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特級技師王曙群獲評2020年「最美職工」

2020-12-05 湘湘帶你看社會

他是上海成千上萬一線勞動者的光榮和驕傲。

11月24日,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特級技師王曙群入選。領獎的前一個晚上,身為對接機構總裝組組長的王曙群幾乎一夜未眠。當天凌晨,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此次要完成月球取樣返回任務的重要部件——對接機構與樣品轉移機構的總裝,就由他的團隊完成。

對於這次任務,王曙群信心滿滿。而在大家心目中,他已是對接機構中國製造的「代言人」。

1989年,從技校畢業後參加工作的王曙群,沒有高學歷,有的只是踏踏實實地擰緊每一個螺釘,裝配完成好每一件工裝產品。然而,就是這份擰螺絲也要擰得最好的執著和熱愛,讓一次意外的機會垂青於他。1996年,149廠舉辦高級工對接機構總裝培訓班,規定工齡在10年以上的職工才能參加,當時王曙群才工作7年,得益於中級工考試全廠第二的成績,破格讓他參與了培訓班。

剛接觸對接機構裝調時,王曙群覺得沒啥難的,設計師都設計好了,照著圖紙做就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很多問題的出現讓人措手不及,都不知該從何入手。忙了許久,原理樣機做出來了,卻跟預期有很大偏差,力的性能、傳動的效率等等,都達不到要求。

那時,全世界只有俄羅斯掌握對接機構裝調技術,在巨大的技術鴻溝面前,王曙群沒有放棄。交會對接,是載人航天的關鍵技術,關鍵產品就是對接機構,它有100多個測量動作、位置、溫度的傳感器,近300個傳遞力的齒輪,750多個軸承組合,11000個緊固件,數以萬計的導線、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擊能量的材料等,是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複雜是一方面,關鍵還要精準,一旦對接的位置、姿態稍有偏離,插針就會被撞彎,造成信號消失。

那段時間,王曙群就像著了魔,每天想的都是公式、數據、算法,一天24小時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泡在實驗現場。當時,企業效益不景氣,加上加班加點特別多,那時還不理解這項工作的家人,時不時也會抱怨,「錢沒掙多少,家又顧不了,圖啥。」而王曙群總是說,「這是國家交給我的任務,我必須完成。」

2011年11月3日凌晨,王曙群和團隊成員激動得一夜沒睡,大家聚在一起觀看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實況。王曙群坦言,「我看交會對接就像自己的孩子參加高考,我站在學校門口等孩子出考場的感覺,忐忑、期待、緊張,直到交會對接圓滿完成,心才放了下來。」

從接受研製任務到交會對接成功,王曙群團隊花了整整16年。王曙群坦言,這當中失敗過、氣餒過,但只要有了與困難作鬥爭的心,再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16年攻關路雖然漫長,但我們終究是勝利了。」從神舟八號至神舟十一號、天宮、天舟,對接機構經歷了7次飛行試驗考核,圓滿完成了13次交會對接試驗任務。對於王曙群總裝的對接機構,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給出了「能夠讓航天員放心地去執行任務」的高度評價。

「沒有對接機構就沒有我今天的成長,沒有團隊的一起努力也沒有我們今天的成就。」王曙群一直把他的榮譽歸功於他的團隊。

為了表彰王曙群的成績,社會上給了他很多榮譽,當記者問他哪個頭銜比較符合身份時,他不假思索地說,「我的身份,就是航天基層的一個班組長而已。」「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這不僅僅是王曙群寫在工作室牆上的一句話,更是他作為一名航天一線工人的誓言。

【來源:解放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全國勞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特級技師王曙群的故事
    從普通的技術工人,到航天最年輕的特級技師,乃至全國勞模,31年來,王曙群的成長,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騰飛,也再一次印證了一個樸素道理:普通工人也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燦爛星空。他們總裝的對接機構讓航天員放心1989年,當王曙群從技校畢業走進當時的新中華機器廠,航天事業才剛剛起步,一度,廠裡因為缺少訂單任務,轉而生產冰箱。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任務少、收入低,不少同事選擇跳槽,到外企拿高工資,幾經猶豫,王曙群選擇留下來,他的收入,還沒有當小學老師的愛人高。
  • 嫦娥五號研製團隊有位」最美職工「!王曙群:築夢浩瀚宇宙,榮光獻給祖國
    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昨日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跡,來自上海的航天人王曙群光榮入選。身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特級技師、對接機構總裝組組長,王曙群幾乎一夜未眠——嫦娥五號於昨日凌晨成功發射,凝聚了所有航天人的心血。
  • 「太空之吻」締造者王曙群:看交會對接的心情,像孩子高考
    當天,神舟八號飛船和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順利完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太空之吻」驚豔了全球;此後的2019年1月3日,月面巡視器「玉兔二號」順利抵達月球背面,實現了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 在這些載入史冊的中國航天裡程碑事件的背後,有一個閃光的名字,他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特級技師、對接機構總裝組組長王曙群。
  • 上海「特級技師+90後技師」合力,助嫦娥五號「投遞」月壤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中國即將用自己「訂製」的月壤,開啟新的研究。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 ...王曙群 腳踏實地 航天重器 加班 神舟八號 天宮 天舟-上海頻道...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揭示的這一哲理,就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設備製造總廠王曙群的真實寫照。在總計7次「考核」後,王曙群圓滿完成13次交會對接試驗任務。天宮一號作為帶著對接機構首次上天的飛行器,承載了這位大國工匠太多的寄託。  從一名鉗工中級工,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設備製造總廠特級技師,王曙群20多年如一日,一步一個腳印出色完成各項任務,以其堅如磐石的信念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傳承了弘揚航天精神,弘揚了新時代奮鬥者的風範。
  • 航天科技集團「跨界」生產的口罩、護目鏡框什麼樣?
    4月初,在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6所湖州航天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潔淨的廠房內,機器聲此起彼伏一條全自動口罩機生產線正在高速緊張運行▲ 視頻:運行中的口罩機工人們正在有序地對口罩進行檢查、清點、打包開始安裝調試生產線設備零部件眾多口罩又是軟性材料調試過程決定了機器故障率和良品率等核心性能806所精細公司特級技師出馬逐一排查硬體軟體經過複雜地對接、校準、運行在很短的時間內讓設備達到了最佳狀態▲ 設備調試他們雖然生產的是民用口罩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袁潔調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董事長
    袁潔 中國航天科工微信公眾號 圖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工」消息,2020年6月18日上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1986年7月至1996年12月,任航天工業部(後為航空航天工業部、航天工業總公司)八院805所一室設計員、副主任、副所長;1996年12月至2000年4月,任航天工業總公司(後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院長助理;2000年4月至2002年1月,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副院長、
  • 航天科技集團2020年十大新聞
    6家單位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1個團隊榮獲中國五四青年獎章集體榮譽稱號,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獲評「最美科技工作者」,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獲評「央企楷模」,6人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多名科技專家、團隊入選國家創新爭先獎和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 2019最美職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
    本文原標題:《2019最美職工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奔月夢想 國家力量》作為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排頭兵」航天技術創新的「引擎」之一航天總體設計人才的「搖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深空探測太空飛行器系統總體設計團隊
  • 雲南省總工會擬命名雲南省第五批職工創新工作室和職工技師工作站...
    擬命名雲南省第五批職工技師工作站簡要事跡  雲南省總工會  2020年10月15日   雲南省第五批職工創新工作室共完成科技項目4項,QC課題30項,精益六西瑪項目4項,精益改善課題30項;申請專利33項,授權15項;多個成果獲中國質量協會等獎勵。
  • 中國鐵建又有7家單位獲評全國文明單位
    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發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名單,中國鐵建所屬共有7家單位入選,入選數量創中國鐵建歷史最高。截至目前,中國鐵建共有28家單位獲評全國文明單位。該公司重視典型引領,連續12年舉辦年度「春晚」,全面深度宣傳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五一巾幗獎」青藏女工班、「全國五一巾幗標兵」韓國榮,精心選樹「軌道神醫」溫家禮、「特級技師」陳永勝等重大典型;修繕鋪架勁旅文化展館和七個創新工作室,提煉出「艱苦創業、勇爭一流、專業致勝、精品報國」的鋪架勁旅精神,被評選為中國鐵建十大品牌之一,並成功註冊商標。
  •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合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持續至9月25日 本報訊 10人獲評2020
  • 「中國製造」創造中國榮耀
    在84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顧問餘夢倫身上,這件事真實地發生過。這位滿頭銀髮的航天飛行力學、火箭彈道設計專家,走上了第五屆「中國製造日」的講壇,回憶起往昔。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全國之力集中於經濟發展,沒有很多經費分配給航天領域。
  • 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聯合發布2020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跡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樊曦、劉夏村)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貢獻智慧和力量,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召開之際
  • 南開大學教授於宏兵、劉偉偉獲評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日前,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聯合開展的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揭曉。在110名各領域、各條戰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中,20名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被評為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於宏兵、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劉偉偉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