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一部名為《流浪地球》的電影火了,環球網援引美媒的報導稱,《流浪地球》成為中國市場票房第二高的電影,並且目前票房依舊在不斷上漲。據最新消息顯示,該電影將會譯為28種語言全球播放。有分析認為,《流浪地球》的故事可能就發生在50年後的未來,看起來並沒有特別強烈的距離感,甚至電影中的很多未來場景、技術儲備也都並非遙不可及。
在觀影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很多貼近現實但又充滿科幻創意的裝備,例如:領航員空間站、行星發動機、地下城等,在這些未來裝備中極具想像力,但不少人卻表示,在這些裝備中或多或少可以找到一些中國的「影子」,就像領航員空間站一樣。
看過《流浪地球》的朋友應該知道,領航員空間站在影片中承擔了全球通信、信息存儲等使命,有人認為它與現實中的中國「天宮」空間站有些類似。眾所周知,中國空間站建成以後,將成為我國長期在軌穩定運行的國家太空市實驗室,同時也是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雖然,與領航者空間站相比,「天宮」空間站的個頭小了點,但卻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據了解,中國空間站額定成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在太空運行的是在1993年就開始實施的國際空間站,一共有16個國家聯合研製,但其中中國被拒絕加入。沒辦法,既然不帶我們「玩」,那我們就只有獨立自主這一條道路。從提出空間站計劃到第一個航天員進入太空,我國整整花費了11年時間。此後,我國加快了研製步伐,在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之後,為邁入空間站時代做好了準備。
目前正在運行的國際空間站預計到2024年就要退役了,到了那個時候中國將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在《流浪地球》準備正式「流浪地球」的時候,中國空間站也再次傳來喜訊。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司發布消息稱,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合作的首批項目完成初選,預計將在2019年6月對外發布定選結果。此外,官網還透露,中國航天員中心近日已經圓滿完成為期7個多月的水下試驗任務,現場航天員王亞平表示,中國空間站任務迫在眉睫,意味著航天員乘組的選拔即將啟動。
早前,我國曾公開表示,未來中國空間站將面向所有聯合國成員國開放,供其進行太空探索和利用。當時,俄羅斯人表示,迄今為止沒有一個航天大國邀請聯合國所有國家開展航天合作,中國將成為第一個。與此同時,已經有歐洲航天員明確表示:「我想上中國空間站!」(叮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