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科技!十人獲評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來看看他們是誰

2021-01-08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孫煊哲 實習生 張陽

11月20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等聯合主辦的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10位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

當選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十位人物(按姓氏筆畫為序)分別為: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員王靜;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副院長兼總設計師、首席技術官劉代軍;泌陽縣夏南牛研究推廣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祁興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陳俊武;中國工程院院士、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李俊賢;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培莉;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張新友;河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胡建軍;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鋼;中鐵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胡新朋。

省科協黨組書記曹奎表示,作為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一部分,發布儀式集中展示了我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群體的感人事跡,在全社會營造出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佔先機、迎難而上,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匯聚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據了解,按照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安排,我省評選出祁興磊等10名同志為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同時作為河南人選向2019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活動辦公室推薦。8月10日,祁興磊入選2019年全國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這是繼王杜娟入選2018年全國首屆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以來,我省科技工作者再次獲此殊榮。

省科協副主席談朗玉介紹說,「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旨在深入挖掘身邊科技人員立足本職、幹事創業的感人事跡,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斷從先進身上汲取精神營養,把學習宣傳活動激發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轉化為投身創新實踐的實際行動。

附: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看看他們的「最美瞬間」

一、王靜 黨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員

懷揣碧水藍天的環保夢想,堅守科研一線十餘載,努力用科技創新推動美麗中國夢的實現,在新材料和水質淨化、空氣淨化等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她所在的團隊先後獲得「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工人先鋒號」等稱號。她本人也先後獲得省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發明專利10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0餘篇,研製成功10餘種高性能吸附材料和抗菌材料。

二、劉代軍 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副院長兼總設計師、首席技術官

憑著滿腔熱血和航空夢想,拒絕高薪誘惑,獻身國防。他舍小家為大家,長期堅守在試驗場駐地,其中的辛酸艱難也很少向人提起。在空空飛彈領域,無論是從事技術研究,還是預研和型號管理工作,他總是想方設法破解難題,尤其是在探索空空飛彈派生產業發展過程中,他一人扛起三個型號副總師的重任,憑藉著過硬的組織領導、技術創新能力,帶領團隊啃下了一塊塊「硬骨頭」,用行動實現航空報國志向。

三、祁興磊(左三)泌陽縣夏南牛研究推廣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帶領科研團隊潛心鑽研,歷時21年,主持育成了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牛品種——夏南牛, 填補了我國肉牛育種的空白,開創了中國培育自己肉牛品種的先河,被譽為「夏南牛之父」。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把現資產總額7000餘萬元的河南省夏南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泌陽縣夏南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無償捐獻給泌陽縣人民政府。他先後當選感動中原年度十大人物、2019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獲得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個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四、陳俊武(前排右二)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煉油工程技術專家、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煤化工技術專家

在催化裂化領域開發了一系列反應—再生工程技術,為中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進步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在煉油工藝的理論領域首先提出了用元素平衡(尤其是氫元素)進行催化裂化物料平衡的理論和設計方法,指導了不同煉油工藝過程石油基團轉化規律的研究。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參加工作至今,陳俊武把個人理想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祖國奉獻了整整70年,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不負此生的擔當精神,體現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家國情懷。

五、李俊賢 中國工程院院士,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原院長兼總工程師,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聚氨酯工業奠基者之一

默默投身科研近70載,開創了國內聚氨酯產業,為研製火箭和魚雷推進劑作出了突出貢獻。他一輩子勤儉節約,卻捐贈畢生積蓄300萬元設立博士創新基金和困難幫扶基金。他堅持愛黨愛國,實踐科技報國理想,用畢生努力實現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中央主流媒體多次對李俊賢先進事跡進行了集中報導,被譽為「國家騰飛的推進劑」「國家精神的造就者」。

六、陳培莉(左二)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

陳培莉,始終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的從醫理念,無私奉獻。在甲流、SARS流行期間初發病例傳播途徑不明、治療方案不確定的情況下,靠著對患者病情的嚴密觀察,靠著長期重症患者救治的直覺和經驗,靠著身負重擔義無反顧的精神,圓滿完成了黨和政府交給的光榮任務。擔任重症監護室主任十年來,她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帶領科室人員積極鑽研、學習新業務新技術,掌握了包括人工膜肺氧合、血流動力學監測、血液淨化等重症頂級治療手段,培養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重症從業人員,並將重症醫學救治的理念和實踐操作技能普及到全市各家醫院,提高了商丘市危重症救治的整體水平。

七、張新友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研究員

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花生遺傳育種研究工作,相繼培育出「豫花」「遠雜」系列早熟、優質、高產花生新品種40多個,累計推廣1.3億畝,增加社會經濟效益120多億元;創建了以幼胚離體培養、染色體倍性操作和雜種分子細胞鑑定為核心的花生遠緣雜交育種技術體系,成功破解了制約野生花生利用的技術難題。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獲得發明專利13項、植物新品種權10項;在國內外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發表花生遺傳育種方面的學術論文110餘篇,為推動我國花生育種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八、胡建軍(左三)河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河南省特聘教授

心無旁騖幹工作,以潛心科研為樂趣,靠著肯吃苦、善鑽研的勁頭,先後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國家博士點基金等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20餘項,帶領團隊首次提出生物制氫的光譜耦合、熱效應等理論,開發了載氧體氣化蒸汽重整等一系列新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他紮根基層搞科普,以服務民眾為己任,大力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設計和監理河南省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示範工程32個,解決了近3萬農民生活用氣問題。他教書育人作師表,以立德樹人為使命,堅守三尺講臺,傳授科技知識,培育科技人才,用言傳身教為學生點燃信仰的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

九、茹振鋼 黨的十九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原學者,河南科技學院教授

茹振鋼,四十載辛勤耕耘,一直致力於小麥育種科研與教學工作,在小麥育種理論研究和品種創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帶領科研團隊培育並推廣了百農62、百農64、百農160、矮抗58等一系列小麥新品種,特別是矮抗58小麥新品種,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截至目前累計種植面積3億多畝,增產效益達300多億元,被農民朋友們親切的譽為「糧財神」!

十、胡新朋(左二)中鐵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20多年來一直踐行著工程報國的信念,奮戰在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第一線,展現著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赤子情懷。他帶領技術團隊攻克江底裂隙發育、海底孤石處理、特長水下高風險隧道盾構施工及對接技術、海底常壓換刀技術等世界級難題,為業界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參考和借鑑。在鄭萬高鐵建設中,他帶領團隊改進施工工藝工法,創新性地利用全電腦三臂鑿巖臺車等全智能式機械化配套技術,把新奧法施工技術,升級為國內自主首創的智能建造技術。他帶領團隊先後承擔科研項目4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1項,省部級工法27項、專利86項,科技成果轉化達15億元,新增產值46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侯昺昊

相關焦點

  • 致敬!2019年四川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是他們
    7月13日上午,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省國防科工辦在四川科技館聯合舉行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孫朝暉等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展現四川科技工作者的時代風採。頒獎現場頒獎現場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出爐!
  •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合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持續至9月25日 本報訊 10人獲評2020
  • 南開大學教授於宏兵、劉偉偉獲評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日前,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聯合開展的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揭曉。在110名各領域、各條戰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中,20名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被評為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於宏兵、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劉偉偉榜上有名。
  • 鍾南山等十人獲稱「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多來自戰疫一線
    羊城晚報·羊城派客戶端5月29日消息,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29日上午,廣東舉行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表彰先進大會,鍾南山等十人獲2020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評比公示,評選出鍾南山等10位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
  • 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他們中有耄耋老人,也有青年科學家;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卻有一個相同的名字——最美科技工作者。他們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他們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用責任、毅力與擔當,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創新奉獻的故事;他們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真諦,有力弘揚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展現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風貌。
  • 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代小佩)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佔先機、迎難而上,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 20人獲評2020「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4日訊 7月24日,記者從德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獲悉,經評審,王志勇等20名同志被評為2020年度「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
  • 朱恆銀獲「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9月21日,記者從省地礦局313地質隊了解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恆銀近日榮獲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此次評選是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省國防科工辦聯合發起,共有10名同志獲此殊榮。
  • 2020年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
    啟動儀式上,10名「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獲得表彰。退休後無怨無悔奉獻科技扶貧20年,先後在重慶、四川的25個區縣開展技術培訓和諮詢服務10000餘次,受益面25000餘人次。曾獲「全國老有所為楷模」、「中國老科協首屆突出貢獻獎」、中國老科協30周年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 【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陶文銓:講臺上的人生
    【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陶文銓:講臺上的人生 2020-09-23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位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講述 謹守科技報國、創新為民的初心
    面對即將開局的「十四五」時期,廣大科技工作者如何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奮鬥姿態踏上新徵程?本期特邀四位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講述他們謹守科技報國、創新為民初心,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奮鬥經歷,在早日建成科技強國的願景中共同迎接充滿希望的一年。
  • 河南科技大學:喜訊!校友李賀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官方網站公布了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我校傑出校友、西北工業大學李賀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李賀軍,1957年12月出生,河南確山人,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洛陽農機學院(現河南科技大學)鍛壓專業學習,1984年和1991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塑性加工專業分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84年至1988年在洛陽工學院(現河南科技大學)任教,1991年至1994年在西北工業大學做博士後。200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11年獲評陝西省「三秦」學者。
  •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09-08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入選,並將作為上海地區候選人參加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
  • 【致敬】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陳孝平:老實人才是最聰明的人
    「那個時候我們敬仰的對象就是有文化的人。」父親在合作社當小職員,母親不識字,是地地道道的農婦。小學裡沒什麼家庭作業,父母各忙各的事,孩子完全是散養。陳孝平說自己小時候似乎是稀裡糊塗過來的。小學前幾年,他常常是班裡倒數第一、第二,從來沒有考過第一,家裡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棍子打。「成績好沒有表揚,但是成績不好肯定是要挨棍子的。」
  • 武大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當選「最美科技工作者」
    武大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當選「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29日電 (高翔)由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遴選出的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於12月28日在北京公布,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被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公示
    根據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中科院南京分院、省國防科工辦《關於開展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經各設區市、省級學會推薦,省有關方面專家評審推薦、各聯辦單位共同審議,擬確定薛峰、甘霖、陳家振、王文虎、張國良、王春香、陳雯、宋愛國、崔侖標、俞志君等10人作為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同時確定甘霖、張國良
  • 以科技力量託舉夢想——走近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下)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忘初心,甘於奉獻,面對疫情勇敢逆行,以自身所學守護人民健康;他們矢志報國,銳意攻關,鑄造「大國重器」,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他們面向國家和人民需求,立報國之志,學報國之能,建報國之功。他們,是全國9100萬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他們是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踐行者,他們的品質與精神之光,照亮了科技星空。新華社記者近日走近一些「最美科技工作者」,記錄他們的故事。
  •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向女科技工作者致敬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向女科技工作者致敬 2020-03-08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樣的力量
    今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組織實施注重體現科學家精神六個維度的傑出代表,把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經各地方、各學會、各單位推薦,共有400餘位科技工作者入圍,中國科協聯合新華網共同開闢專題網頁,展示最美科技工作者風採。
  • 向中國科技工作者致敬
    向中國科技工作者致敬! 他們,以民族振興為己任,獻身科研;他們,嘔心瀝血,只求將大國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畢生探索,只為讓中國科學走得更遠。致敬中國科學家,他們是當之無愧的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