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1-01-10 運城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技」和「生活」息息相關。它是一粒種子,播撒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路上;它是一件利器,運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助力復工復產的戰鬥中。「科技」和「夢想」緊密相連。它帶著我們穿越蔚藍的深海,鯤鵬水擊掀巨浪;它帶著我們邁向遙遠的星河,築夢九天鑠蒼茫。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是科技,引領我們向未來探索;是科技,讓我們可以無限親近地擁抱這個世界。

十八大以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激勵著無數科技工作者。他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他們追求真理、潛心研究,甘為人梯、集智攻關。他們在艱難的探索中開疆拓土,在時不我待的競爭中勇往直前,不斷向科技的廣度和深度進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六部門共同評選出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並向全社會發布「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

《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將於12月28、29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 綜合頻道(CCTV-1)、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播出。

10位「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都是來自科研生產一線的先進典型。他們中有的積極投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捨生忘死築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有的紮根脫貧攻堅一線,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有的積極促進科技經濟緊密結合,用科技服務民生……讓我們一起去認識這些開拓創新、不懼挑戰的科技工作者,一起走近這些閃亮的名字——

仝小林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

在抗擊大型瘟疫面前,仝小林始終義無反顧、衝鋒前線,以中醫藥為武器,有力地保障著人民的健康。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他以糖尿病為示範,大膽創新,構建了核心病機——分類——分期——分證的中醫診療新體系,引領中醫藥走向國際舞臺。

王行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

王行環從事泌尿外科醫教研工作30餘年,是泌尿外科微創醫學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帶領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泌尿外科在2019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位列第八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臨危受命擔任雷神山醫院院長。

次旦央吉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眼科中心主任

她是西藏眼科研究領域學科帶頭人,身上有著特別能吃苦、無私奉獻的「老西藏」精神。從昌都的農家牧戶到青海的玉樹,從林芝的察隅到那曲藏北草原,為了給更多的患者帶去光明,次旦央吉幾乎跑遍了整個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行程達18萬公裡。

程相文河南省鶴壁市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

程相文長期紮根基層,矢志不渝愛崗敬業,從事玉米新品種選育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57年,有55個春節是在海南島試驗田度過的。他先後選育出39個玉米新品種,「玉米種子就是他的生命」。八旬之年的程相文用金燦燦的種子回報著黨和人民的愛戴!

李玉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

李玉從事菌物科學和工程產業化研究,在國內首次提出「南菇北移」「北耳南擴」「木腐食用菌草腐化栽培」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戰略,並探索出以「科技專家+示範基地+農業技術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農戶」的食用菌「五位一體」科技扶貧新模式,對我國的菌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

李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長徵五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他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專家,從事過多個運載火箭型號的研製,長期致力於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的研製,現擔任我國運載能力最強、技術最複雜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陳厚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他潛心研究60餘載,防範地震重大風險,保障我國水庫大壩安全。耄耋之年的陳厚群擔綱大國重器專家組長,為水安全貢獻智慧。他向世界講好中國水故事,引領大壩抗震走向國際舞臺中央;他還在多個國際組織擔任重要職務,依託國際大壩委員會等平臺,大力推廣我國成果,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

胡鬱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輪值總裁

一直從事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研究工作的胡鬱,帶領科大訊飛研究院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助力科大訊飛成為國際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領軍企業,引領人工智慧行業實現商業化落地和生態體系建設,並積極推進創新成果的應用轉化。

郝吉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

大氣汙染防治專家郝吉明毅然放棄了留美工作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響應國家號召,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從美國學成回清華任教的博士,在生態文明建設與大氣汙染防治中做出突出貢獻。作為清華大學大氣汙染防治方向的開拓者,他始終把為國家培養具有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建國之能的優秀人才作為己任,學生隊伍中湧現出一批守護祖國藍天的中堅力量。

陳亮

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副院長

他是新時代「兩彈一星」精神和「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的忠實踐行者。高放廢物處置是核工業產生的毒性最強、對環境危害最大的放射性廢物,對其進行最終安全處置意義重大。歸國投身於我國高放廢物處置科研一線的陳亮,表現出了拳拳報國之心!他們中有耄耋老人,也有青年科學家;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卻有一個相同的名字——最美科技工作者。他們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他們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用責任、毅力與擔當,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創新奉獻的故事;他們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真諦,有力弘揚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展現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風貌。他們是未知領域的探索者,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更是一個時代鍥而不捨的追夢者!本場發布儀式共分為《保障人民健康》《瞄準經濟戰場》《勇攀科技前沿》《肩負國家需求》四個篇章,由個人事跡展映、現場採訪以及文藝表演等環節組成,多角度展示了「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榜樣事跡,展現了他們是如何以愛國之志點燃創造激情,把報國之情轉化為創造之為的。

主持人海陽、王寧

鞠紅川和四位科學家共同演唱《夢想的翅膀》

曲敬國朗誦《致大地》

鄭棋元演唱《只想對你說聲謝謝》

虹雲朗誦《致蒼穹》

嶽田演唱《力量》

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延豪,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親臨發布儀式現場,並為「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頒獎。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成長於不同時代,卻有相同的精神品質;他們專注於不同領域,卻有共同的價值追求。他們牢記科技報國為民的初心,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創新發展難題為目標,為科研攻關忘我奮鬥,為科技創新竭盡所能;他們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匯聚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他們身上的品質與精神之美,閃耀科技星空,也映照出新時代科技創新無限光明的未來!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王行環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次旦央吉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程相文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李玉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李東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陳厚群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胡鬱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陳亮

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學研深度融合,勇於攀登科技高峰……今晚,讓我們一起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見證屬於他們的最美華章!

科教頻道(CCTV-10)12月28日20:10首播社會與法頻道(CCTV-12)12月29日22:25重播

《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

致敬每一位在新時代創新創造中奮鬥建功的科技工作者!

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武大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當選「最美科技工作者」
    武大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當選「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29日電 (高翔)由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遴選出的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於12月28日在北京公布,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被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接續奮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題: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接續奮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新華社記者溫競華「這一別,就是30年,30年我一次也沒有回過家。……有同志問我,忠孝不能兩全,你是怎樣理解的?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 致敬科技!十人獲評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來看看他們是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孫煊哲 實習生 張陽 11月20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等聯合主辦的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10位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省科協黨組書記曹奎表示,作為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一部分,發布儀式集中展示了我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群體的感人事跡,在全社會營造出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佔先機、迎難而上,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匯聚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代小佩)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佔先機、迎難而上,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 玉溪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
    5月29日,玉溪市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大力弘揚和踐行「愛國、創新、求是、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慶祝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的到來。為廣泛宣傳一批我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努力營造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2020-12-02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樣的力量
    今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組織實施注重體現科學家精神六個維度的傑出代表,把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經各地方、各學會、各單位推薦,共有400餘位科技工作者入圍,中國科協聯合新華網共同開闢專題網頁,展示最美科技工作者風採。
  • 致敬!2019年四川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是他們
    7月13日上午,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省國防科工辦在四川科技館聯合舉行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孫朝暉等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展現四川科技工作者的時代風採。頒獎現場頒獎現場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出爐!
  • 光明時評:牢記科技報國初心 涵養科技創新活力
    無論是錢學森、鄧稼先、屠呦呦、袁隆平,還是南仁東、黃大年、黃旭華……在科學家的群像中,他們把把深沉的家國情懷融入科技強國的創新實踐中,身上報國熱忱與勇氣擔當,散發著超越時代的精神光芒。科技進步是國家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強大推動力,而科技的進步,得益於一代代科學家,滿懷理想信念,勇攀科學高峰,將他們的畢生心血,投入到國家各項科研事業當中,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
  •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09-08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入選,並將作為上海地區候選人參加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
  • 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公示
    根據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中科院南京分院、省國防科工辦《關於開展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經各設區市、省級學會推薦,省有關方面專家評審推薦、各聯辦單位共同審議,擬確定薛峰、甘霖、陳家振、王文虎、張國良、王春香、陳雯、宋愛國、崔侖標、俞志君等10人作為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同時確定甘霖、張國良
  • 學習閔恩澤事跡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學習閔恩澤事跡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下發通知,要求學習閔恩澤同志先進事跡,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通知強調,要大力弘揚閔恩澤等老一輩科學家以國家為重、事業為先的愛國精神,一絲不苟、追求真理的求實精神,銳意進取、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淡泊名利、堅韌執著的奉獻精神,同心協力、提攜幫帶的協作精神。
  •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向女科技工作者致敬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向女科技工作者致敬 2020-03-08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追憶先賢報國志向,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暢談科學家精神傳承
    他獻身祖國科技事業的執著精神和激情夢想,深深地感染著我,並引領我踏入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這個領域。」9月3日,在九三學社創建75周年座談會上,被稱為國際「量子鬼才」的陸朝陽深情回憶說。正是受前輩科學家愛國精神感染,他才堅定了從事科研的決心。
  • 河北醫大一院王學義教授獲得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
    2020-11-13 11:01:49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舉報
  • 【對話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科技工作者要有家國情懷
    編者按:為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
  • 弘揚科學家精神:砥礪初心 共築使命
    弘揚科學家精神2019年5月,黨中央專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了科學家精神的內涵: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 以科技力量託舉夢想——走近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下)
    他們,是全國9100萬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他們是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踐行者,他們的品質與精神之光,照亮了科技星空。新華社記者近日走近一些「最美科技工作者」,記錄他們的故事。「面對困難,千方百計找到最好的辦法解決問題,這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也是科學家精神的重要內涵。」王行環說,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心中有良知,行為有擔當」。■銳意攻關十年磨「箭」打造「大國重器」我們正見證中國航天發展的新跨越。
  • 國務院新聞辦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科學家...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下午3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下午,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四位科學家代表,請他們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這個話題,與大家作個交流,來談談他們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 勇擔科技自立自強重任
    這既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科技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鼓舞了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銳意進取,勇於攀登,努力開創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做出更大貢獻。科技自立自強需要踐行科學家精神。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