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們!地球被出賣了!人類被出賣了!文明被出賣了!我們都是一個超級騙局的犧牲品!這個騙局之巨大之可怕,上帝都會為之休克!太陽還是原來的太陽,它不會爆發,過去現在將來都不會,它是永恆的象徵!】
【太陽氦閃爆發了。五十億年的壯麗生涯已成為飄逝的夢幻,太陽死了。】一開始,只以為是「媒體」角色的缺失,導致了混沌信息帶來的騷動麻煩。後來反覆細看,才發覺是,無人掌握真理,但都振振有辭。
這本是大劉很短的科幻小說,和電影是兩個故事。但一樣的震撼,不得不說劉慈欣寫科幻真是令人腦洞大開。還好太陽尚在,地球尚存。我們依然可以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電影最打動人心的,不只是硬科幻帶來的冰冷蕭殺感,還有電影場景塑造中,充斥的春節、舞獅、麻將、串串等溫暖人心的「家」元素,當地球進入覆滅倒計時7天,地球上所有人,都在馬不停蹄地回家,陪伴家人度過生命最後時刻。年紀越大,越來越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家,永遠都是避風的港灣。中國人對土地情感的內核,不管往外走了多遠,看到了多少美好風景,吃到了多少家鄉吃不到的美食,最終內心都逃不開家的羈絆。心安之處即為家!讀罷唏噓,好在,我們不用流浪地球。
其實,《流浪地球》我在十多年前就看過了。作為一名磁鐵,這個短篇小說我是看過三四遍的。我為什麼這麼喜歡大劉呢?除了他的科幻內核嚴謹,場面描寫大氣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他的「終極思考」。所謂的「終極」,就是問題的終點。宇宙將去往何方?人類將怎樣發展?這些無解的問題,正是大劉最愛思考的。人的一生不過百年,居於一顆小小的行星之上,對於宇宙來說,不過滄海一粟。當我在深夜裡仰望星空,想像一下離我們最近的「另一顆太陽」,是窮盡我一生也到不了的,那麼,我身邊的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再那麼重要了。
地球還沒有流浪,我的心早已在宇宙中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