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不少讀者看過,或者至少聽說過作家劉慈欣所著的科幻小說《三體》吧。這部共三冊的小說,不知激起了多少人對於宇宙的嚮往與恐懼,喜愛與敬畏;更是在我國當代科幻作品中,實現了對於在宏觀宇宙、外星文明背景下對於人類自身命運思考的進一步突破。今年,根據大劉作品改編拍攝的電影——《流浪地球》,可謂大獲成功,票房如潮,那句兩行淚的梗也火遍全國。
其實,早在2015年7月份,根據大劉《三體》改編拍攝的電影《三體》的實拍片段便已全部殺青,主演團體更是有馮紹峰,張靜初,唐嫣等明星加盟。但在2016年的7月(即原定上映日期)的前一個月,由於電影監製的離職而使上映檔期無限推遲。轉眼,已2019年7月,一晃三年,三體三體,何時可期?不勝唏噓。
不管三體影視化何時才能真正登上銀幕。但其實更早在1997年,就已經有一部電影類似的述說了宇宙、外星生命和人類命運的聯繫和故事,這部電影就是——《超時空接觸》。《超時空接觸》(Contact)是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的一部懸疑科幻片,由朱迪·福斯特、馬修·麥康納主演,影片於1997年7月11日在美國上映。
該影片講述的是幼年喪母的女主愛莉,自幼在父親的影響下,對天文學充滿了興趣並最終在國家天文臺從事宇宙雜波的監聽工作。結果最後果然收到了來自外太空的神秘信息,於是美國政府決定進行一次接觸外星人的太空之旅。愛莉爭取到了會面外星人的機會,但是結局,卻讓人意外與反思。
這部電影,讓筆者阿聰不禁想到了紅岸基地與葉文潔,想到了那個夜晚的葉文潔藉助太陽出乎意料的向著宇宙發出了地球與人類的訊號,想到了擁有智子,水滴等等高科技的三體文明,更想到了歌者,想到了三體文明在其面前卻如螻蟻的神級文明……
這部電影,談了太多太多:它探尋了外星文明的存在與否、宗教與科學的關係、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問題;也揭示了政客的無情與虛偽,多數了人類的冷漠旁觀……兩個半小時的片長,太多的內容,以至於不少地方都是點到為止,但仍絲毫不會影響這部電影的宏大世界觀與地球人類價值觀的激烈碰撞所產生的精彩。
郭德綱老師曾說:「有些人連自己家的鄰居都不認得,卻成天想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筆者阿聰想說:「如果我的鄰居是郭德綱老師您,那我肯定就不會再去想什麼外星人了。」
最後,用影片中的一句經典臺詞作為結尾:「如此浩瀚的星河,如果只有我們存在,那豈不是太浪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