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榮獲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以原始創新提升...

2021-01-11 經濟日報

日前,在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榮獲中國工業大獎企業獎。中國工業大獎是我國工業領域國家級最高獎項,主要授予代表我國工業發展最高水平的工業企業和項目,對引領我國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製造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前不久,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擔任總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面對關鍵技術多、任務難度大、實施風險高等難題,五院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為我國航天事業再立新功。

五院的創業史和奮鬥史就是一部我國空間事業的發展史。自1968年2月20日成立以來,五院在50餘年的發展中,始終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之路。目前,五院已經圓滿完成了300餘顆太空飛行器的研製發射任務,在軌穩定運行太空飛行器190餘顆,在增強綜合國力,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50多年來,五院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發展戰略,加速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協同創新能力,從無到有構建了我國空間飛行器領域的核心能力,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8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8項,各類省部級科學技術獎達2300餘項。

目前,五院已經形成了載人航天、月球與深空探測、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對地觀測、通信廣播、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六大系列太空飛行器研製領域,實現了大、中、小、微型太空飛行器的系列化、平臺化發展,成為我國最主要的空間技術及其產品研製基地,是我國空間事業最具實力的骨幹力量。

「空間科學與應用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院長張洪太表示,近年來,五院堅持推進空間資源規模化、業務化、產業化發展,全面支撐社會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航天技術的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將航天新技術成果推廣到國民經濟的多個領域,已經形成了以衛星應用、智能裝備、空間生物為核心的航天技術應用產業。

五院還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的主體承研單位,為我國構建完備的空間基礎設施貢獻了主要力量,有力推進了天基資源建設和衛星應用。以「資源一號」「海洋一號」「高分一號」等為代表的資源衛星、海洋衛星、遙感衛星、環境衛星、返回衛星等多系列對地觀測衛星已經廣泛應用於國土資源調查、民用測繪、環境監測、國家安全等領域。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五院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迎難而上,確保了24星船成功發射,其中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首飛、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奔赴火星、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月球取樣返回任務,載人航天、北鬥導航、月球與深空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均取得階段性重大突破。

「十三五」期間,五院全面推進宇航能力工程建設,六大領域60餘個型號實現了全三維數位化設計,新研型號100%實現三維下廠;全面啟動了批量化柔性生產線建設,宇航產業能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五院持續完善適應宇航產品研製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開展數字質量工作。此外,五院不斷夯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健全節能環保管理體系,持續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作為引領我國國防工業體系創新發展的「排頭兵」,五院的型號成功率、質量、效益、安全生產等主要指標均達到國際同行業領先水平,為國民經濟建設、國防現代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貢獻。(經濟日報記者 姜天驕)

相關焦點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中國造星人—新聞—科學網
    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正在討論通信衛星相關技術問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22星連續成功發射、7星出口四大洲,在國際通信衛星領域叫響「東方紅」品牌;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年輕團隊,拿獎拿到「手軟」:首屆「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質量獎卓越項目獎」等,團隊成員更是先後榮獲了「全國傑出工程師」「中國青年科技獎」「何梁何利獎」「航天功勳獎」等重大榮譽……
  • 2019最美職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
    本文原標題:《2019最美職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奔月夢想 國家力量》作為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排頭兵」航天技術創新的「引擎」之一航天總體設計人才的「搖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 集團改革加速
    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將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華創證券指出,五院全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主承包商,北鬥三號系統剛剛在7月31日正式開通。本次五院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是航天科技集團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五院旗下上市公司中:中國衛星專業從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研製、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及設備製造和衛星運營服務。康拓紅外已將應用於衛星姿態控制的紅外線探測技術引入鐵路車輛安全領域。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改革,上市公司影響幾何?
    來源:中國證券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8月15日消息,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本次改革通過重組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總體設計部、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組建遙感衛星總體部,進一步優化宇航業務體系,加強總體能力提升,打造「一個創新中心+兩類總體單位」的頂層架構。
  • 仰望最亮「星」 勿忘造星人——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科研人員在確認新型高功率太陽翼狀態(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題:仰望最亮「星」 勿忘造星人——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創新團隊」新華社記者白國龍近年來,中國在通信衛星技術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與進展,讓廣袤的太空中閃爍著越來越多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 航天科技集團2020年十大新聞
    這一年,航天科技集團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黨建工作質量不斷提升,人才建設碩果纍纍。6家單位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1個團隊榮獲中國五四青年獎章集體榮譽稱號,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獲評「最美科技工作者」,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獲評「央企楷模」,6人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多名科技專家、團隊入選國家創新爭先獎和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 航天科技集團資產證券化提速 旗下上市公司擬收購航天五院9.68億資產
    收購完成後,康拓紅外主業將從鐵路車輛檢測拓展至工業智能裝備領域。相關研報顯示,2018~2019年將成為軍工科研院所改制與資產證券化的重點階段。目前各大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也顯現出「梯度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中航工業的資產證券化率已經超過66%,而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則為20%左右。
  • 航天科技五院:「中國坐標」閃耀星空
    關鍵器部件100%國產化 管理創新賦能高效組網航天科技五院:「中國坐標」閃耀星空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點亮北鬥的,是中國航天人26年的不懈努力。作為我國自主研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中堅力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蹚出了一條獨立自主、創新超越的道路。
  • 航天科技五院總體部技術骨幹張紅星獲青年科學家獎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青年員工張紅星榮獲國際熱管學會委員會頒發的「George Grover Medal 青年科學家獎」,他也是我國獲此榮譽的第一人。據悉,「George Grover Medal 青年科學家獎」是由國際熱管學會委員會設立,並以熱管發明者George Grover博士命名的,該獎項授予全球在熱管科學和技術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張紅星長期從事太空飛行器熱控產品研製及新技術研發工作,是空間熱控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高效傳熱領域學術帶頭人。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
    【點擊右上角加&39;,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8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召開宇航系統總體重組暨改革單位成立大會,掀開了五院發展史上的嶄新篇章。、新系統、跨領域、前沿性創新中心,強化新體系構建和重大專項培育,支撐國家航天發展規劃制定和裝備體系論證。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舉辦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歡迎儀式
    中國日報12月17日電(記者 趙磊)迎「嫦五」回家,賀英雄凱旋。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剛剛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懷著迫不及待的心情經過一天舟車不停的奔波,於17日晚上回到了它的誕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歡迎嫦娥五號任務試驗隊凱旋和返回器回家,五院在航天城玉琮廣場隆重舉行歡迎活動。
  • 百分點科技集團獲中國智能科技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
    近日,「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重磅揭曉,該獎項旨在獎勵在智能科學研究中取得重要發現、著力實現原始創新與突破,以及在人工智慧領域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取得重大進展、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單位和個人,百分點科技集團憑藉在大規模多源異構數據的治理和分析、動態知識圖譜等領域的技術成果榮獲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
  • 中國建材集團再獲「中國工業大獎」
    中國建材集團所屬中材國際榮獲"中國工業大獎",所屬中復神鷹"千噸級幹噴溼紡高強/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所屬天津水泥院和中建材(合肥)粉體公司"HFCG系列大型輥壓機"項目榮獲"中國工業大獎提名獎"。這是中國建材集團繼北新建材榮獲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巨石集團和蚌埠院超薄觸控玻璃項目榮獲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後,第三次摘得工業領域最高獎項。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聚焦「雙一流」目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所長王小軍表示:「高質量完成了『十三五』任務目標。」如今,510所電推進技術取得重大發展,迎來全面應用,在同領域佔據競爭優勢地位。實踐二十號、亞太6D衛星等重大工程任務的背後,都有510所科研人員的努力付出,他們以自主創新推動技術水平提升,為衛星打造更優動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15次提及「創新」,貫穿全文。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部長龍江一行來訪
    哈工大報訊(吳洪興 文/圖)2月1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哈工大載人航天領域合作研討會在我校科學園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五院載人航天總體部部長龍江、空間實驗室項目總工程師楊宏一行與我校相關部門領導就載人航天領域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 CAXA榮獲航空航天信息化建設優秀產品獎
    2020年9月25日,由中國信息產業商會主辦的第十屆航空航天信息化建設合作峰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國資委、工信部相關領導、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500餘人出席了大會。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航天精神 薪火相傳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趙竹青)從「兩彈一星」開始,中國航天事業歷經幾十年風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一步向前發展。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了解到,幾十年來,西安分院幾乎參與了我國迄今為止的所有重大航天活動,見證了我國空間技術與航天事業發展的進程,航天精神在這裡生根、發芽,激勵著西安分院的一代代航天人勇敢追夢。 據西安分院院長李軍介紹,西安分院的發展與國家空間事業發展同步,記載著幾代航天人奮鬥的艱辛與輝煌。
  • 航天科技集團吳燕生、李勁東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中國日報11月9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機械與運載工程管理專家吳燕生和五院型號總師、傳感器與遙感技術專家李勁東獲獎。
  • 領航數位化轉型,聯想集團榮獲英國《金融時報》「中國創新企業」獎
    2020年11月12日,北京——11月12日,在英國《金融時報》2020年度中國高峰論壇上,聯想集團榮獲「2020年度中國創新企業——數位化轉型領航企業」獎,這是論壇自2008年舉辦以來,首次設立「數位化轉型領航企業」獎項。
  • 航天星雲平臺2.0 榮膺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金獎
    航天星雲·天基網絡地面服務平臺2.0榮膺2020年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金獎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