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算青年」「病毒追擊者」……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11-30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超算青年」「電網守護人」「羊教授」「病毒追擊者」……在11月27日舉行的第八屆江蘇省青年科學家年會開幕式上,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公布。該評選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中科院南京分院、省國防科工辦組織開展,最終甘霖等10名科技工作者獲得該榮譽稱號。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也是先進生產力的創造者,他們發力自主創新,不斷攀登科技高峰,展現了江蘇澎湃的科技力量。

  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最美國網人」:用心創新,守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薛峰,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網安全穩定控制技術分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系統保護實驗室主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夜幕降臨,萬家燈火璀璨,是薛峰最為開心的時候。在電網安全穩定控制領域,薛峰已耕耘了近30年。「用心才能創新,競爭才能發展」是他常說的一句話。多年來,他潛心紮根電力科研生產一線,全部精力投身於研究電網安全穩定分析與控制技術,保障大電網安全。他帶領的團隊已成為我國電網安全穩定控制核心支撐團隊,是我國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守護人」。

  薛峰從英國巴斯大學博士畢業後,曾在英國國家電網公司從事英國電網規劃領域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電力系統理論知識和實際運行經驗。面對國外優越的科研條件和良好的工作環境,2009年他還是毅然回國,進入南瑞工作,「我的事業的根基和發展還是在祖國。」他深知,一個學者的尊嚴不僅來自於自身人格的力量,更來自於真正強大的祖國。

  「超算青年」:攻堅克難實現超算系統「中國夢」

  甘霖,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助理兼研發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員

  2016年11月,在美國鹽湖城的世界超算年會上,甘霖代表中國科研團隊領取了「戈登·貝爾」獎。這是一項被譽為世界超算應用領域「諾貝爾獎」的獎項。該獎創辦30年來,我國科研團隊終於在此大獎上實現了零的突破。

  2015年,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研製與組裝的關鍵時期,還在讀博的甘霖,同一群平均年齡25歲的年輕人一起,來到無錫。1秒,12億億次計算。1分鐘計算量,相當於全球72億人用計算器不間斷地計算32年。但在這群年輕人的眼裡,沒有不可能。時值盛夏,基地開始還沒有空調,這群年輕人就耐著酷暑,一遍遍演算、開發,前後持續了半年有餘。「白天還好些,清晨與深夜都是揮汗如雨的時候。」回憶起團隊初創時的點點滴滴,甘霖眼裡依然有光。

  從美國計算機學會主席手裡接過獲獎證書的那一刻,甘霖難掩激動:「為了這個證書,中國超算人等了30年!我們終於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自主研發的超級計算機不但能用,而且好用、耐用!」

  「蘇北羊王」:從羊圈裡走出來的「羊教授」

  陳家振,徐州蘇羊羊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

  不知什麼時候起,陳家振有了外號:全國羊業界最接地氣的「蘇北羊王」,羊圈裡走出來的「羊教授」。可是,他從不以「羊王」自居,他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把自己掌握的技術,教給更多人。他的目的很單純,為了讓人人都能當上「羊王」。

  成為「羊王」,對於陳家振來說,是偶然也是必然。因為偶然的機會,他被安排到了鄉畜牧獸醫站工作。而常年在一線工作與研究,使陳家振成為了畜牧獸醫行業的專家。他建了年交易量達10萬隻以上的蘇北活羊交易市場,新增了羊肉深加工生產線,還開了國內首家羊業科技超市。

  他兩次婉拒了擔任副鎮長的任命,六次拒絕進城。縱然在很多人眼裡這有點不可思議,他的理由卻很簡單:「我長期為農民服務慣了,離開了農村不習慣。」

  不忘初心,與中國鐵路同行

  王文虎,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創新精神是『戚墅堰所人』薪火相傳的精神內核,我也在這樣的氛圍中不斷汲取創新力量。」王文虎說。

  30多年前,王文虎進入中車戚墅堰所。初出茅廬的奮進青年,一頭鑽進了研發裡。在中國軌道交通飛速發展的數十年間,王文虎參與了多個重量級項目,逐漸成為中車戚墅堰所機車車輛傳動系統、制動系統和材料工藝的帶頭人之一。他參與了「和諧型八軸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項目,實現了從單機牽引5000噸到10000噸、從直流到交流的跨越式突破,在我國鐵路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他主持的「高鐵列車高可靠性齒輪傳動系統」項目,於2018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標誌著我國自主研發的高鐵齒輪傳動系統取得重大突破……

  如今,儘管已經從研發轉至管理角色,但創新和研發仍然是王文虎最重視的部分,他說:「想要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領先,必須依靠創新。」

  國之重器,做中國人自己的碳纖維

  張國良(右),連雲港鷹遊紡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產碳纖維一定會在世界舞臺上爭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張國良說。

  碳纖維被稱為「新材料之王」,是國家安全、武器裝備亟需的關鍵戰略物資,是國外長期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的敏感材料。2005年9月,張國良把自己拋進了一個碳纖維的世界,隨之而來是一次次失敗。「國內沒有一個廠家做過,國外又技術封鎖,所以當時的生產線都是自己造的,只能一次一次開機試,而每一次開機,多則幾十萬,少說十幾萬的材料費是少不了的。」「一共76天,可以說每天開出去一輛桑塔納。」張國良回憶。

  那段時間,他身邊都是勸他放棄的聲音,可他偏向虎山行。他就住在生產線邊上,和技術人員、工人一起吃一起住。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2007年5月3日,他的生產線成功生產出第一批碳纖維,並在設備研發中獲得5項國家專利。在隨後13年裡,他們未曾停歇,自主研發設備,讓國產碳纖維工程化,實現了大規模生產,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潛心生物製劑,「讓每一個生命健康有為」

  王春香,江蘇康為世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高級工程師

  不忘初心、勇於創新,是王春香的工作理念;追求卓越品質、實現合作共贏,是她建立的質量方針。

  王春香在生物試劑研發與服務行業有著豐富的創業經歷,對生物醫藥行業的商業運作也有著豐富的經驗。但她給自己的定位不僅是一位企業家,更是一位科學家。自2012年起,她便開始開展血液游離DNA和基因組DNA的檢測技術及相關試劑的開發,先後研製開發出面向癌症患者及癌症高風險人群的精準醫療相關基因檢測服務、疾病易感基因檢測服務和高通量基因組測序試劑等。她建立了完善的創新體系和高水平的創新平臺,生物試劑創新能力位列國內前茅,打破了中國科研靠國外試劑的這一歷史局面。

  20多年研究長三角區域合作與一體化發展

  陳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區域人文經濟地理研究室主任,江蘇蘇科創新戰略研究院理事長

  陳雯是全國10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決策諮詢專家中唯一的女性科學家,她用了20多年時光持續跟蹤長三角區域合作與一體化發展研究,形成了大量關於長三角城市與區域發展、空間演化與優化調控、產業發展與綠色化等理論和技術方法,努力推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國家和地方的決策與行動。

  她是2010年國家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主要參加者,是2016年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和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等國家級規劃的首席技術專家。

  陳雯一直高度關注鄉村發展,長期深入鄉村田間調研,集成中科院、海外技術和政府資源運用於鄉村環境改造,開展茅山老區陳莊知識鄉村營建試驗。「植物營養液製作成功了,自然農法蔬菜種出來了,村民可以講解光合作用了,一些年輕人也回來了……」為中國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現實模樣,陳雯一直在努力。

  打破國際壟斷,製造中國自己的高端機器人

  宋愛國,東南大學電儀控制學部主任、教授

  「中國人聰明勤奮,憑什麼高端機器人就一定是國外的!」宋愛國名字叫「愛國」,生活裡也是個極具民族自豪感的人。他還記得,當年高端機器人的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他更記得,當初年輕氣盛的他就是不服氣,決心打破這個技術壟斷。他和團隊迎難而上,一幹就是27年。實驗樓門衛師傅都非常熟悉他,因為他經常不能在實驗樓關門前離開實驗室。

  由於長期勞累,他患上眼眶內腫瘤,兩度住院手術。宋愛國躺在病床上,心中一直惦記著自己的科研工作,病床上的他,思緒早已飛到了30多萬公裡外的月球,那裡,月面巡視機器人的遙操作控制技術凝聚著他和團隊成員的心血。他不無自豪地說:「我們的研究目標就是讓各種空間機器人成為我們的化身;讓機械手成為我們觸摸和探索未知宇宙的『千裡手』!」

  「一錘定音」的病毒追擊者

  崔倫標(右),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每次抗擊疫情的一線都有崔侖標的身影。

  經歷過非典、甲流、高致病性禽流感、中東呼吸症候群等無數疫情歷練的崔侖標,在江蘇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後,第一時間排兵布陣,並自建多種快速核酸檢測方法。

  他身先士卒,帶領團隊24小時堅守在病原學檢測的第一線,在個人防護物資嚴重緊缺的情況下,為了節約防護服,儘量不喝水,在負壓實驗室一待就是一天;「有疑問就再重複一次,不確定就再討論一遍」,針對發現的可疑樣本,反覆深入一線,不斷探索採樣細節。

  他領導團隊制定、發布了新冠病毒標準操作程序、地方標準12個,培訓基層人員8次近2000人次,安排多人駐點基層疾控,指導培訓核酸檢測能力,直接參與檢測樣本5382份,確保檢測質量。

  他是離病毒最近的勇士,是「一錘定音」的病毒追擊者,在無聲的戰場上踐行醫者初心。

  科技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

  俞志君,江蘇遠東電機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從一名普通技術人員做到公司總工程師、總經理,俞志君多年來在不同崗位上始終如一,致力於開發新品和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這是俞志君堅信不疑的準則。他深刻地認識到,要在現代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保證企業核心產品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近年來,在他的主持指導下,企業連續開發出數十個新型水泵和電機產品,其中有6項產品經專家鑑定,其技術成果代表了國內同類產品最高水平。他先後領銜承擔國家級項目十個,國際合作項目二個;參與起草艦船水泵、電機行業標準2項,企業標準4項;主持申報國家專利41件,已全部獲得授權,其中發明專利3件。寒來暑往,幾度春秋,俞志君的執著從未改變,他將始終馳騁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走向更遠的未來。

  交匯點記者 蔡姝雯

相關焦點

  • 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公示
    根據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科技廳、中科院南京分院、省國防科工辦《關於開展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經各設區市、省級學會推薦,省有關方面專家評審推薦、各聯辦單位共同審議,擬確定薛峰、甘霖、陳家振、王文虎、張國良、王春香、陳雯、宋愛國、崔侖標、俞志君等10人作為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同時確定甘霖、張國良
  • 10位江蘇「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
    本報訊 在11月27日舉行的第八屆江蘇省青年科學家年會開幕式上,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公布。
  •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江淮晨報】10人獲評2020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合肥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持續至9月25日 本報訊 10人獲評2020
  • 第八屆江蘇省青年科學家年會在南京舉行
    江蘇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孫春雷主持會議。青年科學家年會執委,2020年江蘇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得者,第五屆省科協青年會員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代表,各省級學會、高校科協、設區市科協代表等近500人參會。
  • 弘揚科學家精神,勇攀科技巔峰,致敬「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
    《閃亮的名字——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將於12月28、29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CCTV-10)、 綜合頻道(CCTV-1)、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播出。10位「2020最美科技工作者」都是來自科研生產一線的先進典型。
  • 2020年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
    近日,2020啟動儀式上,10名「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獲得表彰。退休後無怨無悔奉獻科技扶貧20年,先後在重慶、四川的25個區縣開展技術培訓和諮詢服務10000餘次,受益面25000餘人次。曾獲「全國老有所為楷模」、「中國老科協首屆突出貢獻獎」、中國老科協30周年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科院院士林鴻宣入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09-08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入選,並將作為上海地區候選人參加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遴選。
  • 瞄準前沿高端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 江蘇省第八屆青年科學家年會圓滿落幕
    2020年11月27日,由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江蘇省第八屆青年科學家年會」在南京圓滿落幕。省領導、國家級學會代表、世界綠色設計組織籤約代表、省級學會代表、高校科協代表、第五屆江蘇省科協青年會員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代表、市科協代表等500餘人參加了盛會,江蘇省室內設計學會應邀出席了會議。
  • 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榜樣的力量
    今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組織實施注重體現科學家精神六個維度的傑出代表,把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和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經各地方、各學會、各單位推薦,共有400餘位科技工作者入圍,中國科協聯合新華網共同開闢專題網頁,展示最美科技工作者風採。
  • 河北醫大一院王學義教授獲得2020年河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
    2020-11-13 11:01:49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舉報
  • 2019年四川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是他們
    7月13日上午,四川省科協、省委宣傳部、科技廳、中科院成都分院、省國防科工辦在四川科技館聯合舉行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孫朝暉等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展現四川科技工作者的時代風採。頒獎現場頒獎現場10位2019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出爐!
  • 公示 | 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來啦~有你認識的嗎?
    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地區候選人暨2020年上海地區「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選正在公示中,市科技系統多名科技工作者上榜,公示期為8月26日至8月30日。詳見↓2020年(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地區候選人暨2020年上海地區「最美科技工作者
  • 四位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講述 謹守科技報國、創新為民的初心
    面對即將開局的「十四五」時期,廣大科技工作者如何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奮鬥姿態踏上新徵程?本期特邀四位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講述他們謹守科技報國、創新為民初心,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奮鬥經歷,在早日建成科技強國的願景中共同迎接充滿希望的一年。
  • 鍾南山等十人獲稱「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多來自戰疫一線
    羊城晚報·羊城派客戶端5月29日消息,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29日上午,廣東舉行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表彰先進大會,鍾南山等十人獲2020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評比公示,評選出鍾南山等10位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
  • 【最美科技工作者】陳煥文:綻放「最美」的自己
    先後榮獲了2011年「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2012年江西省唯一「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三次摘得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桂冠」。作為學術帶頭人,他建立了江西省唯一質譜科學與儀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基地)和首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目前正在與俄羅斯籌建「一帶一路」國家重點實驗室。
  • 20人獲評2020「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4日訊 7月24日,記者從德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獲悉,經評審,王志勇等20名同志被評為2020年度「德州最美科技工作者」。
  • 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代小佩)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佔先機、迎難而上,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 南開大學教授於宏兵、劉偉偉獲評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日前,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聯合開展的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結果揭曉。在110名各領域、各條戰線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中,20名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被評為2020年天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於宏兵、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劉偉偉榜上有名。
  • 科普丨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打贏「藍天保衛戰」是我的責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應該有家國情懷,要為國家的重大需求、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改善人民生活獻身研究。」對於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感言,「大家選我,不是因為我『最美』,而是大家希望看到我們的國家更美。」雖已年過古稀,郝吉明依然在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
  •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打贏「藍天保衛戰」是我的責任
    「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應該有家國情懷,要為國家的重大需求、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改善人民生活獻身研究。」對於獲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感言,「大家選我,不是因為我『最美』,而是大家希望看到我們的國家更美。」雖已年過古稀,郝吉明依然在為打贏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這是我的專業,我的責任,也是我應該有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