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丨《流浪地球》會不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2021-01-11 浙江日報

2019-02-07 13: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石天星

大年初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觀眾們一再確認,這是一部真正的中國硬核科幻片,甚至預測它在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將佔據裡程碑意義——"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什麼是硬核科幻片?就是能用我們初高中學到的物理原理和知識解釋的科幻片,而不是像"黑洞"之類尚無定論的高深物理知識作為內核的科幻片。而之前中國硬科幻電影誰也沒有拍過,還是一張白紙。

"流浪地球"能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前提是,我們已經有了足夠有深度、能與世界一流的科幻小說比肩的中國科幻文學。

劉慈欣於2000年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發表了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這篇兩萬字的小說給出了一個不同於過往西方主流科幻作品的"到更遙遠的外太空尋找延續生命希望"的敘事道統,而是提供了明顯帶有農耕文明孕育下"有土,斯有人"意涵的中國方案,人類的命運和地球捆綁在一起,在宇宙洪荒間流浪。

2015年,劉慈欣作品《三體》摘得世界科幻文學領域的至高榮譽——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在原著小說中,有大段大段的地球末日的自然環境描寫,恢弘冷峻殘酷,同時又閃耀著詩哲的光芒。

人類在不知太陽氦閃何日爆發的恐懼中苟延殘喘了幾個世紀,地球在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周而復始地掠過,人類的精神也仿佛蕩著宇宙鞦韆。"每次達到近日點,社會上就謠言四起,說太陽氦閃就要在這時發生了;直到地球再次升向遠日點,人們的恐懼才隨著天空中漸漸變小的太陽平息下來,但又在醞釀著下一次的恐懼。"

小說中,愛情、婚姻都在朝生暮死的恐懼中失去了契約精神,而更多順從了人類本能;哲學、藝術都被理工科徹底排擠,因為人類不再有閒心去學它們。

有著一萬多臺地球發動機的地球離開木星,人類從四個多世紀的死亡恐懼中解脫出來,長出了一口氣,可是人們突然發現太陽影像和四個世紀前的太陽影像毫無二致——"太陽還是原來的太陽,它不會爆發。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它是永恆的象徵。爆發的是聯合政府中那些人的陰險的野心!他們編造了這一切,只是為了建立他們的獨裁帝國!他們毀滅了地球!"

從愛情婚姻到哲學藝術再到陰謀論與政治,科幻小說真正的內核是人文,而科幻只是外殼,而故事才是一切敘事藝術的靈魂。

小說和電影是不同的文藝載體,但影片中的"硬核科幻"外殼裡依然包裹著可以無限探究、深挖的"柔軟而複雜的人性",這種人文性,體現為影片中的愛與忠誠、矛盾與和解、流浪與團聚等主題,足以讓觀眾產生共鳴、流下熱淚。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介紹,電影從小說中選取的故事內核只有一兩百字,而無論是撰寫劇本還是確定電影語境與美學風格,"中國科幻"四個字是一切工作導向的精神內核。

"找到了這個精神內核,我們心裡就有底了,知道什麼是必須去強調和表達的。"郭帆說,前期籌備時,團隊繪製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製作了10000件道具,搭建了100000延展平米實景。

2017年《戰狼2》上映前後,國產電影"重工業化"的概念首度被提煉出來,電影《流浪地球》上映更被業界視作一次對中國電影工業的全面檢視。工業化就是要標準化,量化之後去拆分,拆分成一個個項目組去提高效率,這就是工業化的底層邏輯。讓郭帆自豪的是,《流浪地球》一半製作成本給了視效,而75%的視效工作都是國內團隊承接的。全片2003個鏡頭,每個鏡頭最少改動幾十版,改100版很正常,最多一個鏡頭改動了251版,特效會經常一開十六七個小時。

《流浪地球》上映後,無數觀眾為中國科幻電影能達到這樣的視覺效果而震撼。之所以說影片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很大程度上在於我們的科幻電影有了完全不遜於好萊塢的工業特效,同時,它還講好了一個基於中國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和柔軟情感的故事,完整、流暢、扣人心弦。

在小說結尾,太陽走上了小質量恆星演化的歸宿:紅巨星。"50億年的壯麗生涯已成為飄逝的夢幻。太陽死了。幸運的是,還有人活著。"

劉慈欣所有科幻作品中最核心的母題就是他堅信人類必須走出太陽系,這樣才能避免毀滅,不斷進化,這種對人類未來的關注意識,就是科幻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媒體:《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主創合影 片方供圖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社論  《流浪地球》的精神內核頗為符合近年來科幻電影的發展趨勢,即不再著迷於地球毀滅,而更多探討人性與情感的複雜。  2月7日,春節檔票房大戰的第三天,作品中口碑最好的《流浪地球》直接實現票房逆襲,登頂春節檔單日票房榜首。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各種讚譽之中,認為《流浪地球》開創了電影「科幻元年」的呼聲最高,也最抓人。但也是這個噱頭十足的叫法,令不少觀眾對電影心生質疑;話題人物吳京的加入,也讓電影引發了「戰狼3」等諸多爭論。自然,《流浪地球》遠遠算不上一部完美的電影,但「科幻元年」的說法卻也並非毫無憑據。
  •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情感
    《今日影評》周黎明評《流浪地球》:「硬科幻」包裹柔軟情感中新網2月1日電 2019年被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因為中國影壇將有三部大製作國產科幻片問世,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與《拓星者》。而《流浪地球》作為春節檔「硬科幻」力作,無疑備受矚目。
  •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做客《今日影評》:強大祖國哺育優秀科幻
    振發興舉,國安業興,是廣大中國人一直以來的美好希冀,中國科幻電影也正走向這樣的道路。截止2月7日,電影《流浪地球》票房已經突破7億,獲得了廣大影迷的眾口稱讚,有網友認為這部電影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必將成為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之作。
  •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祝地球好運,祝中國科幻好運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的裡程碑,從此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元年啟程...」 等等的華麗詞彙,在此大聰就不多複述了。毫無疑問,今年開年春節檔熱度持續升溫的《流浪地球》,包裹著國人太多的期望。聊《流浪地球》到底值不值得一看已經沒有意義了,如此一部現象級的國產電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角度點評,同時也會分解成各個層面參考級分析。
  • 《流浪地球》為什麼引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大討論
    本文將回顧並梳理以下問題: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概念的提出及其背後的時代脈絡;為什麼大家都在期待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為什麼普遍認為是《流浪地球》而不是《瘋狂的外星人》開啟了新的時代,這種觀點是否具有合理性,並分析當下對《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評論兩極分化的原因。《流浪地球》劇照。
  • 3.4億 4年 7000人 11000張圖…《流浪地球》能開啟中國科幻元年嗎?
    一部《流浪地球》稱不上科幻元年  但電影的工業化之路已然開啟  好萊塢大片侵入中國市場已久,而與之相伴的,國內觀眾對中國的科幻電影元年也期待已久。《科普時報》總編輯尹傳紅看完影片後激動地說道:「有媒體認為2003年可能會是中國科幻的元年,在採訪中希望我也說出這樣的話,但我當時不敢這樣說,今天看完《流浪地球》,我很有信心的說,假如再說元年這部電影應該是非常好的開端。」
  • 深度| 流浪地球來自「科幻世界」中國科幻四天王都從這裡起步
    ▲電影《流浪地球》首映禮。圖據中新網根據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票房超20億,成為今年中國賀歲檔電影的票房冠軍,以劉慈欣小說《鄉村教師》為靈感創作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票房超14億。有人說,中國文化界的「科幻元年」正式開啟了。劉慈欣、郝景芳、韓松等響噹噹的科幻文學界「大神」,都曾經是一本叫做《科幻世界》雜誌裡一名普通的作者。《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等如今大放異彩的作品,都曾最初被登載在這本雜誌上。不少資深科幻迷認為,創刊於1979年的《科幻世界》雜誌,才是曾經孕育中國科幻元年開啟者的舞臺。
  • 四年打磨,《流浪地球》正式開啟中國科幻新紀元
    作者 / 魏建梅「中國科幻(電影)在今天終於啟航了」——在1月20號《流浪地球》舉辦的「和大劉一起看《流浪地球》」的超前觀影現場,大劉含淚說道。一直以來,科幻電影都是國產電影的一大軟肋。自三年前《三體》被宣布啟動以來,人們似乎看到了科幻電影的曙光,「中國電影科幻元年」的時代起點也一直被大家呼喊著,盼望著。
  • 《流浪地球》:只能算作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的電影
    本文作者:十月昨晚去看了這部被許多中國明星以及美國某明星推薦的,號稱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巨作電影《流浪地球》,據媒體報導,這部電影春節5日內斬獲15億元票房。再加上劇本是改編自於2015年獲得法國雨果文學獎劉慈欣的著作。這足以讓人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去看看。
  • 票房奔40億,《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進入主流視野
    江曉原也給電影《流浪地球》打出一個極高分數:「如果放在國產科幻電影的維度,我會給9.6分;放在世界科幻電影範疇,我會給8分。」但他發現,這幾天的影評很奇怪,兩極分化,很難找到當中的部分:「要麼認為非常好,要麼就使勁黑它。」他看到,「中國英雄拯救地球」的設定讓很多人感到不舒服。
  • 《上海堡壘》關不上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
    令更多人無法接受的是,《上海堡壘》毀掉了《流浪地球》好不容易開啟的「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一則廣為流傳的段子這樣說:《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上海堡壘》把門又一次的關上了,還 TMD 加了把鎖,把門給焊上了。
  • 盤點《流浪地球》大火前後的那些科幻奇幻電影小說
    吳京主演的《流浪地球》票房大火,也創造了國產科幻的高峰。在《流浪地球》前後,還有哪些具有科幻奇幻色彩的電影小說呢?一起來看看。《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的熱映被認為寓意著中國科幻元年的到來最可貴的是這部電影也開啟了愛情類電影輕科幻風格熱潮。
  • 為什麼說《流浪地球》不能標誌著中國科幻元年的到來?
    《流浪地球》海報引爆票房的《流浪地球》被視為「中國科幻元年」的誕生而獲得了大量關注。目前,許多觀眾對影片讚賞有加,觀察他們的評論可以發現,他們大多積極把《流浪地球》和中國科幻產業的發展捆綁在一起:「終於,輪到我們仰望星空」、「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想想就激動」「工業化程度在國內前所未有」等形容出現在媒體與網民的評論裡。從這種敘事方式的廣泛流行和對《流浪地球》的跨時代意義的讚美中,我們得以窺見中國科幻是如何在高歌猛進的產業化進程中徘徊的。
  • 【思想界】《流浪地球》引爆網絡輿論:科幻、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民族...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春節期間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以及原著作者劉慈欣引發的種種爭議。2月5日,備受矚目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電影根據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中篇小說改編,講述太陽即將毀滅之時,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開啟了帶著地球在宇宙流浪尋找新家園的旅程。電影的改編採用了原著中「流浪地球」這個核心概念,在文戲方面進行了再次創作。
  • 《流浪地球》——中國首部現象級硬科幻電影誕生!
    2019 年春節,中國誕生了首部現象級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影票房已達 5.53 億,即將破 6 億。 與其同期上映的電影有寧浩執導的《瘋狂的外星人》、韓寒執導的《飛馳人生》,還有周星馳執導的經典 IP 續作《新喜劇之王》。在這樣一個激烈的競爭之下,《流浪地球》在 2 月5 日當天斬獲了 1.9 億票房的好成績。
  • 中國科幻元年裡程碑《流浪地球2》確認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
    對於被譽為中國科幻元年的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大家肯定至今仍記憶猶新。上映之初首日票即獲得1.89億人民幣,至放映結束國內累計票房為46.55億人民幣。該片根據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由郭帆執導,吳京、吳孟達、李光潔等主演。故事情節不複雜,講述在2075年,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2019年賀歲檔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上映6天,總票房已經超過了20億,口碑炸裂,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之作。在這部科幻電影中,地球人帶著地球開展了一次充滿浪漫詩意的流浪冒險之旅。
  • 《流浪地球》導演力挺的《上海堡壘》,能否開啟中國科幻新篇章?
    今年春節檔,由郭帆執導、吳京主演的「硬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開闢了中國科幻大片的元年。不過,一花獨放不是春,中國科幻大片需要「百花齊放」。這個暑期檔,投資3億元(與《流浪地球》相當)的科幻電影《上海堡壘》將上映,郭帆導演兩次在微博上發聲懇請網友支持該電影,「中國科幻電影應探索更多的內容和模式」。
  • 《流浪地球》登頂北美票房中國紀錄,中國科幻電影實現軟輸出了?
    自2月5日於春節檔上映以來,《流浪地球》以開創中國科幻元年之勢一路高歌猛進。17日晚間,《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宣布,截至北京時間2月16日19點,影片在北美上映11天已攬獲382萬美元票房,刷新近五年來中國電影在北美票房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