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抱著很大期望走進電影院的。
對於一個「偽」科幻迷來說,沒有什麼比買上一張電影票更能向對科幻電影致敬以及表達大學時代就深埋心底對大劉的崇敬之情,更何況《流浪地球》是春節檔既賣座又叫好的影片,在朋友圈收穫如潮好評,被譽為開創了中國硬核科幻電影的新紀元。這種極具裡程碑式的評價這些年真是鮮有。
整個觀影過程我都在試圖說服自己這是一大片,對於奉《三體》為經典的人,沒有什麼比劉慈欣的名頭更吸引我的。總體而言《流浪地球》可圈可點,特效很棒,故事完成度很高,呃,除此而外,很抱歉,對於看著《後天》《星際迷航》長大的人來說真的期待值越高失落感越大。
關於演員,整個影片認識的人不多,吳京吳孟達李光潔雷佳音僅此而已,韓朵朵看著眼熟,直到走出影院才反應過來這丫頭是小魔仙裡的美琪。《流浪地球》中演員演技還是可以的,故事性也達到了科幻該有的水平。帶著地球去流浪真的創意十足,不過有《三體》在那擺著,即使點燃木星的創舉也不足以讓人震撼。
最尬的是影片中人物動機不明。對於一個文科生而言,硬核科幻一直讓我高山仰止,那些基於物理化學高數的推演雖然雲裡霧裡,但好歹基本原理還是能懂,但情感脈絡和行為動機確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主人公劉啟為了躲避十七年未見的父親想方設法要離開北京地下城,之後途中也是敵意十足,可我記得開頭吳京受命去空間站的時候父子關係還是挺親密的。在電影的情境設定中,地球都要流浪了,人類只剩35億人,一半的人喪失了生命,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劉啟居然還要糾結於父親不在身邊的缺憾,在父親歸來前夕還要鬧這麼大一情緒,也忒矯情了。
可能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但在大劉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啟動的一瞬間,人類現存的家庭婚姻關係其實都消失了,終極目標只有一個,活下去!
而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同樣無法說服我。他為什麼要冒著空間站消失的風險去完成一個成功率幾乎為0的計劃?他給聯合國通話時說的理由我一點都不相信,「沒有人類,文明有何意義」,空間站攜帶的可是開創人類新文明僅有的希望啊,忒情感用事了吧!在地木即將相撞的很多瞬間,作為訓練有素的飛行員他都是在想兒子怎麼辦,拜託地球都要完了!
對標準理工男的大劉來說科幻創意是最重要的,人物只是載體,為了完成故事,模式化未嘗不可。而對有著浪漫情懷的文科生而言,電影中描繪的情感是無法認同的,倘若地球真的到了流浪的那一天怎麼辦,我會很榮幸,成為很多終極問題的見證者,「朝聞道,夕死可亦」,那麼親愛的讀者,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