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祝地球好運,祝中國科幻好運

2020-12-05 大聰看電影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的裡程碑,從此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元年啟程...」 等等的華麗詞彙,在此大聰就不多複述了。

毫無疑問,今年開年春節檔熱度持續升溫的《流浪地球》,包裹著國人太多的期望。

聊《流浪地球》到底值不值得一看已經沒有意義了,如此一部現象級的國產電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角度點評,同時也會分解成各個層面參考級分析。

但無論如何解構,大聰依然認為《流浪地球》是今年,乃至中國電影發展以來,國產電影工業水準的又一個新臺階,即使這部電影能看出偶爾的彎路和試錯,但我依然希望影片大賣,這樣可以讓中國科幻有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

因為多一份支持,我們才能看到更多像《流浪地球》一樣的國產科幻電影,才能看到更類型化的國產電影工業水準的影片(在這不是道德綁架,而是自己的觀點而已)。

中國電影從來不缺乏好的故事,也有揚名內外的好片子,這些片子早在《霸王別姬》,《紅高粱》,《臥虎藏龍》等中散播出去,並得到國際肯定了。

所以我們縮小格局,就從商業大片的角度去盤點《流浪地球》,這樣點評會更精準一些。

2015年的時候,郭帆寧浩等導演,就參與了電影局發起的「留學計劃」,跑到好萊塢去學習,回國後他們決定開啟國產電影工業新徵程。可以說,這是國家項目,有著國家對國產電影工業的大力支持。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最能提現電影工業等級的,就是科幻類型的片子,所以在那時《流浪地球》這樣硬科幻的項目,就開始提上了執行進程。

1.《流浪地球》的野心和理念。

要拍《流浪地球》這樣的電影,如果要拍好,拍出和目前觀眾心理預期畫面效果一致,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因為《流浪地球》要做的事情,並不是特效到達好萊塢級別這麼簡單,而是要做一部有著中國人思維理念的科幻電影。

這樣的核心思維要求,就必須從0開始,因為這些好萊塢沒有,好萊塢電影工業不會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一部中國人樣子的科幻電影。

郭帆導演在訪談中有說到,好萊塢的商業電影核心,都是一個英雄拯救世界,如果照搬過來,就會讓《流浪地球》覺得奇怪。

作為《流浪地球》這樣龐大事件背景,如果用一位中國人(一位英雄)拯救了全世界,我們會覺得奇怪,這並不是民族自卑,而是長期觀影習慣代入感先來後到所造成的,就像如果你在影片中看到是一位日本人拯救地球,一位印度人拯救地球,一位韓國人拯救地球,你都會覺得奇怪。

所以我覺得《流浪地球》對於誰拯救地球這一議題,處理得非常有意思。

《流浪地球》不造個人英雄,而是把拯救地球放在人類大背景前提下,只是說敘述故事的格局,放在了中國人的視角上,再加上現實的中國航天事業,確實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現實的國情,也多少給影片代入感加分不少。

影片在表層上做了很多文化情懷的處理,比如地下城的中國的文化習俗,吃串打麻將舞獅等,還有吳京父子間家庭觀念的塑造。當然親情其實也是好萊塢用慣的手段,《星際穿越》的父女情,比《流浪地球》處理得要高級得多。

但讓我覺得《流浪地球》一開始就贏在起跑線上的,是故事本身,當年我看小說《流浪地球》這個概念時,就覺得真的只有中國人能想出這樣的創意了,帶著地球一起跑路的設定,作為殖民文化觀念根深蒂固的西方人,是很難想到這樣的點子的。

因為中國人講究的落葉歸根,對家的眷戀和思念,要比任何一個民族都要濃墨,所以帶著家一起跑路,是《流浪地球》最核心的國人價值觀,有這樣的根基在,作為國產科幻的頭銜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2.說完理念,我們來聊聊科幻片最看重的特效。

這裡所說的特效,分前期和後期,對於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前期有著更艱難的開始,因為從概念設計到服道化,從導演執行到製片管理,對於國內團隊來說,都還沒達到成熟的工業化水準。

就拿航空站的多個操作屏幕來說,在好萊塢都有專門的UI設計團隊做一整套設計的,就弄得真有這麼一套航空作業系統界面一樣,《流浪地球》這次也打算這麼做,但卻需要把其他部門的員工,東拼西湊成立一個UI設計團隊,而且這樣的UI團隊在國產電影還是首次。

不過好在「土法特效」在影片中呈現的提升是很大的,用心做的東西觀眾總能看到,我們此前很多國產科幻作品,在屏幕上的UI操作界面,做過影視後期的人都知道,那些都是某寶下載的動態素材,奇醜無比。

除了UI這一塊的問題,還有屏幕顯示問題,劇組在拍攝過程中,航空站的每個顯示器,背後到要請一個人去單獨操作開關機,或播放素材內容,在好萊塢這些其實都有專門的部門去操作,而且相當專業和輕鬆。

但是到了國內就是0,但也必須解決,所以我們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論,而這些方法論如果執行得高效,這或許真的就成為了國內電影工業操作的參考,從這層面去理解,《流浪地球》也算得上國產科幻的一個裡程碑了。

後期特效方面,劇組找過包括工業光魔(星球大戰),維塔公司(指環王),當然還有國內的特效團隊,目前我不知道到底每個公司對特效的佔比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對於國內主創團隊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歷練和經驗。

在看電影時,能感覺到一些畫面其實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在前一個鏡頭的鋪墊下,其實我想看到更多的特效細節,但卻遺憾沒放入,我相信導演一定也想多放些更具質感的畫面,但預算和團隊可能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的質變。

3.聊完特效,我們最後說說影片的劇情。

《流浪地球》在改編上是優秀的,原著大劉的《流浪地球》更像是自述散文版的編年史,時間跨度很長,而且主角對於影視化不夠突出,最後的衝突放在了人性的陰暗的鬥爭上。

電影版是把人物和衝突加強,更具畫面感,起承轉合更明顯,而大的衝突事件放在了土星對地球的威脅上,尤其是第三幕的敘事節奏和反轉,可以說做得極具緊張感。

當然,在這裡並不是說導演的個人風格有多麼了不起,國內第一次製作這樣量級的《流浪地球》,更多的是體現電影工業的成熟水平,導演更多的是把控每筆資金是否用在刀刃上,比如前期劇本的審核和編寫,前後期製作的把關,特效畫面是否服務於故事等等。

郭帆自己在訪談中也承認,為了對得起7000多人的製作團隊,對得起資金預算和觀眾,他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儘量做到影片製作時不出錯,而藝術深度上的加分(帶給觀眾的思考),可能就是下一個中國科幻電影要更加考慮的議題。

此外強烈建議影片最好出一個導演剪輯版,如此龐大史詩級的故事架構,沒有3小時怎麼會能表現影片的重量感呢。

我能理解《流浪地球》為了春節檔的排片,不得不最終做成2小時,在這之前,《流浪地球》不管是故事板剪輯,還是粗剪,都超過了3小時,所以如果之後能看到一部3小時的導演剪輯版,勢必會為《流浪地球》加分不少,也更尊定了《流浪地球》對於國產科幻的裡程碑意義。

誠然《流浪地球》還可以做得更好,但作為具有大熱點大前提下的國產電影事件,《流浪地球》確實對國產科幻,甚至是國產大製作類型片開了一個好頭,這是一個電影之外的意義,讓我更加想要多支持《流浪地球》,而不想過於苛刻。

過年了,2018狗年就要過去了,在2019豬年,大聰祝大家新年快樂!諸事大順!願世界和平!祝地球好運!祝中國科幻好運!

相關焦點

  • 媒體:《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主創合影 片方供圖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社論  《流浪地球》的精神內核頗為符合近年來科幻電影的發展趨勢,即不再著迷於地球毀滅,而更多探討人性與情感的複雜。  2月7日,春節檔票房大戰的第三天,作品中口碑最好的《流浪地球》直接實現票房逆襲,登頂春節檔單日票房榜首。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各種讚譽之中,認為《流浪地球》開創了電影「科幻元年」的呼聲最高,也最抓人。但也是這個噱頭十足的叫法,令不少觀眾對電影心生質疑;話題人物吳京的加入,也讓電影引發了「戰狼3」等諸多爭論。自然,《流浪地球》遠遠算不上一部完美的電影,但「科幻元年」的說法卻也並非毫無憑據。
  • 影評丨《流浪地球》會不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2019-02-07 13: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石天星大年初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觀眾們一再確認,這是一部真正的中國硬核科幻片,甚至預測它在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將佔據裡程碑意義——"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什麼是硬核科幻片?
  • 《流浪地球》在美上映贏好評 感受中國科幻電影魅力
    原標題:《流浪地球》在美國上映贏好評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期間上映引發國內外關注,成為旅美華人華僑熱議的話題。不少人見面打招呼第一句話就是「最近看《流浪地球》了嗎?」
  • 《流浪地球》為什麼引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大討論
    2019年的春節檔,由於《流浪地球》的出現,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已經到來的聲音逐漸佔據輿論市場,從國家級媒體到地方媒體,以及各種自媒體和粉絲,都紛紛發出自己的聲音。本文將回顧並梳理以下問題: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概念的提出及其背後的時代脈絡;為什麼大家都在期待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為什麼普遍認為是《流浪地球》而不是《瘋狂的外星人》開啟了新的時代,這種觀點是否具有合理性,並分析當下對《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評論兩極分化的原因。《流浪地球》劇照。
  • 四年打磨,《流浪地球》正式開啟中國科幻新紀元
    作者 / 魏建梅「中國科幻(電影)在今天終於啟航了」——在1月20號《流浪地球》舉辦的「和大劉一起看《流浪地球》」的超前觀影現場,大劉含淚說道。一直以來,科幻電影都是國產電影的一大軟肋。自三年前《三體》被宣布啟動以來,人們似乎看到了科幻電影的曙光,「中國電影科幻元年」的時代起點也一直被大家呼喊著,盼望著。
  • 3.4億 4年 7000人 11000張圖…《流浪地球》能開啟中國科幻元年嗎?
    《流浪地球》若上映後能成功打開市場,那麼,影片的市場表現以及為行業所開創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助推中國科幻電影邁向工業化的新時代。  一部《流浪地球》稱不上科幻元年  但電影的工業化之路已然開啟  好萊塢大片侵入中國市場已久,而與之相伴的,國內觀眾對中國的科幻電影元年也期待已久。
  • 深度| 流浪地球來自「科幻世界」中國科幻四天王都從這裡起步
    有人說,中國文化界的「科幻元年」正式開啟了。劉慈欣、郝景芳、韓松等響噹噹的科幻文學界「大神」,都曾經是一本叫做《科幻世界》雜誌裡一名普通的作者。《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等如今大放異彩的作品,都曾最初被登載在這本雜誌上。不少資深科幻迷認為,創刊於1979年的《科幻世界》雜誌,才是曾經孕育中國科幻元年開啟者的舞臺。
  • 為什麼說《流浪地球》不能標誌著中國科幻元年的到來?
    《流浪地球》海報引爆票房的《流浪地球》被視為「中國科幻元年」的誕生而獲得了大量關注。目前,許多觀眾對影片讚賞有加,觀察他們的評論可以發現,他們大多積極把《流浪地球》和中國科幻產業的發展捆綁在一起:「終於,輪到我們仰望星空」、「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想想就激動」「工業化程度在國內前所未有」等形容出現在媒體與網民的評論裡。從這種敘事方式的廣泛流行和對《流浪地球》的跨時代意義的讚美中,我們得以窺見中國科幻是如何在高歌猛進的產業化進程中徘徊的。
  • 春節檔收官 《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喜提票房榜前兩位
    據悉,原著作者劉慈欣也是《流浪地球》的監製,他看完片後表示:「從《流浪地球》開始,中國科幻電影正式啟航了。」  另一位科幻作家陳楸帆看後也讚不絕口:「在觀看過程中,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這真的是中國自己拍出來的科幻片』,在所有製作層面上已幾乎能與好萊塢大片並駕齊驅。」科幻作家韓松也撰文表示「看哭了」。
  • 中國科幻元年裡程碑《流浪地球2》確認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
    對於被譽為中國科幻元年的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大家肯定至今仍記憶猶新。上映之初首日票即獲得1.89億人民幣,至放映結束國內累計票房為46.55億人民幣。該片根據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由郭帆執導,吳京、吳孟達、李光潔等主演。故事情節不複雜,講述在2075年,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
  • 《流浪地球》導演力挺的《上海堡壘》,能否開啟中國科幻新篇章?
    今年春節檔,由郭帆執導、吳京主演的「硬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開闢了中國科幻大片的元年。不過,一花獨放不是春,中國科幻大片需要「百花齊放」。這個暑期檔,投資3億元(與《流浪地球》相當)的科幻電影《上海堡壘》將上映,郭帆導演兩次在微博上發聲懇請網友支持該電影,「中國科幻電影應探索更多的內容和模式」。
  • 票房奔40億,《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進入主流視野
    對中國科幻、電影產業的認知差異以及審美習慣、立場觀念的不同,造成輿論的最終撕裂和不斷升級的罵戰。「極端爭議像一面鏡子,照出當下的社會狀況,其實不存在共識。」陳楸帆說。但像他或是江曉原這樣長期觀察中國科幻發展的學者或是科幻創作者,都樂於看到《流浪地球》的誕生。
  •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中國科幻」帶著家逃離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在《流浪地球》電影之前,「郭帆」這個名字並未被太多人知曉。因此,對於郭帆能否拍出中國的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不僅觀影大眾對此持懷疑態度,連郭帆也承認,當時投資方、製片人,甚至他自己都在質疑——這也是《流浪地球》製作過程中的最大壓力。「在(電影製作)這4年中,覺得特別像在跑馬拉松,不斷地奔跑,同時還看不到終點線。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
  • 怎樣用英語說:「祝你好運!」?
    在英語裡,除了「Good luck.」以外,還有哪些類似的說法也可以用來表達:「祝你好運。」?上面的視頻中列出了五個在口語會話中用來祝福他人好運的常見語句。邊聽邊學,試著用這五個實用短句說:「祝你好運!」。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2019年春節檔第三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便逆勢而上,截至2月9日發稿前,累計票房已達14億元,排片佔比和上座率在各大數據平臺均排列第一。票房證明觀眾的選擇核心依然是電影品質,因為《流浪地球》的電影觀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預期,情節、畫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來形容。
  • 《流浪地球》上天 中國科幻電影突破卡門線
    原標題:《流浪地球》上天 中國科幻電影突破卡門線 長光衛星搭載《流浪地球》發射成功不僅是國產電影首次上太空,同時還代表著電影《流浪地球》突破了地與空的界限,電影《流浪地球》將會和中國航天人一起,在新的領域不斷探索勇敢前進。
  • 誰將扛起中國科幻電影的大旗
    但因為《流浪地球》中國電影市場的成功。 《流浪地球2》定檔這個新聞正式發布,立刻成為中國網絡的王牌炸彈。 繼《流浪地球》的開啟國產科幻片的大片,《上海堡壘》又把這國產科幻這扇門給關閉過後。 哪部電影能重新扛起國產科幻大片的旗幟呢?
  • 盤點《流浪地球》大火前後的那些科幻奇幻電影小說
    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票房大火,也創造了國產科幻的高峰。在《流浪地球》前後,還有哪些具有科幻奇幻色彩的電影小說呢?一起來看看。《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的熱映被認為寓意著中國科幻元年的到來最可貴的是這部電影也開啟了愛情類電影輕科幻風格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