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公立醫院改革攻堅戰

2020-11-30 民主與法制網

  全國政協委員董協良建議,推動公立醫院走向「法人化」。在「法人化」的制度環境中,所有公立醫院同衛生行政部門脫離行政關係,成為完整意義上的獨立法人。

  「溫家寶總理在第一任總理報告中提出五項醫改大政策,公共衛生、醫保覆蓋面問題、解決醫療資格問題、基本藥物目錄,四項都成功了。如今卻只有公立醫院的改革沒有成功。」

  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南京醫科大學教授黃峻抽空參加了中國醫師協會的一個座談會,談到公立醫院改革時有感而發。

  黃峻說出這番話語時,2012年兩會進行得如火如荼。

  2012年兩會上,多名代表委員繼續就公立醫院改革這個問題建言獻策。在會外,這也一直是個爭議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陝西協同生殖醫學研究所所長董協良就在他的提案開頭寫道,2011年,3年新醫改正式收官。踏入2012年,定調公立醫院改革將由局部試點轉向「全面推進」。

  但董協良有疑惑。他認為,自2010年2月底正式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以來,一直紛擾不斷。

  「如今,17個先頭部隊(指17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也走過近兩年的歲月,但在尋找普適全國公立醫院改革的路徑上,答案仍很模糊。」

  公立醫院改革無奈地成為了「壓軸大戲」,也是目前醫改最為糾結的部分。

破冰

  迄今為止,「新醫改方案」問世已整整3年。

  2009年3月17日,《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出臺,並在當年4月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向社會公布。

  《意見》提出了「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近期目標,以及「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

  但直至新醫改方案問世近一年後,2010年2月,《關於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方出臺。

  即便腳步蹣跚,此舉仍被視為醫改中的破冰之舉。

  按照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區域衛生、管理體制、補償機制、運行機制、監管機制以及多元辦醫,是公立醫院改革的幾項重點任務。其中,作為管理體制改革的管辦分開則是核心,也是難點。

  國務院醫改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黨組書記饒克勤在當時即指出:「如何調整政府多個部門的利益關係,明確公立醫院的舉辦主體,形成可持續的籌資體制,是公立醫院改革,實行管辦分開和政事分開的關鍵。」

  但對於一個「管」字,在衛生行政系統內部卻有著名的一問:「衛生部門不管公立醫院管什麼?」

  在董協良看來,這個「管」究竟是「行政管理」還是「監管」,還是兩者兼而有之,在實踐中還未釐清。

  以至於三年醫改推進過程中,各地在管理體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出現了幾種差異化的模式。

  其中,濰坊、蕪湖、鄂州推行的管委會模式,馬鞍山、珠江、株洲實施集團化模式,廈門、洛陽、成都則成立醫管機構,上海、無錫則有醫院發展中心,寶雞索性行政管辦一體,而西寧就乾脆讓醫院自主管理。

  而衛生系統人士多傾向於,在衛生行政部門內部成立「辦醫」機構,理由是「衛生系統的人才懂醫療行業,如果人權、事權不歸衛生部門管了,那醫療行業就更管不住」。

  更多的醫改專家認為,管辦分開僅體現在衛生行政部門內部,無疑是「左手管右手」,很難有長期效果。

  如此模糊性的思路,讓「管辦分離」在地方只能作為原則性內容存在。而現實中產生的上述幾種模式,多是城市公立大醫院應對改革,採用的一些容易操作、見效快的措施。

  所以,當2010年,北京市作為第17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出現,改革進程還是不盡如人意。

糾結

  在中國的醫改計劃中,第一階段醫改已於2011年年底結束。但在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看來,公立醫院改革作為醫改的難點,「尚未觸碰核心」。

  他認為,改革可能會面臨「進退兩難」的風險。

  目前,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工作,更多停留在以破除「以藥補醫」為關鍵環節上,需要改變自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早期產生的,以藥品加成作為補償醫療服務投入不足的政策,需要解決現在醫院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事業單位屬性。

  於是,「破除以藥補醫機制」也被寫進了今年的總理工作報告中。

  3月6日,黃潔夫在醫衛界別小組討論中率先發言:「在公立醫院改革這場攻堅戰中,我們應該把推動公立醫院大發展作為改革主線,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改革路線圖。我建議醫衛界委員聯名提出一個緊急提案,儘快呈交到政府高層。」

  黃潔夫說,在現階段,財政、編制、教育、醫保和醫院等多部門的隸屬關係,均會對改革的現行舉措產生制約和束縛,各級政府採取各種行政舉措去解決「藥價虛高」、「過度醫療」、「醫患關係」、「醫學人才」等具體問題,結果只會「按下葫蘆起了瓢」。

  在2010年兩會期間,衛生部部長陳竺坦言:「公立醫院改革確實是一個大難題。」目前看病就醫的供求矛盾也主要集中在大醫院,但因涉及制度安排,又要大量資金,而且改革路徑也不清晰,因此只是推進試點。 可是,在許多代表和委員的眼裡,錢才是根本問題。

  目前,政府投入只佔醫院總投入的10%,九成要靠醫院自身經營收費。在這種情況下,醫院行為的「趨利性」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以藥養醫」的這顆「毒瘤」無法清除。

  「我們強調醫院的『公益性』只是紙上談兵。」黃潔夫說。

  而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政府投入,黃潔夫認為「很難實現」。因為「我國還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各行各業都需要增加政府投入」。

  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在黃潔夫看來,大力支持民營醫院,讓民營醫院參與競爭,可以為公立醫院改革提供更多的動力。

  可現實是,公立醫院在國內幾乎具有壟斷地位,佔有80%以上的醫療資源。民營資本想要順利進入這個領域,門檻很高。

  全國政協委員何偉是一家民營醫院負責人,他認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領域,目前最大問題就是準入制度。」

攻堅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導,國務院對醫改提出的最新要求是:深化補償機制改革,破除「以藥養醫」機制,推進醫藥分開、管辦分開。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規範診療行為,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2015年要實現縣級公立醫院階段性改革目標,全面推開城市公立醫院改革。

  即便如此,公立醫院醫改緩慢的進展態勢,讓醫藥界人士們難以平靜。2012年兩會期間,醫藥界多次舉辦座談會,進行呼籲。

  3月4日,由中國醫藥界23家協會組織,召開了一次醫藥界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

  3月8日,中國醫師協會就當前醫療改革中的熱點問題,邀請代表委員座談。

  在4日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天士力集團董事長閆希軍的一席話引發媒體關注:「醫改的突破口在公立醫院改制上,現在醫改到了攻堅階段。」

  閆希軍認為,醫改不光是面對藥,光降藥價,是解決不了醫改的問題的。「醫改突破在公立醫院改制,而公立醫院改制須推行醫院資產、院長職權、醫生人事『三權分離』。」

  他提出,醫療資產的權利,應該和醫院分離。國有資產管理局應該成立專門的醫療資產管理部門,把資產從醫療剝離出來。院長實行全社會聘任制。院長就是負責醫院這個區域的疾病防治、疾病譜的研究,解決醫療服務。衛生部門就是監管、頂層設計。

  另外,他建議把醫生的人事權分離,醫生應該成立醫師學會,所有的醫生都到那裡去,「這個醫生不是哪個醫院專有的人,所有的醫院都到那兒去招聘醫生」。

  此觀點與董協良等人不謀而合。

  董協良在議案裡說,如要推動公立醫院改革,需要「清晰路徑、破舊立新」。

  他認為,公立醫院「去行政化」,表面上是改變醫院的組織和制度結構,但根本上是改變政府與公立醫院的關係。但是,目前很多專家、媒體和地方主管,都把焦點放在了「政府財政補償」上,異口同聲疾呼「落實」。說白了,就是向財政要錢,卻不關心政府與公立醫院的財務關係如何界定,應該建立怎樣的遊戲規則。

  「這顯然錯置了改革的焦點。」董協良說。

  他的另一個建議則直擊落實「管辦分開」原則的要害。他建議,推動公立醫院走向「法人化」。

  在「法人化」的制度環境中,所有公立醫院同衛生行政部門脫離行政關係,成為完整意義上的獨立法人,對其所有活動,包括人員僱用、服務提供、資產購置、接待與投資等,獨立承擔所有民事和刑事法律責任。醫院之間只有規模大小、服務領域、服務水平之別,而沒有行政級別的高低上下之分。

  「現有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沒有必要保留。」董協良說,「如果中國公立醫院依然深陷行政化的泥潭而無力自拔,那麼新醫改就不可能成功。」

相關焦點

  • 大慶32所公立醫院改革 患者每年可少花5800萬
    8月1日零時起,大慶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大慶市32所公立醫院將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同時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提高診查費、治療費、手術費、護理費、康復費、心理治療費和中醫等醫療項目價格,降低CT、磁共振等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價格。  大慶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 海鹽縣人民醫院「牽手」浙大二院 打造全省縣域公立醫院改革的標杆
    原標題:海鹽縣人民醫院「牽手」浙大二院 打造全省縣域公立醫院改革的標杆   昨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與海鹽縣人民醫院籤署緊密型合作協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海鹽分院揭牌成立
  • 公立醫院在道義與營利間徘徊
    編者按近一半的中國人不敢踏進醫院大門。如同等待戈多,20餘年醫療市場化體制改革,始終沒能為中國醫療體制改革找到一帖良藥。國務院研究機構稱「中國醫改不成功」的聲音,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積累多年的困惑,不滿,顧慮,憤怒,要求進一步變革的聲音在短時間內同時迸發。向左?還是向右?
  • 我國最早全員取消事業編制的公立醫院 現在怎麼樣了?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取消事業編制鐵飯碗,是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的大方向,也是改革的難點所在。天津泰達醫院是位於天津開發區內的綜合性公立醫院,也是我國最早探索全員取消事業編制改革的公立醫院之一。
  • 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前路漫漫 難捨鐵飯碗待遇是關鍵
    原標題:公立醫院取消事業編前路漫漫  這些年,有關取消公立醫院事業編的傳聞由來已久。不過由於全員取消編制改革觸動了醫院事業編職工的「蛋糕」,牽涉利益過大,直接導致推進速度十分緩慢。在人社部2016年召開的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在介紹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步工作安排時曾透露,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級甲等公立醫院開展編制管理改革等工作。  真的有一天會徹底取消醫院事業編嗎?
  • 公立醫院特需服務火爆 百餘元一個名醫門診一號難求
    浙江在線04月15日訊今年4月1日,我省全面啟動公立醫院改革,引起國內廣泛關注。  「公立醫院改革,還有很多路要走,但公益性不會變。」改革前後,相關部門不斷發出這樣的聲音。  但業內也出現了這樣的觀點:要警惕公立醫院通過發展特需服務的方式,來彌補改革後砍去的藥價加成的利潤。
  • 縣在起航:縣級醫院管理能力提升項目之現代醫院管理與公立醫院績效...
    公立醫院如何加強資產管理分享嘉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總會計師 劉宏偉良好資產管理是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的管理同等重要。醫院品牌、院長、醫務人員、患者都是醫院寶貴的無形資產。
  • 天津泰達醫院取消事業編制改革觀察
    原標題:「後事業編時代」的醫院生態——天津泰達醫院取消事業編制改革觀察取消事業編制鐵飯碗,是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的大方向,也是改革的難點所在。
  • 疫情衝擊:呼籲鬆綁公立醫院特需非醫保收入政策限制
    我大膽預測:公立醫院特需非醫保收入政策比將會鬆動,理由有三。(1)醫療收費價格調整「阻力重重」公立醫院作為獨立的經濟運行體,藥品、耗材零加成的改革醫院成本醫院消化壓力山大,對醫院經濟造成了重大衝擊,加上疫情的衝擊,醫療項目價格補償面對醫保基金的有限性,面對民眾對醫療收費價格的敏感性,醫療服務價格大幅上漲「阻力重重」。
  • 紹興:打響「汙水零直排」攻堅戰
    原標題:打響「汙水零直排」攻堅戰 昨天(4月3日)上午,記者從紹興越城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和空氣品質達標進位專項行動部署會上了解到,今年,越城區計劃於10月底前基本完成「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各項工作,爭取順利通過省、市驗收;全力實現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80%,3個國控站PM2.5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品質省市排名進位的達標目標。
  • 國家衛計委:全國200市公立醫院耗佔比要降到20%
    僅餘8個月,全國200個地級市的公立醫院耗材佔比將被全部砍至20%以下。4月21日,衛計委網站公布《關於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國衛體改發〔2017〕22號)(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到2017年底,前4批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佔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下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 公立醫院請注意,國家衛健委下發4項重點任務
    《指導意見》出臺,則為廣大醫院管理者提供了明確的概念定義和清晰的實施路徑。一、文件背景從文件內容看,制訂《指導意見》主要考慮了政府對公立醫院發展的要求,以及公立醫院在現階段運行中所處的困境和在未來發展中會面對的矛盾。
  • 蕉嶺三家縣級公立醫院今日落成
    、縣中醫醫院、縣婦女兒童醫院落成儀式。國際自然醫學會副會長,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副主席王智墨,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玉潤,省第二人民醫院院長瞿鴻鷹,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蔣萬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映平,副市長張晨,市政協副主席曾祥海,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林雨蘭,蕉嶺縣委書記、廣東梅州蕉華工業園區黨委書記陳偉明等參加活動。
  • 公立醫院熱衷高價進口醫療器械 加劇「看病貴」
    近年來,我國公立醫院呈現不斷擴張趨勢,由於應對市場競爭等原因,一些醫院迷戀於斥巨資購買大型進口「超級設備」。記者在湖南多家公立醫院單位採訪發現,動輒需投資上千萬元的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PET-CT系統(非侵入性高科技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設備)等世界頂級醫療設備,基本是「超級醫院」的「標配」。
  • 廣州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門診費基本不變 手術治療費或漲
    2017年,廣州地區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啟動,152家公立醫院同時取消藥品(中藥飲片除外)加成、執行新的醫療服務價格。今年年底前,廣東將全面取消公立醫院醫用耗材加成,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予以補償。
  • SQL語句數據分析法在公立醫院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運用
    在公立醫院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的審計中,通過檢查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方針及履行經濟決策、醫院重要發展規劃的制定執行和效果、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執行等情況,對發現醫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漏洞和問題,督促其加強整改和落實,助推公立醫院深化綜合醫改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 我國公立醫院藥學服務現狀及需求分析
    【摘要】目的收集我國公立醫院藥學服務工作開展現狀的相關數據,探尋醫院管理者、醫師和藥師對臨床藥學和藥學服務的認知、評價和需求。48.1%的醫療機構對藥學服務的重視程度一般,90%以上的醫院管理者及藥師贊成設置公立醫院藥房。結論公立醫療機構藥學部門人員結構基本合理,以合理用藥為核心的藥學服務模式已基本建立,但臨床藥師配備數量普遍不足,醫院藥學被重視程度不夠,且應進一步加強藥師與臨床醫師的協作。
  • 萬象羅湖 | 戰疫,這裡核酸檢測量全省公立醫療機構第一!醫改,羅湖...
    萬象羅湖 | 戰疫,這裡核酸檢測量全省公立醫療機構第一!醫改,羅湖居民健康素養穩步提升!記者從羅湖區衛健局了解到,截至12月23日上午8時累計標本量1665850例,實驗室檢測1357560例,羅湖醫院集團檢驗中心核酸檢測量在全省公立醫療機構內位居第一。
  • 衛生部就公立醫院預約診療工作進展和成效舉行發布會
    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公立醫院實施預約診療是公立醫院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明確要求,所有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實行多種方式預約診療,社區轉診預約的優先診治,到2011年底,社區轉診預約佔門診就診量的比例達到20%,本地病人複診預約率達到50%,其中口腔科、產前檢查、術後病人複查等複診預約率達到60%。
  • AI時代 公立醫院如何實現卓越和持續發展
    很多人對這些城市的公立醫院門診不陌生,比菜市場的人還多,掛號難,看專家難,甚至要張床位也難,但再怎麼難,老百姓看病還是會首選公立醫院。具體舉措如在2017年取消藥品加成,2018年取消耗材加成,大力推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及等級醫院覆審,一定程度上迫使公立醫院完善流程和制度、關注患者安全、提升服務效率、精益化內部管理並整體往更高質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