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2019最美職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奔月夢想 國家力量》
作為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排頭兵」
航天技術創新的「引擎」之一
航天總體設計人才的「搖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
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
為樹立中國航天新的裡程碑
不斷刷新「中國高度」
他們孕育了
「追逐夢想、勇於探索、
協同攻堅、合作共贏」
的探月精神
以夢鑄魂
在奮力奔跑和接續奮鬥中成就夢想
十餘年來,設計團隊始終以祖國利益至上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員工、以「用成功報效祖國,用卓越鑄就輝煌」的價值理念塑造員工,以穩健的步伐奮力奔跑在追逐攬月夢的徵途上。
設計團隊誕生之初,便全力投入到嫦娥一號衛星這一全新的任務中,打開了我國探索深空奧秘的大門。
1
---2007年
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號衛星首幅月面圖像公布,中國首次繞月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一號突破了月球環繞探測技術,實現了我國首次環月探測,鑄造了我國航天史上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之後的第三個裡程碑。
2
---2010年
嫦娥二號衛星在2010年10月發射後,先後完成了月球軌道技術驗證和科學探測、日-地拉格朗日L2點繞飛探測和圖塔蒂斯小行星飛越探測,成為我國首顆飛入行星際的探測器。
與此同時,立項於2008年的嫦娥三號任務也緊鑼密鼓地同步開展。
3
---2013年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使我國成為繼美國、蘇聯/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成功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的國家。
與嫦娥三號任務交叉並行的是立項於2011年的探月三期工程。為驗證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飛行的可行性,設計團隊承擔了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的研製任務。
2014年11月1日,經過近9天的飛行,返回器圓滿實現了地外天體高速再入返回,使我國掌握了高速半彈道跳躍式返回再入技術,為後續載人登月、行星際著陸探測及再入返回任務奠定了基礎。
嫦娥四號任務於2016年立項,2018年12月8日探測器成功發射,2019年1月3日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到2019年3月,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已順利度過兩個月夜和三個月晝,各項功能、性能正常。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務,嫦娥四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勘察以及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繼通信,並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具有重大意義的國際合作,成為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標誌之一。
此外,設計團隊還完成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又稱「慧眼」衛星)的出廠、發射及飛控任務,該衛星填補了我國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研製的空白。
一路行來,設計團隊全員揮灑汗水和智慧,將一個又一個奇蹟書寫在寥廓深空,逐步將「夢想在望」變成「夢想在握」。
以新圖強
敢下深空探測先手棋
在廣袤的深空「逐鹿場」,唯有創新才能搶佔先機。
設計團隊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取得了大量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水平技術成果,推動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改變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
在嫦娥一號衛星研製中,面對全新的深空探測領域,設計團隊採用多學科、全系統優化設計方法,解決了複雜飛行過程的飛行程序制定、月食條件下的耐受生存等技術難題;
針對嫦娥二號衛星「周期短、狀態繁、關鍵多、驗證難」等特點,設計團隊強化系統創新,突破了直接地月轉移、高精度延時積分成像、行星際軌道設計與控制、千萬公裡級深空測控通信等關鍵技術;
在嫦娥三號探測器研製中,設計團隊通過大量的技術攻關和專項試驗驗證,突破了多項核心關鍵技術;
為完成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研製任務,設計團隊提出了服務艙和返回器雙平臺並行運行的飛行器系統設計方案,完成了輕小型化半彈道跳躍式深空高速再入返回器研製,解決了整器重量要求輕、外形尺寸小、總裝操作難等技術難點……
通過工程實施,設計團隊致力於牽引多種學科互相交叉滲透,產生了人工智慧、碳纖維複合材料等一大批影響深遠的科學和技術成果。
這些成果不僅帶動了國內基礎工業的發展,還促進了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為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航天科技水平做出貢獻。
以情傳承
在成就偉業同時造就人才
多年來,設計團隊大力倡導「追求極致」的工作理念,形成了「嚴慎細實、確保質量」的工作作風和「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創新觀。
立足中國航天系統工程理念,設計團隊做出了許多嘗試。
通過對深空探測型號研製經驗總結和傳承,進一步提升團隊的設計能力;
通過強化專業化建設,開展技術交流和調研,促進了新技術的突破;
通過識別任務「短板」和「技術瓶頸」,細化了風險控制措施。
設計團隊還竭力培育適於創新型人才成長的沃土,精心構建了員工學習成長平臺,將優秀的員工安排到系統研製工作最前沿,進行全方位歷練:
以「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自助、「以老帶新,傳承經驗」的幫助、「專業培訓,注重實效」的輔助和「專業互補,共同進步」的互助的「四助」策略,全面引領青年快速成長,為中國航天培養造就了一批年輕的高素質科技和管理人才。
設計團隊培養出
副總師5名
「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名
「月球探測工程突出貢獻者」6名
國資委「月球探測工程優秀共產黨員」1名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勞動模範」2名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最美青工」1名
展望未來,初心未改。設計團隊將繼續以引領我國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領域發展為己任,向著更遠的深空進發,為推動我國深空探測事業發展和航天強國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道德觀察
相關新聞
本期編輯:竇小濤
(長按二維碼,關注工人日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