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已被改編成電影,票房46億,表現不俗。然而,作為劉慈欣最著名的科幻作品《三體》,其影視改編權卻一度未被出售。
「那時候,我的一些其他作品都有人來問,有些作品還得到了轉讓。不過,沒有人關注《三體》。」劉慈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只有一家製作公司問過《三體》改編的影視作品的版權問題。2009年,劉慈欣因為擔心《三體》改編的版權賣不出去,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那家公司,這家有眼光的公司就是2015年《三體》電影的導演張番番。
那時傳出張番番要拍攝電影《三體》,消息一出來,粉絲們就立刻炸開了。為什麼?因為大家都預感到了這鐵定是要爛的節奏啊。
這部拍攝總時長不到5個月,由馮紹峰、張靜初、杜淳等演員出演。出品方為遊族影業和阿里電影,總投資超過2億元人民幣。影片拍完不久,《三體》獲得「雨果獎」的好消息就出來了。一時間,《三體》成了超級火爆的大IP。事實上,這部電影可以利用這個潛力賺大錢。不過,原先定於2016年7月上映,但卻一直連預告片都沒出來。
有電影博主在微博上表示電影「太爛」,所以不敢放預告片。
對粉絲來說還是很幸運的,《三體》電影沒有如期而至,讓影迷至少保留了一絲希望。
為什麼《三體》電影這麼難產?
這取決於《三體》的內容,整部作品由三部分組成:《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它講述了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之間的信息交流、生死之爭,以及兩種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整個故事時間跨度大,內容複雜,有許多巨大的太空戰爭場面。如果要拍成電影,至少可以承載《魔戒》三部曲的長度。
《魔戒》系列電影總時長560分鐘,平均每部電影時長約3小時。但從國內電影市場環境來看,拍一部電影3個小時幾乎是不可能的。你想,一部兩小時的電影,在24小時排播的電影院中可以安排11場,而3小時的電影只能安排7場。
電影院的運營成本雖然沒有降低,但收入會減少很多。電影院肯定不會這麼做。因此,將《三體》編成類似《魔戒》那樣的三部曲是不現實的。
然而,要在120分鐘內對《三體》三個部分做出清晰的解釋還是太難了,而《三體》中有很多硬科技含量,用現有技術無法完美呈現。
就連劉慈欣本人也不看好《三體》電影的拍攝。
詹姆斯·卡梅隆在宣傳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時,邀請劉慈欣擔任嘉賓。在這次活動中,卡梅倫坦言希望早日看到《三體》的電影出爐,並多次對電影拍攝發表自己的看法。儘管如此,劉慈欣還是坦白「照我們現在的技術,《三體》拍攝還是很難做到的」。
從這個角度看,到電影院看《三體》的願望暫時不可能實現,但我們還是可以到書裡去感受壯麗的三體世界。很多大人物對這本書評價都很高。
《三體》是一部什麼書?
它是劉慈欣寫的一系列科幻小說,是亞洲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得雨果獎(相當於諾貝爾科幻小說獎)的影片。它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品之一。
《三體》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更是一部展示人類社會過去、現在和未來各種思想的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劉慈欣的哲學思想和三觀。許多人說,讀了《三體》後,世界觀受到了極大衝擊。
作為一部科幻小說,《三體》也確實很受歡迎,它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一版再版。在歐美,扎克伯格和喬治·馬丁都是三體的粉絲。在中國,劉慈欣更是有無數的粉絲,雷軍、周鴻禕、馬化騰都是劉慈欣的粉絲。
就連美國前總統奧馬巴都是他的忠實粉絲,為了催更,他還讓白宮的工作人員給劉慈欣發了郵件,表示想看到先行版,在被劉慈欣以為是惡作劇,而隨手刪除之後,歐巴馬更是直接請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親自上門拜訪劉慈欣,後知後覺的劉慈欣這才知道原來是真的。
連歐巴馬都催更了,可見《三體》多有「毒」!
空間突破三維,常人經驗以外的超驗場景,絕對能讓你展開奇幻而又合理的想像。科幻絕不是玄幻,就是因為它合乎理性,能讓你信服;它有科學支撐,並且支撐三體的不僅是科學,還有哲學。
劉慈欣把我們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想閱讀的小夥伴們,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哦,一起來感受劉慈欣的大千宇宙吧~