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航天喜迎巔峰!已取得兩大核心成就,又將迎重大任務
此前已經完成了兩大核心任務,即中國已實現北鬥三號系統在全球聯網,以及中國的「空天飛機」將完成發射和回收任務。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這兩項核心成就。另外,火星探險發射成功任務有序進行,可重複試驗太空飛行器計劃也獲得了成功,而嫦娥5號的下一階段任務無疑將是2020年太空大戰的收官之戰。
-
「空天飛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後,中國航天再次迎來重大任務
important}在2019年時,我們預測2020年將是中國航天的超級大年。2020年航天人辛苦啦,兩大核心成就在中國航天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三步走」的最後一步我國的探月工程制定了嚴格的「繞、落、回」三步走計劃,而此前的多次發射已經完成繞,落兩項任務,此次採樣返回將成為我國航天領域的的又一次創舉。
-
中國已經成為太空探索的「頭部玩家」?2020後航天任務將迎來爆發
就在「嫦娥五號」回家後不久,我國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進行了首次發射任務,並取得了成功。眼下,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我國此前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今年的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
-
短短幾個月,中國航天再次迎來重大突破
隨著中國的發展,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關注也越來越大,隨時都想要看看這個國家到底是為什麼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這不,我國這邊再次放出消息,中國航天迎來重大突破,連美國都感嘆:這怎麼可能?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
-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本報特約評論員今日社評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入微的操作,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並在一些尖端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優勢。
-
中國航天高密度發射,迎來大發展時代,揭秘看看到底是怎樣一盤棋
雖然依靠電池充能早已失去了能量,但是東方紅作為一座永恆的紀念豐碑並見證中國航天的輝煌。有報導稱,中國航天將迎來高密度發射,咱們來揭秘下中國航空的發展大局,開啟筆尖上的航天之旅。根據Space Launch Report公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已進行31次火箭入軌發射,其中29次成功將衛星送上預定軌道,發射失敗2次。以國家為單位按照火箭任務次數計算,在2019年成功發射入軌的國家中,俄羅斯完成22次發射任務,美國完成19次發射任務。
-
中國航天又一裡程碑任務迎來最重要時刻
中國航天又一裡程碑任務迎來最重要時刻,除了直接配套的公司外,這隻背靠航天科技集團的「新面孔」有望站上C位據央視新聞11月17日報導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
-
太空寫入新基建,航天領域將迎來新的兩強爭霸!
在未來十到二十年的時間裡,航天領域將是中美兩強爭霸的時代!中國航天經過了幾十年的平緩發展,和幾年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初具規模,在航天第二梯隊裡已經是領頭羊的位置,正在向第一梯隊進軍。然而,中國的航天運載器也就是火箭還是一個薄弱環節。中國火箭不能很好發展,很大的原因就是前期發射次數少,鍛鍊機會少。近些年,鍛鍊機會來了,但火箭卻明顯落後了,運力跟不上,發動機技術落伍。
-
1965年,百廢待興的中國航天,迎來了新的開篇
嫦娥四號月球背面成功著陸,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的建成,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中國的航天事業如今正迎來快速蓬勃的發展,而每一次的成就,都引起了世界的矚目,尤其是這兩三年的航天任務,先後已取得了數項國際首創的世界紀錄。
-
中國航天超級2020:十大成就盤點
、衛星導航系統、月球與深空探測與商業航天等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今年是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這些高光時刻值得銘記。 2004年,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啟動,計劃通過「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有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四號、鵲橋號、五號T1試驗器等完成任務,完整突破了環繞和著陸兩大月球探索使命,實現了人類首次軟著陸月球背後和巡視的壯舉。
-
科技迎來兩項重大突破,中國走向世界最前列
導讀:近日,一篇新加坡網站的文章引起了外界普遍關注,該文章的主要內容闡述了我國「重大科技突破迎來了井噴期本月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宣布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緊隨其後,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本已經進入了擇機返回地球的過程中。當然了,更多的科技成就比較低調了。
-
我國航天再次迎來兩大新進展,哪兩大進展?對我國又有什麼意義?
嫦娥五號返回器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傳出消息稱:「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軌道任務器將會前往距地球約為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進行新的任務。由此可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任務並沒有就此結束。然而,就在大家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上的時候,我國的兩大航天任務也傳來了重大進展。第一個重大進展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現場據媒體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向外界表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預計在下個月將會進入火星軌道。
-
不止火箭發射,海南航天產業或將在這些方面迎來大發展
航天科技集團在大會上作題為《航天科技攜手海南打造創新發展新高地》的報告。報告指出,集團公司與海南省自2019年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抓住了航天發展新的重大機遇,主動積極推動戰略合作協議落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先後執行的一系列重大發射任務,支撐我國火星探測、月球探測、載人空間站等重大航天工程的實施,有力推動了我國航天強國建設。
-
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深空探測活動逐漸復甦,各主要航天國家紛紛制定面向未來的深空探測長遠規劃或任務計劃。經過幾代人努力,我國航天事業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我們有能力走出地球、邁向深空!從嫦娥一號到五號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開始研究月球探測的可行性。90年代,成立「863月球探測課題組」進行研究論證。
-
盤點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航空航天篇
中國科技成就主要分為:航工航天、交通基建、農業科技、生物醫藥、海工裝備等。2008年9月27日16時43分許,身著「飛天」艙外航天服的翟志剛,揮動著鮮豔的五星紅旗向地面報告:「神舟七號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
-
吳燕生:讀懂了這些,就解開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精神密碼
▲ 1956年2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宴請全國政協委員,將原本坐在第37桌的錢學森請到身邊從中國航天的起點——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到今天,我國航天事業已經走過了60多個年頭。
-
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
根據環球網報導,我國航空領域傳來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北京航空控制中心於近期對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了試飛,試驗船返回艙在東方著陸預定區成功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達到著陸現場艙體完好無損,這個消息一出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
Space X「星鏈」,推動一場衛星網際網路革命,航天軍工迎來大機遇
該公司表示,下次嘗試將在美國當地時間2月17日(北京時間18日)進行。此次發射成功後,使得該項目入軌衛星總數達到300顆。這將是SpaceX今年以來第三次發射星鏈衛星,也是該公司第五次(每次額定60顆)將衛星送入軌道。
-
我國航天「大豐收」!突破火箭回收核心技術,馬斯克不再獨享神奇
國家已經發布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將航天技術與生物、信息、材料、能源等高新技術共同列為國家五大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領域,明確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實際上!但是這樣的算法有一個 bug,那就是回收火箭肯定要維護修理,這部分錢怎麼沒算進成本裡啊~全球商業航天市場,至少規模在1.72萬億以上。假如有廉價可回收火箭出現,想必能收穫大量市場。在此之前,讓國人引以為榮的航天事業有了新的突破。也就是說,中國太空飛行器可重複使用技術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
Space X迎來第100次發射,馬斯克:一些重大裡程碑即將來臨
【ALENG 自媒體】8月18日晚間自媒體專稿,隨著星鏈計劃第11批次57顆網際網路衛星的發射升空,矽谷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即將迎來人生中另外一個重大的時刻。此前,這枚助推器已經執行過3次星鏈計劃和Telstar 18 VANTAGE、Iridium-8兩次搭車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