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帶「流浪地球」回家!

2020-12-07 兔紙說事兒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流浪地球》——有人說它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也有人說它是部沒有失望的中國科幻片。隨著影片的走紅,這句臺詞也跟著火了。

這部影片自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以來,憑藉強勢的口碑,有笑點亦有淚點的劇情,票房一路逆襲,目前票房已突破24億元,單日票房已位列春節檔首位,各方均認為電影《流浪地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科幻電影正式起航」。

劉慈欣:中國科幻IP第一製造者

改片改編自劉慈欣的原著,故事很有新意,與以往逃離地球尋找其他生存地影片不同,而是「帶著」地球一起走,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的新家園。影片的觀後感確實很不錯,特效大幅漲價,超強震撼的畫面感加上帶動人心的情節,猛吸一大批粉絲。

流浪地球,就是讓地球在太空中流浪。說著簡單,但自轉、公轉、引力等怎麼解決?原著中有概括性闡述——

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五個步驟共將歷時2500年,100代人——就問你牛不牛?

影片上映前,劉慈欣曾在採訪中表示,雖然「不可能要求第一部就拍的跟《星際穿越》一樣,但中國應該要有自己的科幻大片,兼具文學品質與市場潛力」,他更套用姜文的名句稱,科幻電影要飛著把錢掙了。

而當劉慈欣看完影片,第一時間在微博中評論:「很難相信這是中國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嘗試,即使以美國科幻電影的標準,在各方面也都達到了一流水準。」

說到美國科幻,不禁讓人大膽猜測,如果換作好萊塢導演拍同類型故事,人類或許會放棄地球移居到別的地方來躲避災難。就像《雷神3》結尾,錘哥領悟到「諸神黃昏」不可避免,只有毀掉阿斯加德才能戰勝海拉,這是因為他始終相信「阿斯加德」是人民而不是一個地方。而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家國情懷是絕不會放棄故土,所以才會創作出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樣浪漫的科幻故事。

其實影片中的「莫斯」也道出了真相,其實所謂的空間站是聯合國早就準備好的備選方案。這就和前文說的好萊塢電影構思一樣,聯合國放棄了地球,空間站才是他們認為的人類火種和希望。當中國軍人劉培強被夾在兩條路中時,他始終選擇相信自己的故土,最後的犧牲可以說是中國人特有的感性衝動,也只有在中國科幻故事中才能看到。

數據說話:《流浪地球》有多硬

因為《流浪地球》劇本裡似乎沒有什麼是可以直接拍到的,所以劇組在前期做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製作;100000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

如此浩大規模的空間站,要有一顆怎樣強勁的「心臟」才能驅動運行?這就是電影中不得不提的,最重要的機械設計——行星發動機(小說中原名地球發動機)。它的存在,才是這一部科幻電影的核心。

要問多震撼?看看空間站置景有多大!

北京版海報

海報右下角,則是萬裡長城矗立在山巔上的關口。當然,和發動機相比,長城也顯得特別低矮。

上海版海報

左下角,令上海這座城市引以為傲的環球金融中心與東方明珠電視塔,被行星發動機的內部道路壓迫在底下,不見天日。而發動機主體如同巨型太空飛艦,將整個上海完全籠罩!

《人民日報》發文為《流浪地球》點讚:「在《流浪地球》裡我們看到了一種理念,一種將全人類團結在一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理念」;《新華社》也發文稱讚本片:「中國科幻是把整個人類當作一個命運共同體,這就和一些好萊塢科幻很不一樣了,而這也可能是中國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此外,《光明日報》發文評價《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開山之作,《流浪地球》所代表的正是華語科幻電影的希望,它的意義不僅僅是將文字化為影像,更是為中國電影行業打開了科幻之門」;《紐約時報》亦稱其為「標誌著中國電影製作新時代的到來」。

科幻片?災難片?親情片?

有人說,《流浪地球》是一部在科學設定上不夠完美,在技術和人性展現上都有一定瑕疵的災難片作品,卻被賦予了極大的美譽和意義。

眾所周知,科技是人類探索未知和擁抱宇宙的雙臂,《流浪地球》除了包含人類正面的情感內核,科學的邏輯和逼真的細節也讓這部電影有了超越感官和想像的能力。而人們早一直在期待中國影視行業太空科幻題材的發展,《流浪地球》作為國產電影,在選題和製作工藝上的突破都回應了他們的期盼。

其實,要為「科幻」定下一個確切而無可爭議的定義和標準是非常困難的,但國內目前大多數科幻影視作品幾乎不涉及任何對技術以及技術所帶來的社會的想像也是毫無疑問。就算把它們當中其中的科幻元素替換成魔法、超能力、修仙氣功,這些故事也照樣成立。正如劉慈欣曾經說的「讓我們剝開科幻這顆洋蔥:最外層是那些把科幻作為外衣的武俠和言情;然後是把現有的技術進行超前一步的應用所產生的故事;再向裡是可能出現的技術和世界。」換句話說,並不是只要把故事背景放在太空就是科幻作品,只有當科幻元素是整個故事的核心,圍繞其進行思想與情感的表達的作品,才能稱得上是科幻作品。

說到底,只要影片給了我們足夠的視覺衝擊和觀看體驗,有些事還需要那麼矯情嗎?

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在此之前,科幻電影一直以來都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重要一環,不論是末日降臨,還是星際大戰,各類科幻題材電影總會帶有濃重的個人英雄主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美國人拯救世界。而《流浪地球》的故事同樣是世界舞臺,但這一次拯救世界的主角卻變成了我們中國人。

為《流浪地球》的每一位演員感動,謝謝你們讓大家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科幻。

「不論最後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

我們決定

選擇希望」

(來源:國際在線、第十放映廳、漫威在線、豆瓣、360百科等)

相關焦點

  • 帶地球去流浪!五千年過去了,中國人還是那個精氣神
    在讀者的提醒下,我跟蛋嫂帶著三個小蛋進入了電影院,鄭重地去看中國土產科幻片《流浪地球》,看完之後,怕理解不深,又刷了一遍,然後向大家交作業。為了不劇透,只說粗線條的故事背景和故事梗概,然後交代幾點細思極恐的細節,以及自己的觀後感。
  • 帶00後看流浪地球,他對「中國梗」無動於衷
    所以,和大多數網民不一樣,我並沒有參與春節期間最激烈的網絡爭論,相反,我先圍觀了網際網路上關於《流浪地球》的爭吵,看到民族主義和反民族主義的大戰,看到各路自媒體蹭「親人兩行淚」的熱點,然後才帶著兒子去看了電影。
  • 《流浪地球》結合國人感受最深的字眼「回家」與「過年」
    「鋼鐵直男」《流浪地球》要我說,從另類的角度來看,它真的容易誤解為一封寫給「鋼鐵直男」的情書,主要的切入點,還是要從趙今麥飾演的這個「韓朵朵」去了解《流浪地球》設置出來的「反好萊塢」機制。我們在《流浪地球》裡面了解到的韓朵朵有關於戲劇化的戲份也是相對比較少,好像她一路走來都是比較「被動」的,通過情節的滾動,才帶領她走向了不斷前進的步伐,每次都是非常「及時」完成使命。
  • 《流浪地球》——人人書推薦系列
    這個大年初一,除了越來越淡的年味,卻又多了《流浪地球》激起的漣漪。歐洲觀眾對《流浪地球》也大都持正面評價,至少在好萊塢的科幻電影裡,永遠是山姆家的這個俠那個俠拯救了全人類,而中國的科幻電影卻是號召全人類團結起來自救,格局更為開闊。
  • 人類逃亡為什麼要帶上地球?地球跑了,月球咋辦——《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完完全全是一群理科男的浪漫情懷,「太陽系不再是我的家,但我要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完完全全中國式的思維,完完全全中國人的眼睛對星空的展望。導演郭帆曾帶著《流浪地球》尋求合作,對方看到這個創意都傻了,「為什麼地球出現危機時,你們中國人跑路還要帶著地球?」
  • 《流浪地球》裡,到底藏了多少部劉慈欣的小說?
    只是《流浪地球》不是因為吹而爆,是我們一票票地買到他爆,大家都參與了一個劃時代的超過40億的電影項目。小破球,衝鴨!好了,激動人心的事兒,就不多說了。小山哥要說的是,《流浪地球》裡,到底藏了多少部劉慈欣的小說?
  •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祝地球好運,祝中國科幻好運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的裡程碑,從此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元年啟程...」 等等的華麗詞彙,在此大聰就不多複述了。毫無疑問,今年開年春節檔熱度持續升溫的《流浪地球》,包裹著國人太多的期望。但無論如何解構,大聰依然認為《流浪地球》是今年,乃至中國電影發展以來,國產電影工業水準的又一個新臺階,即使這部電影能看出偶爾的彎路和試錯,但我依然希望影片大賣,這樣可以讓中國科幻有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
  • 地球在流浪,心不再流浪———《流浪地球》影評
    作為春節賀歲檔上映的大型科幻片《流浪地球》,無論是在口碑還是票房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當今中國科幻片中的佳作。一、生存環境危在旦夕,地球開啟流浪之旅因太陽老化,人類生存環境遭受破壞,人類急需尋找新的宇宙生存環境,一萬臺「行星發動機」!歷經兩千五百萬年!移居地下城!因為這場災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人類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這也是整個影片核心思想之一:團結。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2019年賀歲檔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上映6天,總票房已經超過了20億,口碑炸裂,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之作。在這部科幻電影中,地球人帶著地球開展了一次充滿浪漫詩意的流浪冒險之旅。
  • 《流浪地球》:只能算作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的電影
    開始的時候,中國航天員中校劉培強帶兒子拿著望遠鏡看木星,然後給兒子說出遠門,其實是去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讓父親韓子昂帶孩子進入地下城生活,不用抽籤就可以去。國際空間站當然又各個國家組建,主要目的是配合執行流浪地球計劃,作為地球通訊聯絡的收發點,以及保護觀測點。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 《流浪地球》:6天破20億,吳京是拯救中國電影的希望(專欄)
    號外號外,《流浪地球》5天21小時破20億,這樣的成績影史還有誰?>徐崢微博網友力挺《流浪地球》專業領域人員觀影感想說說亮點回家是世界觀眾的動情點。「回家」,家永遠是棲息的地方,地球永遠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每年都過春節,「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一直是個口頭禪,中華民族對「家」的重視不言而喻,《流浪地球》正是抓住了這個心理,才能直達人心,產生共鳴。
  • 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電影?流浪地球最火的一段差評,你怎麼看
    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電影。對這部不及格電影的普遍吹捧,那些看了提前點映紛紛較好的寫手和大V,只能讓我懷疑他們的人品與審美。一、科學設定不及格作為一部科幻片,一部被吹得很厲害的科幻片,流浪地球在科學設定上完全沒有能過及格線。全片最大的危機,來自於利用木星彈弓效應時,發動機受木星引力影響停止工作。這是對整個地球科學界和工程技術界的無情藐視。
  • 年初三流浪地球單日票房近1億 劉慈欣流浪地球內容簡介
    截止今天上午9點,《流浪地球》單日票房接近1億,是《瘋狂外星人》和《飛馳人生》的總和。劉慈欣流浪地球內容簡介《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太陽即將毀滅之時,人類同心協力拯救地球的故事:地球即將「墜入」木星,宇宙危機四伏,流浪地球時代中的人們只能挺身而出共同戰鬥,既為了拯救地球,也為了人類尋找新的家園。
  • 《流浪地球》據說是放著抖音的中國風電影?
    《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大年初一8部大片一起上映,單日票房就衝上了14.3億,比去年同期整整高出了1.6億,還創下了全球單日歷史記錄。備受矚目的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首映就拿到了8.3分的豆瓣評分,在同期電影中,絕對是匹黑馬,最有可能成為2019年春節檔票房冠軍。敢定調"國產科幻大片",那這部片子絕對不簡單。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2019年春節檔第三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便逆勢而上,截至2月9日發稿前,累計票房已達14億元,排片佔比和上座率在各大數據平臺均排列第一。票房證明觀眾的選擇核心依然是電影品質,因為《流浪地球》的電影觀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預期,情節、畫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來形容。
  • 流浪地球上,你能看到多少流浪的心
    前幾天看過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場景設定和特效處理都做得不錯,雖然各路網友看完之後都會挑電影裡的bug,但是作者第一時間就出來一一進行解釋,這種實事求是,敢於面對質疑的精神難能可貴,比某些流量小鮮肉學術不端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 《流浪地球》發布中國風海報 水墨渲染"地球求生之路"
    「這是我們自己的科幻電影,這是一場科幻冒險」,《流浪地球》今日2月22日發布中國風海報,用水墨詮釋這場冒險,將我們拉入一場中國式的科幻冒險之旅。 中國風水墨精心詮釋 筆觸瀟灑肆意塑造浩瀚逃離 《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科幻電影,以具有中國特色的「家」為核心元素給大家呈現了一個恢弘的科幻故事,而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代表,常用濃、淡、破、漬等繪畫技巧將畫面的氣勢與氣韻展示在我們眼前
  • 「流浪地球」到成都
    23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繼續在成都東郊記憶舉行。本屆科幻大會上除了有科幻大咖們論道外,還有種類豐富的國際科幻文創&產業展,成都科幻文創展、國際科幻文創展、《流浪地球》主題展等八大展區精彩紛呈,甚至吸引了身著蜘蛛俠、雷神的幻迷到場。科幻迷們快快前去「打卡」吧!
  • 媒體:《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主創合影 片方供圖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社論  《流浪地球》的精神內核頗為符合近年來科幻電影的發展趨勢,即不再著迷於地球毀滅,而更多探討人性與情感的複雜。  2月7日,春節檔票房大戰的第三天,作品中口碑最好的《流浪地球》直接實現票房逆襲,登頂春節檔單日票房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