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流浪地球》意外成了……試金石

2021-01-08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逸】

大浪淘沙,是歷史發展進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2019年春節「刷屏」的《流浪地球》,無意間提供了一塊難得的試金石,圍繞《流浪地球》的評論,從一個側面,生動的反映了不同人群對自己,對中國,對未來的認知,成為了誰能夠與中國崛起共同前行的試金石。

從敘事的角度,《流浪地球》其實討論了三個有趣的問題:第一,非西方主體能否實質性的參與全球宏大敘事的主線,並作出無法被否認的貢獻,簡而言之,就是,非西方能否成為主體之一;第二,歐美國家事實上長期壟斷的敘事結構和話語體系,能否被後來者在主動學習借鑑的基礎上進行超越;第三,中國是否可以在想像空間裡領先一步,作出一些超越自身當前實力的「豐功偉績」,包括使用科幻的方式。

網上一批疑似具有某種應激創傷障礙的群體,以近似集體無意識的方式,自覺或者不自覺的站在西方教科書的立場上,以近似原教旨主義的虔誠和狂熱,做出了明確的回答:不允許、不可以、不要想;現實中不能做,電影中不能拍,科幻裡不要想。「想都不要想」,「想都不應該想」,就是這批回答的基本共性。

事實上極具諷刺意義的是,正是這批群體的存在,促成了《流浪地球》的大熱,並引發了一場遠超預期的討論。這場討論的出現,是偶然的,因為沒人知道《流浪地球》這片子能夠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通過「空手套戰狼」的方式絕地大翻身;同樣沒人知道《戰狼2》PTSD這種本應該是杜撰的症狀居然真的在個別網絡社區平臺如火如荼的展開,並因此豎起了討論的靶子。

另一方面,這場討論的出現,是必然的,儘管今天的地球並不面臨太陽走向消亡的宏大威脅,但國際體系變遷帶來的壓力和挑戰,對作為一個整體的中國而言,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其實並不真的遜色於一場「太陽氦閃」級別的考驗;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命題:當不知道有沒有希望,但註定要有人擔當,要有人犧牲,要有人去行動時,應該怎麼辦的命題,在今天中國現實中面臨的各種挑戰和考驗中,無時無刻不存在。極而言之,這個考驗,從19世紀中後期中國被捲入現代化以來,就始終存在;能夠走到今天,就是無數中國人做出了正確的回應;只不過,在2019年農曆豬年春節,這個選擇,以借鑑自好萊塢的技術手段,加上一群中國人的創意和演技,可視化的呈現了出來。可視化呈現的結果,是誘發了超大規模的情緒共鳴,這就是歷史的必然。

如果回到原著,《流浪地球》中最經典的場景,是叛亂的終局:在經歷了漫長且反覆持續的遷移後,因為預言中的「氦閃」(也就是太陽的消亡)沒有發生,於是有人認為,被欺騙了;大規模的叛亂發生了,最終仍然掌握著同歸於盡能力的聯合政府剩餘力量,5000人,選擇了投降;叛軍為了「懲罰」他們,選擇取走了他們太空服的能源電池,5000人被緩慢的凍死在地表;然後,就在他們死後,就在叛軍還在慶賀勝利的時候,「氦閃」如之前計算那樣的發生了,如果地球還停留在原地,那麼,將被一億度的高溫瞬間蒸發;拯救地球免於滅亡的人,則靜靜的變成了冰雕,站在平原上。

《流浪地球》的批判者,相當程度上嚴格的扮演著原著中叛軍的角色,儘管可能是不自覺的,無意識的。這種批判是複雜系統的結構性產物,長期以來在國際關係中討論的歐美發達國家的「軟實力」,包括福柯等人所強調的政治權力的「規訓」,都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而言,這當然不能說是這些人自己的責任,畢竟這是某種結構性的產物;但正如名為@三F騎士宅幽霜 的網友所總結的,在當下的中國,「跪拜」還是「消化吸收借鑑追趕」,已經梯次出現了兩分,而對《流浪地球》的批判,正是「跪拜」這一群體的本能反應,這種反應倒也不能說是純粹為了理念,更多的是因為這些「跪拜者」,或者,「買辦」/「代理」,原先憑藉著對舶來知識和價值的本土壟斷,獲得了某種相當不對稱的收益,這種收益註定要伴隨著「追趕」的成功而消失;這才是他們遠比華盛頓更積極的批判本土追趕派的真實的小心思。

這種小心思,在中國歷史上的每個關鍵時刻,都出現過;這種小心思,也是支撐「跳船」和「帶路」盛行的關鍵因素之一;不過話說回來,但凡存了這種小心思的,以及在不同時期採取了「跳船」行動的,那中國自身發展所帶來的收益與榮耀,無論是實際的還是心理的,也就妥妥的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流浪地球》在心理上成為了當下中國的一塊「試金石」,讓更多的願意為家園的安全、繁榮和發展的人留在這艘船上,讓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深入思想並形成共識,這是賀歲票房之外的特殊收益,也是對未來中國最好的獻禮之一。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的批判者,正扮演著原著中叛軍的角色
    《流浪地球》意外成為中國崛起的試金石。大浪淘沙,是歷史發展進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2019年春節「刷屏」的《流浪地球》,無意間提供了一塊難得的試金石,圍繞《流浪地球》的評論,從一個側面,生動的反映了不同人群對自己,對中國,對未來的認知,成為了誰能夠與中國崛起共同前行的試金石。
  • 豆瓣上給《流浪地球》打一星的評論都說什麼?
    2019年春節「刷屏」的《流浪地球》,無意間提供了一塊難得的試金石,圍繞《流浪地球》的評論,從一個側面,生動的反映了不同人群對自己,對中國,對未來的認知,成為了誰能夠與中國崛起共同前行的試金石。綜合觀察者網「春節檔」電影票房之爭戰況激烈,截止目前為止,《流浪地球》票房接近20億,而貓眼給出最終票房預測為53.34億。
  • 沈逸你是什麼粉什麼意思什麼梗 沈逸的老師是誰個人資料簡介
    最近沈逸的一句「你是什麼粉」在網上火了,這句話現如今被很多網友使用,還製作了相關的表情包,但還有很多人並不明白事件起因,那麼,你是什麼粉是什麼梗什麼意思?下面小編就來說說。你是什麼粉是什麼梗什麼意思沈逸年度金句,繼沈逸懷疑10月5日某群體聚集有問題之後,一些用戶與沈逸的對線今日仍在繼續。但每當沈逸對評論者詢問「你是什麼粉」時,評論者卻直接沒聲了,導致今天沈逸連問了一天「你是什麼粉」,這句話也被網友稱為「沈逸年度金句」 。
  • 沈逸:歐巴馬訪華與中美在核擴散上的合作
    沈逸:歐巴馬訪華與中美在核擴散上的合作  復旦大學 國際政治系博士 沈逸  【新民網評】2009年10月9日,在事先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入主白宮不足一年的美國總統歐巴馬被授予了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其致力於加強國際外交和世界人民之間的合作所做的非凡努力」,
  • 繼《流浪地球》後,劉慈欣《球狀閃電》將開拍,導演人選讓人意外
    2019年,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橫空出世,一上線就憑藉好口碑逆襲,一舉斬獲46億票房,而那一年也被成為了「國產科幻元年」。為了爭奪這一大蛋糕,不少科幻小說的版權都被買影視公司買了,而作為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自然也受到追捧,另一部作品《球狀閃電》也宣布將拍成電影。
  • 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 硬核科學家成「網紅奶爸」
    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 「硬核」科學家成「網紅奶爸」近日上映的影片《流浪地球》火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元卓也出乎意料地火了。或許公眾對這個名字還比較陌生,但最近「暴走」網絡刷屏微信朋友圈的6張《流浪地球》手繪講解圖就出自這位「硬核」科學家之手。2月7日下午,王元卓和愛人帶兩個女兒看完《流浪地球》電影,他本想讓10歲的大女兒就該電影寫一篇作文,算是完成一個寒假作業,可女兒卻表示很多地方沒看懂。「沒看懂怎麼寫?」
  •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
    流浪地球,劉慈欣短短兩萬字的原著,如何打造成「流浪宇宙」?(二)上回說到了流浪地球之剎車時代,這部分內容,如果打造成電影的話,應該側重的是末日災難片。這裡就來說說原著中的其它片段及如果拍成電影,將是怎樣的故事。
  • 好書推薦:《流浪地球》,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
    2019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登陸全國院線,短短幾天就引爆了網絡,最終取得了46億的票房,引起人們巨大的反響。這部電影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讓中國科幻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那麼,提到電影,就不得不提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這部劉慈欣於2000年寫的小說又會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 《流浪地球》票房破40億後,劉慈欣的多部小說也將改編成電影
    如果說《瘋狂的外星人》只是借著劉慈欣小說「外殼」的話,那麼郭帆執導,吳京、吳孟達、李光潔、趙今麥等人主演的《流浪地球》則是一道真正的「硬菜」了。《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其中劉慈欣還參與了該片的內容創作,成為了編劇,為該片的劇情保駕護航。
  • 震撼靈魂的拯救-電影《流浪地球》觀後感
    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講述了一個正能量故事。未來的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即將耗盡能量毀滅,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改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噬。為了自救,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機,推動地球脫離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去往新家園。星際旅程危機四伏、兇險連綿,流浪地球時代的人們捨生忘死,最終化險為夷。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 差評《流浪地球》,豆瓣火了!
    而最近,因為《流浪地球》被網友惡意評分的事情,豆瓣卻意外的「火了」。以前的國產科幻電影實在是。帶給人們的精神衝擊太過重口,大家本來對這部電影基本處於觀望態度。上映的第一天,它的票房只排第四,然而到第三天它就遠遠地把別的電影甩到身後。
  • 流浪地球,為啥不是流浪月球?
    電影《流浪地球》大獲成功。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地球流浪了,月球怎麼辦?但地球如果沒了月球的引力束縛,自轉開始加快,有多快呢,你想像不到的快,地球的白天將會只有8個小時,在這瘋狂的旋轉下,然後生物都無法生存下來,因為轉速這麼快,地球上開始出現颶風和大風暴,它們將摧毀一切,高大的植物將被連根拔起。那麼將地球停轉的發動機將會需要更大的馬力來讓地球停止轉動。
  • 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電影?流浪地球最火的一段差評,你怎麼看
    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電影。對這部不及格電影的普遍吹捧,那些看了提前點映紛紛較好的寫手和大V,只能讓我懷疑他們的人品與審美。一、科學設定不及格作為一部科幻片,一部被吹得很厲害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在科學設定上完全沒有能過及格線。全片最大的危機,來自於利用木星彈弓效應時,發動機受木星引力影響停止工作。這是對整個地球科學界和工程技術界的無情藐視。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2019年賀歲檔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上映6天,總票房已經超過了20億,口碑炸裂,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之作。在這部科幻電影中,地球人帶著地球開展了一次充滿浪漫詩意的流浪冒險之旅。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現實版流浪地球,銀河系中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非常受歡迎,它還被拍成電影在春節檔放映。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太陽進入快速膨脹期,為了逃離被吞噬的命運,科學家在地球上安裝了行星發動機,推動著地球逃離太陽系。此後,地球不再繞任何恆星旋轉,成了所謂的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流浪的人,流浪的心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象徵著人類自身,即將爆炸的太陽是人類被毀壞的家園以及正面臨的危機。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地球的流浪之旅,展現了千千萬萬個像「我」一樣的人的命運。地球變成了一架巨大的機器,以保證在危險降臨之前,能夠帶著人類逃出生天。此時,大氣層已經失去了它的保護作用,人類無法再在地面上生活。他們只能依靠深厚的土壤和巖層的庇護,龜縮在地底下。2地球流浪分為「剎車時代」、「逃逸時代」以及「流浪時代」。「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中最神秘的成員被發現。有一些循規蹈矩地圍繞恆星運轉,而有一些卻在空曠寒冷的太空中獨自流浪。和《流浪地球》中因太陽行將就木而被迫在人類操控下流浪的地球不同,這些流浪行星大多是在年幼時,因為和同一個行星系統中的其他行星發生引力糾葛而被甩出來的。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流浪行星。但是由於這些行星遠離恆星,基本上都很難發現。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根據劉慈欣兩部小說改編的科幻題材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成為了這個春節檔熱度最高的作品。前者目前斬獲了超20億的票房,並被譽為中國硬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口碑從朋友圈一路炸裂到外媒。後者是由叔圈扛把子黃渤、沈騰傾情主演,面對「天外來客」的意外降臨,展開了一場啼笑皆非的跨物種對決,讓人腦同大開和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