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特殊的戰疫英雄:30秒配好一副中藥顆粒 多次馳援救災一線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一輛看似普通的「救護車」搭載近400味中藥,診療後30秒就能拿到一副中藥顆粒,用開水衝服方便快捷……「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在此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5月27日,封面新聞記者跟隨四川省衛健委負責人,走進「流動應急中藥房」的研發企業——四川新綠色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綠色藥業),探訪這位特殊的「戰疫英雄」。
快速反應 它拿到四川首張應急物資運輸通行證
據新綠色藥業市場部副總監黃潔介紹,1月26日晚,在獲批四川省交通廳核發的編號為「0001」的四川省第一張「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物資及人員運輸車輛通行證」後,新綠色藥業陸續調派28臺「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前往抗疫一線開展醫療援助。27日,第一臺「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抵達武漢。隨著疫情的發展,第二批、第三批志願者先後抵達武漢,服務於武漢市金銀潭、江夏方艙、武漢雷神山等醫院。
四川首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物資及人員運輸車輛通行證
截止四月底,據不完全統計,「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江夏方艙醫院、武漢火神山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湖北省中醫醫院、黃岡市中醫醫院、黃岡市中心醫院、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全國350多家醫院和單位,累計免費配發中藥配方顆粒超過50萬副,累計捐獻中藥配方顆粒和防疫物資近3800萬元人民幣。
「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抵達湖北省中醫院
「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抵達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應急援助工作中,「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有效增大了醫院的服務半徑,緩解了疫區缺醫缺藥的矛盾,讓更多人得到高效、快速、便捷的中醫藥預防和治療。
自動發藥 30秒配好一副中藥顆粒
從外觀看「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與普通的救護車相似,但打開車門後就會發現其中的「秘密」。
車內放置著一個操作臺,車兩側的架子上擺滿了一個個的小圓桶,「這裡面裝的是各類中藥顆粒,系統接到醫生開具的處方後,車載智能系統完成自動發藥,最快僅需30秒就能配好一副中藥顆粒。」黃潔說,「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集成了自動發藥系統、飲水系統、應急供電系統、應急廣播系統等,一臺車上可供配發的藥品近400味。
「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內部
配好的中藥被密封在一個小盒子裡,患者只需要開水衝服即可。新綠色藥業專項高級工程師周方軍是參與「戰疫逆行」的人員之一,他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武漢及其他地區,他們調配好的中藥顆粒直接送到患者手上,免去了熬製等環節,用起來方便快捷,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中醫藥救治需求。
新綠色藥業志願者在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
馳援國內外 獲多方「點讚」
當全國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時候,吉林疫情突發。5月14日,新綠色藥業迅速調派「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前往吉林市傳染病醫院,協助醫院開展防疫抗疫工作。
實際上,在2013年四川蘆山地震救援中,「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已經參與其中,並與四川省內多家中醫院一起作為第一梯隊救援力量抵達現場。2016年的河北洪災、2017年湖南和陝西洪災,以及2019年四川宜賓長寧地震等救援一線,都有它的身影。
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
疫情好轉後,新綠色藥業陸續收到了武漢多家醫院的感謝信,武漢火神山醫院的感謝信裡面特別提出: 「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和「智能中藥房」系統用現代科技弘揚了國粹,為我院中西醫結合治療,縮短病症救治時間,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供了重要保障。
5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印發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的通知》(發改委社會[2020]735號),在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應急救治物資參考儲備清單中有移動中藥房(「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
5月21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拉開帷幕,「委員通道」採訪活動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王階分享了此次中醫藥抗疫的經驗和啟示,也肯定了「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的重要作用。
重視創新 未來將加入5G等技術
據了解,新綠色藥業圍繞全產業鏈已申請專利269項,該公司自動發藥系統已更新至第五代,最快能達到10秒鐘配好一副中藥。
四川新綠色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厚成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未來公司還將在「流動應急智能中藥房」的研發中加入5G、人臉識別等技術,進而實現產品的優化升級,提高中醫藥服務品質。
第五代自動發藥系統
在周厚成看來,用現代科技推動中醫發展至關重要,對於企業來說,創新就意味著發展,「不創新,就是落後。」周厚成說,新綠色藥業經歷了漫長卻不斷突破的研發歷程,未來新綠色藥業將繼續在繼承傳統中醫藥理論和中醫藥文化的基礎上,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產業,以適應中醫藥產業化、標準化、現代化、國際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