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羅湖 | 戰疫,這裡核酸檢測量全省公立醫療機構第一!醫改,羅湖...

2021-01-14 澎湃新聞
萬象羅湖 | 戰疫,這裡核酸檢測量全省公立醫療機構第一!醫改,羅湖居民健康素養穩步提升!

2021-01-12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回望2020年

對於羅湖醫療戰線來說

是辛苦的一年,是難忘的一年

從年初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

到8·14疫情以及近期的筍崗村疫情

羅湖一次次經受住考驗

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下

羅湖醫改也在持續推進

居民健康素養穩步提升

優質資源得到進一步補充

教衛結合、醫防融合、

醫養融合成效日益突出……

健康羅湖在改革與探索中

一步步前進

本期聚焦

「灣區樞紐 萬象羅湖」城區醫療篇

戰疫中的羅湖力量:

核酸檢測量全省公立醫療機構第一

疫情防控

是對基層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的大考

作為擁有口岸、火車站

交通路網密集的轄區

羅湖區面對較大的疫情防控壓力

2020年12月2日

一聲警報在羅湖區拉響。來自羅湖區疾控中心的核酸檢驗結果顯示:深圳確診港籍跨境貨車司機的密切接觸者楊某核酸檢測陽性,其居住在羅湖區筍崗村。

接到通報後,羅湖區以最快的速度和疫情賽跑,第一時間啟動應急處置,重點場所實行全面消殺,對片區居民開展核酸檢測,短短14個小時內300多名醫護人員、400多名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協助採樣,持續奮鬥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以最嚴格、最全面、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全力維護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工作人員反應很快,傍晚他們就已經在小區開展工作了,通過微信群、上門等多種方式,通知我們做核酸檢測。我是晚上9時多進行檢測的。」第二天早上9時,居民盧先生拿到了自己的核酸檢測報告,「終於安心了。」

經過14個小時奮戰,筍崗村南區共採到2913份人員樣本、27份環境樣本,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2020年12月3日

一個平安如常的早晨到來:小區居民憑藉健康碼和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就能夠正常出入,商戶門店照常開門營業。

快速、精準、妥善

應對多次突發疫情「大考」

背後是一套完善的「打法」和過硬的技術支撐

羅湖區建立完善了「區委區政府、各職能部門及街道辦、社區工作站、小區居委會」四級指揮體系。羅湖區醫療衛生機構以羅湖醫院集團為載體,以「線上網際網路醫院、線下實體醫療機構」兩種服務織牢「抗疫救治網」,以「社康中心、社區工作站、派出所」三位一體織密「抗疫預防網」,以「醫防、醫養、醫教、醫企」四個融合織緊「抗疫聯動網」,實現抗疫「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五個目標。

同時,作為醫聯體,羅湖醫院集團憑藉強大的整合力,統一調配資源,能夠快速組織採樣、檢測。記者從羅湖區衛健局了解到,截至12月23日上午8時累計標本量1665850例,實驗室檢測1357560例,羅湖醫院集團檢驗中心核酸檢測量在全省公立醫療機構內位居第一。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羅湖區醫聯體作為

被國家及相關部門認可的先進典型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了

緊密型醫聯體的重要作用

醫改中的羅湖變化: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53.12%

2020年10月14日,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孫喜琢作為深圳醫療界的代表參加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獲得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的表彰。孫喜琢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雖然是個人獲獎,實際上代表深圳醫療衛生服務系統,代表對羅湖醫改的充分肯定。」

早前,深圳市政府就授予了深圳市羅湖醫院集團以人民健康為核心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項目2019年「深圳市市長質量獎(社會類銀獎)」。

羅湖區在抗疫中的突出表現

正是羅湖區醫改成果的集中體現

2015年,羅湖醫改提出「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改革目標,開啟了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率先建立緊密型醫聯體、推行以健康效果為導向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構建強大的初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創新教衛融合、醫養融合和醫衛結合。

經過近5年持續有效運行

2020年,羅湖區的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53.12%,比2019年的41.59%提高了11.53%,傳染病、惡性腫瘤、腦卒中等發病率顯著降低,看病經濟負擔大大減輕,羅湖醫改不但獲得了社會、患者的認可,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精尖醫療中的羅湖進步:

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擴充

2019年12月,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正式來到羅湖醫院集團,2020年11月,羅湖醫院集團開展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成功突破100例,達到110例。

從第1例到第110例,羅湖醫院集團醫護共同見證了很多第一次,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也以其高效、精準的先進優勢收穫了眾多醫生和患者好評。目前,羅湖醫院集團泌尿外科、婦科、普外科、胸外科等多個科室已使用達文西手術機器人開展相關手術,這標誌著羅湖醫院集團微創外科手術邁入更加高精尖的智能化新時代。

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孫喜琢表示,在羅湖醫改的引領下,集團大力提升醫療核心技術水平,引進使用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直線加速器等高精尖儀器設備,拓展高新醫療技術服務範圍,羅湖醫院集團的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

例如

羅湖醫院集團重點學科建設在2020年取得新突破。羅湖區中醫院針灸推拿科、兒科獲批廣東省「十三五」中醫重點專科;羅湖區人民醫院痕量智能臨床應用重點實驗室獲批市科創委「科技計劃資助項目」;羅湖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全科醫學、醫學檢驗科獲市醫學重點學科(2020-2024年)立項,全市區屬醫院立項數量排名第一。

此外,羅湖區中醫藥事業也在發展。羅湖區政府印發《提升羅湖區中醫藥服務能力五年行動計劃(2020-2024年)》,為羅湖區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建設中醫藥服務強區提供政策支持和財政保障。上海中醫藥大學優才學院深圳分院落戶區中醫院。舉辦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峰論壇暨中醫藥與疫情防控常態化高峰論壇。平樂郭氏正骨第七代傳承人郭豔幸和趙慶安教授正式籤約區中醫院。被羅湖醫改的改革理念和改革成效吸引,臨床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諮詢專家趙宏加入羅湖醫院集團,成為羅湖區中醫院常務副院長。

在今後更長的時間內

羅湖醫改都將不斷創新、蓬勃發展

為羅湖人的健康

提供最為堅實的保障!

信息來源:南方都市報李榕,南方日報夏凡

編輯整理:新時代新羅湖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往期精彩回顧

1、

廣東最新回應:嚴格執行「14+7」,學生離校和開學時間也確定了!

2、

新華網:從速度到質量,深圳羅湖邁向新高度

3、

為何選擇羅湖?國家級針灸專家這樣說

4、

萬象羅湖 | 加入「下雪」群聊!時隔五年,冰雪梧桐再現!

5、

羅湖一周|深汕鐵路開工;《羅湖區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審議通過

6、

羅湖區2021年義務教育階段學位申請的重要提醒

原標題:《萬象羅湖 | 戰疫,這裡核酸檢測量全省公立醫療機構第一!醫改,羅湖居民健康素養穩步提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小城醫改探索)山東五蓮縣的破冰之旅
    就在這最冷的一天,一個消息不脛而走,縣裡五家公立醫院——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皮膚病醫院和洪凝街道衛生院整合組建的五蓮醫療集團宣告成立。 這是山東境內在醫改領域建立的第一家緊密型醫療集團。 這場關乎小城50萬人健康的醫療體制改革將會何去何從,人們不得而知,大家翹首以望,關注著醫改的未來走向。
  • 40家機構同時開工日均檢測量1.4萬份 武漢核酸檢測存量全面清零
    長江網2月21日訊 連日來,武漢市40家核酸檢測機構同時開工,日均檢測量達14000份,實現全市臨床確診、疑似、密切接觸者、發熱患者的核酸檢測存量全面清零。武漢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四類人員」核酸檢測工作一直備受關注,武漢市目前核酸檢測能力達到每天20000人次。
  • 打響公立醫院改革攻堅戰
    全國政協委員董協良建議,推動公立醫院走向「法人化」。在「法人化」的制度環境中,所有公立醫院同衛生行政部門脫離行政關係,成為完整意義上的獨立法人。   「溫家寶總理在第一任總理報告中提出五項醫改大政策,公共衛生、醫保覆蓋面問題、解決醫療資格問題、基本藥物目錄,四項都成功了。如今卻只有公立醫院的改革沒有成功。」
  • 醫改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5月25日下午,2017年全省醫改暨健康扶貧、醫療糾紛綜合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長沙召開。副省長向力力出席會議並講話。  向力力指出,醫改進入攻堅決勝階段,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必須集中力量,以更大勇氣、決心和智慧來推進改革;健康扶貧是我省脫貧攻堅的短板所在,工作任務艱巨、時不我待;醫療糾紛治理工作形勢嚴峻、不容樂觀。
  • 魏子檸:中國醫改三個階段的哲學淺思
    一股腦摒棄了第一階段衛生事業發展的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再提醫療衛生行業的「公益性」,把所有的問題交給市場,醫療衛生行業出現了過度「市場化」;不再提健康保障的政府主導、國家責任,「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讓位於「等價交換」的市場法則。醫務界充斥著「斷奶絕糧、自尋出路」的聲音,直至提出「國退民進」、政府「給政策不給錢」的不恰當主張,公立醫院走上了「自己養家餬口」的路子。
  • 公立醫院在道義與營利間徘徊
    如同等待戈多,20餘年醫療市場化體制改革,始終沒能為中國醫療體制改革找到一帖良藥。國務院研究機構稱「中國醫改不成功」的聲音,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積累多年的困惑,不滿,顧慮,憤怒,要求進一步變革的聲音在短時間內同時迸發。向左?還是向右?市場主導?還是政府統籌?去意徘徊間,本報特派記者分赴各地,深入調查公立、民營醫院和社區服務中心在上輪改革中的得失與最新動態,作出系列報導。
  • 公立醫療機構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堅強堡壘
    本報記者 張玉 北京報導疫情暴發後,公立醫療機構以及醫護工作者都積極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從及時成立專班專組,到積極制定防控預案、責任到人,再到加強人員培養、籤訂責任狀、組織線上專家會診……公立醫療機構成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堅強堡壘。
  • 「弄潮」· 福建三明醫改:一場自發性的地方實驗
    在中國,藥品和醫用耗材在許多公立醫院收入佔比很大。三明市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周章彥曾提到,以往,藥品(包含耗材)收入佔到一家公立醫院年度總收入的60%是常態,而醫務性收入在一個公立醫院收入中幾乎很少超過40%。醫保基金要為藥品買單,藥品耗費的資金越多,醫保基金的花銷越大。
  • 山東首輛5G移動核酸檢測車下線 日檢測量達2萬人份
    省內首臺客車式5G移動核酸實驗室。(李鵬攝)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態化,核酸檢測對於保障我們健康生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湖北疑似病例確診速度加快 核酸日檢測能力提升
    (抗擊新冠肺炎)湖北疑似病例確診速度加快 核酸日檢測能力提升中新社武漢2月6日電 (記者 郭曉瑩)近三天,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日檢測量超1萬份。截至2月5日,全省累計檢測89600多份。楊雲彥說,加快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速度不僅對確診病人的及時救治有非常重要意義,同時對加快病人的收治、控制傳染源也非常重要。為了解決檢測難的問題,湖北省已先後分五批擴充了核酸檢測機構數量,加快核酸檢測工作進度。目前,全省共97家檢測機構開展核酸檢測檢驗,包括66家醫療機構、18家疾控中心和13家第三方機構。飽和狀態下,湖北省日檢測能力最高可以達到萬人份。
  • 深化醫改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專家系列解讀之二: 乘勝前進開...
    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醫療衛生隊伍逆流而上,捨生忘死救治病患;近年來完善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全科醫生隊伍、醫聯體醫共體推動醫療資源下沉,成為基層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全民基本醫保為患者解除了後顧之憂,做到應收盡收、應檢盡檢,確保所有患者都不會因為經濟問題影響救治;中西醫並重在疫情預防控制和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做核酸檢測拿走DNA?香港食衛局局長:不必要的擔心
    香港被詬核酸檢測量不足難關卡在哪兒?第三波疫情急轉直下粵港互認健康碼再被推延防疫措施被政治化解讀何時休?問答神州專訪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 局長 陳肇始有專家認為:香港第三波疫情的主要原因之一和「未做大規模核酸篩查」有關,而香港核酸檢測難、檢測貴的問題也頻頻為外界詬病。2020年8月,應香港政府的援助請求,中央迅速作出回應。8月1日,中國國家衛健委成立的首支「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赴港協助開展實驗室工作。此前香港核酸檢測難、檢測貴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
  • 衛生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醫改框架
    醫改爭議中,「補供方」思路深得衛生部門青睞;由於「補需方」是政府出錢購買醫療服務,因強調社保機構的作用,而深受社保部門的擁護。    但補供方和補需方兩種觀點各有利弊。「補供方」是政府投入主要補貼給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即各類醫療機構。反對者指出,龐大的補貼補到醫療機構手裡不一定能見效果。
  • 強化「三醫聯動」 深化綜合醫改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深化推進,關鍵是要整合協調與醫改有關的醫療、醫保、醫藥等政府職能部門,凸顯政策疊加效應,進一步激發醫務人員積極性。」全國人大代表、維科家紡有限公司員工楊曉霞昨日建議,要大力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醫務人員收入,進一步強化「三醫聯動」,使醫改惠及更多老百姓。
  • 新野縣人民醫院核酸檢測PCR實驗室投入使用 最大日檢測量為400人份
    龍騰南陽訊7月21日,記者從新野縣衛健委獲悉,新野縣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PCR實驗室建設項目近日通過省級驗收,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新野縣核酸檢測能力「從無到有」的跨越。據介紹,新野縣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PCR實驗室分為試劑準備間、標本製備間、擴增/分析間三個操作區,區域分工明確,潔汙路線清楚,獨立的通風管道和負壓排風系統,可保證實驗室內外環境安全,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 2020深圳羅湖燈光秀 (世界兒童日亮燈活動)直播觀看入口
    2020年深圳市「世界兒童日」亮燈活動選擇在「改革先行區」——羅湖舉辦,亮燈儀式以「40年再出發,點亮兒童未來」為主題。11月20日20:00象徵兒童友好的藍色燈光將再次點亮萬象羅湖的一座座地標建築或市政設施,共同見證為兒童建設一個,更加友好、包容、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區。
  • 2020年深圳羅湖特別版燈光秀點亮地點一覽
    2020年深圳市「世界兒童日」亮燈活動選擇在「改革先行區」——羅湖舉辦,亮燈儀式以「40年再出發,點亮兒童未來」為主題。11月20日20:00象徵兒童友好的藍色燈光將再次點亮萬象羅湖的一座座地標建築或市政設施,共同見證為兒童建設一個,更加友好、包容、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區。
  • 38秒|日檢測量可達2萬人份!山東省首輛5G移動核酸檢測車下線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9日訊 由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省內首臺客車式5G移動核酸實驗室今天在濟南下線交付。該檢測車集自動化設備和實驗室智能管理系統於一身,單車具備2萬人份/天的核酸混檢能力,最快可在2小時內出結果,檢測數據實時傳輸,為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
  • 全國人大代表唐金海: 發揮公立醫院擔當,為奪雙勝利作貢獻
    江蘇精準防控離不開交通和入境、社區、醫療機構的三道防線。"唐金海介紹,第一道防線是交通和入境,在交通卡口、"兩站一場一碼頭"等人員集散樞紐,對入境人員開展轉運防疫和健康監測,實現閉環管理。第二道防線是社區和重點單位,採用"大數據 + 網格化 + 鐵腳板"工作模式,追蹤密切接觸者,而且進行了有效隔離,保證了江蘇百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