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生:讀懂了這些,就解開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精神密碼

2021-01-13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發布《旗幟——航天「三大精神」學習讀本》。該書由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作序,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方向明主持編寫。

該書是集團公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集團公司黨組的領導下,集結全集團相關優勢力量,以前期紮實的課題研究為基礎,反覆打磨而成的一部航天「三大精神」專著。書中有理論詳解,有實踐案例,有歷史成就,有當代作為,深入淺出,精煉翔實,是航天人學習航天「三大精神」的優質教材,也是社會各界了解航天事業、領悟航天精神的最佳讀本。

在序言中,吳燕生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重視精神力量的重要論述和對航天事業、航天人的重要指示批示為引領,凝練地總結了廣大航天工作者在數十年的奮鬥中鑄就航天「三大精神」的歷史脈絡與鮮明特徵,敏銳地指出了航天「三大精神」的內在邏輯與重要意義,勉勵廣大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將精神的力量轉化為航天報國的堅定志向和航天強國的堅定信念,轉化為砥礪奮進、接續奮鬥、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強大動能,不斷創造航天事業新的輝煌。

現將序言全文刊發,供大家學習參考:

《旗幟——航天「三大精神」

學習讀本》序言

■ 吳燕生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也是一項事業不斷創造輝煌的源泉。

▲ 1956年2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宴請全國政協委員,將原本坐在第37桌的錢學森請到身邊

從中國航天的起點——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到今天,我國航天事業已經走過了60多個年頭。一甲子櫛風沐雨、朝乾夕惕,中國航天人經歷了從零起步的舉步維艱,經歷了奉獻終身的義無反顧,經歷了發射失利的痛定思痛,也迎來了無數次鮮花和掌聲的高光時刻……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中國航天人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取得了以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鬥導航、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實現了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使我國昂首屹立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

▲ 國防部五院時期的航天人影像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6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徵程中,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的航天傳統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統稱航天「三大精神」)。航天「三大精神」與中華優秀文化一脈相承,是偉大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成果,是中國航天事業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文化源泉,是中國航天人心中永遠高揚的旗幟。

▲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團隊部分成員

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回顧航天事業的每一步前行,都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作註腳,時刻閃爍著航天精神的光芒——是愛國主義的信念,讓錢學森、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等一批傑出科學家甘願放棄國外優厚待遇,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創立和發展中國航天事業;是無私奉獻的品格,讓一批批航天工作者從繁華都市來到深山叢林、荒郊野嶺,投身祖國三線建設,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是以苦為樂的追求,激勵航天人白手起家,在簡陋的實驗室裡做試驗,在茫茫戈壁執行任務、奪取成功,用有限的科研和試驗手段築起航天事業的高樓大廈;是嚴慎細實的作風,具化成一整套系統管理模式和「雙五條」「28條」「72條」等質量管理方法,確保了型號任務的高成功率;是團結協作的大局觀,讓數百個參研單位、數千個協作單位、數十萬科技人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航天複雜巨工程成功實施;是勇攀高峰的進取心,讓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敢於戰勝艱難險阻,勇於突破和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向著星辰大海不斷進發……

▲ 嫦娥四號任務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後,兩代航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航天「三大精神」是中國航天事業的濃縮,也是時代的一面鏡子。60多年來,它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同頻共振,為我國航天事業跨越式發展輸入了強大精神動力,同時,又從航天事業的沃土中汲取營養,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傳承性和時代性。

▲ 北鬥導航衛星團隊部分成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不能丟」,要「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要強化使命擔當,堅定航天報國志向,堅定航天強國信念,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創造更多中國奇蹟」。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黨和國家對傳承航天精神、建設航天強國寄予了殷切期待。

▲ 天問一號探測器團隊部分成員

當前,我國正在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即將開展小行星探測、重型運載火箭研製、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力爭到2030年推動我國躋身世界航天強國行列,到2045年推動我國在航天領域率先實現強國目標。實現宏偉藍圖,需要廣大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揚航天「三大精神」,將精神的力量轉化為航天報國的堅定志向和航天強國的堅定信念,轉化為砥礪奮進、接續奮鬥、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強大動能,不斷創造航天事業新的輝煌。

▲ 嫦娥五號探測器團隊部分成員

基於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了航天「三大精神」課題研究,分析闡述了航天「三大精神」的內涵和本質特徵,並結集成《旗幟》一書。該書對航天「三大精神」的歷史背景、發展脈絡進行梳理,並選錄了21個生動的故事案例,詳細解讀了航天「三大精神」的具體內涵。讀懂了這些,就解開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精神密碼。同時,我們也希望以書為媒,將其作為在全社會弘揚和傳承航天精神的參考讀本,使航天「三大精神」傳播得更廣更遠,歷久彌新,永遠璀璨。

《旗幟》一書發布後,在集團公司廣大幹部職工中,特別是科研生產一線引起強烈反響。

一院14所李元龍表示,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的航天精神激勵著一代代航天工作者披荊斬棘,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作為一線設計人員,深入茫茫無際的戈壁荒原開展外場試驗似家常便飯,體驗春秋的風沙、夏季的酷暑、冬季的嚴寒,沒有艱苦奮鬥航天精神的支撐就難以收穫試驗成功的喜悅。「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新時代航天人牢固樹立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的偉大理想,就一定能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宏偉目標。

四院7416廠尤樹森表示,作為一線青年科技人員,閱讀《旗幟》,他再次接受了航天精神的洗禮,倍感振奮和自豪。從白手起家、實力薄弱到北鬥組網、嫦娥奔月,輝煌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持之以恆的奮鬥和拼搏,每個航天人都了不起。「我將繼續積極投身航天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和應用實踐中,不斷加強學習、積累經驗,立足崗位需求,持續優化改進,努力探索創新,將航天『三大精神』作為砥礪前行的明燈,為航天事業的發展貢獻青年力量與智慧。」

五院514所郭蕾說,手捧《旗幟》,重溫航天「三大精神」誕生歷程,艱難方顯勇毅,篤行方顯珍貴。《旗幟》的顏色是一片赤膽忠心的紅,「國家至上」「人民至上」是航天人獻身報國的心聲。書中一個個鮮活的科研團隊、科研工作者事例,生動地詮釋了航天人的信念與大局觀、航天人的品質與作風。《旗幟》高舉,為「航天強國」固魂;《旗幟》引領方向,航天人步伐鏗鏘。航天科研工作者將為實現「航天夢」接續奮鬥,奏響探索浩瀚宇宙的強音。

六院7103廠何小虎表示,《旗幟》一書深刻詮釋了航天精神在新時代的新內涵,是新一代航天人的精神引領。「過去的一年,我們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悅,新的一年,還有更多的任務等著我們去拼搏奉獻。作為一名火箭發動機『螺絲釘』,我要繼續把成功作為最堅定的追求,把奮鬥作為最有力的回答,用創新作為最強大的力量,匯聚能量、推舉夢想,全力打造性能更加卓越的一流動力,鑄牢支撐航天強國建設的動力基石。」

七院天盛覃永清認為,《旗幟》激勵著他們以航天「三大精神」為指引,牢記使命、不畏艱險、獻身航天。「旗幟亮明、號角吹響,作為航天服務業從業者,我雖然沒有衝在航天科技強國的最前沿,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們將用心做好科研生產後勤保障服務,助力航天強國建設。」

八院八部雷建傑表示,「伴隨著偉大祖國接二連三的飛天喜訊,品味著學習讀本的內涵,我深刻體會到航天『三大精神』給予我們的啟示與力量,令人敬仰和感嘆。」作為一名型號總體設計師,必須保持「嚴、謹、細、實」的作風,技術上什麼都需要會,但絕不是淺嘗而止,甚至要比分系統更要了解,要敢於擔當,將行動落實到實處,做到真正把技術吃透。選擇了航天,就是選擇了吃苦耐勞,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關乎國家命運的事業。

九院704所馬慧姝說,「我們是幸運的,與前輩們相比,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的繁榮富強,我們的科研環境也遠超以往。每當我回顧那一段歷史,都發自肺腑的感嘆:究竟需要多麼強大的精神力量,前輩們才能夠克服那堪稱絕望的困境,創造不朽的功勳。我們是幸運的,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奮起前行。前路的困難毋庸諱言,接受挑戰我們責無旁貸。秉承前輩的精神,沿著前輩奮鬥的方向,我們將昂首闊步,讓旗幟飄揚在星辰大海。」

十一院孫璽表示,航天「三大精神」在實踐中不斷沉澱凝練升華,成為所有中國航天人的寶貴財富,已深入人心、融入血液,激勵著航天氣動人去拼搏、去奮鬥。站在新的起點,航天氣動人將倍加珍惜,進一步傳承和弘揚航天「三大精神」,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牢記「氣動先行官」的使命,用氣動技術支撐航天航空飛行器發展,為建設航天強國貢獻力量。

十二院2所薛鳳桐認為,航天事業的每一步前行,都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註腳。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續奮鬥,完成了一系列巨大成就,都離不開這種偉大精神力量的感召。作為一名新時代航天青年和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傳承者。「我將把航天『三大精神』鐫刻進自己的職業信條,為航天強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來源:《旗幟——航天「三大精神」學習讀本》、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各院

編輯/楊成 高一鳴

校對/林佳昕

監製/黃希

相關焦點

  • 中航科技董事長吳燕生:中國將用2年時間建成全球唯一運行的空間站
    第二,我們按照中國航天大「大力協同,努力攻關」這麼一個方式來進行,這種方式也就是我們過去講的,現在也進一步來講,就是發揮我們社會主義舉國體制的優勢,聯合攻關,這些攻關不僅僅是中國航天科技一點來做,也不是幾個單位,我們全國大協作,一起來做這個事情。  中國航天取得今天的成就,能解決了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我們是依靠舉國體制。
  • 樓陽生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舉行工作會談
    原標題:樓陽生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舉行工作會談 本報訊(記者楊文)11月13日,省委書記樓陽生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舉行工作會談,就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進行深入交流。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省領導李鳳岐、王一新出席。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與中國商飛董事長賀東風座談,考察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
    【點擊右上角加&39;,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9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一行到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吳燕生認真聽取了中國商飛5G+工業網際網路賦能大飛機智能製造情況介紹,與會人員就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 盤點航天事業 弘揚航天精神
    盤點航天事業弘揚航天精神
  • 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開啟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
    [圖片/新華]本周二,我國最大的空間技術承包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舉辦研討會,紀念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五十周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吳燕生,總經理袁潔以及一些著名的火箭科學家和宇宙飛船設計者共同參加了這一會議,會議回顧了1970年4月24日由中國第一艘運載火箭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搭載並發射升空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製及發展歷程,並研討了中國航空事業的經驗及面臨的挑戰。
  • 讀懂載人航天精神中的「特別」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重大戰略決策以來,廣大航天工作者心懷偉大夢想,接續迎難前行,讓「長徵」「神舟」「嫦娥」「天宮」等,一次次進入公眾視線,一次次刷新中國高度,不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更培養和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載人航天精神。
  • 讀懂載人航天精神中的「特別」_國際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重大戰略決策以來,廣大航天工作者心懷偉大夢想,接續迎難前行,讓「長徵」「神舟」「嫦娥」「天宮」等,一次次進入公眾視線,一次次刷新中國高度,不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更培養和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的發揚光大,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
  • 航天科技集團吳燕生、李勁東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中國日報11月9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機械與運載工程管理專家吳燕生和五院型號總師、傳感器與遙感技術專家李勁東獲獎。
  • 為中國航天和中國氣象事業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一代代氣象人和航天人攜手共進,勇於創新、接續奮鬥,推動我國民用遙感衛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在10月10日召開的「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座談會」上表示,面對新的形勢和發展需求,國家航天局將以「三個堅持」踐行新時代新要求,推動風雲衛星氣象事業蓬勃發展,為中國航天和中國氣象事業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提升衛星氣象事業基礎支撐能力。
  • 中國失去澳大利亞衛星站?中國航天成就顯著,航天精神勇往直前
    地球在過往的歲月裡,中國航天精神始終帶領著中國航天事業默默的向前發展在近年來,我國航天取得了諸多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環形山/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隨後又釋放了玉兔二號月球車。經過長達26年的努力,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
  • 聯合國外空辦主任:祝賀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主任西莫內塔·迪皮波接受總臺記者書面專訪,積極評價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期待未來彼此更廣泛合作,共同造福全人類。迪皮波首先對處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航空、航天工作人員表示問候。她表示,航空航天工業受疫情影響尤其嚴重,此時也凸顯了國際協作應對共同威脅的重要性。
  • 載人航天精神的由來與發展
    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我國航天事業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 國內首部系統全面論述航天精神著作《中國航天精神教程》出版
    《中國航天精神教程》是國內首部系統全面論述航天精神的著作。該書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航天精神研究分會組織中國航天系統內外部的專家編寫,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兼副院長,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兼航天精神研究分會會長梁小虹研究員擔任主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侯少文擔任執行主編。
  • 中國航天董事長吳燕生: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
    雲財經訊,2020年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活動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廣東省東莞市召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出席會議並演講。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隆重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
    為了完成任務,航天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咬牙堅持、艱難攻關,終於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一曲《東方紅》 ,揭開了中國航天的序幕。」龍樂豪院士充滿感慨。五十年前,長徵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太空。那次發射,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第五個把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中國從此進入太空時代,開啟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
  • 中國航天科工舉辦傳承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
    中國網10月25日訊(記者 謝露瑩)「站在時代前沿、大膽創新」——陳定昌院士用一生推動著我國空天防禦體系能力建設,取得了多項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為我國國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23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天科工)在京舉行「傳承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
  • 代號「603」,中國航天如今的輝煌成就,60年前從這裡起步
    經過幾十年探索和建設,我國已形成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航天發射中心,共同構成沿海內陸相結合、高低緯度相結合、各種射向範圍相結合的發射場格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60年前的9月13日,我國首枚探空火箭T-7,在一個代號為「603」的基地成功發射。而這個基地位於安徽廣德。可以說,603基地是中國第一個探空火箭發射場,也成為中國探空火箭的發祥地,中國航天事業從這裡吹響號角。
  • 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
    根據環球網報導,我國航空領域傳來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北京航空控制中心於近期對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了試飛,試驗船返回艙在東方著陸預定區成功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達到著陸現場艙體完好無損,這個消息一出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 中國航天事業實現歷史性突破!「可重複使用實驗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事業再亮風採,「可重複使用實驗太空飛行器」在酒泉中心發射成功,這說明我國這些年所有的技術和人力、資金投入都是值得的。中國航天事業展雄風雖然這些年中國在航天領域已經取得了極大突破和成就航天回收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地為今後的發展節約成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中國才如此重視。並且,可以突破國外的技術封鎖,讓我們自己的航天技術在世界領域發光發熱。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度領導幹部會
    原標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度領導幹部會   8月8日,中國航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