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中國航天迄今最難任務

2020-12-04 瀟湘晨報數字報

    綜合新華社電

    經「嫦娥三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研究決定,「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

    「嫦娥三號」將成為中國深空探測的又一新起點。那麼,「嫦娥三號」承擔什麼樣的新使命?會遇到哪些新挑戰?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看點?

    新使命實現我國首次軟著陸月球和月面巡察

    如果用一個最簡單的詞概括嫦娥三號的任務,就是——落月。

    中國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院士說,人類探月一般遵循「探」「登」「駐」三大步。中國探月工程將第一大步「探月」細分為三期——即「繞」「落」「回」三小步。2007年發射的嫦娥一號,圓滿完成了「繞月」使命,2010年發射的嫦娥二號,是嫦娥三號「先導星」,為嫦娥三號的發射積累必要的基礎和經驗。

    具體來說,嫦娥三號的任務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發射嫦娥三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軟著陸,驗證月球軟著陸自動控制技術。

    ——實現巡視器釋放分離與轉移,進行月面行走,驗證月面巡視和遙操作技術。

    ——著陸器與巡視器進行月夜休眠和月晝喚醒,驗證太空飛行器月夜生存技術。

    ——考核嫦娥三號探測器、長徵三號運載火箭的功能與性能以及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系統執行任務的能力。

    歐陽自遠表示,嫦娥三號探測器攜帶的科學載荷,還將開展一系列科學探測任務,包括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等。

    新挑戰嫦娥三號需要邁過七道「坎」

    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表示,嫦娥三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需要攻克的關鍵技術多、技術跨度大、實施風險高。

    月球探測是一項非常複雜並具有高風險的工程,據資料統計,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號,世界上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其中,美國59次,前蘇聯64次,日本和中國各2次,歐空局和印度各1次,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敗63次,成功率僅有51%。

    具體到嫦娥三號來說,面臨著七大難點,需要邁過七道「坎」,包括多窗口窄寬度準時發射、月面軟著陸、兩器分離、月地間遙操作、月面生存、測控通信、地面試驗驗證等。僅以探測器為例,嫦娥三號探測器是我國自主研製的首個月球探測器,80%以上的技術均為全新研發。

    對於最為關鍵的「落月」這一環節來說,就面臨三大難點:首先是平穩著陸,其次是月球車適應月球表面地形,第三是月球車必須能夠抵禦溫差高達300多攝氏度的嚴寒酷暑。

    新看點6項「首次」彰顯自主創新

    「嫦娥」飛天在即,浩瀚太空將再次見證「中國創造」的力量。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工程二期任務副總設計師裴照宇說,嫦娥三號任務將在六個方面實現歷史性的突破。

    首次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在地外天體軟著陸。中國是繼美蘇之後第3個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嫦娥三號探測器經過主減速段、快速調整段、接近段、懸停段、避障段、緩速下降段等6個階段的減速,實現從月距面15公裡高度安全下降至月球表面。

    首次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在地外天體巡視探測。全世界只有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前蘇聯開展了2次月面無人巡視探測任務,中國是第2個實施無人月球巡視探測的國家。

    首次實現對月面探測器的遙操作。嫦娥三號巡視器遙操作,採用自主加地面控制相結合的方式,根據獲取到的環境參數,在地面完成任務規劃,而巡視器自主具備完成局部規劃、避障和安全監測、應急保護的能力。

    首次研製我國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覆蓋行星際的深空測控通信網。通過探月工程的實施,我國完全掌握了大口徑高效率天線的設計、製造、安裝技術,遠距離、弱信號條件下發射、接收技術,實現了高精度、快速測定軌和月面定位目標。

    首次在月面開展多種形式的科學探測。嫦娥三號搭載8臺科學載荷,用以完成3項科學探測任務。

    首次研製建設一系列高水平特種試驗設施,創新形成了一系列先進試驗方法。

    「這6個首次,彰顯了中國探月工程走的是一條自主創新之路,又是一條跨越發展之路。」裴照宇說。

    [數說]

    中國探月4步

    2004年,正式啟動繞月探測工程。2007年10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嫦娥一號」。 2010年10月,成功發射「嫦娥二號」。2013年12月2日,將發射「嫦娥三號」衛星。

    長三乙第25次出徵

    嫦娥一號發射用長徵三號甲火箭,嫦娥二號發射用長徵三號丙火箭,嫦娥三號將採用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這將是長三乙火箭的第25次出徵。長三乙箭體直徑3米多,高56.4米。

    130次月球探測

    截至目前,世界上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其中美國59次,前蘇聯64次,日本和中國各2次,歐空局和印度各1次,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敗63次。嫦娥三號將是人類第130次月球探測活動。

    第3個實施月球軟著陸

    中國是繼美蘇之後第3個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全世界只有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前蘇聯開展了2次月面無人巡視探測任務,中國是第2個實施無人月球巡視探測的國家。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發射倒計時!我國迄今最難航天任務:為載人登月預演
    在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在本月下旬擇機選擇發射。而且垂直轉運表明長徵五號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完成了前期總裝、測試等一系列工作,即將進入點火發射階段。  據央視新聞報導稱,嫦娥五號發射在即,並將在今天(23日)下午18時進行《陪你追嫦娥》的直播。
  • 時刻知道丨嫦娥五號即將升空,為何這是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11月下旬,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21日上午,「嫦娥五號」月球探測任務組織發射前系統間全區合練,這是發射前的最後一次系統間全區合練,北京飛控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遠望號測量船隊以及任務各測控場站實施聯調聯控,已經做好發射前的各項任務準備。
  • 中國航天又一裡程碑任務迎來最重要時刻
    中國航天又一裡程碑任務迎來最重要時刻,除了直接配套的公司外,這隻背靠航天科技集團的「新面孔」有望站上C位據央視新聞11月17日報導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
  • 航天專家:嫦娥四號與嫦娥三號有五大不同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原本為嫦娥三號任務備份的嫦娥四號8日凌晨成功發射,並將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抓總研製嫦娥三號、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家表示,備份的確是嫦娥四號原本的使命,但在嫦娥三號圓滿完成任務後,嫦娥四號被賦予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這一全新任務。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海報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我國首個實時無人月面取樣返回太空飛行器。它的發射任務,被稱為我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任務」之一。與探月工程一期和二期不同的是,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任務擁有「雙程票」,將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完成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為後續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 嫦娥五號蓄勢待發,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即將登場
    在靜靜等待了3年之後,這位我國的使者,將開展月表採樣返回任務,替我們帶回月球的第一抔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務將是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今天我們就來拆解一下這項最複雜任務,看看嫦娥五號將如何採樣、如何將寶貴的月壤送回地球。Part. 1月球的珍貴土壤,將怎樣被帶回地球?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新華社西昌11月29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餘曉潔)即將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探測器首次在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2007年到2013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三級跳」。
  • 嫦娥三號12月上旬擇機發射 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嫦娥三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2013年11月26日,在國防科工局召開的嫦娥三號任務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我國首輛月球車——嫦娥三號巡視器全球徵名活動結束,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 「嫦娥四號」領銜2019中國、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作為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在2019年中國航天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中均位列榜首。此外,備受關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等新聞入選2019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箭60星』開啟『星鏈』星座組網」等新聞入選2019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嫦娥三號拍出迄今最清晰月球照片(圖)
    原標題:嫦娥三號出品:迄今最清晰月面照片展現真實月球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記者吳晶晶、餘曉潔)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為什麼說嫦娥五號是至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在靜靜等待了3年之後,這位我國的使者,將開展月表採樣返回任務,替我們帶回月球的第一抔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務將是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今天我們就來拆解一下這項最複雜任務,看看嫦娥五號將如何採樣、如何將寶貴的月壤送回地球。
  • 聚焦嫦娥四號研發團隊: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人類首次」字樣
    2020年6月,嫦娥四號任務團隊的優秀代表,榮獲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世界航天獎」,這是該獎項設立70年來首次授予中國航天科學家。嫦娥四號任務團隊還被美國航天基金會授予2020年度航天唯一金獎,被國際月球村協會授予自成立以來的首個優秀探月任務獎,被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授予2019年度全球唯一的團隊金獎……中國航天碩果纍纍、人才輩出,為什麼嫦娥四號任務團隊能頻獲殊榮?
  • 中國航天VS日本航天:嫦娥5號和隼鳥2號將在本月返回地球
    而在最近的航天探索領域,就有兩件舉世矚目的事件。 第一是我國的嫦娥5號探測器將在本月執行完月球採樣任務後返回地球,而另一件就是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也將會攜帶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
  • 總師談嫦娥三號成功:越是難走的路越想走一走
    讓我們走近他們——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三號探測器研製團隊,悉心傾聽中國探月「夢之隊」創新成長的故事。  有夢:創新放飛「嫦娥夢」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項,我院作為項目的主承制單位,及時召開了啟動會,任命了探測器系統兩總,嫦娥三號研製的大幕徐徐拉開。這是一項前人沒有做過的工作,是一次沒有退路、必須打贏的攻堅戰。
  • GSIS特邀論文 |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車任務的地理空間技術
    」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嫦娥五號發射日期初擬 將於2017年海南發射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規劃為「繞、落、回」三期的中國探月工程,已經圓滿完成二期工程,轉入三期。嫦娥五號作為探月三期工程「主打星」,將於2017年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葉培建今日(3月1日)對新華社記者介紹,嫦娥五號將主要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
  • 人類登月史:嫦娥三號或實現多年來首次落月
    「嫦娥三號」肩負著軟著陸月球和月面巡視勘察的重擔,如果任務獲得成功,將是多年之後人類首次實現落月探測。  各國迄今共探月129次 成功率僅51%  自1958年以來,世界各國迄今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包括美國59次,前蘇聯64次,日本和中國各2次,歐空局和印度各1次;其中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敗63次,成功率僅有51%。
  •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明後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艘載人飛船;我國計劃與國際合作論證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能力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全球航天任務扎堆!嫦娥四號率先著陸月背,日本:中國將領先世界
    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裡,我國乃至世界航天都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據統計,去年全球一共進行了114次航天發射,這是近30年來航天發射次數首次破百,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並且根據各國公開的一部分2019計劃來看,這樣密集的發射在今年還將持續,各種重量級的宇航任務甚至有些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