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省國防科工辦在四川科技館聯合舉行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孫朝暉等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展現四川科技工作者的時代風採。
頒獎現場
頒獎現場
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出爐!
他們分別是:
孫朝暉 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實驗室副主任
何世明(羌)阿壩州畜牧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阿壩州畜牧獸醫學會會長 農技推廣研究員
徐 勇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教授
方 宇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湯一新 四川省樂山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
潘桂棠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研究員
王秀全 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
符宇航(女) 自貢市輕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鄒喜華 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黃永梅(女)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讓我們來一睹他們的風採!
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孫朝暉
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實驗室副主任,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長期從事攀枝花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工藝與裝備技術及應用技術研究,是我國釩產業技術領域的著名專家,先後承擔多項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點攻關、科技支撐項目和國家「973」課題,共取得各級科研成果20多項。其中釩氮合金產品的成功開發和應用,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先後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等獎項。獲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56項。
頒獎詞:
攀援前行,一路「釩」花似錦。
熱血砥礪豪情,壯志追逐夢想。他在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世界舞臺上,與同行高手競技,攻關國家重點項目,研發釩氮合金產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助力我國釩鈦資源開發與利用躋身世界領先水平。
他就是: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高級工程師孫朝暉
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何世明
阿壩州畜牧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農技推廣研究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優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改革開放30周年「三農」突出貢獻人物,阿壩州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三十多年一直堅持在高寒牧區從事畜牧科研及技術推廣工作,足跡踏遍州內的藏鄉羌寨,培養了大批畜牧獸醫科技人員,為阿壩州畜牧業發展、農牧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貢獻。主持或主要參加科研課題30餘項,在犛牛繁殖技術、犛牛雜交改良及馬匹資源利用、山羊繁殖等學科和領域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先後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3項,阿壩州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編寫畜牧獸醫科普手冊8本。
頒獎詞:
世有明光,朗照羌寨藏鄉。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他堅守高寒牧區30多年,與草原肝膽相照,和牧場心魄相守,將花樣年華播灑藏鄉,用燦爛青春奉獻羌寨,在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建設中揮毫潑墨、描彩繪金,取得多項創新成果。
他就是:阿壩州畜牧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農技推廣研究員何世明
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徐勇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專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專委會基礎研究與轉化學組組長。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長期在醫療、教學、科研一線,致力於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臨床和基礎研究。主持開展的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異體血小板凝膠等新技術,提高了內分泌科疾病的診治水平和內分泌疾病的治癒率。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在內的各級各類課題30餘項,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瀘州市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頒獎詞:
醫路徐行,勇於上下求索。
寧願架上藥生塵,但願天下人無病。他安神定志、醫德高尚,27年初心不改,27年專注求索,懸壺濟世、造福蒼生,因材施教、悉心傳承,夙興夜寐、守正創新。他以不懈的追求、卓越的醫術,為無數患者帶去了新生的希望。
他就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徐勇
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方宇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東方電氣集團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德陽市勞動模範。
長期紮根基層從事汽輪機研製工作,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課題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省級高難度重大科研項目,主持了東方新一代超超臨界一次再熱(620℃)火電汽輪機、首臺1000MW等級空冷汽輪機等研發工作,為打造中國「GE」奠定了基礎。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德陽市科技傑出貢獻獎等獎項。
頒獎詞:
方寸發力,點亮萬家屋宇。
一展風雲志,不負八尺軀。他在紮根基層中厚積力量,在專注事業裡創造輝煌。他用智慧守護藍天白雲,用執著呵護綠水青山,投身清潔能源事業,研發火電、核電、燃機新產品,讓中國技術驚豔世界,為中國「GE」之路夯實基礎。
他就是: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G50發展中心主任方宇
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湯一新
樂山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共四川省八大代表,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長期紮根臨床一線從事中醫醫療、科研和教學工作,創建的「中醫脾陰理論體系」填補了國內外空白,為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為發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2018年當選四川省「大美醫者」,2019年獲評「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四川省十佳醫生」。先後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樂山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等獎項。
頒獎詞:
醫名遠播,聖手德厚杏林。
高行礪節、名出夔門,德厚鄉梓、深耕杏林。他領導創建中醫脾陰理論,首倡"療效是檢驗醫學醫術的根本標準",用一個命題表達出中國臨床醫學新理念,用精湛的醫術贏得廣大患者的尊敬和愛戴。
他就是:四川省樂山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湯一新
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潘桂棠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研究員。
致力於青藏高原及鄰區基礎地質調查及區域成礦研究達50年,先後主持「三江特別找礦工程」之重大科技攻關、「國土資源大調查專項」之青藏高原空白區地質填圖工程及集成綜合研究等重大項目6項,在青藏高原區域地質、形成演化、區域成礦及全國成礦地質背景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響的創新成果。先後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
頒獎詞:
攀山跨陸,蹚冰河行雪域。
關山譜為歌,鑄雪以成火。他與雪域為友、和高原作伴,50年如一日,行走在世界屋脊,開展地質調查,研究大陸板塊,為板塊構造學說注入新內容。他秉承匠心,將千疊山萬幅水繪於筆下,填補了我國陸域區\中比例尺地質填圖的空白。
他就是: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研究員潘桂棠
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王秀全
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
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科研工作28年,在玉米耐旱性研究、株型育種、根系研究、熱帶種質改良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玉米遺傳育種的一些內在規律,豐富了玉米遺傳育種理論,為玉米育種提供了科學借鑑。「十二五」以來主持及承擔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18項。主持選育玉米新品種12個,主研選育玉米新品種8個,為我省玉米生產和新品種更新換代作出了突出貢獻。主持及主研育成玉米新品種20個,至2018年累計推廣3963萬畝,創社會經濟效益30多億元。榮獲省部級、市級科技成果獎勵10項,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13項。
頒獎詞:
秀麥青苗,全心以饗萬民。
日曬雨淋,熬心血來斟酌;跋山涉水,行萬裡以探索。28年持之以恆,把玉米遺傳育種理論不斷豐富;28年碩果纍纍,選育的玉米品種種遍大西南。民以食為天,他是天行者。
他就是: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王秀全
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符宇航
自貢市輕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致力於鹽化工技術及裝備、鹽產品開發、含鹽廢水綜合治理等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工作,是中國鹽行業的專家和技術領軍人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自貢市傑出創新人才。主持或參與研發項目70餘項,獲授權專利31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自貢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獎項。
頒獎詞:
浩宇行舟,何懼掛席遠航。
千淘萬漉,瀝鹽勝雪,以廢治廢,精益求精。作為科技人,她疏於對鏡梳妝,卻樂於臨水而唱,巾幗不讓鬚眉,打破國外壟斷,迭創技術輝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為科研鼓與呼,代群眾訴與說,勇於直言,甘作橋梁。
她就是:自貢市輕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長符宇航
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鄒喜華
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權威期刊IEEE JQE副主編。
德國洪堡學者暨洪堡學者焦點人物、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四川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長期從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寬帶通信、微波光電子器件前沿基礎研究領域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創新成果,在國家重大需求(高鐵、無線通信、軍民融合)中發揮了顯著應用價值。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項目、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等國家級課題7項,主研863計劃、973課題、國際合作重點項目3項。以第一發明人獲授權發明專利13項。先後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等獎項。
頒獎詞:
喜報頻傳,不負芳華。
光可承千載,電可通萬裡。他追光逐夢,用智慧、奮鬥浸潤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信息增添廣闊維度,為通信插上寬帶翅膀。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他用不懈的努力,深耕光纖通信、微波光子領域,點亮集成微波光子大規模運用的前景。
他就是: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鄒喜華
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黃永梅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從事光電跟蹤控制、空間量子雷射通信、地基大口徑天文望遠鏡等方面的研製工作,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其中,研製的國內首臺集量子通信、雷射通信、天文觀測為一體的多功能大口徑望遠鏡系統,作為「墨子號」科學實驗衛星項目組成部分,完成全球首次星地量子通信科學實驗,並完成了國內首次星地相干雷射通信實驗。帶領團隊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獲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先進個人、四川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申請和授權相關發明專利30餘項。
頒獎詞:
頒獎詞:銀浦波湧,梅花香動乾坤。
她,憧憬星月飛鴻,執光電之手,牽天地一線,傳音信洞紫霧紅霞,送清影上瓊樓玉宇。她是鏗鏘玫瑰,砥礪新徵程,建功新時代,在科研戰線大展巾幗風採,攻堅克難、闖關奪隘,建成我國首套量子通信地面望遠鏡系統,成功實現星地量子通信。
她就是: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永梅
四川發布客戶端記者 張藥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