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等十人獲稱「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多來自戰疫一線

2020-12-06 澎湃新聞

羊城晚報·羊城派客戶端5月29日消息,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29日上午,廣東舉行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表彰先進大會,鍾南山等十人獲2020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表彰大會現場  本文圖均為 羊城晚報 圖

據介紹,尋找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是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和省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經過半年時間的發動、層層推薦,評比公示,評選出鍾南山等10位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

他們大部分來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其中,鍾南山、成守珍、張忠德、侯金林等都曾奔赴湖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參加戰「疫」。

張忠德

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廣州市預防醫學會專家組組長王鳴表示,能夠榮獲「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感到很鼓舞,自己在疫情防控工作上,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抗疫科普,錄視頻、寫科普文章、出漫畫、做培訓等等,可以說是用科普這個工具打通了科學知識從科學家到大眾傳播鏈條的最後一公裡。

王鳴認為,科普工作是有意義的,它對科普工作者科學素質的要求並不比具體搞科學研究低。

周琳

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廣東省結核病控制中心黨總支書記、主任周琳則說,自己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參加了支援湖北荊州抗疫工作,為了救治患者,廣大醫務工作者不計成本的巨大投入、醫務人員永不言放棄,人民群眾也不懼任何苦難。

周琳參與治癒的患者有上至百歲老人,下至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總體治癒率達到94%以上,武漢80歲以上高齡患者救治成功率近70%,這些都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動寫照。

大會還向國家科技獎獲獎代表頒發了配套獎勵證書。2019年,廣東省牽頭完成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通用項目)共有10大項目分別榮獲國家級的獎勵。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項目1個,二等獎項目6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項目1個;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二等獎2個。

據了解,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和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還共同發出《致全省科技工作者節日慰問信》,謹向辛勤工作在全省各個領域、各條戰線上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節日問候和美好祝願。

據介紹,大會以網絡視頻的方式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同步舉行,大會主會場設在廣州。

2020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選

1.鍾南山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2.成守珍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3.張忠德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4.侯金林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5.周琳 廣東省結核病控制中心

6.王磊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

7.武婕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檢驗所

8.鍾景良 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

9.王鳴 廣州市預防醫學會

10、尹凌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2020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選事跡

1.鍾南山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1月18日,被任命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的鐘南山親自奔赴武漢調研新冠肺炎疫情,在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提出存在「人傳人」現象,並提出對武漢地區人流進行管控,向公眾呼籲「不要去武漢」。

針對新冠病毒的發病特徵,鍾南山及時提出「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四早」策略是防控疫情的關鍵點,成為社區防疫的重要依據。配合政府發布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及時提供科學信息。

在鍾南山的牽頭下,廣醫一院收治了廣州絕大部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支援廣州市八醫院的醫療隊全程參與8例危重症、17例重症的救治工作,馳援武漢的醫療隊累計診治逾400例次。

其團隊在疫情期間,一邊進行臨床救治任務,一邊進行科研攻關,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隨著國際疫情爆發蔓延,鍾南山也積極主動與國際多個科研醫療機構進行遠程連線,交流抗疫經驗。

鍾南山一直站在抗疫一線,成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推動者,促成了國家多項政策法規的制定,更成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代言人,成為穩定民心的科學家代表。

2.成守珍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

現任中華護理學會呼吸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科協常委,廣東省護理學會理事長。從業39年的成守珍是中國護理界的呼吸與危重症護理專家。

疫情出現時,她敏銳地判斷「此次疫情定需護理人員衝到最前線」,她將在中山一院堅持了20多年的「危重症患者醫護聯合查房」的習慣也帶到武漢,使患者得到更精準的治療與護理。

從援鄂一線到廣州院本部,打響防疫阻擊戰;武漢凱旋,再赴塞爾維亞援助抗疫,成守珍工作表現十分突出,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等稱號。

3.張忠德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

作為廣東省援助湖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臨時黨委副書記、援助湖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國家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臨時黨總支書記,張忠德凝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堅強力量,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廣東團隊44名隊員積極提交了入黨申請書,33名隊員火線入黨。他帶領團隊深入武漢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漢口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的隔離病區,會診大量新冠肺炎患者。

張忠德把我國的防控救治經驗向國際社會推廣,在幫助其他國家戰勝疫情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積極開拓科研第二戰場,參加國家科技部應急重點專項,配合完成相關科研任務,獲得廣東省抗疫重大成果。

作為國務院新冠肺炎專班臨床救治組副組長,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中,他夙興夜寐,英勇奮戰,用高度的責任感和忘我的奉獻精神,堅定踐行著「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職業誓言。

4.侯金林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

侯金林在感染病領域傳染病防控及慢B肝優化治療臨床和科研方面有較深造詣與創新,享有國際聲譽,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2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連續三年(2016-2018)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曾獲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教育衛生系統職工道德建設標兵、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好醫生、廣東省「我最喜歡的健康衛士」等稱號,榮立軍隊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用中國方案和技術改變了中國慢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現狀和格局,首次提出制定了我國肝纖維化的無創診斷流程,首次提出「B肝母嬰零傳播」新理念。

2020年2月10日,侯金林支援荊州洪湖,帶上科研小分隊及8000多份抗體試劑盒,在漢口和洪湖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觸者進行抗體檢測,提高了篩查速度與效率。

5.周琳 廣東省結核病控制中心黨總支書記、主任

周琳是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新時期廣東省傑出女科技工作者等榮譽,周琳團隊致力於結核病防控技術創新及科研成果轉化,取得巨大效益,榮獲國家科技部結核病系統生物學與轉化醫學創新團隊、全國文明單位等稱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周琳馳援湖北荊州,擔任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臨時黨委副書記,推進疫情防治重點措施落實,為荊州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貢獻了力量。

6.王磊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作為一名重症醫學科醫生,王磊所面對的都是急危重症,他勤奮好學,刻苦專研,仁心仁術,始終以病人為中心。疫情當前,他第一時間投身抗疫一線,承擔起本醫院重症新冠病毒患者的救治工作;湖北告急,作為湛江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馳援武漢。

在武漢東西湖區方艙醫院工作期間,王磊擔任醫務部副主任,A廳(614張床)艙內負責人,堅守抗疫一線工作,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為改善救治流程,篩選重症患者,他組建醫院專家團隊,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精準施策的目的。

他將黨建工作深入艙內,建立艙內臨時黨支部和志願者團隊,為打造「生命之艙、安全之艙、和諧之艙」做出突出貢獻。被國家三部委聯合評選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他所在的廣東醫療隊(第一批方艙)和工作的東西湖區方艙醫院均被國家三部委聯合評選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7.武婕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檢驗所所長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作為廣東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所的負責人,武婕挑起了重擔。病毒檢測在許多人看來是一份直面「死神」的工作,廣東省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後,武婕就組織向國家衛健委申請在三級生物實驗室開展2019-nCoV活動資質,獲得資質後立即開展病毒分離和鑑定。

她帶領全所人員犧牲和家人團聚的時光,一心撲到工作裡,與病毒展開正面的交鋒。按照國家制定的相關標準,在原始標本中進行測序,並獲得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交給專家比對、評估,順利完成廣東省首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覆核鑑定以及確認。為防控提供科學支撐,發揮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病毒的成功分離為分析新冠病毒的流行規律和致病機制提供了病原學支撐,為研發疫苗和抗病毒藥物提供了重要的種質資源,為廣東省疾病防控科技協同創新中心應用研究和科研轉化,及後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學支撐。這次毒株的成功分離,奠定了戰勝疾病的基礎,也吹響了反攻的號角。

8.鍾景良 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

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一名臨床一線醫生,鍾景良得知組建援鄂醫療隊時,主動請纓,報名後擔任江門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隊長,也是江門市首個進入方艙工作的醫護人員。到達武漢後,鍾景良根據隊員的所長,對人員進行了分工,把團隊構建起來,各司其職。

在前方指揮部的指導下,鍾景良等醫護工作者努力下,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患者1769名,治癒患者868名,實現「生命之艙」的「五個零」,即「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安全生產零事故、進駐人員零投訴、治癒人員零復發」,取得抗疫展現階段性勝利。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工作中表現突出,被評為「先進標兵」。

作為重症醫學科醫生,鍾景良熟練各種搶救技能,尤其重症超聲技術,曾使用該技術成功搶救急性心力衰竭的江門榮譽市民,得到患者及其家屬讚揚。

9.王鳴 廣州市預防醫學會專家組組長

自1987年以來,王鳴一直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致力於霍亂、登革熱、麻疹、愛滋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發與突發傳染病防控,以及2004年印度洋海嘯、和2008年汶川地震等災難救援工作,在一線衛生防疫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20年春節前後,王鳴接受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委派,作為廣東省專家組成員參加到粵西片區的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導工作。同時,王鳴及時總結疫情特點,開展科學研究,已發表4篇學術論文;並配合疫情防控,開展多種形式的抗疫科普工作。

王鳴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抗『非典』一等功」、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發展貢獻獎」「中國科協抗震救災先進個人」、「全國衛生應急先進個人」等榮譽。

10.尹凌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

尹凌近年來專注於使用大數據進行傳染病擴散模擬、預測與精準防控研究,並因顯著的技術優勢,於2020年1月7日與廣東省疾控中心建立了「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實驗室」,擔任聯合實驗室副主任。尹凌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竭力進行防疫科研攻關,著力應急期間的疫情防控決策支持。

2020年1月15日起,尹凌及其團隊便緊張地投入到基於大數據的新冠肺炎傳播分析、疫情發展預測建模與防控措施效果研究中,並持續為國家及省市疾控和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春節期間,她遠程指導課題組進行緊張的科研工作,並為缺乏工作條件的學生寄去筆記本電腦。她以家國情懷和科研精神不斷地激勵課題組成員克服重重困難,開展科研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科研精神。

(原題為《鍾南山等十人獲稱「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多來自戰疫一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致敬科技!十人獲評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來看看他們是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孫煊哲 實習生 張陽 11月20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等聯合主辦的2019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10位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獲此殊榮。省科協黨組書記曹奎表示,作為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一部分,發布儀式集中展示了我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群體的感人事跡,在全社會營造出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濃厚氛圍,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佔先機、迎難而上,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匯聚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在廣東科學中心啟幕
    從8月23至29日,廣州科技活動周準備了多道各具特色的「科技大餐」: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論壇暨格致論道·灣區第6期講壇、「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巡展、探究宇宙奧妙的廣東科學中心科學之夜、揭示無人駕駛奧秘的珠江科學大講堂……讓公眾充分享受科學探索的樂趣。
  • 核心成果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
    廣東科技戰「疫」系列報導②全球戰疫正酣,我國緊急向義大利支援10萬份連花清瘟膠囊。這一中成藥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納入國家診療方案、走紅西方國家,廣東科學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楊子峰研究發現,連花清瘟膠囊可以抑制病毒複製,具有抗新冠病毒活性。
  • 朱恆銀獲「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9月21日,記者從省地礦局313地質隊了解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恆銀近日榮獲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此次評選是由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省國防科工辦聯合發起,共有10名同志獲此殊榮。
  • 南開大學教授於宏兵、劉偉偉獲評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日前,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聯合開展的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揭曉。在110名各領域、各條戰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中,20名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被評為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於宏兵、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劉偉偉榜上有名。
  •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合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持續至9月25日 本報訊 10人獲評2020
  • 廣東驕傲!他們入選「最美奮鬥者」
    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12月生,廣東饒平人,1963年12月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原91708部隊副部隊長。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白求恩獎章。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 《鍾南山:蒼生在上》——從抗擊「非典」到「新冠」疫情,全面展現...
    本書側重描寫了在 「非典」「新冠」這兩場「戰疫」中,鍾南山所履行的醫者責任。同時穿插了鍾南山的家學淵源、成長求學經歷,他所帶領的團隊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操守等故事,立體地展現了這一位備受敬仰的院士形象。鍾南山令人景仰的學術勇氣、高尚的醫德和深入的科學探索給予了人們戰勝疫情的力量。
  • 院士大咖走紅毯,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啟幕
    從8月23至29日,廣州科技活動周準備了多道各具特色的「科技大餐」: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論壇暨格致論道•灣區第6期講壇、「戰疫——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巡展、探究宇宙奧妙的廣東科學中心科學之夜、揭示無人駕駛奧秘的珠江科學大講堂……讓公眾充分享受科學探索的樂趣。
  • 2019年四川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是他們
    7月13日上午,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省國防科工辦在四川科技館聯合舉行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孫朝暉等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展現四川科技工作者的時代風採。頒獎現場頒獎現場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出爐!
  • 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代小佩)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佔先機、迎難而上,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 全國僅十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入選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
    楚天都市報12月28日訊(記者李碗容 通訊員張慧萍)今日,記者從湖北省科協獲悉,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入選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國共評選出10名,王行環為湖北省唯一入選人員。王行環從事泌尿外科醫教研工作30餘年,是泌尿外科微創醫學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 廣東人傳人病例發現者獲記功:引起鍾南山重視 提供第一手資料
    其中,來自福田區疾控中心的範蘇雲被稱為疫情「偵察兵」。1月8日,範蘇雲接到醫院關於1名患者及其武漢返深親屬均具有類似感冒症狀的報告。憑藉多年一線工作經驗和敏銳直覺,她對患者及其家人做了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在國家還沒有宣布冠狀病毒的相關內容時,及時將詳細情況向中心領導和市疾控中心進行匯報。經過市、省、和國家疾控機構的樣本覆核,這一家最終共有6人被確診。
  • 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將於12月28、29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 綜合頻道(CCTV-1)、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播出。10位「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都是來自科研生產一線的先進典型。
  • 「白衣粵軍」出徵荊楚一月,為戰疫貢獻廣東力量!
    84歲的鐘南山院士這一個月來不曾停歇,從2月11日起,鍾南山院士團隊每周都要與在武漢、荊州的廣東醫療隊進行遠程視頻會診;廣東本地強大的專家力量也「動」起來了,他們通過遠程會診,為湖北一線貢獻「廣東智慧」。 「病人康復就是最大喜悅」 「非常感謝你們!有你們才有我們的第二次生命!
  • 20人獲評2020「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4日訊 7月24日,記者從德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獲悉,經評審,王志勇等20名同志被評為2020年度「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
  • 高考備考:2020寫「戰疫」作文,這30個好標題!(記得轉發和收藏)
    適用於讚美和謳歌最美逆行者。最美逆行者,除了醫生護士,還包括一線防疫人員、後勤服務人員等等。總之,疫情發生時,衝到前線,為抗疫做貢獻的人,都是最美逆行者。寫作文謳歌和讚美這群人,可以用它做標題。 4.點點螢火,匯成人間星河 魯迅有句名言:「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名單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入選,並將作為上海地區候選人參加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經過各相關單位的廣泛動員、層層發動、三輪遴選和公示環節,最終確定10名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 2020年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
    啟動儀式上,10名「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獲得表彰。主持國家「863」、「973項目」 子課題等國家級課題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項10餘項。15年間為武隆培養茶葉本土技術人才34人,指導建成6個茶葉生產核心基地,帶動20多個貧困村脫貧增收。主持多項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等多項獎勵,授權發明專利20餘項。榮獲「武隆區第三屆貢獻獎」,科技部「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等多項殊榮。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李鵬:19年執著追逐「靶材」夢
    最美科技工作者 | 李鵬:19年執著追逐「靶材」夢 2020-08-02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