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中國造星人—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正在討論通信衛星相關技術問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22星連續成功發射、7星出口四大洲,在國際通信衛星領域叫響「東方紅」品牌;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年輕團隊,拿獎拿到「手軟」:首屆「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等,團隊成員更是先後榮獲了「全國傑出工程師」「中國青年科技獎」「何梁何利獎」「航天功勳獎」等重大榮譽……

 

這支隊伍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以下簡稱團隊),他們在我國商業通信、數據中繼、移動通信、廣播電視傳輸等多個領域實現了重大技術跨越,正逐步成長為我國通信衛星設計、研製及應用領域的核心力量。

 

塑造中國衛星「東方紅」品牌,實現通信衛星領域的全面趕超

 

通信衛星技術具有「全天時、全天候、全球化」信息通聯的獨特優勢,被譽為高新技術王冠上的「閃耀明珠」。

 

在錢學森、孫家棟、戚發軔、範本堯等老一輩航天專家的帶領下,1970年4月24日,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此後,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東方紅三號中容量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拉開了我國通信衛星產業化發展的序幕。

 

從2000年開始,為使我國通信衛星產業迅速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以周志成研究員為領軍人物的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擔負起新一代大型通信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四號的攻關重任。他們自主創新、超常工作,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歷經6年艱苦攻關,一舉攻克大型通信衛星總體設計、高電壓大功率複雜電源、衛星長壽命高可靠等關鍵技術。最終,這個平臺實現了整星功率達到萬瓦、壽命突破15年、整星質量超過5噸等裡程碑式的指標,核心能力相比東方紅三號提升近20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7年5月以來,19顆基於該平臺的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徹底扭轉了我國廣播電視領域「長期依賴進口衛星、使用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此後,團隊提出「平臺型譜化」概念,催生全新升級的東方紅四號E平臺、小巧靈活的東方紅四號S平臺、基於全電推進技術的東方紅四號SP平臺,使我國擁有了一系列適用範圍廣、技術性能高、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通信衛星平臺產品。

 

為了讓「東方紅」品牌在國際前沿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從2010年開始,團隊又著眼滿足未來20年大功率通信衛星需求,決定開發性能更為先進的東方紅五號大型衛星公用平臺。

 

6年艱苦攻關,團隊全面掌握了桁架式主承力結構、二維二次展開半剛性太陽翼、大功率電源控制器等國際頂尖技術,並用18個月就完成了「東五」試驗星研製,我國高軌通信衛星的能力與水平自此進入嶄新時代。

 

基於東方紅五號衛星公用平臺的衛星最大發射重量可達9噸,整星功率提高到3萬瓦,載荷承載能力可達1800公斤。這些指標可與當前國際一流平臺比肩,將帶動我國大型衛星公用平臺升級換代和能力跨越提升,全面滿足2030年前民、商用衛星的需求,填補東方紅系列大型衛星平臺型譜的空白。

 

在今年6月底前後,歷經18個月研製的東方紅五號平臺試驗星——實踐十八號將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搭載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推動我國通信衛星領域的全面趕超。

 

瞄準國際前沿,搶佔通信衛星領域創新制高點

 

截至記者發稿時,團隊已創下連續22顆通信衛星發射任務「零失誤」的紀錄,在軌衛星達到25顆。而在研製過程中,團隊需要解決一個又一個創新路上的「攔路虎」。

 

空間電推進技術在通信衛星領域是世界性難題,美國曾付出4顆衛星在軌失效的慘痛代價。2009年東方紅四號S平臺研製伊始,就該平臺是否上電推進技術,專家們意見不一。周志成認為,電推進技術可大幅度減少太空飛行器的燃料攜帶量,提高太空飛行器承載能力,是通信衛星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要打造先進的通信衛星,就必須上電推進系統。之後,在青年科技人員王敏的帶領下,研製隊伍先後攻克了多個難題,確保電推進產品經受住了長達12000小時的壽命考核試驗,並在實踐十三號衛星上實現了工程應用。

 

低PIM控制技術是國外航天企業高度保密的尖端技術。PIM問題一旦發生,就會導致轉發器通道阻塞,衛星無法正常通信。為了攻克該項世界難題,確保我國首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一號的順利研製,團隊成員從相關文獻的蛛絲馬跡中尋找突破口,對衛星的零部件、單機、分系統、整星系統進行了上百項測試驗證,積累了關於PIM的大量數據和經驗。最終,團隊不僅為後續衛星工程項目建立了一套技術體系和衛星測試規範,也打破了國外對我國長達20年的技術封鎖。

 

在技術突破的過程中,一大批中青年骨幹也脫穎而出。「航天功勳獎」獲得者魏強主持建立了我國通信衛星數位化研製體系,實現了衛星的全三維設計和平臺的組批生產,使衛星研製周期縮短7個月,效率提高30%以上;44歲的李峰,已主持研製了5顆通信衛星研製發射任務;陳粵博士向無工質電磁推進技術發起挑戰,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德國德勒斯登大學等國際頂尖科研團隊同臺競爭;青年骨幹鄧恆帶領的國際市場開拓隊伍,5年間足跡遍布全球20多個國家,完成60多個衛星項目投標工作,為我國贏得8個國際商業衛星合同,金額近10億美元。

 

打造「中國高端智造」產品,已覆蓋全球60%陸地和80%人口

 

多年來,團隊研製發射的系列通信衛星,稱得上是中國高端裝備的一張閃亮名片。由他們打造的系列「中國高端智造」產品,已覆蓋全球60%的陸地和80%的人口。

 

團隊研製的「中星」「亞太」系列通信衛星,建立起覆蓋中國全境的廣播電視網絡,可實現300多套高清衛星電視節目的實時傳播,在遠程醫療、遠程教育、「村村通工程」、應急通信保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團隊建立的「天鏈」中繼衛星系統,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全球覆蓋能力中繼衛星系統的國家。依託「天鏈」,從神舟七號以來的載人航天任務有了可靠的數據中繼保障,助力飛船交會對接、「太空授課」、「天地對話」順利進行。

 

2016年8月成功發射的天通一號01星,是由團隊研製的我國首顆移動通信衛星,推動我國邁入衛星移動通信的「手機時代」。它實現了對海洋、沙漠、山區、高原各類地形的無縫覆蓋,能為車輛、飛機、船舶和個人等移動用戶提供穩定可靠的通信保障,將在野外勘探、地震搶險、南極科考等活動中發揮重大作用。

 

團隊研製的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2017年4月發射升空,推動我國衛星通信進入高通量時代。這顆衛星高通量試驗載荷的通信容量已達到20G的國際先進水平,超過我國目前在軌全部通信衛星的容量總和,具備同時傳輸數十套高清節目甚至4K超高清節目的能力。未來,依託高通量通信衛星,人們可以在飛機、高鐵、遠洋船舶上隨時享受到高速寬帶網際網路服務。

 

在國際市場上,團隊先後為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維亞、寮國、白俄羅斯等國家成功交付7顆國際商業通信衛星。委內瑞拉通信衛星在軌不到兩年,就已連結1700多個教育中心、89個能源點、214個農產品基礎設施,10年內有望帶動建立16000個衛星接收站,惠及該國800萬人口。玻利維亞通信衛星的轉發器出租率已超過80%,年度收入超過2500萬美元,衛星壽命周期內的總收入預計超過5億美元。

 

目前,這個通信衛星創新團隊正承擔著以「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和「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等國家重大專項為代表的25星研製、50星發射任務。未來,以移動多媒體廣播衛星、大容量寬帶通信衛星、超大容量寬帶通信衛星、高承載比寬帶通信衛星、全球移動通信星座科研星等為代表的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將服務全球數十億人,使之享受到航天科技帶來的巨大福利。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仰望最亮「星」 勿忘造星人——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科研人員在確認新型高功率太陽翼狀態(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題:仰望最亮「星」 勿忘造星人——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新華社記者白國龍近年來,中國在通信衛星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與進展,讓廣袤的太空中閃爍著越來越多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榮獲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以原始創新提升...
    日前,在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榮獲中國工業大獎企業獎。中國工業大獎是我國工業領域國家級最高獎項,主要授予代表我國工業發展最高水平的工業企業和項目,對引領我國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製造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2019最美職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
    本文原標題:《2019最美職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奔月夢想 國家力量》作為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排頭兵」航天技術創新的「引擎」之一航天總體設計人才的「搖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 集團改革加速
    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將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華創證券指出,五院全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主承包商,北鬥三號系統剛剛在7月31日正式開通。本次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是航天科技集團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五院旗下上市公司中:中國衛星專業從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研製、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及設備製造和衛星運營服務。康拓紅外已將應用於衛星姿態控制的紅外線探測技術引入鐵路車輛安全領域。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改革,上市公司影響幾何?
    來源:中國證券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8月15日消息,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本次改革通過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進一步優化宇航業務體系,加強總體能力提升,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辦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歡迎儀式
    中國日報12月17日電(記者 趙磊)迎「嫦五」回家,賀英雄凱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剛剛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經過一天舟車不停的奔波,於17日晚上回到了它的誕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五院在航天城玉琮廣場隆重舉行歡迎活動。
  • 航天科技五院:「中國坐標」閃耀星空
    關鍵器部件100%國產化 管理創新賦能高效組網航天科技五院:「中國坐標」閃耀星空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個由我國建成的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衛星導航系統,從此走向了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時代舞臺。點亮北鬥的,是中國航天人26年的不懈努力。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
    【點擊右上角加&39;,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掀開了五院發展史上的嶄新篇章。本次改革通過重組 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進一步優化宇航業務體系,加強總體能力提升,打造
  • 釋新聞|實踐十八號:中國最大衛星,下一代衛星通信技術先鋒
    釋新聞|實踐十八號:中國最大衛星,下一代衛星通信技術先鋒
  • 航天科技集團資產證券化提速 旗下上市公司擬收購航天五院9.68億資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5月29日,康拓紅外(300455,SZ)公告稱,將以現金+股權方式收購航天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衛星技術應用子公司軒宇空間和軒宇智能100%股權,交易作價共9.68億元,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7.94億元。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聚焦「雙一流」目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所長王小軍表示:「高質量完成了『十三五』任務目標。」這更預示我國正躋身國際一流通信衛星「俱樂部」。實踐二十號衛星採用了一套混合推進系統,由化學推進和電推進提供混合動力,相當於衛星裡的「油電混動汽車」。化學推進力量大,但效率低,適合快速變軌和調整衛星姿態,儘快將衛星送入既定工作軌道;電推進力量小,但推力精度高、效率高,適合在軌長期精確軌道調整。而這套電推進系統就是由510所出品的。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航天精神 薪火相傳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了解到,幾十年來,西安分院幾乎參與了我國迄今為止的所有重大航天活動,見證了我國空間技術與航天事業發展的進程,航天精神在這裡生根、發芽,激勵著西安分院的一代代航天人勇敢追夢。 據西安分院院長李軍介紹,西安分院的發展與國家空間事業發展同步,記載著幾代航天人奮鬥的艱辛與輝煌。
  • 我國將發射帕拉帕-N1通信衛星、高分九號02/03星
    當前,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帕拉帕-N1通信衛星的發射場工作正有序展開。▲ 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袁潔,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保華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檢查指導帕拉帕-N1通信衛星等型號的發射與疫情防控工作2017年5月17日,航天科技集團所屬長城公司與印尼PT.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再推重組,旗下擁有這些上市公司
    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本次改革通過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進一步優化宇航業務體系,加強總體能力提升,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
  • 航天科技集團2020年十大新聞
    6家單位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1個團隊榮獲中國五四青年獎章集體榮譽稱號,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獲評「最美科技工作者」,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獲評「央企楷模」,6人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多名科技專家、團隊入選國家創新爭先獎和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 成都山地所與航天五院總體部持續推進科技合作
    成都山地所與航天五院總體部持續推進科技合作 2018-05-25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軍工新分支呼之欲出:航天五院推進宇航系統總體重組 混改有望加速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王天勇)訊,航天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計劃打「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
  • 產業觀察員海霞播報——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與航天五院總體設計部...
    當天下午,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產研院)院長才泓冰、執行院長史卓琦一行率隊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參觀調研,與五院總體部的關暉總師,軍民融合辦公室徐浩博士、孔鵬博士等專家就衛星產業鏈和衛星遙感綜合應用及合作進行座談交流。才泓冰和關暉分別介紹了產研院和五院的發展歷程和職能。
  • 中國航天新壯舉:亞洲最大民用衛星地球站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近日在河北省懷來縣,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衛通舉行了衛星地球站項目開工奠基儀式。該衛星地球站項目擁有先進的衛星測控系統、強有力的測控技術團隊,將具備同時運營管理多顆衛星測控和業務監測的能力,還將承擔寬帶衛星關口站、電信港、數據中心、新業務拓展等重要任務。
  • 衛星傳回中途實況,登山隊用北鬥測珠峰—新聞—科學網
    此次珠峰測高將綜合運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其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並以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數據為主。同時,登山隊在登山途中由中星6A通信衛星提供通信保障,中途實況畫面通過衛星傳回。風雲四號等氣象衛星提供氣象監測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