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 觀後感

2020-12-05 剛子玩車

除夕夜早早睡覺,就為大年初一大早去看流浪地球,沒看過原著的人一定為好萊塢大片般的特效和緊張刺激的劇情叫好,但看過原著的我要挑幾個毛病:

1,影片沒利用原著老師給飛船派學生講小生態系統和地球流浪的五個步驟,不容易看懂。2,影片沒有講剎車時代前人類社會的變化,後剎車時代出生的孩子理解不了以前的人為何會關心愛情藝術等不關乎生死的事情。3,沒有講地球利用太陽引力蕩了15次鞦韆才飛向木星,這15次鞦韆裡每次近日點和遠日點社會恐慌是很體現人類的愚昧和自私的。4,沒有講地下城被巖漿吞沒,人們按年紀排隊選擇生死的場景,沒體現人類社會的有序。5,沒有講重聚變發動機的消耗,2500年要燒掉多少石頭,地殼只佔地球質量的0.42%,也許就在流浪時代2就把地殼燒沒了,當然人類科技爆炸會讓人類在流浪時代1的時候就有能力發展為星艦文明,不需要用南門二做新太陽,但這點應該在影片中體現。6,沒講太空艦隊清理小行星帶,雖然不重要,但是不提不合理。7,沒講月球如何被處理了,月球是地球質量的1/81,被地球的引力帶走是否可能?8,利用木星引力做跳板加速就說明地球在逃逸時代還是運行在黃道面,而比鄰星和黃道面之間大概有40度的角度,地球完成逃逸時代就偏航40度,這點也沒有提及。9,大氣層在流浪時代1的時候都變成固態氧和氮,那美麗的場景影片特效沒體現,好可惜。10,後來人們發現太陽一切正常,覺得被騙,叛軍和聯合政府之間的博弈,最後聯合政府人員被拿掉核電池凍死在外面,之後太陽沒有經過紅巨星狀態而從主序星直接發生氦閃,這是最體現人類黑暗愚昧的場景,也是整個小說的高潮,小說中最好的創意點,可惜沒能體現在影片中,好可惜。所以說大劉作品不適合電影,2個小時的電影無法詮釋一切,適合拍類似美劇的電視劇。給流浪地球第二部電影加個開頭吧,流浪的地球經過700年的減速完成了流浪時代2,剛要進入持續100年的新太陽時代,卻發現獵戶座的3顆恆星有一個共同的行星,當科學家們正討論如何讓地球泊入三個太陽的軌道又不跟原有行星引力發生作用的時候,聯合艦隊的先頭部隊報告,前方發現外星艦隊,外形艦隊已經發射了探測器,大小如同一輛卡車,形狀像水滴,預計10年內就到達地球。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觀後感
    在《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中,太空人父親劉培強與分離多年的兒子的親情貫穿主線。這一點很容易有共鳴,感覺十分有中國特色。相比之下,《流浪地球》中的感情線有細微的變化。父親對兒子的愛,不是犧牲自己,救了孩子一名那麼簡單。而是通過犧牲自己,為自己的孩子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他不僅守住了一個小家,同時也守住了千千萬萬個家庭。這樣誕生於集體主義中的英雄形象,其實比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中的更崇高,也更接近現實。
  • 流浪地球之觀後感
    昨夜,我看了最近很火的電影《流浪地球》。不可否認這部影片確實是拍得相當不錯,難怪取得了火爆的票房,也獲得了很高的電影評分。接下來,我來說說自己看了這部電影後的一點感想。這部電影講述了由於太陽對於地球的影響,人類將不能在太陽系繼續生存。
  • 活下去——《流浪地球》觀後感
    《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小說:太陽在不斷膨脹,火山噴發、旱災肆虐、物種滅絕,城市消失......直至吞沒整個地球。面對這次滅頂之災,聯合政府決定:將整個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向4. 2光年外的新家園。人類傾盡全部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了多座行星發動機,為地球飛離太陽系提供動力,並且集結全球的航空力量,耗時三十年,建造了「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為地球提供預警、領航及通訊保障。這一恢宏而漫長的人類計劃,被命名為「流浪地球」計劃,渺小的人類自此踏上了2500年的流浪之旅。然而宇宙之行危險重重:地下城巖漿滲入,沿海地區海嘯,地表溫度降至零下7 0 攝氏度。
  • 帶著地球去流浪——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觀後感
    ,開始流浪開始遠離曾經慈祥的太陽逃往危機重重的宇宙遠方轉眼之間,地球就變成了冰雪之淵>微弱的星光就是人類的希望流浪地球,總會找到另一顆太陽溫暖的陽光,將恢復地球家園很快失去了權威和控制權流浪地球,開始漫無目的地亂竄
  • 能看到希望就不是流浪——《流浪地球》觀後感
    過年在家呆著心裡癢得很,我知道劉慈欣的作品《流浪地球》已經被拍成了電影,而且網絡宣傳造勢兇猛 ,導演郭帆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吳京的名號那是家喻戶曉的,加上他從加入演出到最後索性成了投資人的轉變成了最大的宣傳噱頭,著實讓人期待的很。
  • 珍惜一切——《流浪地球》觀後感
    看了這部影片已經一個多月,總想寫點東西,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部豆瓣高分影片——《流浪地球》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我們生活的家園地球將不適合我們生存,我們該何去何從?流浪地球這部影片給了你一個很好的答案。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有個同學不努力學習,做事總想著偷懶,那麼他會為自己偷懶以成績、與未來的生活等方式買帳;如果我們人類一直肆意地破壞地球,以後總要為現在的行為買帳,這一天離我們真的不遠了。有人問過電影導演郭帆:「你們為什麼要帶著地球一起走?」
  • 震撼靈魂的拯救-電影《流浪地球》觀後感
    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講述了一個正能量故事。未來的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即將耗盡能量毀滅,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改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噬。為了自救,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機,推動地球脫離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去往新家園。星際旅程危機四伏、兇險連綿,流浪地球時代的人們捨生忘死,最終化險為夷。
  • 當地木距離逐漸縮短之後——《流浪地球》觀後感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看電影」已經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主要方式,而今年有一部電影值得大家期待——那就是收割一片好評的《流浪地球》。昨日陽光明媚,天氣甚好,終於閒下心準備直奔影院,開始期待已久的科幻之旅。其中,令人尤為歡喜的是電影票只花了16元錢。
  • 《流浪地球》觀後感:聊聊電影情節以外的感受
    今年目前已經看了《大黃蜂》《白蛇緣起》《大人物》《飛馳人生》《流浪地球》《天下無賊》《瘋狂外星人》這7部電影,前4部已經寫了影評,後三部還沒有寫,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對於這部電影,我想寫寫故事情節以外的感受。萬萬沒有想到。剛開始我完全不看好《流浪地球》,導演郭凡的名字我從未聽說過,他曾經執導的兩部作品也很普通。
  • 《流浪地球》百度雲資源,高清全集在線看
    《流浪地球》百度雲高清資源BD資源
  • 《流浪地球》觀後感,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是我在看完《流浪地球》後,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的理性思維。流浪地球書籍希望,是如同鑽石一樣正規的東西。電影海報《流浪地球》和諸多西方世界拯救地球的電影的不同,是我們中華人文精神和價值的體現吳京男神《流浪地球》的高潮,在於地球上的人付出了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後,八千米高的噴色火焰依舊無法點燃木星
  • 《地球脈動》觀後感
    《地球脈動》觀後感吳奕冰地球脈動,第一集講的是兩極之間,兩極指的是南極和北極,這兩極都是非常寒冷的地方。講的主要是動物之間相互殘殺和一年四季的變化。《地球脈動》觀後感看完了《地球脈動》後,裡面的畫面一直在我的腦海裡跑來跑去。《地球脈動》共11集,講了從南極到北極、高山、淡水、洞穴、沙漠、冰封世界、大草原、叢林、淺海、季節森林、深海。每集長達48分鐘。
  • 中國造:帶「流浪地球」回家!
    《流浪地球》——有人說它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也有人說它是部沒有失望的中國科幻片。隨著影片的走紅,這句臺詞也跟著火了。劉慈欣:中國科幻IP第一製造者改片改編自劉慈欣的原著,故事很有新意,與以往逃離地球尋找其他生存地影片不同,而是「帶著」地球一起走,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的新家園。影片的觀後感確實很不錯,特效大幅漲價,超強震撼的畫面感加上帶動人心的情節,猛吸一大批粉絲。
  • 《流浪地球》觀後感——對中國電影的一點感慨
    這兩天看了《流浪地球》,感覺就一個字:值。前年看完《戰狼2》之後很久沒進影院了,這次是看在吳京和劉慈欣的份上捧場的。就是想看看國產科幻片的特效能做到什麼程度。片子的立意我也覺得不錯,不是美式的猛男單挑救地球的俗套子,而是一群人同心協力共渡難關,實際上還有影片裡沒有直接表現的更多的人,和好萊塢那閉著眼都能順杆溜下去的套路拉開了距離。說實話,我這段寫《阿波羅飛行簡史》就感到:複雜工程裡沒有什麼個人英雄,都是團隊合作才能解決問題。阿波羅計劃辦公室主任穆勒一聲令下搞並行工程,就憑他一人就能完成得了嗎?
  • 美國網友看完《流浪地球》後問:為啥片中沒有美國人?
    自2月5日起,《流浪地球》開始在北美、澳新等海外多地上映。這部被網友稱為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電影,在好萊塢的主場反響如何?官方發布的《流浪地球》海外放映排片表顯示,在美國共有21座城市的影院上線該片,主要在AMC和Regal兩家院線約40家影院播放。雖然其北美總票房數據尚未出爐,不過,一張美國網友在推特上曬出的排片表,很能說明問題。
  • 流浪地球火爆刷屏 科幻電影終極意義是「給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種子」
    《流浪地球》火了,與《流浪地球》一起火起來的,還有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王元卓給自己女兒手繪的6張講解圖。這是一名看完電影《流浪地球》的小學生寫的觀後感。  據「電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消息,截至2月17日,電影《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經突破了37億元。而《流浪地球》在豆瓣上的評分為7.9分,在IMDb(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上的觀眾評分達到7.8分。
  • 影評——流浪地球2019
    流浪地球年代:2019地區:中國類型:科幻/災難導演:郭帆主演:屈楚蕭、吳京、李光潔、趙今麥 在近期各種關於《流浪地球》是中國最強科幻片之類的宣傳帖刷朋友圈、特別是寡人喜歡的六神磊磊居然還寫了篇看上去好評的觀後感後,在MRW與MSM的鼓動下,寡人終於時隔兩個月又一次走進了電影院——嗯,前腳還和
  • 流浪地球觀後感:影響觀眾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看之前因為高中有讀過大劉的小說,小說集《帶上她的眼睛》,黑色封面的那本,《流浪地球》就收錄在裡面,僅僅32頁文字。所以覺得這個主題可以延伸的地方很多,下面僅代表個人觀點,而且有大量劇透,見諒!可塑性高,但沒想到做了這麼大的改動,甚至最後空間站也毀滅了,這是全新的顛覆。電影的腦洞擴張到了我無法想像到的地步。
  • 周鴻禕分享《流浪地球》觀後感:好萊塢大片級、遠超預期要二刷
    今年的春節檔又是強手如林,包括韓寒《飛馳人生》、周星馳《新喜劇之王》、劉慈欣原著改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等均將獻映。1月28日晚,在看完《流浪地球》首映後,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禕這樣寫道:「《流浪地球》作為中國人拍攝的首部硬科幻片,遠遠超出我的期望,特效、故事、剪輯、節奏、想像力、家國情懷、英雄主義,絕對可以和好萊塢同類型大片媲美,我剛剛看完首映,還要再二刷,強烈建議大家大年初一都去影院看看這部片子,也祝願票房超過戰狼二
  • 《流浪地球》:不需要管黑噴,只說客觀上的中國電影工業進步!
    導讀:嗨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流浪地球》小編今天看完後,來與大家分享一下觀後感。首先電影中的故事,應該發生在前流浪時代。地球擺脫公轉軌道,駛往外外太空,與木星擦肩而過。木星,太陽系最大的行星,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質量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它強大的引力,是地球流浪過程中最大的威脅。地球的流浪需要藉助木星的引力,將其彈出去。但是在前往木星的路上五千多臺發動機熄火,因為達到了剛體洛希極限,地球可能面臨解體的危險,然後就提出了點燃木星這個偉大的想法,然後他們成功了。中間有許多人們犧牲了,但是他們的理想實現了,地球,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