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打磨,《流浪地球》正式開啟中國科幻新紀元

2021-01-13 院線經理人

作者 / 魏建梅

「中國科幻(電影)在今天終於啟航了」——在1月20號《流浪地球》舉辦的「和大劉一起看《流浪地球》」的超前觀影現場,大劉含淚說道。

一直以來,科幻電影都是國產電影的一大軟肋。自三年前《三體》被宣布啟動以來,人們似乎看到了科幻電影的曙光,「中國電影科幻元年」的時代起點也一直被大家呼喊著,盼望著。然而一年年過去了,《三體》沒有面世,科幻電影市場也沒有掀起絲毫波瀾。但馬上,因為《流浪地球》的出現,這一願景又一次來到了我們面前,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

《流浪地球》的那場超前觀影會,也是首次公開觀影,這對於一向以「打保守戰」為主的春節檔影片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前期觀影的口碑將會直接決定影片後續票房所攀升到的高度。好電影口碑初顯為逆襲打下基礎,爛片也就此發酵讓觀眾避而遠之。令人欣慰的是,《流浪地球》做到的是前者。

當天,觀影會現場不僅匯聚了眾多電影人,還有企業精英、科幻作家、文化學者及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工作者等百餘名觀眾到場,映後影片也迎來了口碑的大爆發,好評如潮。「從此,科幻作家可以更敢寫一點,一些想像力更加宏大的場面也可以拍出來,這是一種動力」「影片給中國科幻電影砸了一座山,為後來樹立了一個很高的標杆」「中國科幻電影終於找到了適合的道路」等等都是現場觀眾給予《流浪地球》毫不吝嗇地讚譽。

至此,這部歷時四年打磨的完全本土化的科幻電影也迎來首戰告捷。而依照現在的口碑勢頭,《流浪地球》也極有可能引領2019年整個春節檔,甚至開啟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從《六十年後上海灘》

到《流浪地球》,

屬於中國的科幻時代終於要來了

實際上,在中國電影市場,科幻電影一直沒有缺失。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史我們甚至可以追溯到1938年由楊小仲執導的《六十年後上海灘》。而後《珊瑚島上的死光》《霹靂貝貝》等的出現也都對整個科幻電影市場有著很大的影響,培育了一大批科幻迷,近些年像《不可思異》《機器之血》《逆時營救》也都屬於科幻電影的範疇。

雖然科幻電影一直都在不斷湧現,但總體來看,這些電影的存在也都沒能扛起中國科幻電影這面大旗。而且,現如今雖然有不少電影都貼有「科幻」的標籤,但「科幻」通常只是作為其中的一個元素,整部電影以「科幻」為主類型的電影卻鮮有,即軟科幻多,硬科幻少。

看向國外,從《月球旅行記》《2001太空漫遊》到《星球大戰》《終結者》,再到《阿凡達》《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等,大部分都是硬科幻,而且都是大熱影片。在當下全球票房榜前十中,就有著《阿凡達》等在內的6部科幻電影。在國內進口片票房榜的排名中,排在前列的,幾乎每一部也都有著科幻元素,足以可見科幻電影的龐大市場空間。此外,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國內科幻電影市場的沉寂並不在於受眾,而在於產品本身。

在此背景下,口碑初顯的《流浪地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部一點不比好萊塢科幻大片差的好電影,更讓我們看到了科幻電影崛起的希望,這是一部電影行業的冒險之作,同時也是中國科幻跨出的漂亮一步。在這部以拯救地球的中國人為描摹主對象的國產硬科幻《流浪地球》的加碼助推下,中國科幻也或將就此啟航,邁入新的徵程。

4年打磨,「全靠一口仙氣」

眾所周知,科幻電影是很難拍的。影片中的科幻場景,包括整個故事科幻感的營造,這種抽象感是很難被具象化呈現出來的。正如《流浪地球》的視效總監丁燕來在影片的「科幻特輯」裡提到的那樣——「劇本裡好像沒有什麼是可以拍到的,沒有什麼是可以直接用的。」

因此,為了奉獻給觀眾一部震撼逼真的硬科幻,在製作前期,包括導演郭帆在內的各位創作者便為影片做了很多的概念設計,包括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製作......盡最大可能還原劇本當中所提到的各種「科幻物件」。劉慈欣甚至坦言,其實劇本當中有很多元素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樣子,但是劇組全都給做出來了。

另外,劇組也做了100000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像太空艙、地下城等場景就是被實景搭建出來的。包括影片當中的一個重要線索——行星發動機,大家也做了很多版的設計,最後才選中了目前最有「體量感」的一版,足以可見創作者對電影的用心。

而為了準確演繹《流浪地球》,影片中的各位演員也稱得上是經歷了一場流浪冒險之旅。

由於劇情的設置,演員們需要穿著特定的服飾,像太空服,機械骨、外裝甲等地表防護服,這些衣服最輕的都重達六十多斤,給演員的體力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而為了呈現各種高難度動作,比如太空漂浮、樓層攀爬等等,演員在背負沉重裝備的基礎上還要經常吊威亞。為此,演員們每天都需要跑步來增強體力。

此外,頭盔裡的空氣也很低,因此,原本正常的呼吸在這裡也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有很多演員在演戲的過程中都會時不時摘下頭盔,吸幾口氧氣。

面對如此艱難的拍攝環境,上到66歲的吳孟達,下到17歲的趙今麥,劇組每一個演員都不斷挑戰著自己的身體極限,全力配合,李光潔甚至打趣地說道:「全靠一口仙氣」。

就這樣,從2015年的中旬到如今的2019年,在歷時近4年的打磨以及整個主創團隊的冒險一搏下,《流浪地球》成功了,而且讓所有人為之震撼,這也標誌著中國重工業電影的又一次進步。影片製片人龔格爾在「科幻特輯」中提到的「後期人員沒有秋褲穿」雖然是玩笑,卻也能真切感知到片方在這4年間所歷經的無奈,讓人啼笑皆非。

「硬片」再度衝進春節檔,

或將再次打破「合家歡」常規

郭帆導演說,做科幻是他個人的夢想,從小的夢想,但這條路註定荊棘叢生。但,也正如導演所說:「要想得到未曾擁有的東西,就必須要做未曾幹過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製作上的精益求精,表演上的嚴謹認真,《流浪地球》最後所呈現出的震撼視覺場面才被眾人津津樂道。不管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新空間——地下城,還是處於冰雪世界中的整個地表,亦或是外太空,其整個視覺奇觀都令人嘆為觀止。而在內容上,實際上,相比於劉慈欣的原著小說,影片也做了很多改編。

電影《流浪地球》主要講述的是在不久的未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意欲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踏上流浪地球之旅的故事。這其中,有關木星吸收地球大氣、點燃木星反推地球等等的設定都是影片相比於小說的創新之處。但影片最重要的創新莫過於中國式親情的融入,包括春節情結的呈現等。

由此,相對於原著小說所呈現給觀眾的滿滿「末日感」、「冷漠感」,影版《流浪地球》雖然是一部實打實的硬科幻,但其中所表達和滲透出的感情——中國人的團圓之情,以及人類,尤其是中國人對於整個地球的責任使命感,那種家國之情——都賦予了整個故事以血肉,從而也更彰顯出人性的力量,而這也與影片將要在春節大年初一上映的這一節點有著某種契合。

在此基礎上,《流浪地球》這部「硬片」或將再次重現去年《紅海行動》的翻盤威力,再次打破春節檔「合家歡」常規也未可知。

《流浪地球》的預告片中提到,「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計劃導向何處,我們選擇希望」,對於《流浪地球》,拍sir也想說:無論最終《流浪地球》導向何處,我們也依然選擇希望,希望中國科幻電影時代終有一天會到來。

也正如郭帆導演所說:「《流浪地球》也許不代表中國科幻元年,但卻是一個節點,讓懷疑的聲音少了一些,信任多了一些,讓更多人願意參與進來,推動中國電影的工業化往前發展。」而相信融合多人、多年、多心血努力的《流浪地球》最終也定能收穫應有的市場回報,給予所有電影人、尤其是科幻電影人以鼓勵。

大年初一《流浪地球》預售搶票開啟

奔向未來

當電影遇見生活

關注院線經理人微信平臺,主頁菜單不僅能夠查詢實時票房、排片、歷史榜單以及所在城市票房排名,還能實現直接找影城管理相關工作,影城空置場地合作,影城經理交流平臺等。絕對是給影城經理和電影發行以及影視相關人士度身定製的法寶,趕緊推薦給您的身邊朋友吧…

萬名影城經理平臺,按住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國產科幻電影走向新紀元
    這幾天終於去看了網絡輿論兩極分化的科幻巨作《流浪地球》,在二刷之後暫且中立的對這部電影發表一些感受電影講述了在2075年,太陽發生了不可控制的反應,地球面臨被摧毀的局面。為了人類生存,集結全球各國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
  • 媒體:《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主創合影 片方供圖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 社論  《流浪地球》的精神內核頗為符合近年來科幻電影的發展趨勢,即不再著迷於地球毀滅,而更多探討人性與情感的複雜。  2月7日,春節檔票房大戰的第三天,作品中口碑最好的《流浪地球》直接實現票房逆襲,登頂春節檔單日票房榜首。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如何理解《流浪地球》在「科幻時差」敘事中的獨特之處?所謂「科幻元年」,又是如何被開啟的?第一部中國科幻奇觀電影導演寧浩在《流浪地球》裡客串了一個地下城居民。由三千張概念設計圖、一萬件道具以及無數搭建實景支撐起來的,是脫離了五毛山寨摳圖特效、可以直接對標好萊塢一線工業水準的「流浪地球」奇觀,是屹立於冰雪大地上的龐大轉向發動機,是被冰封的地標,是木星那隻填滿整個地球天際的「大紅眼」。這不是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但它無疑是中國第一部科幻奇觀電影。而經由這場「奇觀」磨礪而出的製作隊伍,也為中國此後的科幻電影工業發展提供了富有經驗的後備軍。
  •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祝地球好運,祝中國科幻好運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的裡程碑,從此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元年啟程...」 等等的華麗詞彙,在此大聰就不多複述了。毫無疑問,今年開年春節檔熱度持續升溫的《流浪地球》,包裹著國人太多的期望。但無論如何解構,大聰依然認為《流浪地球》是今年,乃至中國電影發展以來,國產電影工業水準的又一個新臺階,即使這部電影能看出偶爾的彎路和試錯,但我依然希望影片大賣,這樣可以讓中國科幻有一個良性循環的開始。
  • 影評丨《流浪地球》會不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2019-02-07 13: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評論員 石天星大年初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觀眾們一再確認,這是一部真正的中國硬核科幻片,甚至預測它在中國科幻電影史上將佔據裡程碑意義——"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什麼是硬核科幻片?
  • 【票·影訊】《流浪地球》籌備三年開機 開啟地球全新冒險
    點擊上方關注 ↑5月26日,冒險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青島正式開機。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
  • 《流浪地球》上天 中國科幻電影突破卡門線
    長光衛星搭載《流浪地球》發射成功不僅是國產電影首次上太空,同時還代表著電影《流浪地球》突破了地與空的界限,電影《流浪地球》將會和中國航天人一起,在新的領域不斷探索勇敢前進。   《流浪地球》片名上太空 吳京角色引航天員共鳴   《流浪地球》是一部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科幻電影,影片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等領銜主演,講述太陽膨脹即將吞沒地球,人類為了生存,決定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一事。
  • 開票&在線購 | 學術放映《流浪地球》3D:中國科幻電影起航之作!
    因此,眾多觀眾看完《流浪地球》後、發出了「2019年應該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感慨,這其中的激動是可以理解的——一部西方的科幻電影再好,你也會覺得這是外國人的故事和文化,離我們很遠,即便其中有中國因素,那也不過是好萊塢科幻大片為了中國市場而恩賜式地安排兩個華人面孔。
  • 《流浪地球》口碑持續走高 科幻之火生生不息
    》預告片及幕後特輯的播放,中國自己的科幻電影逐漸揭開神秘面紗,想像中的場景從無到有成為現實,感染了每一位在場觀眾,同學齊呼「想看正片」。在談到影片創作和拍攝初衷時,郭帆導演講述到:「做科幻片是我從小的夢想,當有機會拍《流浪地球》的時候,我特別激動,希望竭盡全力將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科幻呈現在大銀幕上,證明給大家看,我們中國有屬於自己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從籌備到拍攝歷經了四年多的時間,這個過程異常辛苦。
  • 深度| 流浪地球來自「科幻世界」中國科幻四天王都從這裡起步
    ▲電影《流浪地球》首映禮。圖據中新網根據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票房超20億,成為今年中國賀歲檔電影的票房冠軍,以劉慈欣小說《鄉村教師》為靈感創作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票房超14億。有人說,中國文化界的「科幻元年」正式開啟了。劉慈欣、郝景芳、韓松等響噹噹的科幻文學界「大神」,都曾經是一本叫做《科幻世界》雜誌裡一名普通的作者。《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等如今大放異彩的作品,都曾最初被登載在這本雜誌上。不少資深科幻迷認為,創刊於1979年的《科幻世界》雜誌,才是曾經孕育中國科幻元年開啟者的舞臺。
  • 《流浪地球》導演力挺的《上海堡壘》,能否開啟中國科幻新篇章?
    今年春節檔,由郭帆執導、吳京主演的「硬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開闢了中國科幻大片的元年。不過,一花獨放不是春,中國科幻大片需要「百花齊放」。這個暑期檔,投資3億元(與《流浪地球》相當)的科幻電影《上海堡壘》將上映,郭帆導演兩次在微博上發聲懇請網友支持該電影,「中國科幻電影應探索更多的內容和模式」。
  • 炸了,「流浪地球2」定檔
    第一階段,建造一萬座驅使地球前進的行星發動機和一萬做庇護人類生息的地下城; 第二階段,圍繞赤道一周的「轉向發動機」開啟,驅使地球停止自轉; 第三階段,地球利用太陽和木星完成最後的加速衝刺,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第四階段,地球脫離太陽系後,行星發動機全功率開啟; 第五階段,地球泊入目標恆星系,抵達新家園。
  • 《流浪地球》:理科生的科幻世界文科生真的不懂!
    對於一個「偽」科幻迷來說,沒有什麼比買上一張電影票更能向對科幻電影致敬以及表達大學時代就深埋心底對大劉的崇敬之情,更何況《流浪地球》是春節檔既賣座又叫好的影片,在朋友圈收穫如潮好評,被譽為開創了中國硬核科幻電影的新紀元。這種極具裡程碑式的評價這些年真是鮮有。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2019年春節檔第三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便逆勢而上,截至2月9日發稿前,累計票房已達14億元,排片佔比和上座率在各大數據平臺均排列第一。票房證明觀眾的選擇核心依然是電影品質,因為《流浪地球》的電影觀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預期,情節、畫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來形容。
  • 好書推薦:《流浪地球》,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
    2019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登陸全國院線,短短幾天就引爆了網絡,最終取得了46億的票房,引起人們巨大的反響。這部電影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讓中國科幻電影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那麼,提到電影,就不得不提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這部劉慈欣於2000年寫的小說又會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 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 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本報記者 朱穎婕  今年春節檔,國產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實力圈粉,點燃了青少年學生對科幻的熱情。同時,寒假裡很多學校的作業都少不了帶有配套書單的書籍讀後感。  但是,翻開一些學校的書單,作品卻很傳統,科幻作品更是還停留在「哈利·波特系列」,姑且不論哈利·波特系列是魔幻還是科幻。
  • 流浪四十年,中國科幻撒點野
    農曆新年《流浪地球》在中國刷爆社交平臺的同時,大洋彼岸最著迷於科幻的國家,則推出了一部全新的懸疑劇《藍皮書計劃》。以上就是這部劇集開篇的故事,它打出的宣傳語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1947年美國歷史上最神秘的羅斯威爾事件後,杜魯門要求美國空軍制定藍皮書計劃,找來艾倫·海尼克作為唯一科學顧問加入調查組,目標直指UFO。
  • 《流浪地球》後又一新片正式立項 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說
    此前傳聞成真,繼《流浪地球》之後,劉慈欣又一科幻小說被搬上大大熒慕。日前,據媒體報導,國家電影局2020年5月立項公示顯示,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全頻帶阻塞幹擾》正式立項。影片的備案單位是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易常春擔任編劇。
  • 3.4億 4年 7000人 11000張圖…《流浪地球》能開啟中國科幻元年嗎?
    好萊塢級的特效製作與本土化的情緒融合,使《流浪地球》成為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還在展映會上向主創團隊頒發了中國科技館館藏證書,首次將電影作品收為館藏,可見影片的價值之大。  另外,貓眼數據顯示,目前,《流浪地球》在春節檔影片中,微博、微信、百度三大平臺的熱度均位列第一,這也表現出市場對影片的期待整體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