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大劉的科幻世界

2020-12-05 小琳書齋

【公民們!地球被出賣了!人類被出賣了!文明被出賣了!我們都是一個超級騙局的犧牲品!這個騙局之巨大之可怕,上帝都會為之休克!太陽還是原來的太陽,它不會爆發,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它是永恆的象徵!】

【太陽氦閃爆發了。五十億年的壯麗生涯已成為飄逝的夢幻,太陽死了。】一開始,只以為是「媒體」角色的缺失,導致了混沌信息帶來的騷動麻煩。後來反覆細看,才發覺是,無人掌握真理,但都振振有辭。

這本是大劉很短的科幻小說,和電影是兩個故事。但一樣的震撼,不得不說劉慈欣寫科幻真是令人腦洞大開。還好太陽尚在,地球尚存。我們依然可以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電影最打動人心的,不只是硬科幻帶來的冰冷蕭殺感,還有電影場景塑造中,充斥的春節、舞獅、麻將、串串等溫暖人心的「家」元素,當地球進入覆滅倒計時7天,地球上所有人,都在馬不停蹄地回家,陪伴家人度過生命最後時刻。年紀越大,越來越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家,永遠都是避風的港灣。中國人對土地情感的內核,不管往外走了多遠,看到了多少美好風景,吃到了多少家鄉吃不到的美食,最終內心都逃不開家的羈絆。心安之處即為家!讀罷唏噓,好在,我們不用流浪地球。

其實,《流浪地球》我在十多年前就看過了。作為一名磁鐵,這個短篇小說我是看過三四遍的。我為什麼這麼喜歡大劉呢?除了他的科幻內核嚴謹,場面描寫大氣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他的「終極思考」。所謂的「終極」,就是問題的終點。宇宙將去往何方?人類將怎樣發展?這些無解的問題,正是大劉最愛思考的。人的一生不過百年,居於一顆小小的行星之上,對於宇宙來說,不過滄海一粟。當我在深夜裡仰望星空,想像一下離我們最近的「另一顆太陽」,是窮盡我一生也到不了的,那麼,我身邊的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再那麼重要了。

地球還沒有流浪,我的心早已在宇宙中漂泊。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將上銀幕,大劉埋的這個「梗」會終結《三體》?
    由劉慈欣原著改編,郭帆導演執導的冒險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近日曝光第三支預告片。預告片中,吳京飾演的太空人和俄羅斯籍的同伴一起在空間站執行任務。《流浪地球》寫作於2000年,收入於2008年出版的同名小說集,講述了太陽將要「氦閃」,地球為了逃離太陽變化之後成為紅巨星的威脅,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將地球整體作為飛船,飛出太陽系。曾有文藝批評認為「此作品極為感人」。甚至圈裡有人表示,「沒看過這篇小說就不算看過小說」。【流浪地球將遭遇三體?】
  • 流浪地球刪減片段大全 流浪地球小說結局人類成為流浪孤兒?
    【《流浪地球》回「始發地」成都,主創大喊「雄起」!】今天,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主創團隊來到成都,導演郭帆和主演屈楚蕭、Mike隋在博納影城鹽市口店與觀眾見面。這是影片上映後的第一站路演,選擇了「科幻之都」成都,同時,19年前,《流浪地球》原著小說也是首次刊發在成都的科幻雜誌《科幻世界》上。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
  •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中國科幻」帶著家逃離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接受《環球時報》專訪在《流浪地球》電影之前,「郭帆」這個名字並未被太多人知曉。因此,對於郭帆能否拍出中國的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不僅觀影大眾對此持懷疑態度,連郭帆也承認,當時投資方、製片人,甚至他自己都在質疑——這也是《流浪地球》製作過程中的最大壓力。「在(電影製作)這4年中,覺得特別像在跑馬拉松,不斷地奔跑,同時還看不到終點線。
  • 深度| 流浪地球來自「科幻世界」中國科幻四天王都從這裡起步
    有人說,中國文化界的「科幻元年」正式開啟了。劉慈欣、郝景芳、韓松等響噹噹的科幻文學界「大神」,都曾經是一本叫做《科幻世界》雜誌裡一名普通的作者。《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等如今大放異彩的作品,都曾最初被登載在這本雜誌上。不少資深科幻迷認為,創刊於1979年的《科幻世界》雜誌,才是曾經孕育中國科幻元年開啟者的舞臺。
  • 《流浪地球》:理科生的科幻世界文科生真的不懂!
    對於一個「偽」科幻迷來說,沒有什麼比買上一張電影票更能向對科幻電影致敬以及表達大學時代就深埋心底對大劉的崇敬之情,更何況《流浪地球》是春節檔既賣座又叫好的影片,在朋友圈收穫如潮好評,被譽為開創了中國硬核科幻電影的新紀元。這種極具裡程碑式的評價這些年真是鮮有。
  • 《流浪地球》為什麼引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大討論
    本文將回顧並梳理以下問題: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概念的提出及其背後的時代脈絡;為什麼大家都在期待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為什麼普遍認為是《流浪地球》而不是《瘋狂的外星人》開啟了新的時代,這種觀點是否具有合理性,並分析當下對《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評論兩極分化的原因。《流浪地球》劇照。
  •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祝地球好運,祝中國科幻好運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的裡程碑,從此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元年啟程...」 等等的華麗詞彙,在此大聰就不多複述了。毫無疑問,今年開年春節檔熱度持續升溫的《流浪地球》,包裹著國人太多的期望。郭帆導演在訪談中有說到,好萊塢的商業電影核心,都是一個英雄拯救世界,如果照搬過來,就會讓《流浪地球》覺得奇怪。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上映之前的點映即收穫了超高口碑,大年初一上映之後,僅兩天就已突破4億元,且後勁十足,大有「逆襲」之勢。各種讚譽之中,認為《流浪地球》開創了電影「科幻元年」的呼聲最高,也最抓人。但也是這個噱頭十足的叫法,令不少觀眾對電影心生質疑;話題人物吳京的加入,也讓電影引發了「戰狼3」等諸多爭論。
  • 作家劉慈欣:《流浪地球》75%特效是國內團隊做的
    《流浪地球》講述了在未來,太陽即將膨脹為紅巨星會毀滅太陽系內所有行星,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地表建起無數臺行星發動機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人類進入漫長而黑暗的集體大逃亡的故事。   由郭帆執導的電影在小說基礎上做了大幅改編,加入了一對父子攜手化解地球危機、解開多年心結的故事。同時呈現了大量視覺奇觀,包括末日冰封的上海和空間站救援。
  • 《流浪地球》中國人骨子裡的科幻
    這個問題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有一份這樣的世界毀滅的時間表:2050年,人類移民火星,2100人類進入外太空,新人種出現,2215年地球面臨毀滅,2600年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霍金在一次接受網站採訪時候所表達的,人類如果在未來的200年中能成功的向外太空擴張,那麼我們就能避免災難。
  • 在三十八歲回憶十九那年,科幻世界帶給我的《流浪地球》
    太陽,木星,地球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科幻的閱讀旅程是從科幻世界這本雜誌開始的。,我們都沒有見過面,弄得特別像一場生離死別,而就在這個時候,我讀到了《流浪地球》這個作品。劉慈欣的硬科幻不同於我看過的其他的硬科幻作品,每每能體現出人類在大的動蕩面前產生的集體心理變化,而對於變化的每一個點滴,又描寫得讓人信服,這一點在科幻創作中是很罕見的,在《流浪地球》中我們讀到了在冰面上喝醉了打滾狂歡的人們,在《三體》中我們讀到了因為物理學被封鎖而紛紛自殺的科學家們,這些人仿佛就是在我們身邊的人變化而來的,讓人設身處地的假設,假如這樣的巨變真的來臨
  • 流浪地球 | 科幻黑科技
    想讓地球開始流浪,我們第一個任務,就是解決動力問題。發動上萬個行星聚變發動機需要的燃料是龐大的,《流浪地球》中用石頭當燃料作為重元素聚變的燃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利用方式。到木星的路途中,其耗費的石頭燃料相當於把地球的地殼挖低了40米!現實中,科學家也不會去研究這種重元素核聚變技術,這對於人類來說太遙遠了,我們主攻的方向還是氫核聚變,但人類在未來有望實現更高級的核聚變。
  • 《流浪地球》的改編:理性屬於科幻文學,感性屬於科幻電影?
    欣賞完《流浪地球》的觀眾,大多是激動的。「中國人也能把科幻電影拍好」,這是影迷的心聲,也是對《流浪地球》最有力的肯定。談到電影的成功,當然不可能繞開劉慈欣的原作。那麼,我們應該把功勞歸於出色的文本,還是導演的改編?科幻文學的影像化,到底有沒有訣竅?電影《流浪地球》,幾乎顛覆了小說的主題《流浪地球》的原作篇幅很短小,不過20來頁。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2019年春節檔第三日,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便逆勢而上,截至2月9日發稿前,累計票房已達14億元,排片佔比和上座率在各大數據平臺均排列第一。票房證明觀眾的選擇核心依然是電影品質,因為《流浪地球》的電影觀感超出了大家的心理預期,情節、畫面、音效都足以用震撼來形容。
  • 《流浪地球》:成都科幻之崛起 | Wanderi...
    本文原標題:《《流浪地球》:成都科幻之崛起 | Wandering Earth: A Sci-Fi Big Bang from Chengdu》正在熱映的中國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口碑爆棚其同名小說19年前首發於成都《科幻世界》雜誌
  • 《流浪地球》帶起科幻風潮,本土科幻小說的春天來了
    圖說:《流浪地球》帶起科幻風潮 VCG圖熱潮襲來《流浪地球》的原著小說現在有多火?看看榜單就能明白。春節期間,劉慈欣的兩部小說都登上了百度搜索風雲榜,《流浪地球》更是居於榜首連續多日。在微信讀書發布的數據統計中,七天假期,《流浪地球》成為春節最受歡迎書目,與其同登榜單前列的還有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而在當當網的圖書暢銷榜上,近7日圖書銷量的前五名中,有三名都是劉慈欣的著作,兩個不同版本的《流浪地球》小說分列第二和第四位……電影的大火,直接推動了中國科幻小說的傳播,仿若一夜春雨,中國科幻文學的土壤爆發新綠點點。
  • 愛宇宙,愛《三體》,愛《流浪地球》,那就來看看這部科幻電影吧
    想必不少讀者看過,或者至少聽說過作家劉慈欣所著的科幻小說《三體》吧。這部共三冊的小說,不知激起了多少人對於宇宙的嚮往與恐懼,喜愛與敬畏;更是在我國當代科幻作品中,實現了對於在宏觀宇宙、外星文明背景下對於人類自身命運思考的進一步突破。
  • 不做爛尾科幻!《流浪地球2》劇情3大走向,也許續集不止一部。
    《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大片,很早之前就有將會拍續集的消息,這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應該是最大的期待,不過具體要什麼時候上映呢?導演郭帆談《流浪地球》。11月19日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出席,他在開幕前的論壇上和觀眾們談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進程,並就《流浪地球》作了自我反思和評價。
  • 票房奔40億,《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進入主流視野
    陳楸帆認為,在劉慈欣的小說裡,科學主義和反科學主義同時存在:「大劉的作品裡極端化場景很多,這也是他作品的特點,也是他如此受歡迎的重要元素。但每個作者都是複雜的,大劉的言行與作品有時會有相互矛盾、互相衝突的地方,但這並不妨礙他是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是偉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