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這世間只有兩件事能讓我們人類無法自拔,其中一樣就是我們頭頂的這片浩瀚星空。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科學理論的發展和製造技術的進步,我們對太空展開了頻繁的探索。而在最近的航天探索領域,就有兩件舉世矚目的事件。
第一是我國的嫦娥5號探測器將在本月執行完月球採樣任務後返回地球,而另一件就是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也將會攜帶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
上個月24號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帶著國人的美好祝願成功飛天,8.2噸的嫦娥五號在飛行了大約2200秒後成功到達了預定軌道。之後嫦娥5號將在月球表面挖掘大約2kg的月壤,然後在本月中旬返回地球。預計將降落在內蒙境內,這將極大地幫助科學家們了解月球的形成演化史。
除此以外,日本的隼鳥2號也將在本月的6號返回地球,小行星樣本預計將在澳大利亞西部的空曠地帶著陸。隼鳥二號所採集的樣本是來自數億公裡外的小行星「龍宮」,科學家們將通過這些樣本了解到小行星的形成及太陽系早期的一些信息。
同樣是地外採樣,人們很難不將嫦娥5號和隼鳥2號進行一下對比。二者到底誰使用的技術更加先進呢?中國的航天技術和日本的航天技術到底是誰走在了前列呢?
其實二者並不是一個領域的探測器,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可比性,二者可以說是各有千秋。當然如果非要比較的話,那還是嫦娥五號整個任務更加複雜和困難。
第一,從空間距離上來看
隼鳥二號的採樣目標小行星「龍宮」距離地球數億公裡,這遠比月球要遠得多,而且隨著地球的公轉,距離變化也非常的大,其信號傳輸還會被太陽所遮擋,所以從信號傳輸上來看,隼鳥二號是比嫦娥五號要困難的。
當然,這種遠距離空間信號傳輸的能力我國也是具備的,我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設備早就已經是世界一流水平了,而且隨著我國在這些方面的持續投入,更多的大型望遠鏡目前正在建設中。
第二,從姿態控制技術來看
相比於遠距離空間信號傳輸,對探測器姿態的控制技術是更加重要的。可以這麼說,一個國家的整體航天實力主要就體現在這上面。去年4月和9月的時候,以色列和印度兩國就曾向月球發射過探測器,但是最後都因為姿態控制失衡導致任務失敗了。
從姿態控制上來看隼鳥二號,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多次靠近小行星,可以說姿態控制得相當好,基本沒有失誤出現。但是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姿態控制的難度是與其所接近天體的引力相關的。龍宮的引力相對於月球來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只要發動機控制得當,就能夠完美控制其著陸狀態。
而嫦娥五號在姿態控制上就非常難了,首先嫦娥五號在繞月飛行的時候本身的勢能就非常大,在到達月球附近的時候速度更是高達11.2公裡/秒,因此在在降落的降落時需要不斷減速,這時候反推發動機要不斷地工作並保證探測器的姿態正確,這樣才能保證嫦娥五號緩慢安全地降落在月球表面。
第三,從返回地球上來看
返回時嫦娥五號需要克服月球巨大的引力才能升空,這導致我們需要為它提供非常大的推力。而隼鳥二號則不需要如此。在這個過程中,嫦娥五號需要達到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回到月球軌道然後與返回艙對接合併,然後將採集到的樣本放到容器中。而隼鳥二號則只需要找準路徑返回就可以,根本無需對接。
第四,從取樣方式來看
嫦娥五號採用了兩種方式進行月壤採集,第一種是用鏟子,嫦娥五號將使用自身攜帶的工具直接在月球表面鏟取月壤和月巖,而第二種則是通過鑽具鑽取月表以下的物質。本次採集的樣本將會超過2千克。
而隼鳥二號則是採用金屬球撞擊的方式採集樣本,隼鳥二號向小行星發射一顆金屬子彈後,子彈撞擊後會濺起一些物質,然後隼鳥二號靠近小行星獲取這些被濺起來的物質,這樣採集到的樣本非常稀少。
所以綜合來看,除了信號傳輸以外,嫦娥五號的取樣返回任務是遠遠難於隼鳥二號的取樣返回任務的。所以世界各大航天局均認為,本次嫦娥五號探測任務是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迄今為止難度最大最複雜的無人太空探索任務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