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美職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

2021-01-09 澎湃新聞

本文原標題:《2019最美職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奔月夢想 國家力量》

作為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排頭兵」

航天技術創新的「引擎」之一

航天總體設計人才的「搖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

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

為樹立中國航天新的裡程碑

不斷刷新「中國高度」

他們孕育了

「追逐夢想、勇於探索、

協同攻堅、合作共贏」

的探月精神

以夢鑄魂

在奮力奔跑和接續奮鬥中成就夢想

十餘年來,設計團隊始終以祖國利益至上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員工、以「用成功報效祖國,用卓越鑄就輝煌」的價值理念塑造員工,以穩健的步伐奮力奔跑在追逐攬月夢的徵途上。

設計團隊誕生之初,便全力投入到嫦娥一號衛星這一全新的任務中,打開了我國探索深空奧秘的大門。

1

---2007年

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號衛星首幅月面圖像公布,中國首次繞月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一號突破了月球環繞探測技術,實現了我國首次環月探測,鑄造了我國航天史上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之後的第三個裡程碑。

2

---2010年

嫦娥二號衛星在2010年10月發射後,先後完成了月球軌道技術驗證和科學探測、日-地拉格朗日L2點繞飛探測和圖塔蒂斯小行星飛越探測,成為我國首顆飛入行星際的探測器。

與此同時,立項於2008年的嫦娥三號任務也緊鑼密鼓地同步開展。

3

---2013年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使我國成為繼美國、蘇聯/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成功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的國家。

與嫦娥三號任務交叉並行的是立項於2011年的探月三期工程。為驗證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飛行的可行性,設計團隊承擔了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的研製任務。

2014年11月1日,經過近9天的飛行,返回器圓滿實現了地外天體高速再入返回,使我國掌握了高速半彈道跳躍式返回再入技術,為後續載人登月、行星際著陸探測及再入返回任務奠定了基礎。

嫦娥四號任務於2016年立項,2018年12月8日探測器成功發射,2019年1月3日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到2019年3月,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已順利度過兩個月夜和三個月晝,各項功能、性能正常。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務,嫦娥四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勘察以及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繼通信,並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了具有重大意義的國際合作,成為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標誌之一。

此外,設計團隊還完成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又稱「慧眼」衛星)的出廠、發射及飛控任務,該衛星填補了我國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研製的空白。

一路行來,設計團隊全員揮灑汗水和智慧,將一個又一個奇蹟書寫在寥廓深空,逐步將「夢想在望」變成「夢想在握」。

以新圖強

敢下深空探測先手棋

在廣袤的深空「逐鹿場」,唯有創新才能搶佔先機。

設計團隊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取得了大量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水平技術成果,推動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改變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

在嫦娥一號衛星研製中,面對全新的深空探測領域,設計團隊採用多學科、全系統優化設計方法,解決了複雜飛行過程的飛行程序制定、月食條件下的耐受生存等技術難題;

針對嫦娥二號衛星「周期短、狀態繁、關鍵多、驗證難」等特點,設計團隊強化系統創新,突破了直接地月轉移、高精度延時積分成像、行星際軌道設計與控制、千萬公裡級深空測控通信等關鍵技術;

在嫦娥三號探測器研製中,設計團隊通過大量的技術攻關和專項試驗驗證,突破了多項核心關鍵技術;

為完成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研製任務,設計團隊提出了服務艙和返回器雙平臺並行運行的飛行器系統設計方案,完成了輕小型化半彈道跳躍式深空高速再入返回器研製,解決了整器重量要求輕、外形尺寸小、總裝操作難等技術難點……

通過工程實施,設計團隊致力於牽引多種學科互相交叉滲透,產生了人工智慧、碳纖維複合材料等一大批影響深遠的科學和技術成果。

這些成果不僅帶動了國內基礎工業的發展,還促進了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為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航天科技水平做出貢獻。

以情傳承

在成就偉業同時造就人才

多年來,設計團隊大力倡導「追求極致」的工作理念,形成了「嚴慎細實、確保質量」的工作作風和「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創新觀。

立足中國航天系統工程理念,設計團隊做出了許多嘗試。

通過對深空探測型號研製經驗總結和傳承,進一步提升團隊的設計能力;

通過強化專業化建設,開展技術交流和調研,促進了新技術的突破;

通過識別任務「短板」和「技術瓶頸」,細化了風險控制措施。

設計團隊還竭力培育適於創新型人才成長的沃土,精心構建了員工學習成長平臺,將優秀的員工安排到系統研製工作最前沿,進行全方位歷練:

以「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自助、「以老帶新,傳承經驗」的幫助、「專業培訓,注重實效」的輔助和「專業互補,共同進步」的互助的「四助」策略,全面引領青年快速成長,為中國航天培養造就了一批年輕的高素質科技和管理人才。

設計團隊培養出

副總師5名

「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名

「月球探測工程突出貢獻者」6名

國資委「月球探測工程優秀共產黨員」1名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勞動模範」2名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最美青工」1名

展望未來,初心未改。設計團隊將繼續以引領我國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領域發展為己任,向著更遠的深空進發,為推動我國深空探測事業發展和航天強國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道德觀察

相關新聞

本期編輯:竇小濤

(長按二維碼,關注工人日報微信)

相關焦點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研究室副主任陳建新
    他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總體部研究室副主任、嫦娥四號熱控分系統主任設計師。  2007年,陳建新博士畢業,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投入到我國探月工程中。2008年,我國探月二期工程著陸巡視任務進入實質研製階段,其中,研製中的嫦娥三號將首次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 集團改革加速
    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將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華創證券指出,五院全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主承包商,北鬥三號系統剛剛在7月31日正式開通。本次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是航天科技集團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五院旗下上市公司中:中國衛星專業從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研製、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及設備製造和衛星運營服務。康拓紅外已將應用於衛星姿態控制的紅外線探測技術引入鐵路車輛安全領域。
  • 航天科技五院總體部積極研究和進行機制體制調整
    當前,以建設大型宇航科研生產聯合體、全面提升科研生產能力為目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體部正在積極研究和進行機制體制調整。面對型號科研生產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後續發展的迫切要求,總體能力提升的需求更加緊迫。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馬興瑞明確提出,要認真研究關於如何加強總體能力建設的問題,要求「一定要牢牢繃緊『提升總體能力』這根弦」。
  • 產業觀察員海霞播報——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與航天五院總體設計部...
    當天下午,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產研院)院長才泓冰、執行院長史卓琦一行率隊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參觀調研,與五院總體部的關暉總師,軍民融合辦公室徐浩博士、孔鵬博士等專家就衛星產業鏈和衛星遙感綜合應用及合作進行座談交流。才泓冰和關暉分別介紹了產研院和五院的發展歷程和職能。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榮獲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以原始創新提升...
    日前,在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榮獲中國工業大獎企業獎。中國工業大獎是我國工業領域國家級最高獎項,主要授予代表我國工業發展最高水平的工業企業和項目,對引領我國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製造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改革,上市公司影響幾何?
    來源:中國證券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8月15日消息,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本次改革通過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進一步優化宇航業務體系,加強總體能力提升,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辦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歡迎儀式
    中國日報12月17日電(記者 趙磊)迎「嫦五」回家,賀英雄凱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剛剛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經過一天舟車不停的奔波,於17日晚上回到了它的誕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五院在航天城玉琮廣場隆重舉行歡迎活動。
  • 航天科技集團資產證券化提速 旗下上市公司擬收購航天五院9.68億資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5月29日,康拓紅外(300455,SZ)公告稱,將以現金+股權方式收購航天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衛星技術應用子公司軒宇空間和軒宇智能100%股權,交易作價共9.68億元,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7.94億元。
  • 仰望最亮「星」 勿忘造星人——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科研人員在確認新型高功率太陽翼狀態(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題:仰望最亮「星」 勿忘造星人——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新華社記者白國龍近年來,中國在通信衛星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與進展,讓廣袤的太空中閃爍著越來越多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 航天科技五院:「中國坐標」閃耀星空
    關鍵器部件100%國產化 管理創新賦能高效組網航天科技五院:「中國坐標」閃耀星空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點亮北鬥的,是中國航天人26年的不懈努力。作為我國自主研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中堅力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蹚出了一條獨立自主、創新超越的道路。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聚焦「雙一流」目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所長王小軍表示:「高質量完成了『十三五』任務目標。」、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靜電懸浮加速度計、星載銫原子鐘等為代表的核心技術實現了在軌應用,實現了多個「中國第一」,圓滿完成了宇航系統發展目標,為航天強國建設作出了有力支撐。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來明考察職工療休養工作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組織17人的考察隊伍,先後前往沙縣馬巖生態園、寧化客家國際大酒店、客家祖地、天鵝洞、清流天芳悅潭等地,考察職工療休養工作。「三明良好的生態環境讓人陶醉,走了不少地方,三明是航天人療休養的好地方。」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特級技師王曙群獲評2020年「最美職工」
    11月24日,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特級技師王曙群入選。領獎的前一個晚上,身為對接機構總裝組組長的王曙群幾乎一夜未眠。當天凌晨,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此次要完成月球取樣返回任務的重要部件——對接機構與樣品轉移機構的總裝,就由他的團隊完成。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
    【點擊右上角加&39;,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掀開了五院發展史上的嶄新篇章。、新系統、跨領域、前沿性創新中心,強化新體系構建和重大專項培育,支撐國家航天發展規劃制定和裝備體系論證。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中國造星人—新聞—科學網
    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正在討論通信衛星相關技術問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22星連續成功發射、7星出口四大洲,在國際通信衛星領域叫響「東方紅」品牌;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年輕團隊,拿獎拿到「手軟」:首屆「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等,團隊成員更是先後榮獲了「全國傑出工程師」「中國青年科技獎」「何梁何利獎」「航天功勳獎」等重大榮譽……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航天精神 薪火相傳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趙竹青)從「兩彈一星」開始,中國航天事業歷經幾十年風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一步向前發展。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了解到,幾十年來,西安分院幾乎參與了我國迄今為止的所有重大航天活動,見證了我國空間技術與航天事業發展的進程,航天精神在這裡生根、發芽,激勵著西安分院的一代代航天人勇敢追夢。 據西安分院院長李軍介紹,西安分院的發展與國家空間事業發展同步,記載著幾代航天人奮鬥的艱辛與輝煌。
  • 當前院士最多的央企|航天科技集團有33位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祝學軍、朱廣生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當前,航天科技集團有33位(在職10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人數位居央企之首。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為神舟十二號定製一顆「新大腦」
    來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作者:韓阜業、王超、符馬林前 言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的宏偉目標正式開啟,作為飛船「大腦」的設計者,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正按照十九大報告中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在新起點上發起衝鋒——為神舟十二號定製一顆「新大腦」
  • 航天科技集團「跨界」生產的口罩、護目鏡框什麼樣?
    4月初,在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6所湖州航天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潔淨的廠房內,機器聲此起彼伏一條全自動口罩機生產線正在高速緊張運行▲ 視頻:運行中的口罩機工人們正在有序地對口罩進行檢查、清點、打包經過複雜地對接、校準、運行在很短的時間內讓設備達到了最佳狀態▲ 設備調試他們雖然生產的是民用口罩但在生產標準上儘可能從嚴不僅採購了醫藥級熔噴布原材料還引進了隧道式紫外線滅菌設備為後續進一步生產醫用外科口罩服務醫護戰「疫」一線,奠定基礎其實,早在全國抗疫之初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企業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部長龍江一行來訪
    哈工大報訊(吳洪興 文/圖)2月1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哈工大載人航天領域合作研討會在我校科學園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部長龍江、空間實驗室項目總工程師楊宏一行與我校相關部門領導就載人航天領域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