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登月!中國航天又一裡程碑任務迎來最重要時刻

2020-11-19 研報院

預備登月!中國航天又一裡程碑任務迎來最重要時刻,除了直接配套的公司外,這隻背靠航天科技集團的「新面孔」有望站上C位

據央視新聞11月17日報導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此外,此前發射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也突破了新的飛行裡程,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而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也已正式啟用。


點評:

長徵五號作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的佼佼者,從研製之初就採用了大量新的技術,承擔了大量試驗性工作。經過前幾次任務的磨合,長徵五號進行了改進和完善,目前已經進入到正式的應用性任務階段,為即將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做好了準備。而嫦娥五號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此次完成垂直轉運,標誌著火箭星、箭、地所有的系統都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了,到了發射區就處於加注發射準備為主的一個階段。專家表示,未來,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將成為中國航天的主力運載工具,承擔探月工程、空間站建設以及深空探測等多個重大工程的發射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航天科工集團總工藝師符志民在主題報告中介紹,「十四五」時期,航天科工將在構建空間基礎設施的基礎上,著力提升商業航天系統能力,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同步帶動國內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機構認為,中國航天2020年保持高密度發射任務,處於中上遊、擁有高技術的企業有望持續受益。


公司方面:

中天火箭:公司實控人為航天科技集團,主要從事小型固體火箭及其延伸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積極推進固體火箭技術在航天、航空、兵器、新材料等領域的開發應用。

航天電子航天電子 專用產品的研發生產企業,公司完成了以」 嫦娥四號」 月球探測、「長徵五號」 遙三火箭、和「北鬥三號」 導航衛星為代表的航天發射配套科研生產任務。

佳訊飛鴻: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智慧指揮調度全產業鏈」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參與了「天問一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神舟系列、天宮系列、嫦娥系列」載人航天飛行等項目的通信保障任務。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
    昨天(2020年7月23日)中午12點41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迎來又一高光時刻,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開啟了對宇宙的探索從月球邁向了火星的徵程。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到達火星後,火星車將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除了要進行探測作業,還會將它在億萬公裡之外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幫助我們認識火星、了解火星。
  • 我國迄今最難航天任務:為載人登月預演
    ,經歷13年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艱苦發展,中國探月工程即將迎來探月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在11月17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在本月下旬擇機選擇發射。而且垂直轉運表明長徵五號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完成了前期總裝、測試等一系列工作,即將進入點火發射階段。  據央視新聞報導稱,嫦娥五號發射在即,並將在今天(23日)下午18時進行《陪你追嫦娥》的直播。
  • 當中國太空人登陸月球,哪只腕錶將見證這一光輝時刻
    人類歷史上幾乎每一個太空探索之路上的裡程碑,都有一群科研人員經年累月的默默付出,而這些太空裡程碑誕生的瞬間,也總是有一枚腕錶見證著這個時刻。這些腕錶有一個像「太空人」一樣光輝四射的名字:「太空表」。1970年4月17日,作為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七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和第三次登月任務的阿波羅13號,在距離地球20萬英裡的太空遭遇意外,服務艙上的兩個儲氧箱之一在飛行途中爆炸,讓太空人們放棄原定計劃,並採取一系列緊急措施,使飛船駛入正確的軌道從而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
  • 準備再次登月!航天軍工先後迎來密集的新聞催化
    原標題:準備再次登月!航天軍工先後迎來密集的新聞催化 據央視11月17日新聞報導,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試驗後,垂直轉移至發射區,計劃11月下旬適時發射。此外,此前發射的「田文一號」探測器也突破了新的飛行裡程,超過3億公裡。中國首個深空天線陣系統也已正式開通。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長徵5號遙五火箭已經運往海南文昌,這次太空任務是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是2020年中國航天的一場重頭戲。任務:取2000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中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後一步--「月球採樣返回」,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縮小版的全程預演,是對載人登月全程技術的一次全程驗證。
  • 中國登月任務:嫦娥四號飛船在月球背面登陸
    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26(英國時間02:26),嫦娥四號無人探測器在月球南極特肯盆地成功降落,中國國家媒體報導。探測器承載著各類儀器以用來分析未偵查過地域的地質情況,並進行生物實驗。此次登月被視為太空探索的主要裡程碑,近年以來,曾有大量的關於月球的任務,但主要的都是環月、飛過月球或者撞擊月球的任務,上一次真正形式登月還是1972年的阿波羅17號。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SpaceX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
    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不過,在查明並解決了一系列問題之後,龍飛船還是搶先一步實現了商業載人航天的目標。今年5月30日,龍飛船已經載著兩名太空人道格拉斯·赫爾利(Douglas Hurley)和羅伯特·貝恩肯(Robert Behnken)前往國際空間站,完成了Demo-2演示任務的最後一環。經過64天的太空之旅,龍飛船在大西洋成功濺落,兩名太空人安全返回。
  • 嫦娥5號後中國將在2030年首次載人登月!已飛天的航天員誰有希望
    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寄託著中華民族探尋浩瀚太空的美好願望。24日凌晨4點30分,這是令所有中國人激動和自豪的時刻,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嫦娥五號奔月而去。作為我國無人探月的收官之作,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它按計劃共持續20多天,最主要的亮點是要從月亮上「挖土」回來。有關專家表示,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10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
  • 嫦娥5號後,中國將在2030年首次載人登月!已飛天的航天員誰還有希望
    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寄託著中華民族探尋浩瀚太空的美好願望。 24日凌晨4點30分,這是令所有中國人激動和自豪的時刻,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嫦娥五號奔月而去。
  • 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豎起了一座我國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嫦五成功登月,48小時後起飛,中國最難探月任務進度即將過半
    返回器獨自預備重返地球。12月17日2:30~3:30——返回器採用打水漂的方式,跳躍式再入大氣層,以儘可能減小再入速度。此時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達每秒11公裡,相當於32馬赫,這將創下中國太空飛行器再入速度之最。這更是決定嫦娥五號任務成敗的最後一關。預計返回器傘式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區。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馬斯克讓...
    龍飛船計劃與國際空間站對接,4位太空人將開展約半年的太空站任務。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  不過,在查明並解決了一系列問題之後,龍飛船還是搶先一步實現了商業載人航天的目標。今年5月30日,龍飛船已經載著兩名太空人道格拉斯·赫爾利(Douglas Hurley)和羅伯特·貝恩肯(Robert Behnken)前往國際空間站,完成了Demo-2演示任務的最後一環。經過64天的太空之旅,龍飛船在大西洋成功濺落,兩名太空人安全返回。
  • 美國公開登月失敗鐵證!印度航天專家至今嘴硬:80%任務成功
    深空探索工程歷來有著科學與戰略的雙重價值,美國通過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確立了科技霸主地位,同時刺激工業手段革新,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技術紅利與航天文化軟實力時至今日仍然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印度作為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立志要做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他們的目光也早早盯住了月球,並於本世紀初啟動了月船系列探測器項目。
  • 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與之相比,2020年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完成的月球表面採樣返回任務更具吸引力,這不僅是中國首次取得月球樣本,而且還是人類40多年來重新獲得這種能力。此外,中國2020年僅成功首飛的新型火箭就包括「穀神星一號」、長徵五號B和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載人航天領域,中國成功測試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中國於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預計在明年2月抵達火星。
  • 中國「嫦娥登月」,美國「天眼失明」,航天強國排行榜迎來洗牌?
    據美國媒體報導,就在中國「c」的同一天,美國的「天眼」卻「失明」了。不少美國太空科學家如今寄希望於官方能增加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因為美國在太空領域的實力正被中國超越。許多美科學家為此感到擔憂,所以他們非常希望官方能夠重建「天眼」,並且還希望我們能夠向其分享來自月球的「寶貴資源」。
  • 中國航天迎來大豐收,已經取得兩大核心成就,又將迎來重大任務
    2020年中國航天迎來了大豐收,在今年之內,中國北鬥三號系統完成了全球組網,中國的「空天飛機」完成了發射與回收任務。這使得中國航天取得了兩大核心成就,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中國航天又將迎來一項重大任務,一旦完成了這個任務,那麼今年中國航天就可以宣布完美收官了。
  • 盤點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28日在總結2020年全球太空活動時說,「今年有很多令人驚豔的太空成就,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國探月任務」。報導稱,嫦娥五號從月球表面採集樣本並送回地球,這是40多年來第一次有類似活動。它看起來就像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機器人版本。「太空飛行器起飛、奔向月球,探測器著陸、獲取樣本,最後返回地球,整個過程進展如此順利。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新選拔18名預備航天員
    原標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順利完成 18人最終入選【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
  • 解放軍報評論員: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原標題: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豎起了一座我國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
  • 「空天飛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中國航天再次迎來重大任務
    important}在2019年時,我們預測2020年將是中國航天的超級大年。中國航天最神秘任務官宣,可重複試驗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有過介紹,此次我國發射的可重複試驗太空飛行器,很可能就是類似於美國X-37B太空戰機。而此技術,目前在全球,僅有中國和美國掌握。航天君強調過,隨著空天飛機的出現和發展趨於成熟,必然會引發新一輪的軍事裝備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