為嫦娥二號的技術路徑奠定了基礎。嫦娥一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從文化領域來看,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探月給人類本身帶來了社會發展理念的「顛覆性改變」。
  • 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楊保華,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謝劍鋒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稱發射日期選在國慶系巧合
    昨天上午9時,搭載「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始加注常規推進劑,這標誌著「嫦娥二號」任務正式進入加注發射階段。  「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一、二級和兩個助推器使用的是常規推進劑,三級使用的是低溫推進劑,因此,整個加注工作將分為常規加注和低溫加注兩個階段進行,分別在2天內完成。
  • 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嫦娥三號計劃12月發射
    新華網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韓元俊)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25日在嫦娥三號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啟動儀式上說,嫦娥三號任務計劃於今年12月實施,和嫦娥一號、二號任務不同,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
  • 我國探月工程3位總設計師畢業於哪所大學?不是清華、北大、北航
    最近,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嫦娥四號探測器,根據相關報導,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並進行科研實驗,我國探月工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此前,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玉兔號月球車,並且圓滿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一文讀懂與以往探月任務有何不同
    此前,長徵三號甲火箭、長徵三號丙火箭以及長徵三號乙火箭承擔了發射我國月球探測器的任務,相繼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四個月球探測器,完成了對月球的環繞探測、著陸探測和巡視探測。但是,執行本次嫦娥五號的發射任務,非長徵五號莫屬。這是為什麼呢?
  • 嫦娥三號:中國航天迄今最難任務
    綜合新華社電    經「嫦娥三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研究決定,「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    「嫦娥三號」將成為中國深空探測的又一新起點。那麼,「嫦娥三號」承擔什麼樣的新使命?會遇到哪些新挑戰?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看點?
  • 嫦娥三號12月上旬擇機發射 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嫦娥三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2013年11月26日,在國防科工局召開的嫦娥三號任務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我國首輛月球車——嫦娥三號巡視器全球徵名活動結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