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魏建梅
「中國科幻(電影)在今天終於啟航了」——在1月20號《流浪地球》舉辦的「和大劉一起看《流浪地球》」的超前觀影現場,大劉含淚說道。
一直以來,科幻電影都是國產電影的一大軟肋。自三年前《三體》被宣布啟動以來,人們似乎看到了科幻電影的曙光,「中國電影科幻元年」的時代起點也一直被大家呼喊著,盼望著。然而一年年過去了,《三體》沒有面世,科幻電影市場也沒有掀起絲毫波瀾。但馬上,因為《流浪地球》的出現,這一願景又一次來到了我們面前,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
《流浪地球》的那場超前觀影會,也是首次公開觀影,這對於一向以「打保守戰」為主的春節檔影片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前期觀影的口碑將會直接決定影片後續票房所攀升到的高度。好電影口碑初顯為逆襲打下基礎,爛片也就此發酵讓觀眾避而遠之。令人欣慰的是,《流浪地球》做到的是前者。
當天,觀影會現場不僅匯聚了眾多電影人,還有企業精英、科幻作家、文化學者及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工作者等百餘名觀眾到場,映後影片也迎來了口碑的大爆發,好評如潮。「從此,科幻作家可以更敢寫一點,一些想像力更加宏大的場面也可以拍出來,這是一種動力」「影片給中國科幻電影砸了一座山,為後來樹立了一個很高的標杆」「中國科幻電影終於找到了適合的道路」等等都是現場觀眾給予《流浪地球》毫不吝嗇地讚譽。
至此,這部歷時四年打磨的完全本土化的科幻電影也迎來首戰告捷。而依照現在的口碑勢頭,《流浪地球》也極有可能引領2019年整個春節檔,甚至開啟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從《六十年後上海灘》
到《流浪地球》,
屬於中國的科幻時代終於要來了
實際上,在中國電影市場,科幻電影一直沒有缺失。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史我們甚至可以追溯到1938年由楊小仲執導的《六十年後上海灘》。而後《珊瑚島上的死光》《霹靂貝貝》等的出現也都對整個科幻電影市場有著很大的影響,培育了一大批科幻迷,近些年像《不可思異》《機器之血》《逆時營救》也都屬於科幻電影的範疇。
雖然科幻電影一直都在不斷湧現,但總體來看,這些電影的存在也都沒能扛起中國科幻電影這面大旗。而且,現如今雖然有不少電影都貼有「科幻」的標籤,但「科幻」通常只是作為其中的一個元素,整部電影以「科幻」為主類型的電影卻鮮有,即軟科幻多,硬科幻少。
看向國外,從《月球旅行記》《2001太空漫遊》到《星球大戰》《終結者》,再到《阿凡達》《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等,大部分都是硬科幻,而且都是大熱影片。在當下全球票房榜前十中,就有著《阿凡達》等在內的6部科幻電影。在國內進口片票房榜的排名中,排在前列的,幾乎每一部也都有著科幻元素,足以可見科幻電影的龐大市場空間。此外,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國內科幻電影市場的沉寂並不在於受眾,而在於產品本身。
在此背景下,口碑初顯的《流浪地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部一點不比好萊塢科幻大片差的好電影,更讓我們看到了科幻電影崛起的希望,這是一部電影行業的冒險之作,同時也是中國科幻跨出的漂亮一步。在這部以拯救地球的中國人為描摹主對象的國產硬科幻《流浪地球》的加碼助推下,中國科幻也或將就此啟航,邁入新的徵程。
4年打磨,「全靠一口仙氣」
眾所周知,科幻電影是很難拍的。影片中的科幻場景,包括整個故事科幻感的營造,這種抽象感是很難被具象化呈現出來的。正如《流浪地球》的視效總監丁燕來在影片的「科幻特輯」裡提到的那樣——「劇本裡好像沒有什麼是可以拍到的,沒有什麼是可以直接用的。」
因此,為了奉獻給觀眾一部震撼逼真的硬科幻,在製作前期,包括導演郭帆在內的各位創作者便為影片做了很多的概念設計,包括3000張概念設計圖,8000張分鏡頭畫稿,10000件道具製作......盡最大可能還原劇本當中所提到的各種「科幻物件」。劉慈欣甚至坦言,其實劇本當中有很多元素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樣子,但是劇組全都給做出來了。
另外,劇組也做了100000延展平米的實景搭建,像太空艙、地下城等場景就是被實景搭建出來的。包括影片當中的一個重要線索——行星發動機,大家也做了很多版的設計,最後才選中了目前最有「體量感」的一版,足以可見創作者對電影的用心。
而為了準確演繹《流浪地球》,影片中的各位演員也稱得上是經歷了一場流浪冒險之旅。
由於劇情的設置,演員們需要穿著特定的服飾,像太空服,機械骨、外裝甲等地表防護服,這些衣服最輕的都重達六十多斤,給演員的體力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而為了呈現各種高難度動作,比如太空漂浮、樓層攀爬等等,演員在背負沉重裝備的基礎上還要經常吊威亞。為此,演員們每天都需要跑步來增強體力。
此外,頭盔裡的空氣也很低,因此,原本正常的呼吸在這裡也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情,有很多演員在演戲的過程中都會時不時摘下頭盔,吸幾口氧氣。
面對如此艱難的拍攝環境,上到66歲的吳孟達,下到17歲的趙今麥,劇組每一個演員都不斷挑戰著自己的身體極限,全力配合,李光潔甚至打趣地說道:「全靠一口仙氣」。
就這樣,從2015年的中旬到如今的2019年,在歷時近4年的打磨以及整個主創團隊的冒險一搏下,《流浪地球》成功了,而且讓所有人為之震撼,這也標誌著中國重工業電影的又一次進步。影片製片人龔格爾在「科幻特輯」中提到的「後期人員沒有秋褲穿」雖然是玩笑,卻也能真切感知到片方在這4年間所歷經的無奈,讓人啼笑皆非。
「硬片」再度衝進春節檔,
或將再次打破「合家歡」常規
郭帆導演說,做科幻是他個人的夢想,從小的夢想,但這條路註定荊棘叢生。但,也正如導演所說:「要想得到未曾擁有的東西,就必須要做未曾幹過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製作上的精益求精,表演上的嚴謹認真,《流浪地球》最後所呈現出的震撼視覺場面才被眾人津津樂道。不管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新空間——地下城,還是處於冰雪世界中的整個地表,亦或是外太空,其整個視覺奇觀都令人嘆為觀止。而在內容上,實際上,相比於劉慈欣的原著小說,影片也做了很多改編。
電影《流浪地球》主要講述的是在不久的未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意欲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踏上流浪地球之旅的故事。這其中,有關木星吸收地球大氣、點燃木星反推地球等等的設定都是影片相比於小說的創新之處。但影片最重要的創新莫過於中國式親情的融入,包括春節情結的呈現等。
由此,相對於原著小說所呈現給觀眾的滿滿「末日感」、「冷漠感」,影版《流浪地球》雖然是一部實打實的硬科幻,但其中所表達和滲透出的感情——中國人的團圓之情,以及人類,尤其是中國人對於整個地球的責任使命感,那種家國之情——都賦予了整個故事以血肉,從而也更彰顯出人性的力量,而這也與影片將要在春節大年初一上映的這一節點有著某種契合。
在此基礎上,《流浪地球》這部「硬片」或將再次重現去年《紅海行動》的翻盤威力,再次打破春節檔「合家歡」常規也未可知。
《流浪地球》的預告片中提到,「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計劃導向何處,我們選擇希望」,對於《流浪地球》,拍sir也想說:無論最終《流浪地球》導向何處,我們也依然選擇希望,希望中國科幻電影時代終有一天會到來。
也正如郭帆導演所說:「《流浪地球》也許不代表中國科幻元年,但卻是一個節點,讓懷疑的聲音少了一些,信任多了一些,讓更多人願意參與進來,推動中國電影的工業化往前發展。」而相信融合多人、多年、多心血努力的《流浪地球》最終也定能收穫應有的市場回報,給予所有電影人、尤其是科幻電影人以鼓勵。
大年初一《流浪地球》預售搶票開啟
奔向未來
當電影遇見生活
關注院線經理人微信平臺,主頁菜單不僅能夠查詢實時票房、排片、歷史榜單以及所在城市票房排名,還能實現直接找影城管理相關工作,影城空置場地合作,影城經理交流平臺等。絕對是給影城經理和電影發行以及影視相關人士度身定製的法寶,趕緊推薦給您的身邊朋友吧…
萬名影城經理平臺,按住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