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2020-07-24 中工網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豎起了一座我國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天問》長詩。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0餘次探測任務,其中成功或部分成功了24次。

「天問一號」是我國火星探測的首次任務,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天問一號」將飛行約7個月,探測器距離地球最遠達到4億公裡,是技術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系統工程,創新性強、風險難度大、實施周期長,面臨的困難和考驗嚴峻複雜。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東方紅一號」到「東方紅五號」,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天事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使我國昂首屹立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航天事業不斷攀登高峰、刷新高度:神舟騰空、天舟穿梭、嫦娥奔月、北鬥組網,浩瀚宇宙見證越來越多的中國奇蹟,推動我國從航天大國奮力邁向航天強國。

中華民族奮鬥的基點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航天科技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領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當前,國家對戰略科技支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再次告訴我們,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自主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只要我們矢志不渝自主創新,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就一定能建成創新型國家、建成世界科技強國。

太空之路,無比廣闊;航天徵程,無限壯美。新時代的航天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在航天報國和科技強國的偉大實踐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屢建新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了重大貢獻。全軍官兵要像航天人那樣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追逐夢想、不懈探索,奮勇拼搏、接續奮鬥,切實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努力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解放軍報評論員: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
    原標題: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豎起了一座我國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火星是離地球較近且環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
  • 長五火箭總指揮王珏:「天問一號」是中國走向深空的裡程碑
    在中國的火星探測器發射前夕,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珏就這次任務接受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的採訪。他表示,這次任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行星探測任務,開啟了我們國家行星探測的新篇章,也是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從人造衛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到擺脫地球引力,走向更遠的深空,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 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中國航天從海南文昌邁向更遠深空王玉磊、黃國暢、屠海超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順利開啟火星之旅,中國航天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邁向更遠的深空。長路漫漫,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即便最近時也有5460萬公裡,是地月平均距離的140多倍。
  • 「天問一號」走向深空探測是中國智慧的翅膀
    「天問一號」走向深空探測是中國智慧的翅膀時間:2020-10-11 23:31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10月9日,在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努力下,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深空機動。
  •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陳芳 胡喆/新華社 2019-01-03 19:36
  •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中國航天將創造新的高度、新的裡程碑
    發射成功後,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在接受「中國的航天」微信公眾號小編採訪時表示,此次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行星探測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如能按期完成,將創造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新高度,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新的裡程碑。吳豔華表示,本次發射成功來之不易,工程全線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要求,無數航天人克服困難,最終按照五年前規劃的時間完成發射任務。
  • 飛向火星,中國航天人與「天問」還要面對好幾道坎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目前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被送入預定軌道。「天問」意義重大,但本次發射對於長徵五號的意義尤為重要天問一號任務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進程中的重大標誌性工程,是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工程。
  • 中國「天問」,從文昌邁向更遠深空
    來源: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黃國暢 屠海超 王玉磊中國「天問」,從文昌邁向更遠深空時光流轉,2020年4月24日,在「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工程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 世界航天與中國航天新看點系列之「競逐火星」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Tianwen-1),後續行星探測任務依次編號。
  • 2020年將首探火星:中國太空探索走向深空
    星羅萬象  新一輪深空探測的科學浪潮悄然興起,這其中怎能少了中國的身影呢?  近日,媒體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處獲悉,中國將於2020年探測火星,通過火星衛星、火星著陸器、火星車天地聯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做好。這一消息一經披露,旋即引發了廣泛關注。
  • 深空探測:不斷創造「中國距離」—新聞—科學網
    進入新千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正式提出「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和「開展有特色的深空探測和研究」,自此,中華民族的「奔月」夢想逐步變為現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任務相繼發射成功,火星「繞落巡」任務正式啟動,標誌著我國深空探測技術進入世界前列。 月球是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一站。
  • 執著「天問」,擁抱星辰大海 ——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側記
    ……」  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詩人屈原在長詩《天問》中,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兩千多年後,中國人將帶著「天問」的精神飛向火星,甚至更遠的行星,擁抱星辰大海。  4月24日,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在線上舉行,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揭曉——「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 中國航天日,青島智騰向航天人致敬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的紀念日。1970年4月24日,夜,隨著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口令的下達,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了。
  • 萬眾期待的「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將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
    2020年7月23日12 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傳來好消息,萬眾期待的「天問一號」已成功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訂軌道,預計將於2021年初抵達火星軌道。自幾日前,國家航天局公布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火星探測任務在國內備受關注,因為這是中國首次自主研製和發射的火星探測任務,此次任務的成功發射,為中國航天再上一個新徵程。
  • 中國航天又一裡程碑任務迎來最重要時刻
    中國航天又一裡程碑任務迎來最重要時刻,除了直接配套的公司外,這隻背靠航天科技集團的「新面孔」有望站上C位據央視新聞11月17日報導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
  • 我國航天技術突飛猛進,不僅開啟空間站建設,還將首次探測火星
    今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50年前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標誌著中國航天進入太空時代,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一批航天重大計劃穩步推進,航天發射次數常年保持高密度。除了建設空間站外,我國還有其他重要的航天探索計劃,其中就包括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這也是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裡程碑工程,
  • 2019最美職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
    本文原標題:《2019最美職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奔月夢想 國家力量》作為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排頭兵」航天技術創新的「引擎」之一航天總體設計人才的「搖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
  • 火箭、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中國航天崛起的「奠基者們」
    2020年,是中國航天大年!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標誌著承載中國人重型運載火箭夢想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走向成熟。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發射,正式拉開中國新一代「天宮」空間站的建設序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7月23日12時41分,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