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2 2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液晶電視、電腦手機顯示屏、觸控螢幕等各式顯示屏已是市民司空見慣的現代光電產品。一塊平整的屏幕不僅可以導電發光,而且可以幻化出形式各異的文字和炫目影像,這究竟是怎樣做到的?原來,其奧妙在於屏幕背後有一塊看不見的「靶」。韶關市歐萊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李鵬,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系統從事銦錫氧化物(ITO)靶材生產技術研究開發的少數技術專家之一,自2001年以來,19年如一日,一直致力於ITO靶材生產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國產化應用,為推動和促進ITO靶材國產化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市場應用提供了堅強的技術保障。
積極推進ITO靶材國產化
李鵬在操作維氏硬度計。
「銦錫氧化物(ITO)靶材是液晶顯示屏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由ITO靶材鍍膜形成的ITO薄膜因其獨特的透光率和導電性以及良好的蝕刻性,可以在玻璃等透明基板上形成透明電路。」採訪中,李鵬給記者展示了一塊眼看平平無奇卻含金量十足的黑色平面靶材,他告訴記者,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液晶電視和智慧型手機等液晶顯示和觸控消費品的最大市場,近年來不斷加大液晶面板行業的投入,已逐步成長為世界最大的液晶和觸控面板生產國,但是靶材和玻璃基板等關鍵材料仍依賴進口。因此,實現ITO靶材生產的國產化,既能提高我國銦金屬資源的附加值,又可打破我國液晶面板產業對進口材料的過度依賴,是關乎行業戰略安全的關鍵問題。
據了解,我國的銦資源儲量尤為豐富,卻因缺乏國產技術而依賴進口ITO靶材,李鵬從2001年開始就立志一定要攻克ITO靶材的核心技術,致力實現國產化。最終,他突破重重難關實現取代進口產品的目標。
在多年的科研過程中,李鵬研究過ITO靶材生產的多種技術路線,包括熱壓法、熱等靜壓法、注漿成型-高壓燒結、等靜壓成型-常壓燒結等,並研究了從ITO廢靶材中回收銦金屬的技術,每一項研究都是貼合生產實際,都實現了一定規模的工業生產。一步一個腳印地見證了ITO靶材國產化技術的各種嘗試。每一項新技術的應用,李鵬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都經歷了無數的試驗研究和問題攻關。
書寫科技工作者的時代擔當
李鵬在檢查平面靶材。
長期奮戰在生產技術一線的李鵬,是一名特別重視現場細節工作的人,他長年堅持深入現場了解詳細的技術細節數據,對技術細節要求一絲不苟。正是這股較真的勁兒,每當設備出現故障時,他都能迅速找出問題根源。
李鵬勤奮好學、勤於鑽研,除了學習基礎理論、努力學習新的技術信息之外,他還跟蹤學習國內外最新的技術動態,通過資料文獻、展會與行業交流、與供應商探討交流等一切可能的途徑努力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技術。為了工作需要,通過自學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交流水平,並可以流利地用英語與國外技術人員進行工作和日常交流。此外,李鵬還參與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高性能ITO靶材開發》,並作為課題負責人和骨幹承擔多項省市科研項目。作為主要發明人獲發明專利1項,作為第一發明人獲適用新型專利1項。在其技術主持和領導下,在國內率先實現了ITO靶材的熱壓法、注漿成型--壓力燒結法的量產供貨,在ITO靶材同行中最早開始ITO廢靶回收提銦生產工藝生產。
2015年,李鵬加入了韶關市歐萊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大家庭,他帶領僅有的8人小團隊開始了新的一輪研發工作,如今,企業組織建立起包括30多道工序的國產ITO靶材生產線,實現了ITO靶材在觸控面板行業的批量生產供貨。2018年以來,通過技術革新和設備改造,企業將生產技術工藝和產品質量指標提升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生產出了G8.5代高世代液晶面板用平面ITO靶材及旋轉ITO靶材,技術指標和產品質量達到進口產品水平,打破了國外技術對這一領域的壟斷。
點擊下方圖片可查看
「粵康碼」使用指南
↓↓↓
↑↑民法典公益宣傳片↑↑
文/圖: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鍾政寬
原標題:《最美科技工作者 | 李鵬:19年執著追逐「靶材」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