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同心、勠力斬疾!「白衣粵軍」出徵荊楚一月,為戰疫貢獻廣東力量!

2021-01-07 騰訊網

統籌/孫璇 林潔 林如敏 林兆均

製圖/陳建怡

2月23日,又一支馳援湖北的廣東醫療隊踏上徵程。此時,除夕之夜出徵的首批隊員已在武漢奮戰一個月。

一個月來,一次次出發,一次次馳援!廣東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緊急部署,派出精兵強將,帶上「最強裝備」,舉全省之力馳援湖北。

羊城晚報2020年2月24日頭版版面圖

2431名「戰士」馳援湖北

1月24日,除夕之夜。廣東首批133名支援湖北醫療隊員,緊急出徵武漢。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是「白衣天使」心中的堅定信念!

於是,代表著華南最強醫療力量的「中山醫」派出精兵強將,多家醫院傾盡所能拿出了現有防護物資支援湖北;代表著目前最高級別的可移動生物安全實驗室——移動P3實驗室也被帶到了湖北;數臺被譽為「魔肺」的昂貴的體外膜肺氧合(ECMO)也被帶到了湖北,來自廣東中山的ECMO團隊在荊州成功完成了一場對危重患者的「生死大轉運」……

一次次出發,一批批馳援!截至2月23日,廣東已派出23批共2431名醫療隊員馳援湖北,他們對口支援了武漢8家醫院、3家方艙醫院的醫療救治工作,並與海南共同對口支援荊州新冠肺炎防治工作。

遠程醫療貢獻「廣東智慧」

在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奮戰了一個月,「抗非」英雄、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瘦了近10斤。可一進入病房,他就渾身帶勁,他說:「做醫生是這樣的,就是工作地點換了一下而已。」

1997年出生的護士朱海秀,主動報名來到了武漢最前線,可她卻一直不敢告訴父母。面對採訪的鏡頭,她甚至「不敢」對父母報平安,她說:「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就沒法做事了……」

一個月來,被口罩勒到破皮的臉頰,防護衣下溼透的衣裳,隔離病區裡和衣而睡的身影,令無數人淚目。他們毫無怨言,絲毫不退縮,與病魔搏鬥,盡最大努力救治病人,「搶」回生命!

前方有勇士衝鋒陷陣,後方有強大專家團隊保駕護航。84歲的鐘南山院士這一個月來不曾停歇,從2月11日起,鍾南山院士團隊每周都要與在武漢、荊州的廣東醫療隊進行遠程視頻會診;廣東本地強大的專家力量也「動」起來了,他們通過遠程會診,為湖北一線貢獻「廣東智慧」。

「病人康復就是最大喜悅」

「非常感謝你們!有你們才有我們的第二次生命!廣東醫護人員的態度和治療服務水平都很好。你們千裡迢迢來到武漢,我們心裡很感動。」70歲的李婆婆激動得溼了眼眶。經過廣東中醫醫療隊20天的精心治療,她和老伴17日一同出院。

武漢漢口醫院,一名快出院的患者感謝廣東醫療隊的護士,護士也為她加油 羊城晚報特派武漢記者 湯銘明 攝

2月22日,在武漢漢口醫院呼吸科二樓病房裡,患者陳女士的病情已顯著改善,歷經生死考驗的她動情地說:「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廣東醫療隊的醫護把(我的)生命延長了。我要感謝廣東醫療隊,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小家來幫助我們。」

患者的話語,給予了廣東醫護人員強大的力量。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陳愛蘭說,這一個月來,雖然工作強度大,可看到病人康復,就是最大的喜悅,「廣東醫療隊,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這是她的心聲,也是廣東醫療隊的承諾。(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豐西西)

1.24-2.24

兄弟同心 合力戰疫

羊城晚報2020年2月24日A6、A7版版面圖

湖北加油,廣東給你最硬的鱗

「全村的龍把最硬的龍鱗都給了你。」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友們在微博上發起的一個熱門討論話題。所謂「最硬的龍鱗」,是指全國其他省份紛紛向湖北派出精幹醫護力量,送上先進醫療設備,發去硬核防護物資。這一切都是為了打贏疫情防護的「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

1月24日,廣東派出首批醫療隊員前往湖北,至今已經派出23批精銳醫療隊員、頂尖醫療專家。隨著一批批醫療隊員奔赴前線的,還有一批批頂級醫療設備和防疫物資。

2月23日上午,廣州南站,廣東省第三批對口支援湖北的疾控人員搭乘高鐵奔赴湖北,馳援武漢。此次廣東組派4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支援湖北。這是自1月24日廣東派出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以來,廣東累計派出的第23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累計派出2431人。

1月24日,除夕夜,廣東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連夜馳援湖北武漢,並於正月初一凌晨抵達武漢,成為全國首批抵達武漢的醫療隊。這100多名隊員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廣東頂尖的三甲醫院。

2月10日晚10時許,108名成員組成的第一批馳援荊州醫療隊整裝待發,他們是來自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省第二人民醫院、省疾控中心等6個單位的精銳醫療力量。

千裡馳援湖北,廣東醫療隊帶去了全省在呼吸、感染、重症醫學等相關學科領域的「超強大腦」,其中許多人曾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數百人有副高以上職稱。

1月23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醫學科桑嶺副主任醫師被選派赴武漢,參加國家衛健委專家支援隊。

除了桑嶺外,目前在廣東支援湖北武漢的醫療隊中匯聚了眾多廣東名醫,他們有:抗擊非典英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國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醫醫療隊隊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鍾南山院士團隊成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抗擊非典老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李洪濤等。

在廣東支援湖北荊州的醫療隊裡,有著名感染疾病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等。

隨廣東醫療隊員們一同奔赴湖北的,還有一個個箱子,裡面裝滿了前線最緊缺、最急需的各類醫療物資。

第一批廣東援助武漢醫療隊出發時,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拿出了醫院30%-35%的庫存物資。1月28日,該院再帶上全院大半庫存馳援湖北。

2月2日、2月4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鍾南山院士團隊先後兩次為武漢漢口醫院捐贈制氧機、儲氧面罩、空氣消毒機等物資,用於解決該院的臨床氧氣供應難題。2月4日,廣東省疾控中心選派7名優秀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專家,攜帶「攻擊性」裝備——移動P3實驗室前往武漢,開展病毒分離和核酸檢測工作。

2月21日下午,廣東省第22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發,帶去了抗焦慮藥、抗抑鬱藥、催眠藥、精神科藥物等。

馳援湖北,廣東醫療隊不僅自帶「家財」——口罩、防護服等,還帶上「家底」——ECMO(體外人工肺膜)、移動P3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為戰「疫」打造攻防兼備的「武器」。(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武漢

從一個人到超2000人,從首批醫療隊到第23批醫療隊,從1月24日到今天整整一個月,廣東兩千多名「白衣戰士」請戰、剪髮、籤名、摁下手印、許下誓言,奔赴這場「戰疫」的核心戰場——湖北。

披甲千裡赴荊楚,不破「新冠」誓不還。在武漢,在漢口醫院、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江漢方艙醫院……1800多名「白衣粵軍」仍在奮戰。

2月14日,廣東第十五批醫療隊馳援湖北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巍 攝

星夜馳援 白衣粵軍扛下最難的一個月

對於57歲的「抗非老將」、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專家郭亞兵來說,與冠狀病毒搏擊的硝煙味兒,早在17年前的北京小湯山醫院就嗅過。

1月23日,郭亞兵在原第一軍醫大學赴小湯山醫療隊全體隊員的《請戰書》上簽名,摁下一個鮮紅的手印。次日,除夕夜,他便帶著來自廣東9家醫院的一支100餘人的團隊出發了。這是廣東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

1月25日,大年初一凌晨4時,這支醫療隊抵達武漢。1月26日,他們從當地醫務人員手中接下了漢口醫院呼吸六病區。

武漢市漢口醫院是廣東醫療隊最早接管的「戰場」。

正月十五元宵節,武漢漢口醫院,廣東醫療隊隊員奔赴『戰場』 羊城晚報特派武漢記者 湯銘明 攝

「我們既然來了,就是帶著廣東人民一份熱心、一份經驗、一份戰鬥力來了,要堅強地挺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劉大鉞說。

在這裡,廣東醫療隊員們學會了用氧氣罐DIY供氧系統,一個個「女漢子」徒手搬運幾十公斤重的氧氣罐,拎著扳手小跑,擰螺絲、接機器。

1月28日,第二批廣東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147人來了,並接管漢口醫院另一個呼吸病區。在近300名廣東醫療隊員的支援下,漢口醫院的接診、治療慢慢有序起來。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ICU護士朱海秀頂著黑眼圈奮戰了一個月,她在病房裡忙碌地小跑,為病人量體溫、分發藥品、記錄病情、打掃衛生。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麻醉科護師許德強在日記裡寫道:「我餓了,忍著;我渴了,忍著;我大小便,依然忍著……特殊時期,我可以是阿姨,給患者熱飯、分發盒飯;我也是環衛工人,醫療垃圾處理,患者需要就有我的身影。」

「我快要死了嗎?」最初,在病房裡,患者們常常這樣問。第一批廣東醫療隊醫療組組長、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陳愛蘭說:「廣東醫療隊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只要有希望,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

「廣東醫療隊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他們的治療方案非常有效,我一天比一天好。」2月11日,武漢大學教授、我國著名鱘魚研究專家常劍波在出院時說。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廣東醫療隊醫護隊員把我的生命延長了。」患者陳女士說。

中醫亮劍 對症下藥精準打擊「病魔」

從1月24日下午獨自乘坐動車來到武漢至今,曾經的「抗非英雄」、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已經在武漢工作了整整一個月。這一個月,他的體重掉了差不多9斤。

那一次逆行,張忠德記憶猶新:「廣州到武漢的那趟列車裡,整個2號車廂就我一個人。」張忠德是廣東支援湖北中醫醫療隊的隊長,1月27日,60名廣東中醫馳援武漢,入駐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1月29日,醫療隊開始收治患者。1月30日,張忠德進入病區查房。

一開始,病房裡滿是喘息聲。「病人們焦慮、恐懼,令人壓抑。」張忠德記得,1床的病人兩天兩夜不敢睡覺,心慌心跳咳嗽氣喘,生怕一閉上眼睛再也醒不過來了;3床的病人是一名醫生,因為病情每天都很焦慮、痛苦;13床的病人喘促、咳嗽,動不了,大便不通,兩天沒有吃飯……

「我在『非典』時也被感染過,你看現在身體不是很好嗎?要有信心!」張忠德曾嘗過被SARS攻擊的滋味,他挨個給患者把脈,並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這些病人。聽到張忠德的話,許多病人重新振作起來。

針對每個病人的病情,廣東中醫團隊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徵,採用中藥「組合拳」對症下藥,用針灸、按摩等傳統中醫外治療法幫助病人緩解不適。在病房裡,患者們跟廣東中醫學會了「八段錦」,每天坐在床上或站在床邊來一段八段錦,已經成了患者們每天的功課。

2月1日,由廣東省中醫院醫療隊負責的病區第一例患者痊癒出院。2月6日,18位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痊癒出院。2月18日下午,廣東中醫醫療隊接管病區的第50個病人痊癒出院。

「看到這些危重病人一步一步好轉,一步一步脫離鬼門關,最終可以康復出院,我們醫生再累再困都值得。」張忠德說。

重症監護室 呼吸「國家隊」與死神搶人

1月23日,「80後」醫生桑嶺成為廣東首個逆向武漢而行的醫生。桑嶺是鍾南山院士團隊的成員,此行他的目的地是武漢金銀潭醫院。國家衛健委選派了抗擊新冠肺炎專家隊,桑嶺是其中一員。

金銀潭醫院是武漢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也是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來到這裡,桑嶺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先救活一個ICU裡插上管的重症患者。」

鎮靜鎮痛、俯臥位通氣、肺保護性通氣……一系列操作之後,桑嶺成功把一名65歲的患者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最終成功拔除氣管插管,轉出ICU。

2月1日,素有呼吸領域「國家隊」之稱的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院士團隊派出醫療隊赴武漢支援。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挪富帶著呼吸健康研究院的6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這裡接收的都是「重症中的重症」。

2月7日,鍾南山院士團隊再度派出16名隊員,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重症監護病房。

2月11日,一場跨越兩千裡的遠程會診在武漢和廣州開展,對兩例危重症病人情況進行討論,制定治療方案。

「三、二、一,拔管成功!」不久前,武漢協和醫院西院ICU首例危重患者成功拔管。「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對整個ICU醫護團隊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張挪富說。

方艙醫院 患者與醫護許下櫻花之約

「不要怕,不舒服就叫我們!」2月5日,江漢方艙醫院正式投入使用,來自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廣東)的醫護人員也來了。

一座座最新啟動的「生命方艙」中,廣東醫護人員的忙碌身影穿梭其中。 一個人面對數百人,廣東醫療隊員們幾乎一刻未停。

江漢方艙醫院,一名疲憊的醫護人員忙裡偷閒休息片刻 羊城晚報特派武漢記者 湯銘明 攝

2月6日一大早,廣東醫療隊的25名醫生、16名護士就進駐江漢方艙,接管中區2個艙的227個床位。

在這裡,醫護人員們想了很多辦法讓方艙裡的生活回歸市井:上午9時到10時,做瑜伽;10時30分到11時30分,看書聽音樂;晚餐前,做健身操。

2月18日,廣東醫療隊負責的江漢方艙醫院中區已經有14名患者成功治癒出艙。

23日,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一名患者給廣東醫療隊的醫務人員點讚 羊城晚報特派武漢記者 湯銘明 攝

「等疫情結束了,我要帶你到櫻花樹下,一起幹了這碗熱乾麵。」在江漢方艙醫院,一名患者出院後,對汕頭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杜博耀說。(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瑤 李斯睿 張豪 湯銘明)

荊州

「荊州的情況,已經出現了轉機。」2月23日,在參與湖北荊州一線遠程會診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這樣說。

2月9日,廣東省接到通知,要抽調醫療精英支援湖北荊州抗擊疫情。10日,首批醫療隊108人踏上徵程。至今,廣東已陸續有6批醫療隊、500多人,奮戰在荊州一線。在過去的兩個星期裡,來自廣東的智慧在荊州大地迅速起效。

廣東速度 24小時改造出隔離病區

2月11日0時30分,廣東省支援荊州醫療隊首批108名隊員抵達湖北宜昌機場。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廣東醫療隊於凌晨時分抵達了荊州。當天上午9時,廣東省支援荊州醫療隊指揮部就與荊州市開展疫情防控研討會,詳細分析了當地疫情、醫療資源分布情況、各家定點收治醫院工作開展情況。

首批剛剛落地,第二批馬上啟程。2月11日晚,廣東第二批支援荊州醫療隊238名隊員啟程。與此同時,指揮部快速搭建遠程會診平臺,聯通了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的遠程會診中心,遠程為荊州輸送優質醫療資源。

至今的兩周時間裡,廣東相繼派出6支醫療隊支援荊州。當中山市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袁小玲帶領著30多名隊員來到荊州松滋縣時,她發現,松滋全縣新冠肺炎病例分散在6個收治點。

經過仔細研判,袁小玲等人認為,分散的收治不利於患者的救治和管理。37名廣東醫護人員快速行動,和當地醫務人員通力合作,24小時內在當地醫療資源最好的松滋市人民醫院騰空一層樓改造出了規範的隔離病房。2月16日,患者轉移到新的隔離病房,實現集中收治。

廣東支援荊州第二批醫療隊出發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攝

「我們的目標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癒率』,改造隔離病房是我們的第一步。」袁小玲說。

廣東速度,在荊州得到了充分體現。

2月18日晚7時43分,廣東支援荊州醫療隊第四批9名隊員千裡馳援,攜帶車載ECMO(體外肺膜氧合)抵達荊州。其中3名專家第一時間攜帶車載ECMO奔赴石首,會同荊州市中心醫院和荊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專家,在石首中醫院連夜會診病例、研判病情,尋找最佳時機、以最快速度將病人轉至荊州市重症救治中心。12小時內,廣東支援荊州醫療隊創造了千裡馳援、成功轉運危重症病人的奇蹟。

廣東擔當 集中最優資源救治患者

來自廣東的流行病學專家,早在2月14日、17日就分批到荊州,與前方隊員深入社區、衛生院、農村等,全力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充分利用大數據科學「戰疫」。

廣東支援荊州第二批醫療隊出發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攝

廣東省援助湖北荊州新冠肺炎防控前方指揮部總指揮、省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黃飛認為,通過流行病學的調查,將有效推動抗疫防疫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使荊州防控能夠精準施策,提前量預判,將主動權掌握在手上,更好地保證廣東智慧、經驗和方案的落地。

2月16日18時30分,廣東醫療隊與荊州市聯合宣布,建成兩個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當前,兩個重症救治中心全面順暢運行,完成荊州中心城區全部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

在各區域救治中心,醫療分隊按照重症、危重症患者臨床救治「三線值守制度」,落實「一人一案一專班」,安排力量24小時一線值守;每日由醫療隊負責人牽頭對收治的全部重症、危重症患者進行二線巡診,研究提出需提交專家會診的病例;由醫療隊經驗豐富專家組成三線救治專家組,通過遠程會診形式,對各醫療隊提交的病例進行全覆蓋研判分析,給予診治指導意見。

黃飛介紹,目前廣東醫療隊在荊州的做法是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讓病患有最高水平的救治。

黃飛透露,在完成危重症病人轉運、集中救治後,會對各縣市的重症病人進行集中收治;再下一步,各縣將把所有的輕症病人集中在一個醫療機構中,逐步實現清零,最後的目標是僅在兩個重症救治中心有病人進行治療。

洪湖盛讚 感恩廣東醫療隊火線馳援

廣東對口援助荊州後,將第一批醫療隊108人中的主力部隊86人,成建制地放到了洪湖市。2月23日,在廣東醫療隊第一批隊員馳援湖北滿月之際,荊州市委常委、洪湖市委書記張遠梅接受了羊城晚報的專訪。

張遠梅表示,廣東醫療隊對洪湖及時有力的支援,增強了老區人民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和決心,為表達感恩之情,此次馳援洪湖的所有醫護人員,五年內可攜帶兩名親屬無限次免費遊覽洪湖市內景區,廣東居民五年內可無限次免門票遊覽洪湖市內景區。

廣東對口援助荊州後,派出的第一支醫療隊就來到洪湖。張遠梅表示,重疫無情,人間有愛。戰「疫」的關鍵時刻,黨中央派來廣東醫療隊支援洪湖,他們逆行而上、不畏艱險,哪裡有重症,哪裡病情複雜,他們就衝在最前面;哪裡有需要,哪裡有生命的呼喚,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正是因為有了廣東醫療隊優秀團隊的支援,患者的診療效果得到極大提升;因為有了先進救治理念的指導,「四類人員」的分診轉診更為及時有效;因為有了標準化核酸檢測流程,為精準救治患者贏得了寶貴時間。從廣東醫療隊身上,我們感受到了「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精神,增強了老區人民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22年前,在曠日持久的「98抗洪」鬥爭中,南方醫科大學的前身第一軍醫大學也曾到過洪湖,並對洪湖進行捐助。

張遠梅表示,今年,廣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醫療隊再次義無反顧,最美逆行,火線馳援,奔赴洪湖,在抗疫前線,為我們築起一道強大的醫護防線。「他們總是在最危難、最緊要的時刻伸出援助之手,洪湖人民將永遠銘記於心。」

為了鞏固廣東與洪湖的戰鬥友情,張遠梅介紹,目前,洪湖市已正式發布「深情厚誼,洪湖感恩」活動,此次馳援洪湖的所有醫護人員,五年內能無限次攜帶兩名親屬免費遊覽洪湖市內景區,廣東居民五年內能無限次免門票遊覽洪湖市內景區。以後,我們還將進一步組織相關交流活動、感恩活動。

張遠梅說,我們95萬洪湖人,發自內心地感謝每位援助醫務工作者的辛勤付出,發自內心地感謝守望相助、鼎力支援的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廣東省人民,我們永遠牢記在抗洪中、在抗疫中給予我們的大力支援,我們希望洪湖水、珠江水交匯而成的感情地久天長。(文/羊城晚報特派荊州記者 溫建敏 李鋼 梁喻)

數據

廣東共23批醫療隊2431人援助湖北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樊美玲

實習生 | 張素潔

相關焦點

  • 為英雄點讚!「戰疫」中的湖南力量!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61年前,毛澤東在《七律·到韶山》一詩中,就吟唱出了湖南人豪邁壯志的犧牲精神!61年後,面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這場「戰疫」,重大義、勇擔當、敢爭先、樂奉獻……依然是湖南人最真實的寫照!
  • 同舟共「冀」,激發「天涯若比鄰」的戰疫精神
    作者:段官敬在河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牽動億萬群眾心弦,全國人民都在為河北疫情防控祈禱。另一方面各地也啟動了援助模式,給河北送去了力量和資源,展示了中國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何為「情」,情在義理之中,更在擔當之間。每逢危險來臨的時刻,總有人逆行而上、奔跑相告、砥礪奮勇,把生命最好的通道留給人民群眾,駛入危險處託舉綠色軌跡,書寫大愛與寬仁,這才是人間有情最內核的表達。諸如,河北疫情變得撲所迷離之際,江蘇、浙江、北京、天津等兄弟省市,紛紛派出醫療隊馳援,又一次火速集結、又一次星夜馳援,熟悉的畫面、同樣的淚點、出徵的壯美,在人間泛蕩起春風化雨、熱暖回潮的心動漣漪。
  • 廣醫二院戰疫記 | 信息化助力,為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力量
    在這場戰疫中,廣醫二院在省內率先實施信息化策略,推出一系列舉措,為打贏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阻擊戰貢獻了應有力量。 開通線上發熱門診,安撫市民兼解惑指引 2020年1月23日,廣東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省衛生健康委就緊急要求全省網際網路醫院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醫療遠距離、非接觸優勢,開設網上發熱門診、新冠肺炎諮詢,引導市民在網上進行常見病、慢性病複診,減少醫院就診交叉感染風險。
  • 紅橙黃綠藍白彩,戰疫路上朝陽色
    黨員幹部堆起「紅色堡壘」,醫護人員披上「白色鎧甲」,公安戰警手擎「藍色護盾」,退役軍人展現迷彩擔當……疫情期間,朝陽區一支支抗疫隊伍奮戰「疫」線,一抹抹鮮豔色彩匯聚磅礴力量,繪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戰疫圖」,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可敬、可愛的人,以生命不一樣的色彩,驅散疫情陰霾、點亮愛與希望,讓疫情防控戰離勝利更近一步。
  • 核心成果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
    廣東科技戰「疫」系列報導②全球戰疫正酣,我國緊急向義大利支援10萬份連花清瘟膠囊。這一中成藥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納入國家診療方案、走紅西方國家,廣東科學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楊子峰研究發現,連花清瘟膠囊可以抑制病毒複製,具有抗新冠病毒活性。
  • 同心戰疫|來自濱海新區的最新消息
    21日清晨六時許,全區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安醫院、983醫院和平院區、和平中醫院、區婦產科醫院的419名醫務人員整裝待發,他們匆匆地出徵,沒有豪言壯語,只有腳步踏踏作響……這次支援濱海新區,她同樣信心堅定:「作為一名黨員,一名護理人員,一定要去抗疫一線貢獻自己的力量!」
  • 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出徵
    1月12日,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出徵送行儀式在廣州舉行。據介紹,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由中山市衛生健康局組派,醫療隊共由25名隊員組成,其中中共黨員16人,高級職稱技術人員10人。將在國外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援外醫療工作。  「2021年是廣東省承派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50周年,也是廣東援外工作的一個裡程碑。」
  • 《重耳傳奇》熱播 王龍華蒲巴甲隔空互挺:兄弟同心 天下無敵
    而官方po出的多組片場花絮,更是讓觀眾們感受到了久違的快樂,微博中,「重耳」王龍華與劇中兄弟「申生」蒲巴甲隔空互挺:兄弟同心 天下無敵。這也讓觀眾們感受到了他們對電視劇《重耳傳奇》信心滿滿。電視劇《重耳傳奇》自開播以來便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劇情的逐步深入,也開始變得撲朔迷離,除了重耳(王龍華飾)結束漂泊之路,逐步走上成就人生的政治道路外,他的感情戲份也得到了觀眾們的關注,而在花絮中,他與齊姜公主(張含韻飾)的吻戲,以及與驪姬(麥迪娜飾)進入山洞後,互相調侃的戲份,無不讓網友們眼前一亮,俗話說劇組歡樂多,而他們經過不斷的努力,為觀眾們呈現出的一切
  • 陽光雲藝 同心戰疫——雲南藝術學院2020年「音樂杯」冬季運動會...
    此次運動會以「陽光雲藝 同心戰疫」為主題。活動由雲南藝術學院主辦,音樂學院承辦,校黨委宣傳部、校工會、校團委、體育教學部、校學生會、各二級學院協辦。伴隨朝陽,由雲南藝術學院各專業800多名學生共同演繹的啦啦操表演為運動會拉開序幕,她們手持彩球,在綠茵地上舞出青春旋律,彰顯著雲藝人的精神本色。
  • 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出徵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粵衛信1月12日,由25名隊員組成的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出徵送行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體醫療隊員來自中山市的9家醫院。經過半年的脫產學習和準備,隊員們踏上徵程,他們將在赤道幾內亞執行一年半的援外醫療任務。
  • 用青春作槳 以夢想為帆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用青春作槳 以夢想為帆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2020-11-26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春在戰疫中綻放 - 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MBA中國網
    白衣為甲,逆行出徵。在飛往武漢的的航班上,空乘人員發出指令,請黨員同志把頭頂的燈打開,燈一盞盞亮起,照亮了戰疫之路。他們用真實卻充滿力量的話語,帶著淚痕,回憶過去的那段兇險的日子,眼神中滿是堅定。從護士到快遞小哥,從機長到民警,各行各業在戰疫中用青春的生命搭建起戰疫防護線,用單薄但異常堅定的肩膀承擔著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
  • 中新網:復旦大學戰疫青年故事分享會舉行 讓抗疫復旦力量化作育人...
    復旦大學抗擊疫情雲課堂、復旦大學戰疫青年說系列微課視頻,也於活動現場發布,讓戰疫一線故事持續發光發熱,讓抗疫復旦力量化作育人力量。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出席線下活動並向戰疫青年講師團代表頒發聘書。黨委副書記許徵、尹冬梅,復旦大學黨委常委、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軍,以及相關機關部處負責人、已返校師生代表等共同參與。線上直播累計近14萬人次觀看,並在B站上登頂小時榜第一。
  • 戰疫英雄,名耀珠江!醫生:滿滿的尊重與認可
    1月23日王燕、姜婷一聽到召集令,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出徵,上午還在醫院隔離病房,中午回家簡單收拾點衣物,下午就啟程了。林國輝的女兒才滿月,1月24日就出發前往武漢的方艙醫院奮戰。黃莎莎支援的是湖北荊州醫院的ICU,那是收治最危重病人的地方。「他們都是我的牽掛!」孫瑞琳說,馳援任務風險較大,科裡每天溝通病人情況,為治療、防感染支招,為他們加油、打氣,排解壓力。
  • 「一帶一路」建設者創作並唱響中英文戰疫歌曲《我們相信》
    大洋網訊 「你看,你看,黎明曙光,穿越過往,照亮路的遠方;天地蒼茫,縷縷陽光,照耀錦繡河山……」今天,在「一帶一路」從事建設的海內外中交四航局建設者,與中國廣東、北京、雲南、天津四地音樂人合作中英文戰疫歌曲《我們相信》(WE BELIEVE),完成創作錄製,並向全球發布。
  • 我們的戰疫英雄何少媚!
    ……鴉崗經濟聯社以最高禮遇迎接,只為表達對這位白衣天使由衷的敬意和真誠的感激。作為一名白衣天使,2月13日,堅毅果敢的何少媚在電話中與雙親進行完簡短的告別,便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戰場,出徵湖北荊州這個疫情重點區域
  • 鍾南山等十人獲稱「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多來自戰疫一線
    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廣東團隊44名隊員積極提交了入黨申請書,33名隊員火線入黨。他帶領團隊深入武漢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漢口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的隔離病區,會診大量新冠肺炎患者。張忠德把我國的防控救治經驗向國際社會推廣,在幫助其他國家戰勝疫情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在廣東科學中心啟幕
    今年科技活動周以「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為主題,開幕式則以「科創羊城 20有你」為主線,褒揚「科普愛心大使」 院士大咖、科技工作者,回顧廣州科普事業20年成就,創新直播帶貨助力科技脫貧攻堅,匯聚VR遊火星、家電「讀人心」等廣州科技成果,展望科技創新帶來的美好生活未來。
  • 廣東中醫與疾控專家從雷神山金銀潭回家了
    廣東中醫與疾控專家從雷神山金銀潭回家了金羊網  作者:林清清 王悅欣 莊映格 宋金峪  2020-03-31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王悅欣 莊映格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短髮長長了!出徵時剪了帥氣短寸頭的女戰士,回來了!
  • 歌曲《人人都是戰疫的旗》創作完成
    同心同德守陣地,家家戶戶守秩序……」近日,抗疫主題歌曲《人人都是戰疫的旗》在瀋陽創作完成。 面對瀋陽突發的疫情,遼寧作家商國華一直密切關注,他希望為抗擊疫情儘自己的一分力量。他被瀋陽人民在抗擊疫情中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一件件感人的事跡深深感動著,很快完成了《人人都是戰疫的旗》的歌詞創作,並聯合作曲家黃華橋,完成了歌曲的全部創作工作。近期將進行錄製並在全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