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合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持續至9月25日
本報訊 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長三角科普場館聯盟品牌活動正式亮相合肥市科技館……9月19日,2020年合肥市「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當天,全國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場活動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此次系列活動將持續至9月25日,共呈現四百餘場科普「盛宴」。
10人獲評「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在當天的主場活動中,還舉行了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伍志鯤,安徽醫科大學教授張玲玲,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袁嵐峰等10名科技工作者獲此榮譽。
其中,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袁嵐峰,近年來被許多人熟知,被稱為科普界的「網紅」。14歲時進入中國科大化學物理系學習,23歲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在紮根科研工作的同時,袁嵐峰從2015年開始寫作科學普及與科技政策文章,科普的領域包括量子信息、核聚變、引力波等等。目前,其相關媒體帳號「中科大胡不歸」,擁有粉絲二百餘萬。2018年,他與觀視頻工作室合作推出「科技袁人」視頻節目,迄今在全網播放量數以億計。2020年在全民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的特殊時期,他參與製作了多條幫助公眾科學防疫的節目,其中一些節目的播放量過千萬。
長三角科普場館聯盟品牌活動亮相
在「科學島」上的主場活動展覽展示現場,一件件創新科技和互動體驗裝置呈現在公眾眼前。VR蛋椅、光立方、3D列印、量子測控一體機等展項吸引了眾多科普愛好者。心肺復甦互動教學、科普知識競賽也讓科學知識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走進公眾心中。合肥研究院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主場活動當天,共有40多家參展單位在科學島奉上了66項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僅19日上午,就有近 5000人參加了現場活動,500多萬人參與了網絡直播活動。」
在合肥市科技館,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也正式開展,「乾貨滿滿」的安全教育系列講座;知識與趣味性並重的科普劇等活動吸引了許多家長帶孩子前來。
值得關注的是,9月19日當天,作為「2020年全國科普日」長三角科普場館聯盟的品牌活動,上海科技館原創的《命運與共,攜手抗疫——科技與健康同行》科普展繼上海科技館展出後,正式在合肥市科技館亮相,並同步在江蘇省科學技術館、浙江省科技館等長三角科普場館拉開帷幕。該科普展以新冠疫情為切入點,從病毒學、傳染病學、社會學等不同視角,運用多種展示手段,向觀眾詮釋關於病毒、傳染病大流行、公共衛生與健康行為方面的科普知識。
3號線將設「合肥地鐵科普號」專列
記者從合肥市科協獲悉,此次合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持續到9月25日,通過「線上線下」雙聯動,並協同各縣(市)區科協、學會、學校、企業等,在全市範圍內集中推出科普大講堂雲講堂、青少年科普研學、科普閱讀、校園科普、地鐵科普、公民科學素質專題科普等四百餘場科普「盛宴」,讓公眾過足「科普癮」。
「活動期間,還將選擇在合肥地鐵3號線啟動2020年『合肥地鐵科普號』專列。」合肥市科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地鐵專列將利用車體和車廂內設施、中心站點燈箱廣告等開展科普專題宣傳。「此外,將利用地鐵TV,在合肥地鐵1、2、3號線進行科普短視頻輪播宣傳。」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暢司晨
《江淮晨報》(2020年09月21日A04版)
http://newspaper.hf365.com/jhcb/pc/content/202009/21/content_19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