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科技董事長吳燕生:中國將用2年時間建成全球唯一運行的空間站

2020-12-02 網易新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在東莞參加「2020年中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時,接受了中企聯採訪組——《中國企業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吳燕生透露,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將在12月17日前回到地球,完成這次月球採樣返回的科學任務,也標誌著月球探測「繞落回」三步走任務圓滿收官。另外,這位中國航天科技領域「最權威消息」的發布者還透露,從明年開始,我國將建設中國的空間站,利用2年時間把空間站建成,繼而保持它長期穩定地在跪運行,繼續使中國空間站成為世界上唯一運行的空間站。以下是採訪實錄。

  《中國企業報》:吳總,您好!這幾天,隨著嫦娥5號探測器順利進入環月軌道並開始按預定設計進入工作,公眾對中國的航天事業關心和熱情越來越高,請您結合目前動態,能不能跟我們談一下最新的事業進展?

  吳燕生:中國航天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支持下,應該說經過六十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現在大家都非常關心中國航天的發展。當天大家也知道,我們在11月24日,剛剛用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咱們國家的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這個月球探測器馬上按照我們的發射計劃安排,將在明天晚上落在月亮上,再經過2天在月球上進行取樣,在12月3日將從月球表面起飛,繞月球飛行的軌道飛行器進行交匯(音)對接,之後進行一系列的軌道轉移,將在12月17日前回到地球,完成這次月球採樣返回的科學任務。這次任務完成,也標誌著月球探測繞落回三步走任務圓滿收官。

  在這之後中國航天將在12月20日發射中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徵8號,將在明年我們還將進入「十四五」之後,我們進行中國的空間站建設,屆時中國航天又將迎來新的發展。同時跟大家介紹一下,明年5月份火星探測器將落在火星,開始火星的巡視探測,這些都是中國航天在近期一系列的大的任務。

  《中國企業報》:中國航天不斷地給我們帶來驚喜,我們也將一直保持著期待。另外,我們知道中國航天作為尖端科技事業,肯定有很多「卡脖子」的問題,面對「卡脖子」的問題,我們有哪些創新?

  吳燕生:中國航天發展,從60年前我們發展的時候,在咱們國家整個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技術也比較薄弱的時候,圍繞航天作為一個國家高科技的標誌,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也是凝聚全國人民重大的領域,黨和國家的決策採取幹航天。在那個時候,實際上我們一直面臨的是國外的封鎖。所以中國航天從創建那天起,我們就建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麼一個原則和精神,從那時候開始,中國航天很多的關鍵核心技術就從自主開始研製,開始攻關,到今天中國航天取得長足進步,但是我們依然在建設航天全國進程中,依然還有一些卡脖子的問題需要解決,我們是繼續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麼一精神。

  在技術方面,我們做的一個是卡脖子技術,識別辨識出來。第二,我們按照中國航天大「大力協同,努力攻關」這麼一個方式來進行,這種方式也就是我們過去講的,現在也進一步來講,就是發揮我們社會主義舉國體制的優勢,聯合攻關,這些攻關不僅僅是中國航天科技一點來做,也不是幾個單位,我們全國大協作,一起來做這個事情。

  中國航天取得今天的成就,能解決了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我們是依靠舉國體制。那麼在新的時期,我們將繼續發揮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在新型舉國體制,我們把它發揮得更好,爭取早日把所有卡脖子問題都得到解決掉。

  《中國企業報》:我們中國航天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成全了我們中國航天精神。習總書記對我們的航天精神也是非常讚賞的。我想問一下吳總,在新時代裡,對中國的「航天精神」有哪些新的解讀?

  吳燕生:航天精神,就是我們60年發展,中國航天有這麼一句話,航天事業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事業發展。在60年發展過程當中,中國航天孕育傳統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在新時代,總書記又提出又我們北鬥精神、奔月的嫦娥精神,這一代代航天人在發展中國航天事業,建設航天成就的同時,孕育出來的新精神。

  這些精神在新時代,我個人體會有三點:1、愛國。熱愛祖國,無私奉獻這是中國航天精神的核心。我們在航天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從那麼一個薄弱的技術起步,我們面臨那麼多卡脖子技術的問題,面臨國外這麼多技術的封鎖和打壓,航天能夠走過來。在當年那麼困難的情況下,一代代航天人矢志不渝,努力攻關,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能克服這些,我覺得最核心是愛國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

  2、航天幾十年的發展,核心內容就是創新。大力協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就是我們按照五中全會講的,要把創新放在整個國家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我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是體現在這些,也是體現在中國航天創新性上。我個人體會,唯有創新中國航天才能不斷發展,這是我的認識。

  3、航天六十多年,一個精神就是奮鬥,這是我的體會。這就是我們航天精神裡面講的大力協同、勇於登攀,這是我們經過歷代航天員持續奮鬥才取得的一個又一個成績,使中國航天取得了今天這樣的輝煌成就,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個世界的名片,這就靠一代代人的持續奮鬥。那麼在這航天,我們的認識就是唯有奮鬥才能實現發展。所以愛國、創新、奮鬥是航天精神的核心,也是新一代我們將深化、發展和繼續弘揚的內容。

  《中國企業報》:「十四五」規劃馬上要開始了,「十四五」規劃裡面有哪些具體的目標?要實現哪些具體的任務,承擔什麼樣的歷史使命?

  吳燕生:在「十四五」期間,我們歷史使命,就是像大家說的,「十四五」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時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在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就是要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目標,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應的中國航天事業,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建設航天強國。

  這個強國目標,給我們提出來的新要求,我覺得第一是要把創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前面我講了,唯有創新才能不斷實現發展,才能持續發展。

  那麼同時創新在「十四五」規劃期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中國的空間站建設。我們將從明年開始建設中國的空間站,利用2年時間把空間站建成,繼而保持它長期穩定地在跪運行,繼續使中國空間站成為世界上唯一運行的空間站。

  第二個重大的「十四五」規劃創新,就是要進行在月球探測之後,進行中國的載人月球探測,以及月球科學探測,就是月球基地的建設,對應的,我們新一代載人飛船,新一代的載人火箭,重型運載火箭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們「十四五」規劃要努力踐行,努力實踐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董事長吳燕生: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
    雲財經訊,2020年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活動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廣東省東莞市召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出席會議並演講。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與中國商飛董事長賀東風座談,考察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
    【點擊右上角加&39;,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9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一行到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實地考察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並與中國商飛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東風進行了座談。
  • 樓陽生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舉行工作會談
    原標題:樓陽生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舉行工作會談 本報訊(記者楊文)11月13日,省委書記樓陽生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舉行工作會談,就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進行深入交流。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省領導李鳳岐、王一新出席。
  • 國際空間站運行到2024年希望破滅?中國將成為唯一
    綜合評估,俄羅斯專家認為經過修修補補,國際空間站雖然可以繼續勉強運行下去,但卻無法徹底修補,預判最多可運行到2024年,什麼延壽到2030年純屬扯淡。將成為全球唯一在軌運行的 這個誕生於1998年的所謂國際空間站,最初計劃使用至2015年,但隨後將其壽命期限延長至2020年,然後又延長至2024年。
  • 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明年發射嫦娥四號,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將在今明兩年連續「蟾宮折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吳燕生說:「2017年年底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施月球無人採樣和樣品返回地球。2018年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如若順利,「嫦娥五號」將是人類在本世紀首次「取回月壤」,「嫦娥四號」將是有史以來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 中國空間站將成全球唯一,和其他國家比處在什麼水平?
    這是長徵5號b運載火箭,今年的第2次成功發射,也預告著長徵5號火箭,可以肩負起更大的重任了。也只有它才能拖載起空間站的核心艙了。如此看來國家計劃在2022年前後全面建成我國第1個空間站,將很快實現了。 在那時候,作為目前唯一在軌運行的國際空間站,也將除役,那時中國的國際空間站,就會成為唯一一個長期有人駐守的空間站了。
  • 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將成為同時期全球唯一的空間站。
    現在國際空間站最初計劃使用至2015年,但隨後其工作期限延長至2020年,然後再延至2024年。目前,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延長至2028-2030年的可能性。然而近年以來,國際空間站頻繁漏氣,2018年8月,對接在國際空間站上的「聯盟MS-09」飛船出現漏氣,太空人在飛船軌道艙的艙壁上發現長度近2毫米的裂縫,當時進行了緊急修補,漏氣原因至今沒有查明。
  • 中國空間站或提前建成,一票難求
    中國航天迎來了年尾的高密度發射:從11月初北鬥三號「一箭雙星」開啟北鬥全球組網,到12月11日阿爾及利亞一號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剛剛進入2018年,中國航天就頻頻傳來捷報,1月19日,中國的長徵11號快速響應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一箭六星」發射。
  • 中國空間站建成時間公布,一雪前恥還將成唯一
    然後就是北鬥衛星成功完成組網,並正式在全球範圍內投入使用。接著是我國首次開始對火星的探測任務,如今正在穩步進行中。而最讓人期待的,還是我國在空間站上的建設,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完成?而對於這一任務,我國有關部門已經給出了回應,世界也因此再次聚焦東方。我國不僅正式公布了我國空間站建成的時間,還透露第3批預備訓練的太空人已經全部確定。
  • 中國空間站傳喜訊,2021年春將發射核心艙,預計2022年將全面建成
    近期在湖南韶山舉行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上,中國載人航天總師周建平稱,在2021年春季,中國將發射搭載空間站核心艙的「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目前,航天員乘組已經選定完畢,其他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最後預計在2022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天宮」空間站。
  • 11.7日報: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中國空間站2022年建成
    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 北京時間10月15日零時,202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累計達129.5億元人民幣(約19.3億美元),正式超過北美同期成績,歷史上中國內地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成果的取得,最重要的是中國強大的抗疫能力為電影業的恢復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基本保障。
  • 航天科技集團吳燕生、李勁東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中國日報11月9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機械與運載工程管理專家吳燕生和五院型號總師、傳感器與遙感技術專家李勁東獲獎。
  • 太空上有幾個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或將在2024年成為唯一的空間?
    大家經常會聽到太空人在太空空間站上執行任務,那你知道太空空間站是什麼嗎?全世界有幾個太空空間站?先來介紹一下空間站,空間站又被稱為太空站或航天站,它是一種在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上,一般是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上長時間運行。能讓太空人巡航,並進行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
  • 2021年全年發射次數「40+」!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航天科技集團2021年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階段的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國家戰略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20年前建空間站不帶我們玩,20年後,近地軌道將僅剩中國空間站
    2000年11月2日,國際空間站完成首次載人任務,到今天已經運行20年。期間完成了無數實驗,為人類科技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然而中國身為航天大國,卻並沒有參與到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並非中國不想參與其中,甚至2003年中國「神州五號」返回後,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專家都表示,邀請中國進行國際空間站建設。然而最終卻被美國拒絕。
  • 國際空間站漏氣顯「報廢危機」?唯一替代品在中國,2022年建成
    很遺憾16個國家中沒有中國,因為一來中國當初經濟落後,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太過燒錢;二則是美國反對中國加入,警惕中國成為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大國。不得不說,美國有時候眼光很毒辣,中國的確有潛力成為世界強國,並且在美國百般打壓下還是壯大了。16個國家合作而成的國際空間站當然是個好東西,在科學研究和開發太空資源等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甚至有地球無法提供的優越條件。
  • 時間確定!2020年發射中國空間站核心艙,接著發射兩個實驗艙
    然而在20年前,作為地球人類的國際空間站(IIS)項目卻唯獨將中國拒之門外,導致在過去十多年裡,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國家太空人不斷地前往國際空間站,美國、俄羅斯、日本、歐盟、加拿大,甚至是阿聯,國人只有幹羨慕份兒。
  • 《流浪地球》中的中國「影子」,其中之一,5年後將成世界唯一!
    看過《流浪地球》的朋友應該知道,領航員空間站在影片中承擔了全球通信、信息存儲等使命,有人認為它與現實中的中國「天宮」空間站有些類似。眾所周知,中國空間站建成以後,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市實驗室,同時也是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 中央決定:宋志勇任中航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12月7日,據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官網消息:12月7日,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黨中央關於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同志調整的決定:宋志勇同志任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
  • 國際空間站退役後,中國空間站或成唯一?別再被雞血文忽悠了
    近幾年,「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屆時中國的空間站或將成為唯一服役的空間站」這一則消息在航天愛好者圈裡成為了熱議的話題,也成為國人引以自豪的一件事,但事實是不是這樣的,今天學長來跟大家客觀分析分析,這事「它靠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