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檔期,都是讓影迷精神分裂的時期。因為此時既佳片雲集,也爛片泛濫。在今年這個北方人紛紛到南方去看雪的季節地域邏輯混亂時期,卻有一股清流,讓眾多段子手和影迷們不淡定了。這源於一部關於拯救主題的電影。
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講述了一個正能量故事。未來的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即將耗盡能量毀滅,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改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噬。為了自救,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機,推動地球脫離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去往新家園。星際旅程危機四伏、兇險連綿,流浪地球時代的人們捨生忘死,最終化險為夷。
關於科幻,這絕對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科幻片是類型片的一種,採用科幻元素作為題材,以建立在科學上的幻想性情景為背景展開敘事的影視作品。看似簡單的命題,我們的論據卻基本都是好萊塢的大片。《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黑客帝國》等,看得我們膽戰心驚。老外們在玩「科幻」的時候,我們還始終在戰爭片、武打片、愛情片的小巷裡「巷戰」。有關專家從技術層面解讀說,《流浪地球》是國產科幻片的開山之作,難怪春節檔期出現了票房井噴。據說,這部影片,自2015年便開始籌拍,導演連續過了4年沒有假期的生活,編劇的劇本寫了100多萬字;後期製作,更是耗費了相關人員無數的大腦細胞。幾經打磨、華麗綻放,與以往過程科幻片的小之作不同,《流浪地球》中巨大的發射器、混沌的末日景象無不令人震撼,由此,影片成為國產片中的精品。
關於拯救地球,這稱得上是人類的共識。人類對前途的恐懼感,是一種通感。「為什麼沙漠沒有綠洲?為什麼星星不再閃爍?為什麼花兒不再開了?為什麼世界沒有了顏色?為什麼我們知道結果?為什麼我們還在揮霍?」搖滾歌手譚維維的一曲《給你一點顏色》,曾經深深震撼了我們。因為地球,人類的家園,經過自然界的演化,尤其是人類近百年來的過度開發,至今已經傷痕累累、不堪重負,保護地球是人類的責任。近日,美國宇航局衛星數據顯示,本世紀以來全球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是中國貢獻的。人類自30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後,在物競天擇的進化過程中,面臨一次次致命危機。未來世界裡,影片中吳京扮演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等人,為了拯救地球,不辭遠離親人,不計個人名利,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生命。這種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核,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與魂。這不由讓我想起魯迅先生有一句很走心的話,「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關於彩蛋,這是觀眾普遍關注的意外驚喜。今年的電影中的各種彩蛋,讓觀眾大呼過癮。《流浪地球》不但沒有例外,而且讓人意外。最大的彩蛋,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竟然客串。行家說,這也是正常,因為歐巴馬是這個電影的原著作家劉慈欣的鐵桿粉絲,從情從理上都不為過。而我感覺其中的彩蛋,則是與眾不同。這部電影中的背景,主要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但由於導演是山東濟寧人,所以影片中出現了大量以濟寧N3派出所為背景的情節,讓家鄉人濟寧人直呼,這是給這座前世繁華今生沉寂的三線城市植入了一個價值過億的硬廣告,一如當年的小品讓鐵嶺成為「大城市」;而我的祖籍就是山東濟寧,看著大屏上震撼的濟寧N3派出所的場景時,我正坐在濟寧市某家電影院的座位上;這部電影首映是在農曆正月初一,那一天恰是我兒子的生日,坐在影院中的是我們父子兩人。
《流浪地球》,國產片中的大片、科幻片中的大片,看了,驚悚一時;不看,遺憾一生。
(張學志,如涉版權,請予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