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陟帶領團隊將護目鏡防霧產品裝車發到湖北。
身處武漢的致新書院2017級本科生張晨旭成為了社區志願者。
入夏以來,南科大的畢業年級學生正在準備畢業事宜,從5月返校之後,他們需要每天填報學校自主開發的師生健康申報系統。同時,學校為學子們準備了充足的口罩等防疫物資,由創業校友捐贈的酒精棉片也在返校的禮包當中,帶著南科大印記、密織而成的防控網絡,保障每個學生的生命安全。
在重新恢復生機的校園裡,由學校教授面對疫情而緊急研發的各類科研成果也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在疫情防控戰中,南科大科學家們刻苦科研攻關打造戰疫「利器」,一系列成果應用於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持續貢獻南科大智慧。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著全社會面對公共危機時的治理體系與應急能力,對於南方科技大學這座新興大學同樣如此。學校將師生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大力發揮專業優勢,著力實現疫情防控和事業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兩戰贏」,將科研教學事業「書寫」在抗疫一線。
黨旗飄工作一線,眾志成城齊心抗疫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3月31日,在莊嚴的誓詞中,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孫大陟被南科大工學院黨委接收為中共預備黨員。此前,他廢寢忘食全身心投入科研戰疫的奮戰中,研發出的護目鏡防霧消毒溼巾火速馳援前線,體現了南科人的忠誠與擔當。「這是我人生中極其光榮的時刻。我將繼續堅定理想信念,發揚奉獻精神,努力創新,多做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事。」在入黨宣誓儀式上,孫大陟說。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學校黨委嚴格按照上級部署落實各項防控舉措,「外嚴防輸入、內嚴防擴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精準穩妥全面推進復工復產,恢復學校正常工作秩序。學校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衝鋒在前、主動擔當,在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根據市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學校八名年輕幹部下沉到羅湖區、南山區、寶安區、光明區的基層,指導服務社區小區疫情防控,助力園區、企業復工復產。南科大年輕幹部們在工作中努力推動企業黨建與業務雙融雙促,並推動南科大相關資源與駐點服務工作相結合,幫助光明區馬田街道開發了企業復工復產信息服務平臺,100%全覆蓋轄區企業;推動企業組建了今年航城街道第一個「兩新」組織黨支部;在沙井街道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問題,為企業爭取減免房租……南科大駐點幹部們高度的責任心、擔當精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多個掛點單位表示,從駐點幹部們身上,能看到南科大創新發展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以黨建為抓手,學校齊心協力織密疫情「防護網」,築牢疫情「防控牆」,全力以赴為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保駕護航,堅決維護校園安全穩定。
南科大是全國最早開課的高校之一,是全市最早推進復工返崗的高校。學校從2月10日起啟動網上教學,2月17日所有課程上線,28個教學單位在一周內開出600餘門網絡課程。
學校自主開發了「每日一報」師生健康申報系統,安排了研究生與畢業生於5月返校,並制定了嚴格的入校流程,在入校、宿舍、教室、實驗室等地都落實了嚴格的防疫消毒措施,保障學生安全,回校後,學生收到了包含口罩、創業校友捐贈的酒精棉片等防疫禮包,頗具南科大特色。
科技作戰疫利器,貢獻南科硬核力量
實驗室裡燈火不熄奮力攻關,校企合作企業加班加點趕製產品設備,附屬醫院衝在前線不計安危傾力救援……在新冠疫情這場大考中,南科大利用長期以來的科技積澱和學科布局,充分發揮科研優勢,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南科大多個科研團隊瞄準疫情防控的實際應用場景,奮力攻關,通過產學研結合,迅速將一批科研成果轉化為新產品,涉及到多個領域的科研產品都可以精準應用在疫情防控的鏈條上,成為滿足戰疫急需的「神兵利器」。
當看到一線醫護人員的護目鏡上經常布滿霧氣,遮擋視線影響救治病人時,孫大陟第一時間回到實驗室帶領團隊緊急攻關,短短幾天時間研製出了適用於護目鏡的防霧消毒溼巾,僅簡單擦拭就可以保證護目鏡鏡片長時間不起霧,還能有效消殺病菌。一批批產品馳援湖北以及深圳的醫院,為醫護人員「擦亮雙眼」。
疫情初期口罩短缺,為此,南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程鑫教授團隊緊急自主研製了低成本、桌面型高效滅菌消毒口罩再生設備,可對使用過的口罩進行殺菌消毒再生,緩解口罩供應緊張的同時減少大量廢棄口罩對公共環境和公共衛生的潛在汙染。團隊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完成了裝置原理和方案設計、圖紙設計以及裝置樣機組裝,並申請了數項專利。
新冠病毒致病力強,潛伏期長,傳染性高,如何精確識別患者及其密切接觸人員?南科大未來網絡研究院牽頭聯合多單位啟動了「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示蹤與預警系統」項目,由未來網絡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帶領團隊,集合物聯網、AI、大數據、病毒傳播模型等前沿交叉技術研發該項目,可通過精確判斷人員狀態,高效識別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觸者以及高風險人員,可為政府、企業、社區等提供準確的信息,協助政府制定措施,降低防疫的整體社會成本。
此外,南科大團隊研發的「人流大數據和AI驅動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建模預測和模擬推演平臺」,深港微電子學院教授餘浩運用物聯網技術參與開展社區綜合防控解決方案的研究等項目,為科研戰疫獻出了南科力量。
最近,深圳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其中,南科大第二附屬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功不可沒。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中,第二附屬醫院是新冠肺炎患者醫療救治的主陣地,收治了深圳所有的確診病人。而南科大聯合第二附屬醫院在院校聯動上表現突出,依託南科大領先的冷凍電鏡中心與第二附屬醫院的P3實驗室,在世界上首次描繪滅活新冠病毒真實形貌。
現實是鮮活教材,學生在戰疫中成長
在這場戰疫事業中,現實成為了生動的教育素材,南科大以此為抓手,引導大學生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與責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在今年春季學期的「雲端第一課」中,來自學校以及全國各行各業的戰疫故事被搬上了「雲課堂」,成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最生動鮮活的「教案」。這場由黨委書記、校長、院士、第二附屬醫院院長等從不同角度講述的「雲端第一課」也是《改革創新與先行示範》特色思政課的第一講,讓大學生們從親歷的此次重大社會生活事件開始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喚起愛國主義熱情。
同學們也以自己的奉獻和擔當回應著疫情下的考驗。在延期返校期間,南方科技大學的學生志願者們衝鋒在前,踴躍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活動,通過協助所在社區的工作人員做好人員進出登記、體溫測量、疫情信息收集、心理疏導、公共設施消毒、防疫知識宣傳、關心關愛堅守一線醫護人員家屬及困難群眾等工作,為所在城市、鄉村的防疫工作積極作為。
在疫情期間的志願服務工作中,許多同學有了新的身份——致誠書院的王煜寰成為了醫用隔離護目鏡的熟練組裝「工人」;致新書院的駱詩航成為了跑遍村裡家家戶戶的防疫工作者;致新書院的張晨旭成為了武漢街頭一名幫助分發蔬菜、購買藥物的跑腿小哥;致新書院的舒華章等同學成為了醫務人員子女輔導功課的家庭教師……
這段不尋常的時光,見證著危難面前每一類人的職業操守、敬業態度和責任擔當,駱詩航說:「作為一名申請入黨的青年大學生,為人民服務需要的不是什麼豪言壯語,有時只需要站出來,踏踏實實做點事。」有抱負、有行動的南科學子,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貢獻著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