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電影之前,我們的文化中,有著厚重的歷史和人文,這部電影之後,我們的文化中,將會擁有星辰大海!這是我在看完《流浪地球》後,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的理性思維。

希望,是如同鑽石一樣正規的東西。電影中那個時代的人認為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希望是最彌足珍貴的東西,但在電影外的我卻以為,希望這東西,對於現下的我們而言,一樣很是珍貴。

人生在世,只有內心有希望,有嚮往,有目標,有夢想,才有生活的動力和價值,否則渾渾噩噩的生活將毫無意義,在空虛寂寞之中消磨生命,浪費時間。電影裡面有兩個關於為了希望而奮鬥的片段,讓我記憶深刻。一個是在上海某荒廢大樓的電梯裡,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犧牲的那場戲,眼見這電梯解鎖下落了,救援隊的剛子用盡全力也要打開電梯門,把年老的韓子昂丟到安全的位置去,他內心的希望,便是韓子昂得救,即便是犧牲自己,他也要做到,可結果呢?他真的打開了電梯門,真的把韓子昂丟到了安全區,他自己也真的被下落的電梯給砸死了,可韓子昂得救了嗎?多活了幾分鐘,得到了坐著凍死的機會而已。

這一段看哭的許多人,有的人說這一段體現了中華文化的許多人文精神,但對於我而已,最讓觸動的是,為了內心的希望,用盡了全力,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為之拼搏過後,最後所得到的收穫依舊是沒有任何的意義。就如同向杭州地下城運輸火石任務失敗一樣,讓隊長王磊聖手打擊和失落。

可即便是希望破滅,可即便是希望荒謬的好似幻想,即便是希望只有百分之零的可能性,為了拯救地球,所有人都為了這個沒有意義的希望,衝到了最後的行星發動機去做最後一次拼搏,無數已經離開的救援隊掉頭回到了這個沒有任何一絲希望的救援行動之中,那一刻,我是感動的。人生之中太多事情,做了沒有任何收穫,卻十分有意義,這樣的事情倒地要不要做。我以為,還是要做的,不說在做的過程之中,或許就有吳京駕駛太空飛船衝過來,為你續上最後一段距離,創造奇蹟。就算是最終沒有成功,人生之中為自己認定的事情,為了自己內心的希望所付出的努力和堅持,本身就是對人生的豐富,至少可收穫精神的財富。

《流浪地球》和諸多西方世界拯救地球的電影的不同,是我們中華人文精神和價值的體現,是傳承!作為地球上唯一一個沒有斷檔的文明,我們中華民族對於傳承的重視,世界上沒有別的民族可以和我們相比了。在電影之中,軍人姥爺,太空人父親,叛逆卻懂得大局的兒子,一家三代人,用自己的行動體現著家族精神的傳承,而電影之中的整個世界,則是萬億個這樣的家庭所組成的,就電影之中,吳京的話便是,我們還有孩子,孩子還有孩子,終有一天,他們是可以去貝爾加湖上釣魚的。

更為重要的是,傳承在《流浪地球》之中所表現的意義和從前很不一樣了,傳承不是為了什麼發揚光大,傳承不是為了什麼不要忘記,傳承,在這裡,更是為了開拓!一代一代的傳承,繼承前輩的科技,地球的運動軌跡數據,是為了找到新的行星,新的家園,在新的家園,需要傳承下來的所有知識,科技,人文和道德,傳承過去,是為了開拓未來!

《流浪地球》的高潮,在於地球上的人付出了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後,八千米高的噴色火焰依舊無法點燃木星,吳京駕駛飛船,帶著飛船上的三十萬噸燃料,為火焰續上了最後一段燃燒的距離。犧牲自己,拯救世界,這一次,這麼做的是中國人!體現的,是人的意志力!面臨滅頂之災,人類不屈不撓,和天鬥,和地鬥,在絕境之中,永不放棄!拯救世界,更是拯救自己。

而對於看電影的我們而已,想要拯救自己,便需要改變自己,改變整個世界,至少,是改變我們自己眼中的世界。想要做到這些改變,我們需要做的,便是用強大的意志力,控制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去做自己認定的正確的事。

最後,關於《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本身,我在想,是不是也已經給我們上了很有教育意義的一課。在電影裡面,面對零成功率的可能性,救援隊乃至全人類都拼盡了全力,最後關頭,可不止一處火焰想要點燃木星,除了電影中的主角救援隊外,還有別的救援隊也在這麼做!即便是沒有可能性,但我也一定要做!

在電影外,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國的科幻電影,覺得不是神劇就是坑,覺得拍攝科幻電影唯一的結局就是失敗就是惹人嘲笑,拯救世界,科幻,宇宙,就應該是歐美,就應該是外國人做的事,可《流浪地球》團隊他們還是做了,而且把電影拍得很漂亮!票房口碑雙豐收,打了無數人的臉!從這部電影之後,中國的影視,不僅有厚重的歷史人文,我們還將擁有星辰大海!
對於《流浪地球》,噴子們否定,韓國人評論之中的酸味,在我看來,更是對這部開啟科幻元年的電影的肯定。雖千萬人,吾往矣!對於未來的國產科幻電影,對於大劉宇宙,我期待滿滿。畢竟,希望還是要有的,守住自己認定的希望,終究是有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