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流浪地球》——有人說它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也有人說它是部沒有失望的中國科幻片。隨著影片的走紅,這句臺詞也跟著火了。
這部影片自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以來,憑藉強勢的口碑,有笑點亦有淚點的劇情,票房一路逆襲,目前票房已突破24億元,單日票房已位列春節檔首位,各方均認為電影《流浪地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科幻電影正式起航」。
劉慈欣:中國科幻IP第一製造者
改片改編自劉慈欣的原著,故事很有新意,與以往逃離地球尋找其他生存地影片不同,而是「帶著」地球一起走,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的新家園。影片的觀後感確實很不錯,特效大幅漲價,超強震撼的畫面感加上帶動人心的情節,猛吸一大批粉絲。
流浪地球,就是讓地球在太空中流浪。說著簡單,但自轉、公轉、引力等怎麼解決?原著中有概括性闡述——
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掉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五個步驟共將歷時2500年,100代人——就問你牛不牛?
影片上映前,劉慈欣曾在採訪中表示,雖然「不可能要求第一部就拍的跟《星際穿越》一樣,但中國應該要有自己的科幻大片,兼具文學品質與市場潛力」,他更套用姜文的名句稱,科幻電影要飛著把錢掙了。
而當劉慈欣看完影片,第一時間在微博中評論:「很難相信這是中國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嘗試,即使以美國科幻電影的標準,在各方面也都達到了一流水準。」
說到美國科幻,不禁讓人大膽猜測,如果換作好萊塢導演拍同類型故事,人類或許會放棄地球移居到別的地方來躲避災難。就像《雷神3》結尾,錘哥領悟到「諸神黃昏」不可避免,只有毀掉阿斯加德才能戰勝海拉,這是因為他始終相信「阿斯加德」是人民而不是一個地方。而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家國情懷是絕不會放棄故土,所以才會創作出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樣浪漫的科幻故事。
其實影片中的「莫斯」也道出了真相,其實所謂的空間站是聯合國早就準備好的備選方案。這就和前文說的好萊塢電影構思一樣,聯合國放棄了地球,空間站才是他們認為的人類火種和希望。當中國軍人劉培強被夾在兩條路中時,他始終選擇相信自己的故土,最後的犧牲可以說是中國人特有的感性衝動,也只有在中國科幻故事中才能看到。
數據說話:《流浪地球》有多硬
因為《流浪地球》劇本裡似乎沒有什麼是可以直接拍到的,所以劇組在前期做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製作;100000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
如此浩大規模的空間站,要有一顆怎樣強勁的「心臟」才能驅動運行?這就是電影中不得不提的,最重要的機械設計——行星發動機(小說中原名地球發動機)。它的存在,才是這一部科幻電影的核心。
要問多震撼?看看空間站置景有多大!
海報右下角,則是萬裡長城矗立在山巔上的關口。當然,和發動機相比,長城也顯得特別低矮。
左下角,令上海這座城市引以為傲的環球金融中心與東方明珠電視塔,被行星發動機的內部道路壓迫在底下,不見天日。而發動機主體如同巨型太空飛艦,將整個上海完全籠罩!
《人民日報》發文為《流浪地球》點讚:「在《流浪地球》裡我們看到了一種理念,一種將全人類團結在一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理念」;《新華社》也發文稱讚本片:「中國科幻是把整個人類當作一個命運共同體,這就和一些好萊塢科幻很不一樣了,而這也可能是中國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此外,《光明日報》發文評價《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開山之作,《流浪地球》所代表的正是華語科幻電影的希望,它的意義不僅僅是將文字化為影像,更是為中國電影行業打開了科幻之門」;《紐約時報》亦稱其為「標誌著中國電影製作新時代的到來」。
科幻片?災難片?親情片?
有人說,《流浪地球》是一部在科學設定上不夠完美,在技術和人性展現上都有一定瑕疵的災難片作品,卻被賦予了極大的美譽和意義。
眾所周知,科技是人類探索未知和擁抱宇宙的雙臂,《流浪地球》除了包含人類正面的情感內核,科學的邏輯和逼真的細節也讓這部電影有了超越感官和想像的能力。而人們早一直在期待中國影視行業太空科幻題材的發展,《流浪地球》作為國產電影,在選題和製作工藝上的突破都回應了他們的期盼。
其實,要為「科幻」定下一個確切而無可爭議的定義和標準是非常困難的,但國內目前大多數科幻影視作品幾乎不涉及任何對技術以及技術所帶來的社會的想像也是毫無疑問。就算把它們當中其中的科幻元素替換成魔法、超能力、修仙氣功,這些故事也照樣成立。正如劉慈欣曾經說的「讓我們剝開科幻這顆洋蔥:最外層是那些把科幻作為外衣的武俠和言情;然後是把現有的技術進行超前一步的應用所產生的故事;再向裡是可能出現的技術和世界。」換句話說,並不是只要把故事背景放在太空就是科幻作品,只有當科幻元素是整個故事的核心,圍繞其進行思想與情感的表達的作品,才能稱得上是科幻作品。
說到底,只要影片給了我們足夠的視覺衝擊和觀看體驗,有些事還需要那麼矯情嗎?
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在此之前,科幻電影一直以來都是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重要一環,不論是末日降臨,還是星際大戰,各類科幻題材電影總會帶有濃重的個人英雄主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美國人拯救世界。而《流浪地球》的故事同樣是世界舞臺,但這一次拯救世界的主角卻變成了我們中國人。
為《流浪地球》的每一位演員感動,謝謝你們讓大家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科幻。
「不論最後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
我們決定
選擇希望」
(來源:國際在線、第十放映廳、漫威在線、豆瓣、360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