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成果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

2020-12-05 南方新聞網

廣東科技戰「疫」系列報導②

全球戰疫正酣,我國緊急向義大利支援10萬份連花清瘟膠囊。

這一中成藥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納入國家診療方案、走紅西方國家,廣東科學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楊子峰研究發現,連花清瘟膠囊可以抑制病毒複製,具有抗新冠病毒活性。

科技是戰勝疫病的決定性力量。

戰疫以來,廣東科學家形成價值共識、重視源頭創新,實現「政產學研醫檢」的大協作大聯合大團隊,加速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快把核心科研成果應用到臨床救治,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價值共識將科研論文寫在戰疫一線

疫情伊始,首批獲得國家藥監局註冊審批的4項檢測試劑盒中,廣東華大基因和達安基因就各佔一項。至今,廣東獲批的6個檢測試劑盒累計生產2140餘萬人份,其中向海外6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了800多萬人份。

時間就是生命,科技就是利器。

17年前,非典來勢洶洶。廣東科學家與病毒發生了「遭遇戰」,積累了豐富經驗。

「非典讓我們意識到,科研成果要儘快轉化,第一時間用到臨床救治上。」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周榮說,他和團隊研發的隔離病床、隔離診臺等產品快速通過省藥監局的論證評審,於1月22日獲準應用於疫情防控,已在廣東、江蘇、海南等多地投入實戰。

17年後,新冠肺炎悄然出現。廣東科學家迅速反應,潛心科研、紮實攻關,將科研論文寫在戰疫一線。

「我願用職業生涯和科研信譽作保證!」疫情一發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主任徐濤與成員籤訂責任狀,要求不發論文、不求利益,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新冠肺炎的攻關任務上來。

兩個月來,該實驗室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合作開展「氯喹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療效評價」應急攻關項目,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應用於臨床救治一線;又聯合研發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診斷準確率高於90%。

廣東科學家有不計個人得失,如何體現科研成果?專家共識體現了推動科研成果儘快應用到抗疫一線的「廣東智慧」。

「新冠肺炎尚無特效藥,磷酸氯喹可提高救治成功率、縮短住院時間」「廣東『肺炎1號方』可促進肺部炎症吸收,改善臨床症狀」……戰疫以來,多個科研成果以專家共識的形式快速發布,應用到臨床救治一線,成效顯著。

面對新冠肺炎這種突發傳染性疾病,科技抗疫要做到科學救治、精準施策。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科研攻關組組長、省科技廳廳長王瑞軍說,專家共識能夠保障最新科研成果應用到抗疫一線的有效方式。

分秒必爭、不計得失,這是廣東科學家的戰疫價值觀。

源頭創新高水平突擊隊彰顯硬實力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有望為中央空調、家用空調都戴上『N95口罩』。」廣東工業大學教授陳新介紹,通過校企合作,其團隊研發出納米纖維靜電紡絲批量生產設備以及醫用口罩納米纖維濾膜,該膜的細菌過濾效率大於95%。

廣東省實驗室、高水平研究院和高水平大學集聚了頭部科研資源,對標國內外最好最高最優標準,組成一支支科研攻關「突擊隊」,在源頭創新中充分發揮「尖刀」作用。

深圳鵬城實驗室緊急免費開放鵬城雲腦的AI算力資源,積極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優勢參與新冠病毒感染機制研究。

惠州先進能源省實驗室開展重離子膜口罩應用研究,開發出可反覆清洗和高溫消毒的民用防護口罩。

「廣東源頭創新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省科技廳副廳長龔國平說,目前省內有40餘家各類實驗室參與科研應急攻關,在臨床救治、診斷試劑盒研發等等領域取得30餘項重要成果。

發揮毗鄰港澳、聯通世界的優勢,廣東正在引領全球科研力量,向疫情發起「衝鋒」。

「病原分布主要集中在痰液、糞便、肛拭子、咽拭子和鼻拭子。」粵港新發傳染病聯合實驗室管軼團隊協助汕頭兩家定點醫院開展樣本採集及檢測,以結果指導疫情防控。

珠海澳門科技大學科技研究院劉良院士團隊發現「老藥」正清風痛寧能顯著減輕小鼠模型的肺纖維化,抑制炎症性細胞因子。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還與美國哈佛大學專家合作成立新冠肺炎科研攻堅小組,共同探索新冠肺炎診療方案。

「新冠肺炎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各國之間要加強國際合作,通過聯防聯控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鍾南山說。

堅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這是廣東科學家的戰疫行動。

鏈條支撐政產學研醫檢同向而行

許多廣東製造的科創「利器」,正在抗疫一線發揮重要作用。

華大基因牽頭建設的武漢「火眼」實驗室投入運行,並成功複製到深圳、天津、長沙等地,完成52萬例新冠肺炎核酸檢測。

東莞理工學院和東莞增材製造與智能製造研究院用3D列印技術破解生產難題,研製出一批應急全封閉護目鏡,已向廣東、湖北的一線定點收治醫院和政府、社區等捐贈1000套。

疫情發生以來,廣東科學家高速反應的背後是政、產、學、研、醫、檢一體化的高效合作鏈條。這一機制加速新冠肺炎科研攻關,催生一大批應用型的科研成果。

防護用品是打贏防疫戰的重要裝備。

廣東口罩生產設備領域的專利申請總量位居全國首位,達208件,約佔全國專利申請量的26%。隔離醫療器械設備產業專利申請量遠超全國其他省份,紅外體溫檢測儀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

藥物是戰疫最關鍵的「子彈」。

省名中醫、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教授譚行華研發中藥製劑「肺炎1號方」,並提交審批申報材料。一周後,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使用,「肺炎1號方」從佛山藥廠調劑發往全省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使用。

疫苗是戰勝新冠肺炎的根本。

廣東研究機構和企業並行開展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mRNA疫苗三個方面的研發取得階段性進展,目前mRNA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進入動物攻毒保護試驗。

不同的路徑、不同的成果,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為擊退病魔、全面復工復產提供可靠保障。廣東還出臺系列暖心舉措,發揮「指揮棒」效應,激發全鏈條澎湃動力——

科技惠企17條措施,強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緊急啟動3批130多項科技攻關項目,省市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87億元;創新券專項資金翻倍,實現全程線上操作;推動184家孵化器對企業減免租金超1.3億元;組建科普服務隊為數百家高新技術企業送服務、強科普、解難題,幫助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

「五指攥成拳頭才有勁。」王瑞軍說,廣東科技戰疫沒有單打獨鬥,而是採取大聯合、大協作、大團隊的方式,把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的力量集合起來,通過打這場硬仗,掌握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產品。

戰疫到了吃勁的關鍵時刻,廣東科學家加速同時間賽跑、與疫魔較量……

南方日報記者 吳少敏 鍾哲

相關焦點

  • 鍾南山實驗室首度舉行抗疫成果巡展
    本次活動周以「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為主題,將舉辦300場以上的科普活動。其中,「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團隊,還將首度舉行抗疫成果巡展。羊城派資料圖據介紹,今年的活動周以科技戰疫為重點,展示科學技術對戰勝疫情的重要支撐作用和系列成果,展示科學普及在引導人民群眾科學識疫、科學防疫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 南方科技大學:將科研教學事業「書寫」在抗疫一線
    在重新恢復生機的校園裡,由學校教授面對疫情而緊急研發的各類科研成果也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在疫情防控戰中,南科大科學家們刻苦科研攻關打造戰疫「利器」,一系列成果應用於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持續貢獻南科大智慧。
  • 戰疫一線日記|孫元婧:看到男病人眼裡飽含的淚,我也哭了
    如今,奮戰抗疫一線的山東醫療隊工作進展如何,他們又都經歷了哪些驚險時刻?齊魯網、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戰疫一線日記」系列報導,來聽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戰疫前線的故事。戰疫一線日記作者: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援湖北國家醫療隊員孫元婧2020年2月17日 武漢拔營至今,已一周有餘,想家也想娃。
  • 「戰疫金盾」施力亦城農產品
    為了促進亦莊新城地區農業發展,增加農戶農產品銷量,助力低收入村脫低,今年3月,經開區管委會聯合轄區內企業京東數科在「戰疫金盾」微信小程序上設置了採購通道,增加了該鎮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實現了新鮮蔬菜從田間地頭直接送到經開區居民的餐桌。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戰疫金盾」「戰轉平」的過渡,使「戰疫金盾」在疫情平穩之後發揮了新效能。
  • 生鮮「戰疫」的B面:中上遊走向零售一線
    對三種銷庫存模式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可以看到兩個核心的變化:一個是物流供應鏈的升級。同時從阿里、京東等迅速推出助農計劃的動作來看,在經過長達七年的市場教育後,國內的冷鏈物流已經可以滿足基本需求,至少農產品從原產地直達餐桌的模式已經逐步可行,供需之間的橋梁被逐步打通。另一個是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完善。
  • 鍾南山等十人獲稱「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多來自戰疫一線
    從援鄂一線到廣州院本部,打響防疫阻擊戰;武漢凱旋,再赴塞爾維亞援助抗疫,成守珍工作表現十分突出,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等稱號。他積極開拓科研第二戰場,參加國家科技部應急重點專項,配合完成相關科研任務,獲得廣東省抗疫重大成果。作為國務院新冠肺炎專班臨床救治組副組長,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鬥中,他夙興夜寐,英勇奮戰,用高度的責任感和忘我的奉獻精神,堅定踐行著「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職業誓言。
  • 喜馬拉雅聯合華大基因上線抗疫科普節目《戰疫》
    1月30日,喜馬拉雅聯合國內基因測序龍頭華大基因推出的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普節目《戰疫》正式上線。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齊心協力開展病毒防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圍繞這一重大社會公共衛生事件,《戰疫》由華大基因CEO尹燁主講,節目提供來自抗疫最前線的實時動態報導,並邀請專家全面解讀疫情,關注疫情成因與真相,給出專業的防治建議,讓每一個人學會科學地保護自己和他人。新冠比SARS更厲害嗎?華南海鮮市場是否是新冠源頭?高溫、酒精能殺死病毒嗎?「萬能神藥」維C、板藍根還有用嗎?
  • 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創作歌曲《我們在一起》獻給戰疫一線英雄
    2020年武漢暴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創作歌曲《我們在一起》,獻給戰疫一線的所有英雄。
  • 戰疫英雄,名耀珠江!醫生:滿滿的尊重與認可
    戰疫英雄有的還在返粵後集中休整中,有的還奮戰在支援湖北的救治一線。他們的同事、同行相約前來,感受這份最特別禮遇帶來的震撼。「英勇馳援,是醫務工作者的職責所在,當得到如此尊重與認可,感受到的溫暖與感動,從心底覺得我們以生命守護生命,非常值得!」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孫瑞琳動情地說。
  • 【關注】終於等到你—中山戰士凱旋歸來(戰疫先鋒大結局)
    原創 上海黨建服務中心 上海基層黨建 收錄於話題#戰疫先鋒——來自基層一線的報導73個2020
  • 探訪特殊的戰疫英雄:30秒配好一副中藥顆粒 多次馳援救災一線
    探訪特殊的戰疫英雄:30秒配好一副中藥顆粒 多次馳援救災一線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一輛看似普通的「救護車」搭載近400味中藥,診療後30秒就能拿到一副中藥顆粒,用開水衝服方便快捷……「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在此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紐約華裔護士一線戰疫 推遲婚期馳援休斯敦
    紐約華裔護士一線戰疫 推遲婚期馳援休斯敦 2020-08-02 12:06:52
  • 【同濟•新聞】支部互動,優勢互補 —記「黨建引領踐使命、戰疫...
    【同濟•新聞】支部互動,優勢互補 — 記「黨建引領踐使命、戰疫一線黨旗紅」黨建交流會 2020-09-11 2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橙黃綠藍白彩,戰疫路上朝陽色
    黨員幹部堆起「紅色堡壘」,醫護人員披上「白色鎧甲」,公安戰警手擎「藍色護盾」,退役軍人展現迷彩擔當……疫情期間,朝陽區一支支抗疫隊伍奮戰「疫」線,一抹抹鮮豔色彩匯聚磅礴力量,繪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戰疫圖」,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可敬、可愛的人,以生命不一樣的色彩,驅散疫情陰霾、點亮愛與希望,讓疫情防控戰離勝利更近一步。
  • 蓉城小學生參觀「戰疫」專題展受感染 真情實感誦讀自創詩歌《生命...
    經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控制專家喬甫等一線醫護人員獎章獎牌、籤滿名字的援鄂醫療隊隊旗、一線醫護人員在方艙醫院寫下的日記、經過多次消毒已褪色的防護服時,眼裡都流露出對「逆向而行的大美醫者」的由衷敬佩。醫護人員的果斷與堅毅,對每一位患者的不離不棄,都讓小朋友們十分感動。
  • 2020年主流媒體戰疫報導網絡傳播效果評估報告
    時至今日,為期2個多月的防疫戰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回顧此階段疫情報導,主流媒體在傳播渠道的全天候延伸、全領域拓展、全方位覆蓋方面,在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新聞報導方面均取得較大突破,這些突破既是主流媒體落實中央關於媒體融合政策精神的生動案例,也是主流媒體深入融合傳播主陣地、佔領傳播制高點的有效實踐,成為媒體融合曆程新的裡程碑。
  • 萬象羅湖 | 戰疫,這裡核酸檢測量全省公立醫療機構第一!醫改,羅湖...
    萬象羅湖 | 戰疫,這裡核酸檢測量全省公立醫療機構第一!醫改,羅湖居民健康素養穩步提升!接到通報後,羅湖區以最快的速度和疫情賽跑,第一時間啟動應急處置,重點場所實行全面消殺,對片區居民開展核酸檢測,短短14個小時內300多名醫護人員、400多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協助採樣,持續奮鬥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以最嚴格、最全面、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全力維護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原創公益戰疫歌曲《感謝有你》MV發布
    當前,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但任務依然艱巨繁重。為鼓舞抗疫鬥志,堅定抗疫信心,由主創人員、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張義豪聯合湖北籍詞作者梅皓鈞作詞,著名曲作家孟勇和歌唱家師鵬譜曲和演繹,中國唱片集團製作出品的原創公益戰疫歌曲《感謝有你》已上線發布。
  • 福州這個實驗室一年突破十餘項核心技術
    位於高新區新洲村的實驗室佔地50畝(效果圖)作為我省建設的首批四家創新實驗室之一,閩都創新實驗室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光電信息創新平臺。從去年9月獲批籌建以來,實驗室堅持邊招人、邊建設、邊科研、邊轉化,突破10餘項核心關鍵技術,產生30多項科研成果,其中10餘項成果已在我市落地轉化。
  • 直播預告丨騰訊天衍實驗室主任鄭冶楓:AI助力全民抗疫經典案例分享
    《我們對騰訊「戰疫」實情一無所知》,講述了騰訊健康部分產品線的戰役實錄。而這兩個月以來,騰訊相繼推出「發熱門診地圖」、「在線問診」、「AI輔助診斷新冠肺炎解決方案」、「騰訊防疫健康碼」等多項抗疫工具。3月27日,雷鋒網邀請到騰訊天衍實驗室主任鄭冶楓,為我們分享騰訊天衍實驗室以人工智慧技術為工具,助力全民抗疫的經典案例,包括疫情趨勢預測、肺炎智能問答、發熱AI自查、患者蹤跡查詢、CT新冠AI輔助診斷等。後續雷鋒網公開課將繼續帶來一系列AI醫療課程分享,邀請一線醫療科技企業的資深高管做客,進行更深入的案例詳解和技術乾貨。如何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